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九章 驚心動魄

公元1155年(紹興二十五年),在朝日久,賣國權相,主和派頭目,殺死民族英雄岳飛父子及大量忠良的奸臣秦檜。忽發暴病,頭痛腦漲,全身打擺子,遍請宮廷太醫及江湖郎中,俱不知病因,自無從下手,不敢亂開藥方。老賊則在床上折騰了將進月余。日日人參吊氣,頓頓燕窩補精,終是無補。最後在一個孤星之夜,不治身死。結束了他那可恥而丑惡的一生。天下聞之,無不拍手稱快,歌舞共慶。

遂後,流傳在民間秦檜暴死的版本至少不下三種。有的還被編成曲藝,廣為傳唱。

一、秦檜本,搞本府丫鬟太多,勞累而死。

二,調戲江湖正義與邪惡共同體「風音娘」,走眼了風音娘易容術後的弱弱少女,被她采陽干枯而死。

三,被岳飛舊將或者江湖豪俠刺殺。

陸游感覺,定是上官道長一行強行行刺秦檜未果後,改變了謀殺方式。因為當時在山上,他隱約听師傅對牛皋叔叔說秦府中有個化名叫三妹的女子,給的上官道長秦檜府地圖去行刺秦檜。這次,肯定是她,長年在秦府作丫鬟,忍辱負重,平日在茶水中放入青城道家特制的符水或者是慢性毒藥,神不知鬼不覺,讓老賊慢性中毒,最後一命嗚呼。當然不能速斃他,不然,三妹就沒有退路了。

「總之,惡賊秦檜是怎麼死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宋朝終于掀開了這塊又臭又硬,阻擋歷史正義前進,惡貫滿盈,在朝數十年的,巨大絆腳石,去了一個千年的大奸臣,替天下正義人士出了一口長長惡氣,還給冤死的元帥一個公理。這就夠了。」陸游想。

漸漸,街巷民謠有唱︰「秦檜歿,飛顯靈。秦檜府,從此衰。臭萬年,陰間剮,油鍋煎。飛世代,美名傳,青山伴。」

陸游每次听到全身都熱血沸騰,他也想繼承岳飛的遺志,躍馬抗擊金賊。

雖然,他自知自己沒有岳飛那出眾的軍事盟略,兵書也只是略有研究。但他相信,事在人為這個道理。

他決定要試一試,哪怕前路萬般艱險,也再所不惜。他一定要抓住有利時機,為國分憂。他感到自己今生定能大有作為。他相信,這一天,不遠了。

--------------------------------------

再說朝中,秦檜的死,使長期被他壓制得透不過氣來的抗金派終于有了翻身的機會。他們都慢慢從潛水狀態下冒出來了,

果不其然,隨著主和派頑固分子秦檜的暴斃,天下局勢的確有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秦檜的兒子秦蠊力圖繼承相位,為宋高宗所拒絕.秦家的失勢,使長期被壓抑的主戰派看到了求戰的希望,來自民間主戰的呼聲也日趨激蕩,要求懲處秦檜手下劊子手和替岳飛平反昭雪的愛國熱情也空前高漲起來。主戰派忠臣們也開始要求給岳飛恢復名譽。

秦檜的暴死,使主和派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保護傘,他們的主和言論及行為也漸漸的收衍起來。有的官場見風使舵者昨天還拜在秦檜門下,今天轉眼就又投靠了主戰派範兮欽。

漸漸主戰派在朝中的實力佔了上風,主和派勢力漸漸沒落。

其實,宋高宗庸而不混,他是有打算的……

所謂樹倒猢猻散,秦檜之死,對宋高宗來說,再堅持主和思想是站不住腳了。他也來看了,就連秦檜在時,叫囂的很凶的一些主和派頭目,都漸漸的收斂了起來。這些人能在政治險惡的官場中做到高官之位,當然,其見風使舵,看歷史的風水變化的本領還是有一套的。而宋高宋也不是傻子,他也不想成為孤王,眾臣被孤立起來。雖然他是皇帝。他還要看手下的能人老臣替他賣命守大宋江山基業呢!

