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九八章 合作意 向

有一位先賢曾說過︰"沒有野心就沒有進取心。"這樣說或許有些絕對,但還是也有一定的道理,人不能沒有野心,野心是對成功的一種渴望,沒有野心也就沒有進取的原動力,所以,野心同時是促使人們向前的動力之一!!!!!!!!!!《空塵語錄》

最後,這些德國工業家們,迫于希特勒的壓力只好答應了,這項援助計劃,全力支持海南軍的實力,將其打造成為德國在亞洲方面的最強有力盟友。

德國內部的首腦們同意,很快同意李衛東提出計劃的電報就發到了塞克特手里,雙方既然在大致的方向上達成統一,剩下的就是關于德國方面與海南軍合作的細節以及簽署一份當前不宜公開的秘密合約。

「我們國家元首已經同意,現在我們需要談談你們需要的,或者說是我們可以出給的。」塞克特已經知道對于那兩艘軍艦的出售以及T34坦克的合作研究計劃,國內巨頭們的想法算的上勢在必得了。

而現在,需要的就是談出一個對雙方都合適的價格,各取所需,互利共贏。

「這個,或許我們可以慢慢談,先請坐。」李衛東笑了笑,邀請他坐下,並吩咐秘書給塞克特先生沖兩杯咖啡。

看著桌面上早已準備好的桌椅,塞克特就知道李衛東是有備而來的,不著痕跡的調整坐下的姿勢,塞克特等待著李衛東接下來的言語。

「就像你所看到的,我們海南軍在軍事工業領域有著極其可觀的成就,但相應的民用設備上我們卻力所不逮,所以,相信海南軍的需要對于貴國而言是輕而易舉的。」李衛東端著一杯咖啡輕呡說道,沒想到未加糖的咖啡特別苦,讓他不由得微微皺眉,只好將苦咖啡放下。

而身後的副官高毅,在听見李衛東的話之後,將一份早已用德語翻譯過來的物資清單拿出來遞給塞克特,文件不厚,總共只有兩三張紙,但上面寫得東西的分量可一點也不輕。

一個農用車機械廠、三座年產30萬噸的鋼鐵廠、兩個農業化工廠、醫藥廠、以及一座裝機容量不低于200萬千瓦的水電站、鐵路工程、還有電影膠片廠等一堆亂七八糟的技術和人員,這些全都需要德國方面實際援助,另外李衛東還提出了一筆貸款,而這些錢在兩年內也都逐漸兌換成德國的技術設備。

對于此次與德國人的交易,李衛東其實明擺著就是沖著民生發展這一塊來的,前面曾說過,海南軍實際控制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有缺陷的,高度集中制經濟發展方式缺少市場的靈活性,這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

而近年來,隨著海南軍實際控制的地盤面積越來越大,單靠天命基地生產的民用設備投入已經明顯不夠用了,而且天命基地作為一個以生產軍事單位為主的基地,對于民生設備的成產成本實在太高了,就好比如,生產一輛拖拉機,所耗費的資源就足夠生產兩輛T34式坦克。

地盤不是說你打下來,你能變成新加入你的力量,現在的俄國老毛子的國土面積世界最大,但也沒見得就能打得過英國,要知道佔領的新地盤如果無法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那不僅不會變成你的發展動力,反而會給海南軍的發展形成拖後腿,也只有發展起來的地盤才會變成海南軍的新動力,而李衛東這次所購進的設備也就是投入民用方面,讓打好的地盤上形成工業基礎。

至于軍用工業,有天命基地存在,這方面是不用去尋求德國的支援計劃。

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二戰之前德國人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不可小視,有很多世界領先的發明,如果不是後來戰爭將歐洲打成廢墟,美國不是撿了戰爭紅利的便宜,也不可能成為世界科技的領先國家,而在提交成分資料之前,李衛東就好好的研究了當前德國的優勢科技,而引進德國先進的化工設備和技術,是李衛東優先考慮的。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眾多且可耕地面積狹小,溫飽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人的一大難題,而農業又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業的發展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穩定,所以李衛東這份資料的大部分就是解決老百姓的問題,酸堿、染料、農藥化肥、橡膠、塑料等等,凡是百姓生活中涉及到的,李衛東基本都提到了。

