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一章 喊冤的農婦

姜夫人這邊,仍舊不肯松口,姜雨晨也不再與她爭辯。

可姜夫人看他安靜了下來,以為他將自己苦口婆心的勸說听進去了,于是張羅著給他相親,相親的對象,不是宰相的孫女,就是侍郎的千金。姜雨晨才不會去見這些世家小姐,每一次都借口公務繁忙溜之大吉,讓母親抓個空。

姜夫人雖然生氣,可也沒奈何,只能自己暗暗著急。

姜老爺勸她道︰「夫人啊,兒孫自有兒孫福,雨晨又不是個糊涂孩子,他自己的終身大事,他自己心里有數兒,你就不要白操心了。」

「那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能不操心嗎?」姜夫人狠狠瞪了丈夫一眼,「我就這麼一個兒子,我不著急誰著急?不過對你來說,你有三個兒子,當然不在乎這一個了。」

「誰說我不在乎晨兒了?」姜老爺氣得吹胡子瞪眼,「你這個人,好好兒地說事情,你就要往別的地方扯。」

「我說錯了嗎?」姜夫人愈發的理直氣壯,「雨瀾和雨涵都已經訂了親了,他們準備要娶的,一個是鴻臚寺少卿的女兒,一個是左都御史的外孫女兒,以後單只是靠著岳丈家,都前途無量。可偏偏我的兒子,就這麼糊涂,不願意娶公主也就罷了,可你也不能娶一個商戶之女啊,商戶之女也就罷了,可你不能娶一個克星啊!這個晨兒,怎麼就這麼傷我的心呢。還有你——」姜夫人的眼淚還沒落下來,一臉的悲傷又立刻化成了憤怒,「反正你一共三個兒子,有兩個兒子爭氣,你也就心滿意足了,剩下的那一個,你就放任自流。難道你也要和她們一樣看我的笑話不成?」

姜夫人所說的「她們」,是姜雨瀾和姜雨涵的生母,丈夫的兩個小妾。

姜老爺急忙分辯︰「我怎麼可能看你的笑話?晨兒是你的兒子,也是我的兒子,難到我不希望他有一個好的前程嗎?」

「可心然那丫頭能給她什麼好前程?」姜夫人沒好氣地說。

「我姜家的子孫,若想有個好前程,那一定是自己……」

「行啦行啦,又來這一套,我耳朵都听出繭子了。」姜夫人不耐煩地打斷了丈夫的義正詞嚴,「姜家是有這個祖訓,可為什麼你不叫雨瀾和雨涵將與鴻臚寺卿的女兒和左都御史的外孫女兒的親事給退了呀?」

姜老爺氣得直翻白眼︰「夫人,這是兩回事。」

「怎麼是兩回事?」姜夫人咄咄逼人,「他們兩個就能娶世家千金,晨兒就得娶一個災星嗎?」

「那不是因為……」姜老爺被妻子繞暈了,可仍舊耐著性子解釋,「那是因為雨瀾和雨涵並不反對家里給他們安排的親事啊,若他們不願意,我也絕不勉強。」

「說來說去,都是我自己的兒子不爭氣。」姜夫人嘆道,「其實,我也不是那麼狠心,心然那丫頭,也夠苦命的。可雨瀾、雨涵將來都娶了門當戶對的妻子,就雨晨不如他們,那我以後還有什麼臉面見人?」

「誰會管這些事?」姜老爺哭笑不得,「你放心吧,不會有人因此而瞧不起你和晨兒的。」

「那我也不甘心。」姜夫人十分倔強,「憑什麼我的兒子就比雨瀾雨涵差?」

姜老爺實在辯不過妻子,只好走了。

來到衙門里,正好趕上一個農婦喊冤。知縣大人這兩天去了鄉下查看農桑之事,不在縣衙,臨走的時候,交代他暫行代理一切事務。

姜老爺沒用多長時間,就把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了。原來,這農婦夫家姓彭,一家人耕作著祖上留下來的二十畝水澆地,日子也算過得不愁吃穿。可上個月,莊子上的一個姓楊的大戶人家,忽然要給祖宗遷墳。當然了,人家遷墳,本也不關他們彭家的事,可楊家請來的風水先生說,就彭家那塊水澆地的位置最好,最適合做陰宅,若是將祖宗的陰宅遷到那塊地上,保證後世子孫永享福澤。

于是,楊家就對彭家的那塊水澆地志在必得。他們家一向吝嗇,自然是舍不得花大價錢買下那塊地,所以,他們提出了交換,用他們家的二十畝坡地上的薄田,來換彭家河沿邊的二十畝水澆地。

這事兒換做任何一個人都不會答應。二十畝坡上的薄田,換二十畝河沿邊的水澆地?處除非彭家人全都是痴呆。

因此,彭家人沒有同意。

那個莊子,楊姓人家居多,勢力也大,而彭家屬于外來人口,屬于雜姓,在莊子里說話沒什麼分量。楊家人糾集了很多本家,到彭家去輪番轟炸,威脅恐嚇,說若是他們不肯交換,就將他們趕出莊子。