宋高宗為了籠絡人心,也怕民間接秦檜死後,發動民變。開始惺惺作態的演戲了。

因為他風聞民間為了替岳飛復仇,大有反朝之態。他要利用主戰派在民間的威望,來明滅起義的星星之火。

金鑾殿上。

趙構變得比任何時候都和藹,讓人根本不想信他就是當年害岳飛的暴君。

「眾位愛卿,日後,只要是主張主戰為國的臣子,日後不管何時何地,都可對朕進言主戰國策,朕定當酌情采納。你們也可以舉薦仕子中有才華思想之人,要多多采納來自民間的的言論。所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還有,對當年的主和派的問題,他們只是對國家的政見不同罷,都是為大宋朝的前程著想,眾愛卿就不要死抓住他們的辮子不放了。」高宗趙構和顏瑞色的說。

-------------------------------------

「皇上,臣舉薦一人!」

「準奏!愛卿講來!」

「臣舉薦山陰陸游!」

「講!如果卻有才能,朕會破格錄用!」

站在殿下的此人正是主戰派之一,北宋名臣範仲淹之後範兮歆,即南宋大詩人範大成叔伯。

「聞陸游詩書卓越,江南多有稱贊,卻他為母親守孝五年,孝道有加,卻他是主戰派官員陸宰之子,而且,當年,他的一篇‘略大宋國策’就足以表明此子主戰的胸襟,為國的雄心,卓越的才華,只是因為秦檜的壓制,才名落孫山的,如果,皇上能給用此人,天下世子將會對相信皇帝的主戰決心,倒是,天下世子萬眾歸心,方顯皇帝用人之英明……」

宋高宗沉思片刻,道︰「朕準了!」

1158年,陸游被宋高宗趙構宣召。金鑾殿上,瀟灑飄逸的陸游雖然第一次上金鑾殿,但絕無激動萬端伏地不起,身體顫抖,高呼萬歲之態;也無縮手縮腳,畏懼龍威之色,只是不吭不卑,作彬彬有理的之狀,聲音鏗鏘朗朗。「山陰仕子陸游拜見皇上,祝皇上江山永固!祝大宋永遠吉祥!」

這個酒色才氣的趙構一見到陸游,眯著小眼道︰「愛卿平身,果然是一表人才啊,你就是陸宰之子陸游吧!」

「是的,謝陛下!」陸游起身。

「你知道朕今天招你來做甚?」

「草民不知,陛下請講!」

其實陸游早知道趙構招他的用意,因為他接到朝廷的詔書要他速速上京朝見聖上,待下詔官員前腳走,陸游就火速暗中奔往臨安,首先拜見了好友伯父,也是生父好友範兮歆老先生,打探了因果。

「朕當年就聞你之才,看過你科考時作文,主戰‘論大宋當前局勢’只是,當年由于國策的問題,所有你的文沒有被采納,你也沒有被選中。如今,朕打算招兵買馬,勵精圖治,待國富力強時,再一舉進兵,奪回賠給金人的我大宋的三府九郡。我朝現在廣招天下隱者高才,為此事廣聚民間建議。不日前正是愛卿範兮歆力薦你,朕知道,你父當年也是主戰派,也看好你的文采。但願他的後人不辱先輩。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建議可以呈上給朕看。這樣吧,朕就暫定你為我的書記官,工作就是收集天下世子進見主戰方針策略的資料。你為書記長,下面六人為收集資料的書記。他用眼瞟了瞟陸游身後跪著的六名世子,也是被其他人舉薦來的!」

「謝陛下!」眾人喜道。

書記官,換到現在就是國家元首的24小時熱線電話,只是這是專線中的專項,只管收集主戰策略建議。其他的問題當由朝中他人收集,和前一樣,不變。

傍晚,陸游意氣風發,他興奮的仰天長嘯︰「大宋啊。我陸游終于可以一展宏圖,報效祖國和人民了!」

幾天後深夜,陸游再去拜訪範兮歆的提攜之恩。範兮歆告誡陸游在朝為官一定要小心為上,千萬不能意氣用事。

隨著宋高宗的昭書天下。開始幾天,陸游的書記署還沒有收到一封消息,也許是天下仕子不相信皇帝,也許是在觀望,但總有出頭鳥,隨之第一封建議函的出現,不到半個月,投遞的信函就堆了書案一米多高。當然,最後呈給皇帝的最多每天一張,這些都要陸游等世子再從中篩選,濃縮選其要點呈上。

而高宗每過一定時間,會把最後定的方針又昭告天下。

比如,下面這幾條就被趙構采納的。

一、凡是我大宋國民,在國家需要出兵時,只要男丁年滿十八,必須兵役,戰時為兵,閑時為民。卻平時不管戰時還是民時,都要堅持習武。

二、不管大小學堂,如果老師是雙料的,教文化又教武功的,月俸祿翻番。

三、十八歲以上從商者,如果不去征兵,戰時,除去應交國庫和地方的稅收外,還需額外交兩倍稅收支持軍備開支。

四、戰事間,凡是家有被征兵者,無論田地多寡,每征一名,全免去兩個人頭的稅糧。征兩名免去四個人頭的各項稅收,以此類推。如果全家只有一人,且是十八男丁,戰事結束後再免去其個人兩年各項稅收。