戰爭一旦繼續升級,在經濟封鎖的情況下,為了確保後方穩定,民生領域的自力更生是最主要的,現在在雖然李衛東大力扶植本土產業的競爭優勢,但奈何規模還是太小,當前市場上大多充斥的依舊是標注著洋字號的生活用品,諸如牙膏、鞋油、香煙、肥皂等。

德國人在煤化工領域是世界一流,而且煤不僅運用于電站和工業鍋爐燃料,加工之後的煤焦油產品廣泛用于制取塑料、染料、香料、農藥、醫藥、溶劑、防腐劑、膠粘劑、橡膠、碳素制品等,而就當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煤炭都將是中國工業的發展主要能源,我國陝西、山西、甘肅一帶更是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這也使得李衛東重點選擇了這一項目。

「將軍閣下,您要這些東西說起來並不難,但卻需要時間。」塞克特翻看完李衛東列出的物資清單,嘴角微微上翹,看來這次的談判很輕松。

李衛東的胃口並不大,這上面的東西雖然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對于帝國來說都是很普通貨色,也沒有什麼技術問題,對于絕大部分帝國很輕易就能拿的出來,而且對于能擴大出口的利益,相信國內那些工業家是很期望的。

「那好,能希望貴國這些東西盡快運到中國來,您也清楚,我們的部隊正在前線打仗,這些對于我們穩定地方經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見雙方談的差不多了,李衛東也沒有繼續將合作談判拖延下去的想法。

海南軍的實力範圍已經向西觸模到了雲貴地區,在李衛東的未來規劃中,重工產業蓮未來將向內陸遷移,因為沿海地區的工業資源有限,資源運送再加工極不劃算,而且內陸地區礦產資源、稀有金屬資源豐富,而且當地大都是不利于耕種的山地,所以很適合發展重工產業。

而德國人一旦認定的事情,辦起事來的那種效率也是十分驚人的,而且在德國元首希特勒的敦促下,在談判的過程中,第一批援助的技術人員以及小部分重工業設備已經開始登船,他們將在三個月後乘船到達遙遠的中國大陸,而且至少為中國的重工科技效力兩年以上。

將剩下的細節問題交給專業人員後,李衛東就離開了會議室,從前線回到文昌城,李衛東一直忙著與德國人的商業談判,還沒來的極去張府拜訪,可以想象想象張小姐是怎樣一副生氣的表情了。

「去張公館。」出來後一頭鑽進汽車,李衛東向司機吩咐道。

在前廳,李衛東首先當然是去拜訪張鴻銘老爺子,雖然已經是內定的姑爺,但按照習俗也是不能隨便出入後廂房的,在張府佣人進去通報之後,李衛東坐在前廳就和張老爺子閑談。

張府的建築主要形式是以東方元素為主,但其中也不乏現代主義色彩,東方的建築色彩搭配不少著西方的文化色彩,像古老的木雕技術與現代玻璃電燈的應用就搭配也十分協調,讓同行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是出這是出自一位建築高人的手筆。

「你有沒有想過以後如果對待國民政府,合並,還是分裂。」張鴻銘的詢問著李衛東未來對中央政府的看法,現在的中國就像漢末的三國一樣,海南軍是東吳,國民政府是聯合東吳的蜀漢,至于誰是曹魏,日本人還當不起這個名號,他們只能算是一個北方的‘外’來戶。

「不知道。」李衛東顯得很‘光棍’的答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他他知道張鴻銘能這麼問就一定已經事先想好解決辦法了。

其實他也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說打吧,把二戰重新瓜分世界的用在內戰上,李衛東就覺得心疼,說不打吧,以蔣介石的性格,讓他輕易讓出國家大權的概率可不高啊,一時間李衛東也想不出一個好的辦法,而且那也是把日本人趕出中國後的事情了,所以就只好繼續拖了下來。

見李衛東的‘光棍’的表現,張鴻銘就一腦門的黑線,真想狠狠地將拐棍敲在這個後生的腦殼上,他就不明白了,平時顯得很精明的李衛東,在這個時候就這麼喜歡裝傻嗎,忍住,要忍住,心平氣和,自己平時的養氣功夫去哪了。

「組建政黨。」強忍著教訓一頓的沖動,張鴻銘一語中的【di四聲】的回答。!!!!,【本章完】!!!!。

Ps︰海南軍進程的推進需要加快了,接下來需要寫的就是反攻日軍以及與南京政府爭奪國家的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