再睜開眼,似曾相識的家具擺設,還有身側露出驚喜之色的大丫頭鴛鴦……史令儀本以為在地府辦差多年,見得太多悲歡離合,早已心如磐石,此時卻仍是感慨萬千︰終于還是回來了!
看著自家太太躺在床上,眼楮眨了眨,卻是欲言又止,鴛鴦只替太太傷心︰這回真是氣著了!大爺也鬧得忒不像樣。
伶俐的大丫頭回身,倒了適口的溫茶,恭恭敬敬地端到她家太太跟前,小心賠笑道︰「太太可要潤一潤喉嚨?」
史令儀靜靜地看了她一會兒,彼此身上的素色麻衣,隱隱作痛的半邊腦袋,終于讓她想起如今是何年何月,她又為何大白天地躺倒在床上。
應是已將公公婆婆靈柩運回金陵安葬,回到京城之後了。
來回她都咬牙強撐,直到回來府里才因為舟車勞頓,兼之又染了風寒,干脆地病倒了——要是在辦喪事兒的時候抱恙,旁人還指不定說些什麼呢。
可之後她竟像是身子虧損一般,小病小災不斷,這一年的日子里算下來將將有一半的時日都在養病。這不剛辦完老太太的周年祭,就又躺倒了。
她這回舊疾復發,疲憊也只是外因,真正的「病根」卻在她的大兒子賈赦身上。
此事說來話長,史令儀堂堂侯府小姐,二八年華風光嫁入榮國府,卻是從重孫子媳婦做起。
須知她公公賈源成親時,尚未發跡,所以娶到的妻子……也只是殷實人家的閨女而已。
到了給嫡長子娶親這會兒,已是榮國公的賈源親自給兒子定下了保齡侯的嫡出女兒史令儀︰這個媳婦出身好,有學問,嫁妝豐厚,底氣也足。
所以這婆媳之間雖然還說不上不合,卻到底存了些別樣的心思。
當年老公爺沒了,遠在邊疆的長子賈代善聞訊便立即上表,乞請歸京,聖上準奏,回來處理完喪事,就又匆匆趕回了駐地——掌兵武將丁憂只給假,不去官。
沒了老公爺,長子又不在家,府里老太太便是最大的長輩,說一不二。老太太沒過多久便又以身邊冷清寂寥為由,把剛滿六歲的長孫賈赦抱到了跟前撫養……
按說老太太為了排解愁悶,親手養育幾個孫子孫女也是常事,但直接要走嫡長孫卻極為少見,尤其是老太太的嫡長子賈代善心里也不太情願的時候。可是老太太一意孤行,拿孝道說事,史令儀也奈何不得,而做兒子的遠在邊疆,一時鞭長莫及。
夫妻倆書信往來,仔細商量了一下,還是覺得不如讓孩子暫時先養在老太太跟前︰若不讓老太太如願,媳婦在家恐怕要明里暗里都要白受些「閑氣」。
怎知,邊疆戰事吃緊,賈代善難得回京,于是這一養便是將近六年,直到老太太也撒手人寰,而史令儀的大兒子賈赦……也跟她不甚親近了。
就在今天,史令儀正在去往兒子們讀書的書房時,被一個衣冠不整的小丫頭攔住路,跪在地上哭泣不止,說是大爺……欺負她……
此時尚未養好身體,氣血虧虛的史令儀听了,頓覺眼前一黑,萬幸伶俐又貼心鴛鴦和鸚鵡一左一右地牢牢攙住了她。
她醞釀了一下,深吸口氣,站穩再睜眼,竟見自己那不成器的兒子從邊上的耳房里快步走了出來,見到她本來略有急切之色的臉上忽然換了副錯愕神情……
史令儀清清楚楚地瞧見兒子腰間衣帶雖然不整,但領口卻不見凌亂。她心里登時有了數,盯著兒子,卻聲音艱澀,「怎麼回事?」
賈赦今年還不到十二,稚女敕清俊的小臉上展現出濃濃的失望,他行了個禮,嘴硬道︰「母親不是都看到了。」
史令儀也不去書房了,拎著梗著脖子的兒子和眼珠子亂轉的小丫頭回了後宅。
小丫頭被幾個有力氣的婆子押著,丟到一間屋子里跪著去了,史令儀在乎的可是眼前這個親兒子︰婆婆剛過了小祥,嫡長孫就褻玩小丫頭,傳出去一家子就不用抬頭做人了!