這些措施,大大刺激了宋民們從軍的熱情,完善了國家的軍備力量。讓人們對宋高宋又燃起希望。

果不其然,隨著時日的繼續,人們似乎又看到宋高宗正在積極屯集糧草,蓄勢待發,就等著待兵強馬壯時還擊金人了。民間反趙之漸漸平息。而這,正是趙構構想的結果。陸游意氣風發,每日文書到深夜。轉眼就是兩年。

高宗似乎對陸游的才干和能力都鑒賞有加,不過陸游卻做了一件無發彌補的錯事。

紹興二十八年六月中旬,

「游兒,我和兒子範成大有事外出。要離開京城幾日。你一定要在朝中保護自己。還有,凡事都等我回來在商量。眼下朝中主和派的人還是很多的。」

「好的,伯父,游兒我記住了,你們一路保重。」

「陸兄,切記,切記。」範成大抱拳道。

「好的,等你回來,我給你們接風洗塵,不醉不歸。」

範成大是陸游早年考進士便認識的文壇好友多年他們私下都有聯系,陸游再處理玩公務後也常常和範成大等一幫詞壇文友一道互相切磋詩詞,就酒會文。

風再嗚嗚的吹得,兩馬車拉著範氏父子一道離開了京城臨安。

就在主戰派老臣範兮歆離開臨安城,出外公干時。

這天晚上,陸游看完了兵書,正準備上床休息。

忽然,小僕跑了過來︰「稟告陸大人。門外有人求見。」

「什麼人啊,這麼大晚上的?」陸游問。

「是禮部侍郎張浚大人。」

「張大人啊,快快請他進來。」陸游慌忙道。「他可是主戰派的靈魂人物啊。」陸游心道,陸游平時對此人非常的尊重。

陸游趕緊披上一件外袍。親自前去迎接。

門已經被打開了,張浚被小僕迎接到了堂屋。

但看張浚年紀約是中年,長著兩片將軍胡,劍眉高聳,很有些男子氣概。

「深夜打攪,多多冒犯,還望海涵。」張浚道。

「原來是張大人來了,你快請坐。」

然後陸游讓小僕給到了兩杯茶,下人到了茶便推下了。

「不知張大人為何深夜拜訪我一個小小的書記官,還請明示。」陸游恭敬的說。

「是這樣的,朝廷御前中軍統制楊存中靠媚態取悅皇上,是為不忠,不利國事。我必須除掉此人。再就是楊存中是岳飛死在風波亭的監斬官。如不殺了此人,不足以平民憤,天下必將齒寒。還有,就是他是主和派的首領,過去我一直像把他拉攏到我們這里來,卻沒有成功,對于這種絆腳石,如果拉攏不過來,我們就要除掉他。」

陸游沉默了,本來他也听說過楊存中過去過去打仗的時候也非常的勇敢,多次的擊敗了金人。而且,為人也似乎並不像大奸之人,和秦檜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這是他值得坑定的地方,但是他卻太過于愚忠。當年打金人是為了國家,但他也是為了保護高宗的皇位。而後來看到高宗漸漸佔到了主和派的一邊,他還是佔到了高宗的一邊,成了主和派的一員。而且,在民間和朝廷,岳飛都是非常有威望的。別說人民敬重他,就連敵人也敬重他。就好比那個金兀術,對岳飛就是又害怕又敬重。打又打不過,只有用計策讓秦檜害死岳飛。

其實,在主和派中也有一些人對岳飛比較敬重,只不過道不同不相為謀。

而楊存中,卻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違,親自監斬岳飛。以為報答對朝廷的忠心。對于監斬官,他所極其的民間憤恨也是非常洶涌的。

對于這個干過好事情,也干過壞事的人,陸游自然有些沉默了。而卻,他還在昨天,受到了叔伯範兮歆的來信。信中講了朝廷當前的局勢。

本來抗戰派在首領範兮歆要求下,一切以為國事為重,不再提當年兩派之間的恩怨,只要一切有利于國家,過去的事情都可以算了。

還有,就算是對他們有所行動,也要審時度勢,從長計議。

範兮歆作為北宋名臣範仲淹之後,身受政治燻陶,很有些政治頭腦。但是張浚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便苦口婆心的來勸陸游來一氣整到楊存中了。

陸游遂聯絡主戰派等一干元老,聯名上書宋高宗。

陸游雖然才華橫溢,但他卻沒有看穿復雜事態的能力。加上書生義氣太重,玩陰謀和手段也不是朝廷老臣的對手。

也難怪他,就是朝廷抗戰派等一幫重臣不也被宋高宗蒙在鼓里嗎?

