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5.第三十五節 李家慶生(一)

[第4章第四卷慶生]

第5節第三十五節李家慶生(一)

六月初三這天,小得家披紅掛彩,場面比長山家擺得還大。院里擺滿桌椅,湊成十個席面,東廂灶房里扎了大灶,害怕鋪排不開,灶門口還盤了兩個旋風爐子。小得爹刮了頭面,眉眼顯得舒展了許多,新扎了一條羊肚子頭巾,衣褲也洗得干干淨淨,跑進跑出,咧著嘴嘿嘿直笑。小得娘裝扮一新,臉上放著光,透著心里的喜氣。大得穿戴也比平常整齊,開開心心在灶上幫忙。小得端著雞蛋簸籮,白鮮還蒙著頭巾,兩口子忙著給幫忙的塞紅皮雞蛋,人家道一聲恭喜,兩口子忙不迭地回說同喜同喜。

親家母說的要掛草匾、栽竹子的話,弄得小得爹娘魔怔了好幾天,不知道她是要真弄還是就說說。老兩口琢磨了幾天,後來又問白鮮的意見。白鮮說︰

「俺東山上有辦法的人家也才這樣弄,一般人家不費那事,俺娘說要弄,就按那樣準備吧。」

娘又問那事咋支應,白鮮說︰「俺是見過人家鬧,可也沒太留心,跟咱這里支應起來差不多吧。」

爹心里不踏實,又專門請教學堂里先生,先生說︰

「俺倒是听說過這種儀式,是南縣里風俗,有戶姓裴的人家,隋唐時候出過不少的大官,為了激勵後人,就在孩子過滿月時,掛草匾、種竹竿。草匾要扎成十個方格,寓意十年寒窗,竹竿中通外直,骨節分明,是希望孩子將來節操高雅、富有氣節。至于具體到事上咋個鬧法,有些啥程式,有些啥講究,人家來了咋支應。俺也沒見過,還真是說不上來。不過天下程式,難免一禮,咱到時候禮性長點,總不壞事。俺到時候就過去,也見識見識這種儀式。」

小得爹心里這才踏實了一些。

頭天後晌先生就早早過來了,寫對聯、扎彩門幫著忙乎。小得爹感激萬分,想說幾句客氣話,又不會說,搓著手嘿嘿直笑。小得趕緊端過簸籮,把紅皮雞蛋往先生口袋里塞。

正日一大早,先生又過來忙開了。這會兒正站在門口,和一幫人端詳搭好的彩門。

長山問︰「先生,俺孩過滿月時,那對聯眉子上,恁寫的是‘弄瓦之禧’,這里寫的是‘弄璋之禧’,有啥不一樣麼?」

「恁家生的小閨女,就叫‘弄瓦之禧’;小得生的小廝,就叫‘弄璋之禧’,男女有別,這叫法、儀式就不一樣。」

「還有這規程呢,閨女弄瓦,小廝弄璋。做瓦扣磚是小廝孩子干的事,偏叫閨女干;弄章掛印是念書人干的事,就叫小廝孩子干。」

「差矣,差矣!‘瓦’非‘磚瓦’之‘瓦’,乃古代之‘紡錘’也。紡花織布、針織女紅,女人之職分也,故生女曰‘弄瓦之禧’。‘璋’非‘印章’之‘章’,乃古代之玉器也,掛玉佩金,大丈夫所為,故生男曰‘弄璋之禧’。」

「俺那天哎!還有這麼多講究。光轉文就把人轉糊涂了。」

「爾等念書時節不用心,光操心騸蛋配種呢,可不就得糊涂!」

眾人哄地一陣大笑。

先生正色說︰「生老病死,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儀式合于禮儀,才能教民以禮,民行止以禮,才能仁義智信。」

全義平素愛跟先生開個玩笑,用調侃的語氣打斷先生︰「先生哎,恁說的那些,俺草民也不全懂。俺跟恁說個笑話,且說馬村有個馬長行,心疼他老婆子,有天上集回來,買了兩個油糕讓他老婆子吃。老婆子好了一個老頭,自家舍不得吃,就拿去叫老頭吃。老頭兒尋思︰自家跟這老婆子好了一輩子,有點虧自家老婆子,就揣回去讓自家老婆兒吃。老婆兒也有相好,就拿去叫相好的老頭吃,老頭又拿去叫相好的老婆吃……這兩個油糕在村里轉了一圈,幾天之後又轉到了馬長行手里,干得咬不動了,結果誰也沒吃成。恁說這事咋能合了恁那個禮儀?」

大家哄地又爆了一陣笑。心里都明白,全義是假托馬村說事,其實這件事就發生在本村里。

先生見過大世面,並不把哄笑當回事,待笑聲落定,又開講︰「民不知禮,乃行教化。教化所及,中規中矩。」

全義說︰「先生的意思,就是說這些人不規矩,需要教化。」

先生嘆息︰「所謂月不常圓,事不常滿。人生之事,如意者十之一二,失意者十之八九。于失意之中尋求如意,于失望之中尋求希望。屈于心而役于形成全人生大義者,合于禮哉!」

「老天爺哎,俺咋越听越暈了呢!」全義學著先生做出感嘆的樣子,逗得大家又是一陣笑。

長山和幾個年輕人笑著鑽到灶房里找王大廚尋模吃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