彭家人也很生氣,因為這二十畝水澆地,是當初他的爺爺來到這里落腳的時候,花了銅錢買下來的,又不是偷的搶的,憑什麼白白讓給他們?說得好听是交換,可實際上,這與明搶有什麼區別?那二十畝坡上的薄田,能和水澆地相比嗎?離水源那麼遠,耕作的時候還得翻一座山,土質還不好,一畝地里,連一百斤麥子都收不到。再加上楊家人也沒將那塊當回事兒,有三五年時間都沒去好好打理,那就是塊兒名符其實的荒地,若是想種出糧食來,那得花好大的功夫。可彭家人丁單薄,沒幾個壯勞力,別說其他,就是澆水,都是個問題。

楊家人一看彭家人堅決不肯交換,還將輪流說服的人趕出了家門,因此凶相畢露,來了狠的,索性叫了一些本家的青壯男子,強行將那塊地霸佔了。這個季節,地里的麥種都已經長出了青苗,都快要抽穗兒了,可楊家人為了建一座能庇佑子孫後代的陰宅,硬是趁夜將那些綠油油的、長勢良好的麥苗都給拔光,還用鋤頭將二十畝好好的地翻得亂七八糟。

第二天一大清早,彭家人照例來地里施肥拔草,可到了地頭一看,簡直驚呆了。待弄清楚了事情原委後,他們自然是找楊家人去評理。

可楊家人早有準備,不但將前去講理的彭老爹、彭老爹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打了個鼻青臉腫,還揚言說,你們只管去告吧,我們楊家可是這里的大戶,並且有本家在成平府做官兒,你們若是識趣兒,就乖乖兒地拿了坡上那二十畝薄田去耕種,否則,叫你們全家都在易縣待不下去,在整個成平府都待不下去。

彭家人又氣憤又害怕,因為易縣屬于成平府管轄,而楊家所說的在成平府做官兒的那個人,叫做楊祖宏,是成平府的通判,雖然只是個六品的官職,可也是彭家一個莊戶人家不能夠招惹的。

可是,彭家人實在咽不下這口氣。一則,失去這二十畝水澆地,他們全家今後的生計怎麼辦?他們就那一塊地,且只靠著那塊地來生活。若是今後靠著楊家的那二十畝薄田,一家老小難道去喝西北風?二則,楊家太欺負人了,將家里的四個人打得傷痕累累,才十三歲的孫子還被他們打折了一條腿。

哭天天不靈,喊地地不應。無奈之下,彭大嫂只得只身來到縣衙告狀,希望能踫上一位青天大老爺,給她做主。

姜老爺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恃強凌弱,尤其痛恨官吏和官吏的家屬仗勢欺人胡作非為。當時一听這農婦的哭訴,不覺拍案而起︰「混賬,太不像話了!這位大嫂,你且放心,我一定不會叫惡人當道好人吃虧的。」

彭大嫂慶幸自己運氣好,踫見了一位肯為民做主的老爺,于是感激涕零地磕頭︰「多謝青天大老爺,多謝青天大老爺!」

旁邊一名衙役悄聲提醒姜老爺︰「主簿大人,她沒有訴狀啊。」

這名衙役是出于好心,提醒訴狀只是個由頭,真實的意思是想讓姜老爺先以沒有訴狀的借口把這個農婦打發走,然後他再詳細告訴姜老爺,那個楊家的背景很深,雖然楊祖宏只是個六品通判,可他同時還是平章政事鄭大人的門生。

當然咯,鄭大人的門生很多,可楊祖宏無疑是最貼心的一個。自從拜在鄭大人門下後,楊祖宏逢年過節、遇到鄭大人壽辰、甚至鄭大人家人的壽辰,他都忘不了派人來送上一份土特產以示慶賀,說是土特產,可那實際上全都是些奇珍異寶,有時候搜羅不到什麼新奇的東西,就干脆送上金銀。就連去年鄭大人的重孫子滿周歲,他都沒忘了送上一只純金瓖紅寶石的長命鎖。此外,但凡鄭家人來成平府,不管是來公干還是來走親訪友,他都熱情接待,管飯管酒管一切花銷,臨走還給人家少點兒土特產。當然,那些花銷都是他搜刮民脂民膏或者貪污受賄得來的。

因此,鄭大人十分喜愛他,早就有了將她提拔到身邊來意思,只是暫時沒有合適的位置,目前還在等待機會。

沒有合適的機會,不是說沒有空缺,一個從一品的平章政事,在京城里安排一個人不算什麼大事兒,可關鍵是那楊祖宏文不成武不就,簡直就是個不學無術之徒,幾乎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巴結逢迎上,實際上沒多少真本事。因此,鄭大人一直都在等一個空缺的閑職給他。而目前佔據那個閑職的人,馬上就要告老還鄉了,最多等到秋天,楊祖宏就能順利調往京城。

衙役原本打算將這些背景好好與姜老爺說一下,讓他不要得罪楊家。

可是,姜老爺竟然沒有理會衙役的暗示,他大手一揮,說︰「不過就是一紙訴狀而已,我替她寫就是了。」

姜老爺大筆一揮,洋洋灑灑就寫了好長的一封訴狀,反正農婦的訴說,他都記得清楚著呢。

然後將狀紙遞給了衙役︰「收好了,這就是彭大嫂的訴狀。」

衙役接過墨跡還未干透的狀紙,都快要哭了。他不知道該贊揚姜老爺文思泉涌,還是該擔憂姜老爺可能遇到的麻煩。rs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