那麼,是什麼人能有如此能耐呢,此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原來,在宋高宋背後,暗中還真是有一能人寵臣給高宗出主意,這次整頓軍備也就是此人主意。

陸游對宋高宗期望的太高了,認為這封信一寫,朝廷便會變得清明,對外,團結一心,同仇敵愾,抗擊金人。對內整頓朝綱,防止貪污。國富明強。他天真的認為宋高宗重新開始厲兵秣馬了。

第二天上朝。

「皇上,臣有言。」陸游稟奏。

「陸愛卿有何言,快快將來。」

陸游呈上了折子。

一封由陸游代筆,聯名老臣們罷黜當時的寵臣楊存中的狀子上呈給到高宗手上。

宋高宗看過了哈哈大笑。「愛卿多慮了,眼下國家安定,內部團結。你們兩派就不要飛爭斗個輸贏了。」

「但是,皇上!——」

高宗一擺手︰「好了好了,都是朕的愛卿,朕也非常佩服你的文采和為國之心,其他的你就不要再說了。就這樣,退朝。」

高宗起身離去。

見到高宗對此置之不理。幾天下來,陸游接著又上了至少三次狀子。

理由有三︰

一、楊存中靠媚態取悅皇上,是為不忠,不利國事。

二、楊存中是岳飛死在風波亭的監斬官。如不殺了此人,不足以平民憤,天下必將齒寒,對皇上重新勵精圖治之決心會發生懷疑。

三、楊存中貪贓枉法,富甲天下。下面是羅列的證據……

宋高宗看了大為惱火陸游。

楊存中,何許人也,現殿前都指揮使,當年以武入軍,勇猛過人,多次打敗金人,在宋高宗南渡回到杭州時「平盜有功」,

「還曾經救過趙構的性命,他對趙構死心踏地,最後投降了以趙構,秦檜為首的議和派,成為他們的得力工具。

1140年,宋金暗地議和,達成陰謀,暗殺岳飛。議和派懾于岳飛之威名,沒人膽敢前去逮捕岳飛,正是楊存中上書奏請,自薦前去,從而誘捕岳飛風波亭入獄,後有親自監斬岳飛,去了宋高宋趙構秦檜的一塊心病。因此,宋高宗對其寵愛有嘉。也因此,秦檜死,宋高宋做的表面文章就是」立志圖強「後,天下言論要求懲處楊存中。但高宗卻不肯殺他。

還有,在高宗趙構所謂的」勵精圖治「」整頓軍備「,也正是楊存中給宋高宗暗中出的主意。

就是讓宋高宗作一切準備似乎都是為了反擊金國的戰斗的表面文章,暗壓民間反朝憤怒之火。其實宋高宗過慣了偏安的日子,根本就不想打仗。兩年來,有重臣提醒高宗,方今,我大宋兵馬強盛,可以考慮進兵了,但高宗總有委托致辭,以時機還為成熟搪塞。

見到第三次上奏的殺楊存中的折子後,高宗後殿悄悄召見楊存中。

楊存中跪下說︰」皇上,臣一心為了大宋,忠心可鑒!看來,他們是容不下我了!「

高宗道︰」朕定當保護你,不必理他們!「

楊存中道︰」這次已經是他們三次彈劾我了,這次,皇帝你是保不住我了,為了大宋江山,你還是殺了我吧!既然是演戲就繼續對他們演下去吧,臣為了大宋江山之永固,甘願以死謝罪,已泄民憤。「

宋高宗被逼無賴,也迫于朝廷和民間的言論。

最後,還是沒有殺他,強行找了個借口,而是忍痛罷愚忠之臣免了楊存中。但是,這件事隔了不久,宋高宗以」論事不合「為由,將陸游發配到福州寧德縣主簿,其它參與者也是多有貶者。

所謂愈加之罪,何患無詞。僅僅才過了半年,宋高宗又找了個理由罷了陸游的官,

陸游徹底對趙構失望了,他帶著一身的怨氣又回到了山陰隱之。

------------------------------------------------------

紹興三十二年,酒色過度的宋高宗終因身體勞累過度,不能管理國家,遂把皇位讓給了宋孝宗。

孝宗上位,開始準備北伐。北伐初期,宋軍接連取得勝利,李顯忠攻克靈壁、宿州,邵宏淵攻克虹縣,金將蒲察徒穆、大周仁、蕭琦等先後投降,北方人民紛紛響應,歸附者絡繹不絕。

