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3章孝敬

在我們的一番戰斗後,衛生區被打掃的干干淨淨。校長在附近衛生區監督勞動,看我班干得又快又好,比他監督的班級干得快得多,連連夸獎︰你們干的真快啊,還干淨。

我說,我們班干活從不打怵。那邊,我指著遠處的那另一個衛生區說︰那個地方草最多,分給我們班了,我們干的最徹底最干淨呢。一來是我喜歡干活徹底,二來是因為我比較喜歡干淨。所以要求學生的標準也高。

周一班會,播放電影《沖出亞馬遜》。很好看。找個時間再看一遍。沒看過的同學們和老師們,不妨領著學生看看。每一屆學生,我都會讓他們看。

教育學生永遠是一種漫長的工作,成效不是能夠瞬間看得出來的。

沒有耐心的老師,真的不行。容許他們犯錯,但是必須要求他們改。可事實上,能改的學生不多。

畢竟是本性難移。況且現在的孩子們,都任性慣了,讓他們改正錯誤,絕非易事。

並且他們如果覺得不是錯誤的話,那更是幾乎沒有絲毫效果。

社會風氣浮躁,那些真善美的行為,已經似乎「被過時」了,可是,老師所教的,所要求的,卻不能偏離主流。這就是一個巨大的矛盾。這個周一升旗儀式上,輪到我們班進行經典誦讀。我們班唱了一首歌,然後是《弟子規》的背誦。

弟子規中的很多文字,都是細節問題的規範,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都有約束,覺得現在的孩子們幾乎很難做到,但是如果能夠做到其中的一部分,也不失為一個好孩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弟子規,是教育學生最精彩的篇章。

但是實習的老師,還是重點本科學生呢,都不知道《弟子規》是什麼,以為是一首歌的名字呢。哎,這說明了什麼?我們的文化,還有人傳承嗎?

其實文明古國,必有自己的文化,但是,到現在為止,這些文化還剩字啊多少被傳承了下來?

比如毛筆字,比如比如中醫藥,當然還有許多經典書籍,很少有人研讀,大家都在經濟大潮的奔涌下,向前沖,沒有時間去做那些沒有現實意義的東西。其實,每一種現象的背後,都必然有其形成的原因。所以︰存在就是必然啊!!!的確如此。

存在的雖然是必然,但是卻不一定必然就正確。相反,很多時候,是不該存在的。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易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听。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佔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于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听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于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說的是家中兄弟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的規矩。在這些規範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自然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當哥哥姐姐的要能友愛弟妹,做弟妹的應做到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減少沖突,父母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就存在孝道。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