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戰船繞舟山島一周返回定海後所,翟哲是新上任的浙江防倭總兵,黃斌卿作為舟山參將竟然沒有前來拜見,顯然沒把他當回事。♀官階高一級的翟哲若自行上島就太掉價了。

戰船最近離舟山島只有五六里,翟哲能看見島上如螞蟻般大小的人在活動,「黃」字旗幟在島上高處飄揚。

「這個黃斌卿,呵呵!」翟哲哼哼了一聲。

身後的幾個水師游擊、楊志高和逢勤等人都在等著他的評價,但翟哲卻什麼也沒說。一切都在不言中,若翟哲是像前任王之仁那般安穩中庸的總兵,他和黃斌卿還有安然共處下去的可能。

「大人,听說此次王總兵調離別任,黃參將一直瞄著寧紹總兵的位置,暗地里也下了不少功夫。」一個水師游擊察言觀色,插上一嘴。寧紹水師與舟山駐軍毗鄰,雙方平日來往不少。舟山的補給都需要從寧波港運出去,黃斌卿平日里沒少給衛所的守備好處。

「他怕是有些不甘心吧!」另一個守備添油加醋。

步卒的那邊的動靜在水師中傳的沸沸揚揚,听說原有的幾個守備都被調任至總兵直屬營,成了只有官職沒有實權的光桿,他們幾個私底下沒少打小算盤。

「回去吧!」翟哲轉身進了船艙。

無論是水戰還是海商的途徑,他都不熟悉,但若事事都要自己親力親為,那豈不是要把他累死。市井之中自有英才,他現在要做的是招攬干將,如步卒的操練他現在也慢慢放下了。

舟山島上,黃斌卿看著浙江防倭總兵的旗艦繞島一周,悄然離去,心中隱隱生出一份不安,暗覺自己有些過分了。一個北境來的解職副將,突然寧紹地來當總兵,他這些年緝捕海商撈的那些銀子都白花了出去,心中不平才做出如此出格的舉動。♀

無論是浙海還是閩海,現在都是閩人鄭氏的天下,黃斌卿到也沒太過在意,三日後上備下一份重禮上岸,前往拜見翟哲,沒想到翟哲竟然不在。不但寧紹總兵不在,副將蕭之言也不在,一個粗愣愣的游擊將軍在總兵府對他愛理不理。

這人便是孟康,左若和逢勤練軍忙碌,他倒是得了一份空閑,又听說黃斌卿的傳聞,以他的脾氣能給他好臉色才怪。

杭州府往太倉的道路上,一群看上去很奇怪的行人腳步匆匆,有勁裝的漢子,有身穿布衫的文士,有踩著皮靴的軍中將官,還有一個隱藏在眾人中獨臂的隨從。

翟哲匆匆放下軍中之事前往太倉正是為了參加張溥的葬禮。

張溥一個多月前落水,尸體在十幾日後才從太湖中撈出來,早有一股腐臭之味。僕從通過衣服辨別出張溥的身份,無錫知府親自往太湖邊吊唁。眾人初始皆以為是淹死,後來仵作檢查尸體,在其腸胃中發現有慢性毒藥。而在張溥離開南京之前與吳昌時曾經密會過,這個消息很快被壓了下來,張溥的弟弟張采草草把兄長收尸運回太倉老家。

此後的近一個月中,張采為兄長鳴冤。無錫知府把那日雨中渡張溥過河的艄公抓捕歸案,把他兩條腿都打折了,也沒問出什麼結果出來。初始江南諸生還鬧得沸沸揚揚,當張溥有可能是中毒而死的消息傳出來後,鬧的人少了一大半,再往後七八日,張家門可羅雀,只偶爾有些士子前來拜祭。

一行人兩日趕到太倉。

張家在是太倉的望族,但張溥家不算有錢。張溥本是太倉張家的侍妾所生,沒能分出多少家產。他中進士後,沒有任過官,家中沒有積蓄。後來集聚眾社組建復社後,因名望所累,更加潔身自好,銀子往外撒的多,往里收的少。♀

翟哲一路問到張溥的家門,喪幡搖擺,哀樂聲聲。

有張家管事前來接待,翟哲帶蕭之言、宗茂、季弘等人到棺木前吊唁張溥。張家並沒有幾個客人,有些兵丁在那里幫忙。

紅漆棺木堵在堂屋大門往里三四步內,張溥的弟弟張采披麻戴孝,帶著張溥的兩個幼子接待前來吊唁的客人。

這是翟哲第二次參加正式的葬禮,前一次他和張采現在的身份近似。

無論張溥是被毒死還是淹死,翟哲都沒有為自己解月兌的理由,他也沒想過這樣做。戰場或者朝堂之爭,勝利者前行的靴底不可避免會沾染上鮮血。盧象升死後,翟哲自己沒發現,他對這個世界冷酷了許多。

鞠躬時,翟哲心中默念,「人總要做自己能力之內的事,天如先生,你好生安息吧!」

人總要做自能力之內的事!這也是他對自己所說。妄想得到不切合實際的助力,他曾經做過那樣的夢,盧公之死把他敲醒,還好他還有機會,沒有這麼快像張溥這樣躺在這里。這是他的幸事!