捷報傳到京城臨安,孝宗大喜,升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為副使。

然而,就在宋軍節節勝利的時候,軍隊內部的種種問題也暴露出來。

首先是將領之間不和,邵宏淵為人心胸狹隘,爭強好勝,孝宗任其為招討副使,位在李顯忠之下,對此他耿耿于懷。而張浚對這一問題又處理不當,听任邵宏淵不受李顯忠節制,使宋軍無法協調行動,統」還是等我百歲之後,你再談論這事吧!「這無異于向孝宗發出了最嚴厲的警告,要他斷了恢復中原的念頭。其實,早在北伐之時,高宗就對孝宗處處牽制,現在好容易有了再次和談、維持偏安的機會,他更是以為萬萬不能錯過,極力敦促孝宗答應金人要求,盡快達成和議。對于這位選中自己繼承皇位的養父,孝宗一直心存感激,因而總是盡量順從他的意願。主和派有高宗作靠山,便時時抬出高宗來壓制孝宗,氣焰更加囂張。同時,他們又極力鼓吹金強宋弱,只有求和才是良策。在這種情況下,孝宗的態度開始左右搖擺。他曾一度因不肯屈從金人的割地要求,有過再次開戰的打算,但對戰事實在是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一旦金人表示願意與南宋繼續和談,他又不得不加以考慮。

孝宗的即位後,頗欲有番作為。

1163年,宋孝宗隆興元年,岳飛之孫岳甫上奏朝廷,請求發還岳飛生前入獄後被朝廷抄家的江州的田宅,他給岳飛徹底平反,追封岳飛」追復指揮「,」追復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孝宗準奏發還;又賜岳家良田三百畝,黃金六百兩,同年十二月,孝宗受江東轉運使顏度為岳飛定謚的上奏,賜岳飛武穆王號。

孝宗又將秦檜時期制造的冤假錯案,全部予以昭雪。重用主戰派,重新拜張浚為相。並且整頓吏治,重用主戰派,積極備戰。

在軍事上,孝宗嚴肅軍紀、培養軍事人才、提高軍隊戰斗力。在孝宗派遣使者,想通過外交努力收回河南地,改變不平等地位失敗後。孝宗決定北伐。張浚坐鎮揚州。20多年前的張浚也是負責對金作戰的全局籌劃工作,當時他手下的將領有岳飛,韓世忠,劉琦這樣的名將。而20多年後,當年意氣風發的張浚也老了,手下的將領也只有李顯忠和鄒宏淵了。

北伐初期,宋軍接連取得勝利,李顯忠攻克靈壁、宿州,邵宏淵攻克虹縣,金將蒲察徒穆、大周仁、蕭琦等先後投降,北方人民紛紛響應,歸附者絡繹不絕。捷報傳到臨安,孝宗大喜,升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為副使。然而,就在宋軍節節勝利的時候,軍隊內部的種種問題也暴露出來。首先是將領之間不和,邵宏淵為人心胸狹隘,爭強好勝,孝宗任其為招討副使,位在李顯忠之下,對此他耿耿于懷。而張浚對這一問題又處理不當,听任邵宏淵不受李顯忠節制,使宋軍無法協調行動,統「還是等我百歲之後,你再談論這事吧!」這無異于向孝宗發出了最嚴厲的警告,要他斷了恢復中原的念頭。其實,早在北伐之時,高宗就對孝宗處處牽制,現在好容易有了再次和談、維持偏安的機會,他更是以為萬萬不能錯過,極力敦促孝宗答應金人要求,盡快達成和議。對于這位選中自己繼承皇位的養父,孝宗一直心存感激,因而總是盡量順從他的意願。主和派有高宗作靠山,便時時抬出高宗來壓制孝宗,氣焰更加囂張。同時,他們又極力鼓吹金強宋弱,只有求和才是良策。在這種情況下,孝宗的態度有點琢磨不定。他曾一度因不肯屈從金人的割地要求,有過再次開戰的打算,但對戰事實在是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一旦金人表示願意與他和談時,他便出現了舉起不定的樣子。

很快,金國在河南調集了主力兵力,反攻。因為李鄒不和,宿州失守,接著宋軍又在符離潰敗,北伐失敗。主和派看到戰爭失敗,又重開求和論調,于是主和派開始佔上風。主戰派不甘妥協,堅決作戰。孝宗試探了金國的議和條件,覺得太苛刻,不能接受。但此時,宋在北伐失敗後,已無力再打下去了。金又乘機繼續進攻宋,宋岌岌可危。最後,孝宗答應了金國稍做退讓的議和條件,就是將金兀術入侵後,宋收復的唐,鄧,海,泗四州還給金國。改宋對金稱臣為叔佷之國,將歲貢改為歲幣,數量比以前減少20萬。將秦,商二州的土地割讓給金。

