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沖出末路鄉村]
第134節第一百三十四章革命
沿著黃河舊路,一道依然如故。走破村穿敝莊,不到兩天,傍黑進了開封,比以前更加毀壞得厲害。
劉學林顧不上別的,吆喝騾子將車拉到老鋪,店鋪自然熱情招呼,結清銀錢,基本都是紅紅紙幣。劉時朋拿過一張看,上有「河南農工銀行五元」店掌櫃賠笑,是老客,才三七開,搭配點銀元。要是別人,都是紙幣了。劉學林也不說啥,趕到下一個熟鋪子,按照老價,賣了籮筐。基本是紙幣了。掌櫃只是點頭哈腰,小本生意,平日根本見不到銀影兒,好在一元等一塊使,不差啥。
掌櫃幫著找了地方歇下,存好騾子、車,劉學林帶著倆孩,附近轉悠。慢慢三人覺得變樣了。一是腦後拖辮子人,全沒了;二是長袍馬褂子少了;三是賣的書,跟他們見過、用過的,大不一樣,劉學林賣了幾本,帶回去算是稀罕。四是路名變了;五是學堂多了,兩河中學,中山路有省立開封女子師範學校,北羊市東大寺養正開封小學校,大紙坊街路北的開封府中學堂和省立第二中學,老官街省第一女子中學,看得倆孩眼熱。沿著運河大堤,木船往來不斷,艄公「啊哦」喊號,此起彼伏,裝船卸貨,一片噪雜。不一會,走到省立河南大學,有高大黑灰的明城牆,轉過去,北邊是黑乎乎鐵塔,看不清了,南邊是大湖,倆孩走累了,順著北道門路回去,經過座三層灰白樓,劉學林指給孩看,樓門前,掛著「河南省政府」,倆孩只知道村公所,這省政府是咋回事,迷迷瞪瞪。
包公祠前,有幾個雜耍,倆孩看著稀奇,劉學林花了五文,陪孩子熱鬧了會。散場了,回去睡。
第二天早起,劉學林也不儉省,去街上飯鋪吃早點。既然帶孩子出來見世面,飯館能不去?
點了湯包、豆腐腦、油條、混沌,就著驢套腸、驢雜碎,爺仨熱乎乎地吃喝著。進來人吃飯,多不吭聲,劉學林自是謹守寡言,免得惹上是非。看那扣子穿在胸前,露出半拉脖子衣服,黑亮鞋人,劉時朋他們看著自己黑不拉幾棉襖,自覺形穢。
幾個兵,大大咧咧進來,劉學林趕緊吃了,結算飯錢,花了二十文。出來,劉學林感嘆,吃官飯的,都變樣了。唯有自己苦做苦吃的,還是老樣啊!
回來路上,劉學林問倆孩,願意出去闖蕩當兵,或者上學?劉時知爽快回說,願去上學。看著人家穿著齊整衣服夾著書本,劉時知早眼熱哩!
「那要出遠門,離開爹娘哩?」
「沒事。左不過吃飯、穿衣,到哪都是這樣。俺在村里學堂,說的都是村里話,出來外人听不懂。俺听開封里人,口音外地人多,本鄉本土遇到的,沒幾個。俺想出來練練!」
「中。爹上次來,看出來,這世道一直守在家里三畝地,怕是要變了。泥腿子靠地吃飯,你看那穿板正短衣人,他不種地,靠啥吃喝哩?」
「不種地也能吃上飯?」劉時朋感了興趣。
「咱種的是自家地,自種,自收,自己吃。你看開店鋪人,一般誰還種地?也是一種活法。還有一種,領俸祿,吃官飯!」
「咋著能吃上官飯?」
「從來都是‘學而優則仕’,都是出去讀書,學著做官本事,才能吃上官飯!」
「那就叫老七讀書吃官飯去。俺在家種地,伺候爹娘,替老七看著咱家地。」
劉學林從自己這些年坎坷來看,最佩服讀書人。同樣有頭有臉,吃飯也一樣,拉屎尿尿都沒啥。可遇到說話辦事,人和人做法,就明顯不同了。讀過書,種地力氣可能不如泥腿子;動腦筋種成好地,泥腿子絕不行。若謀大事,看大局,莊稼人死板小心眼毛病,就會斤斤計較膽小怕事了。所以,劉學林一直願意主動接近明智的讀書人,也是想開開自己眼界、胸懷哩。
這幾年,自己能走出司馬農村範圍,種植藥材只是個引頭,更多的,是想看看世道,究竟會咋變哩!「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人這句話,劉學林時刻記在心里,遇事,就用這句衡量、對照,掰開了揉碎了反復思量。合規了,用;不合規,改!
自家人口增加,是好事。可一家子都窩在泥土上,肯定行不通。大清王朝,沒听說過村里沒有出現舉人,秀才也只有三五個,所以李大頭家才會三代管轄著村。村里富戶,多是靠土坷垃。沒有幾家幾戶,有子弟出村去。
土能持久?遇到點小雨,就成稀泥湯;水大點,就沖走了!世道再變,倚賴讀書人規矩,不會變。所以種地再好,也不過守土奴。自己上代,嘴都顧不上,啥事都淒淒惶惶,衣不遮 ,丟人哩!
現在,吃,肯定不缺了。地里三五年不收,也餓不死。地下埋著的銀子,自己這輩子,怕是不用花了。可孩們的路,咋走?卻成了幾年來的心病!輪流帶孩子出去,就是想野野孩子們心,不想叫司馬農的寨牆根,給圍住了。
「回去把你們看的,听的,想的,給幾個哥弟佷兒說道說道,看看他們說啥。心里舍得一時飽暖哩,就出去闖闖,迎迎外面風是啥模樣不是?」
到家自是一番熱鬧。尤其幾個女娃,嘴里呱嗒不停。加上劉時悅小姨子翠兒,只要姐夫在,那院里都成了她說嘴哩。
劉學林笑呵呵指點卸車孩子們,先把紙幣換來的點心、糖果、糖人、泥猴、鏡子、頭繩之類,搬下來散開,讓他們自己去分,小不點們歡笑聲快把院里樹都給掀倒了。還是楠楠大喝一聲,才把她們壓下來,「你們想招來土匪哩!」
悄悄各自分些,「咯咯」低聲笑幾聲,余下給娘或女乃女乃搬過去收著,等手里沒有了,再去央求。
劉時遠願意出去當兵卒,打槍,那聲音就是痛快!他不忘在澇河大堤上,差點叫土匪要了命。
劉時方暫時想留在村里學堂,等過兩年,到十五,再定行止。
楠楠听他們議論,開封女子也可以上學,十分羨慕。先找娘訴說,娘舍不得,也怕女孩出去不方便,「哪有女孩到外邊讀書哩,咱村里還沒听說過這事!」
去找爹,劉學林打量孩子兩眼。自小這孩子,就有主意,跟著四娘、五娘和三個嫂子讀書識字,領著幾個比她小的弟妹佷子佷女,管的頗有章法。爺爺常贊她,「俺家梁紅玉!」
「你咋想哩?」
「爹你偏心。常帶他們出去,不帶俺們。俺嫌村里小,俺眼看不見哩!」
「哦,出去就看見了?」
「咋著也是見世面了。總比關在家里強吧!」
「女孩讀書,要比男孩多受罪哩。你願意吃苦?」
「俺在家,也沒閑過。」
「中,爹答應你。俺也心里想著,啥時候,咱家里也能出幾個女秀才哩。」
楠楠捂著眼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