宗茂拿出扎滿白花的一千兩銀子的禮盒交給管事,對張家來說已經算重禮了。張溥在世的時候,無數人爭著把銀子網站里松,張溥一兩也沒收下,如今想要也沒有了。

禮畢後,管事引翟哲往偏廳歇息,張家沒想到一個沒什麼交情的武將會來拜祭。

那管事出門,客廳中只剩下同來的幾個人。

「這便是江南復社魁首的葬禮。」翟哲暗自搖頭,遠比不上盧公的喪事風光。雖說人走茶涼,但也太冷清了點。

正在暗自感慨的功夫,張采引著一個中年人走進門來,那人一深褐色綢緞面的布衫,雙眼微微往下陷,像山林中餓急了野狼一般有光澤,下巴留了一小撮濃密的胡須,一看便知是專門打理過,從內往外透著一股精明、狠毒的氣息。

張采伸手引薦︰「翟總兵,這是鳳陽總督馬大人!」

馬士英!翟哲頗為驚詫,匆忙站起身來行禮,說︰「拜見總督大人!」

「翟總兵無需多禮,坐下說話。」馬士英伸手扶住他,說話的功夫移步坐了上首,蕭之言等人自覺退下。

張采坐在兩人對面,搖頭苦笑,臉現悲色,「平日里自詡為家兄門生者不計其數,如今來拜祭送葬者寥寥無幾,馬總督二十天前便遣親隨前來幫忙,翟總兵更是素昧平生,江南諸生讓人心寒。」

馬士英和翟哲對視一眼,不好接話。

從張溥之死後的案件疑點查探,到辦理喪事,江南士子的態度讓張采心寒。自眾人知道張溥有可能是被吳昌時毒殺後,張家的門檻便清淨了。張溥一死,吳昌時成了復社與內閣首輔周延儒唯一的聯系人,對于還想為官的士子來說,當然要撇清與張溥的關系。

看張采還在那里絮叨,馬士英擺手道︰「我能從待罪之身,到坐上鳳陽總督的位置,天如先生是出過力的,為喪事盡點心應該。」

翟哲點頭,「正是如此。」

他和馬士英確實都借過張溥的光,但馬士英身為鳳陽總督,能盡這份心,讓他刮目相看。看一個人怎麼樣,不是看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馬士英當上鳳陽總督九成的恩情要歸阮大鋮身上,阮大鋮還是復社的對頭,馬士英能做的這份上,比那些所謂的復社士子要強上百倍。

午後出殯,隨棺木送葬的士子有四五十人,張溥的喪事全由馬士英幫忙打理,一場喪事草草收場。

棺木入土,翟哲和季弘才算放下心來,這件事就算這麼過去了。實情到底怎樣,恐怕連當事人也不清楚,是吳昌時毒死的張溥還是季弘淹死的張溥?一切秘密都歸于土下。

幾人在太倉住了一宿,次日清晨,翟哲辭別張采及馬士英踏上歸途。

歸途不急,一行人邊走邊欣賞太湖的絢麗****,談起張溥葬禮上重重,翟哲說了一句話,「仗義每多屠狗輩子,負心多是讀書人!」張溥之死讓他對大明的現狀認識的又深了一層。

宗茂說笑道︰「大人,我們現在可也是東林一黨!」

「我想當東林黨,別人也不會把我們當回事。不過在江南當被當做東林一黨,還是有些好處的。」

宗茂冷笑一聲,說︰「憑什麼軍中將士血灑沙場,見到文官要屈膝卑躬,官紳不但不用繳納田稅,還佔盡了各種好處,朝廷就是太過優待士子,才會有今日的頹局。」

「你說的很好!」翟哲用贊許的眼神看著宗茂。他知道宗茂聰明好學,但沒想到他竟然有如此見識,「我在想你一直跟著我理財,實在有屈才了,不如去考個功名,日後也許有用得著的地方。」

「要那勞什子功名有什麼用,」宗茂不屑,「與那些素位尸餐之徒為伍嗎?」

翟哲笑著說︰「嗯,在你沒有打破這大明朝的規矩之前,還是要去適應它。」他喜歡宗茂的銳氣,像他十年前義無反顧殺向土默特部落。這些年隨著他年紀增長,位置變化,行事逐漸沉穩,但骨子里還是留著喜歡冒險的血。

季弘一路上話語不多,蕭之言好像對這江南水鄉的風光也不怎麼感興趣。

「蕭兄,這江南的女子如何?若是見到一個中意的就娶了吧!」翟哲逗樂。

「這些日子一直憋在軍營里,還沒機會去嘗試。」蕭之言哈哈大笑。

季弘憋出來一句話,「蕭將軍听說過秦淮八艷的名聲嗎?那可是江南一等一的名妓。」他管暗營,這幾人沒有比他還熟悉江南了。

「很有名嗎?」蕭之言起了好奇之心。

「季弘,你膽子不小,不怕我回去告你的狀!」宗茂嘿嘿偷笑。他與季弘是連襟,知道季弘在家對文瑩很尊重。

「不在秦淮河畔走走,枉來這江南一遭了!」翟哲也听過那里的名聲。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