此時的南宋,內部問題多多,士風日下。官俸和軍費佔了國家大量的財政收入。于是政府加重稅,又使農民造反。一批支持孝宗恢復的老臣相繼去世,又使其輔弼無人。孝宗雖然被迫向金屈服,但無時無刻不想著恢復。但張浚,陳康伯死後,卻沒有符合孝宗自己意圖的人當宰相。最後選用了陳俊卿和虞允文,但他倆雖然都是主戰派但卻不和。最後陳去職。而且孝宗重用自己當皇子的舊人,龍大淵和曾覿。遭到大臣們的反對,這兩個小人,以善于察言觀色,討得皇帝歡心,人品都不佳。最後孝宗被迫,把他倆外放出去。

孝宗為了恢復,首先從整頓內政入手,安定民心,改變以往賑災方式,就是社倉法。又改變鹽鈔,將官府拖欠鹽商的錢還給鹽商,又放寬了鹽的專賣。孝宗又取消了很多加耗。大力削減冗官,又嚴格控制萌補任子,以前不加考核的官員兒子即可當以身作則崇尚節儉,史稱宋孝宗「性恭儉」。

孝宗首先大力整頓軍政,提高軍隊戰斗力。除親自校閱軍隊外,孝宗還規定各地駐軍每年春、秋兩季要集中演習,對于練兵成績突出的將佐,予以破格提升,武藝出眾的士卒也會獲得重賞。中央禁軍兵員冗濫,無法充當作戰主力,孝宗對其進行揀選,裁汰老弱,補充強壯,使正規軍的戰斗力得以迅速提高。在以往的對金作戰中,民兵是一支重要力量,但常常得不到朝廷的重視。如在淮東地區,原有一種叫萬弩手的民兵組織,在抵御金兵南侵時發揮過很大的作用,但卻在乾道元年被遣散。乾道五年,孝宗重新恢復了淮東萬弩手,改名為神勁軍,規定每年八虞允文墓志銘月到次年二月集中訓練,為兩淮前線增添了一支生力軍。

孝宗要再次北伐,將帥人選的問題亟待解決,而此時可以依賴的主戰派大臣卻越來越少。張浚等人相繼去世,孝宗最終把領導北伐的重任寄托到了堅持抗金的王炎身上。金兀術南侵時,王炎曾大敗金兵,表現出杰出的軍事才能,而且他力主以武力恢復中原,與孝宗的心意不謀而合。王炎在四川練兵講武,發展經濟,卓有成效,為再次北伐時出兵川陝打下了基礎。

隱居的陸游終于迎來大顯身手的機會,他將金戈鐵馬。殺敵至奇,劍氣如虹,青城劈空掌,帶著漫天殺氣,置強敵于死。

----------------

且說自孝宗即位,久聞陸游之才和膽色。頗為賞識。現在朝廷勵精圖治,正是用人之際,遂快馬加鞭,去召見山陰隱居的陸游。

召見陸游進京面聖。又賜他進士出身。

陸游見到這位有宋以來,較為英明的君主,重新又燃起上馬殺敵的雄心。

接著陸游給孝宗替了很多有益建議。前面寫到孝宗即位後的一些改革措施,有很多都是陸游首先提出來,再由孝宗定奪。而孝宗也確實沒有辜負陸游對聖君的期望,上台以來徹底的給岳飛平反,秦檜時期造下的眾多冤假錯案,全部昭雪,又整頓軍備。

在第一次北伐時,陸游便積極請戰,但孝宗很需要陸游這樣的人才留在他身邊,而新宰相,也是抗金老將張浚則堅持讓有過抗戰經歷的大將李顯忠和邵宏淵出戰。陸游也就沒有再堅持。隨後北伐首戰告捷,後來,由于李顯忠和邵宏淵互相邀功,內部發生矛盾,上下不齊心,指揮發生嚴重失誤,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

在孝宗重新整頓軍備,準備二次北伐時,陸游又挺身而出。

「皇上,臣幼讀兵書,也略知禮儀,懂得殺身成仁的道理。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機,臣,再次泣血請戰!」

「愛卿,朕知道你頗有才干。你的詩詞,朕也頗愛。朕常夜讀之,無不為之拍案叫絕。詩詞有宋以來,你實為大家。朕也好詩詞,不如你常伴朕左右,互相切磋如何!」

這話孝宗皇帝說的很客氣了,但陸游听到心里可不是個滋味。心想︰「我可不是只知道舞文弄墨的文士,只是替你打諢插科之流,我要的是金戈鐵馬……」

孝宗看到陸游微微一怔,他接著道︰「朕知道,愛卿的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很有乃父風範。你父親陸宰,當年也是主戰派之一,