在親娘的目光下,賈赦低了頭,卻仍是一樣的回答︰「母親不都看到了嗎。」
史令儀連講了三次「你說實話」,依然得到同樣的回答,她疲憊地揮了揮手,打發兒子回去面壁思過。
她自己則靠在榻上,緩緩地閉上了眼——再醒來,已經躺到了床上,而「里子」也換成了在地府歷練了多年的自己。
前因後果琢磨了一遍,竟生生把自己想餓了。
史令儀一邊吃著香糯細滑的雞絲香菇粥,也不耽誤思量︰這個大兒子已經被老太太養得……照她在地府最為投契的同僚話說,就是「跑偏了」……
時隔多年,她仍能想起當年大兒子被抱走時,她的心疼得就像是被生生剜去一塊。可如今這孩子卻連句實話也不肯跟她這個母親好好說了。
以前的自己放不段,總想著既然你不與我親近,我又何必去上趕著迎合你?禮法綱常擺在這里,你還能真的不孝順我這個當娘的?
現在看來,這樣的她,又和她那個時時處處都要擺足老夫人款兒的婆婆有什麼區別?
看到他們母子不合,各懷心思的下人們再點火澆油,起些口舌糾紛……不滿越積越多,上一世她們母子便是到了幾乎無話可說的地步,又沒過幾年,偌大一個賈府就迎來抄家之禍。
說起來,自從她的丈夫賈代善去世,這個家便已現敗落之象︰她的婆婆把長子養成了紈褲,可她自己教養兒子的水平也不怎麼樣。
大兒子賈赦把自己丫頭賞給兒子,次子賈政替兒子挑選伺候的通房——理所當然地插手兒子後院的老子……試問書香門第以及家風清正的勛貴之家如何看得上這樣的賈家?
無怪乎大兒子閑散了一輩子,二兒子的五品員外郎竟是仕途的盡頭。
思及此處,史令儀暗嘆一聲,難得換來的重生機會,她只想盡力好好教育兒女,至少讓兒子們能獨當一面,女兒也要平平安安。
史令儀放下碗筷,就听到門外的動靜,鴛鴦先進來稟報道︰「老爺來了。」
深得信任的大丫頭話音剛落,一個高大又修長的身影便已走到史令儀跟前。來人背著光,害得史令儀不得不眯了眯眼,才能依稀看清他的面龐輪廓……
史令儀還沒來得及起身,賈代善已經抬手模了模她的額頭,又瞧了瞧她的氣色,以及還沒收拾的空碗,「多歇歇,別太逞強。」
史令儀點了下頭,還情不自禁地泛起淚花︰想當年,丈夫的替身張道士一句「怎麼和當年國公爺一個稿子」就讓她淚流滿面,如今來自丈夫的親口安慰,就更讓她克制不出滿心的悲傷︰到了地府,才知道她的丈夫早已投胎而去。
她能成為地府女官,並不畏艱難、不怕麻煩地辦差那麼久,其實心底里正是想著能再見丈夫一面。
見到妻子淚水奪眶而出,賈代善輕輕擁住了她,「你心里委屈,我都知道。」頓了頓,又道,「臭小子我已經教訓過了。」
史令儀剛要說話,門外鸚鵡的聲音依稀傳進耳中,「幾位姨娘,太太正用飯呢。」
早不來伺候,晚不來探望,非得趕在自家老爺在太太房里的時候前來……賈代善臉中清晰地閃過一絲厭惡之色︰母親賞下來這三個丫頭越發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因為這副神情實在太過分明,史令儀即使淚眼朦朧,也沒有錯過︰把兒子扳回正道需要水磨工夫,可這幾個通房,或是打發或者收拾都不過是幾句話的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