也是朕佩服之士。正因為這些緣故,朕才召見你來朝,啟用你。愛卿跟朕提到的一些抗戰建議,朕也多有采納。這樣就很好嗎,何必非要去戰場上,才算是報效國家。你可知道,戰場風雲變幻,瞬息萬變,稍有不慎,愛卿……就看不到朕了!」

陸游斬釘截鐵地道︰「臣萬分感激陛下對小臣的抬愛,如此,臣更要為皇上進忠了,哪怕身首異處,小臣也萬死不辭。」

孝宗呵呵一笑︰「既如此,朕也不再多說。這樣吧,離進兵還有一季時日,朕正有選拔大將之心,你的書筆很好,還是由你撰寫。你听好了,朕現在就詔告天下︰十日後,臨安城‘東益訓練場’比武選才。分別選出冠亞季軍三人,委以武將官職,統統由抗金主將王炎統帥,不日出征,討伐金賊!」

孝宗得意的看著陸游,模著下頜黑須,呵呵一笑,心想︰「這下,你可該之難而退了吧!」

「謝皇上!」陸游意氣風發。

「好,退朝!」

---------------------------------

東益訓練場,位于臨安郊外十里的一處高山天然草場。皇家天然訓獵場。一座豪華的皇家別墅矗立其間。

一處空曠的草地上臨時搭建起一座巨大的圓形擂台。上面已經雄赳赳的站有數十名由地方官推薦上來的各地武狀元。擂台及別墅四周布滿了數千名御林軍。高宗皇帝正和一班文武大臣從別墅內走到觀景樓的陽台上,一行人以高宗為中心,坐在長條形的觀景台的紅木椅上,悠閑的吃著果品、茶。

本次比賽在于選將,因此並沒有安排劍術比賽,只有馬術射箭和拳法比賽,最後再由皇帝依照比賽成績欽點將才。

上午9時許,高宗傳令,比賽開始。

「咚……」地一聲禮炮聲響起。

接著執行官替孝宗宣旨,高聲道︰「現在,比賽開始。第一場,馬術射箭,要求以三柱香的時間內以捕獲的動物數多者為勝。帶各位壯士速去牽馬。」

這幾十個大漢隨之領路兵丁迅速趕到離擂台三百丈外的馬場牽馬。

一路上都有兵丁守衛。這些江湖好漢們隨著第二聲禮炮響,一個個躍馬而出,向草茂林密處奔去。這些人個個身手矯健,陸游也跨上戰馬飛奔,他前後左右,都是驃騎,大展身手。其中,有很多看騎馬的樣子定然曾經是有過行伍或者捕頭經歷吧。當然,野物不會出現在人多的地方,這就要靠自己的意識和嗅覺了。剛才還到處是鐵騎,轉眼就各自消失,各自深山老林尋覓去了。陸游知道自己的馬術一般,只有靠盡快發現獵物為是。

他奔到一處山崖下,這里流水潺潺,他忽然看見草叢中一物竄出,向山崖下的洞口迅速竄去。他忙彎弓射箭,但「啪」的一聲,弓斷弦折,「這下壞了!」氣的他把弓丟到一邊。

原本陸游並無野獵經歷,又很少學彎弓射箭。眼看著此物即將進洞,他右手一揚,箭迅如閃電的插入了此物的月復部,他躍馬而上,原來是只黑貂。他快速把他綁在馬身上,又去尋找新的獵物。

隨著第三聲炮響,第三柱香的時間快倒了,陸游迅速的馳馬奔回。不一刻,所有人員都陸陸續續的全部躍馬回來了。幾個管事開始清點每個人的獵物。經歷完畢。

他們又回到了擂台上。執禮官站著他們前面,舉著紙張給在皇上大聲抱數,「王小二三只山雞,李麻資兩只兔子,……陸游十只雪雞,三只黃鼠狼,一只黑貂,一只水獺。東方飛雪兩只雪雞,六只野兔,一只青蛙……」執禮官一愣,接著道︰「鐘元三只水獺,一只黑貂,四只雪雞。」執行官統計完,道︰「皇上,統計完畢。陸游最多,第一沒有異議,但東方飛雪多一只青蛙,這只似乎應該不算,皇上是否要求他們兩個重比!」

東方飛雪,一個長得極其清秀的男子急道︰「哼,怎麼不算,你又不是皇帝,皇帝都沒有說,誰說青蛙不算,又沒有說過要獵物的個大個小。」

「這這這,我們打獵歷來都是打就是那種跑起來的動物……難道你去水邊要上一對魚也算吧!」

「呵呵呵……」在場听到的所有人都一下「洪!」的笑了。連孝宗都笑了。

東方飛雪紅著臉,質問︰「難道青蛙不是跑的嗎?」

鐘元向東方飛雪一拱手到︰「小兄弟,算你贏,本來我們數量就一樣多,不管最後多的一只是青蛙還是蝦,也都是在別的動物不違反的基礎上比我多一個!都是為國出力,何必增在爭論!」

孝宗也是大開眼界,高聲道︰「壯士們肅靜,既然鐘壯士願意,那就東方飛雪第二名吧!」

「好?,好?!」東方飛雪忍不住拍了拍手。

這個男子,怎麼如此娘娘腔呀,眾人看的直皺眉。

「叫他們準備一下。開始第二場比武!」孝宗對旁邊侍者道。

侍者下去傳話。

執禮官︰「現在,第二場比賽即將開始。大家挺清楚比賽規則。你們這四十人,分二十組,以抽簽決定人員名冊。每組的勝利者再進二十強,再抽簽,決定對打雙方人員,勝者十強,後面入五強。再兩組對打,月兌穎而出的兩人再對打,那個五強中沒有對打的人養精蓄銳,必須在隨後的比賽中讓對打成功的至少是亞軍的人兩招。勝之是武狀元,敗之再和剛才淘汰之人奪第二名。不過,各位可要點到為止,不然,就算違規。」

比武開始了,但見,擂台上拳來拳往,人影閃爍,風聲雷動,煞是精彩。

幾個小時過去了。最後只剩下陸游、東方飛雪、鐘元三人,決一勝負了。

說起鐘元,他和陸游還有千島湖之緣呢。沒想到這個漁夫也有如此大志,竟然苦練武藝,幾年不見,如此了得了。這也是當年陸游和鐘元攀談時,鐘元從羨慕陸游的才情,到最後入城也買了老子論語慢慢看。更懂得道理了。當年不是陸游給鐘元留了十幾兩銀子嗎?鐘元把幾兩銀子交給了母親,又花了五兩銀子請了個鄉間窮困潦倒的沒落秀才,成天給他酒湖魚的伺候。老秀才倒也落得逍遙,他們是各取其所。剛開始,鐘元對講的是是一知半解,但日子久了,也慢慢都知道了,也開始關注國家大事了。

怪不得陸游見到他十分面熟,陸游一看是他當年遇到的樸實老哥,只是這種場合,顧不上寒暄。而那個看起來像女人的男子,陸游見了心里是一邊暗笑一邊惱她︰「她怎麼也來湊這個熱鬧?」

現在,開始鐘元對東方飛雪。鐘元先向東方飛雪一拱手道︰「小兄弟,小心了!」這個人還是那麼的樸實。說完,一股大力向東方飛雪襲來。東方飛雪身影一閃,便閃到鐘元後面,撲撲撲就是幾掌向鐘元打去,鐘元大驚。慌忙身體向前撲,躲開襲擊,接著右腿便是一招「秋風掃落葉」東方飛雪迅速跳起。「哇!」眾人奇道︰「好高呀!」眾人眯著眼楮看到陽光照射下東方飛雪身影高空中飄逸著,就著風勢雙手出掌向鐘元頭頂襲去。鐘元嚇得一個就地十八滾,但聞「彭」的一聲,擂台被打了個大洞。

「停!」執禮官趕忙制止︰「不許破壞公物,尤其是傷人!」「噢!忘了,好,本少爺就靠拳法勝他!」

接著他快如閃電身影欺進鐘元身前,兩人交戰,她不用內力,怕傷人,就不敢踫鐘元勢大力沉的拳頭,但鐘元卻也打不了她,少年的身體十分靈活。接著又是幾聲響,掌打在鐘元身上,鐘元只是身體晃了晃,並不載到。此人真是皮厚結實。

「不行,不打到天黑是累不死他的,本小姐只要不打他個吐血,就不算傷人,不算違規。」他手上暗運力一成之力,看準鐘元笑穴,二指疾點。「呵呵呵!」鐘元忽然狂笑,「倒!」東方飛雪接著飛起一腳把他踹爬在地。

「本局東方飛雪勝!」執禮官道。

------題外話------

注︰本章前面有些地方可能讀者覺得有些悶.全是些數字,年代神馬的.這個偶今天在作品相關里面也有交代.不過,這正是我要遵守這篇歷史文的要意.對于重大歷史事件我不會去生編亂遭.我用笨拙的表現手法還給讀者一個略為真實的宋代.至于替它,也是藝術化手法去表現人物的主旨和靈魂的.O(∩╴∩)O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