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章︰仁心仁術

第六章︰仁心仁術

回到家,小立國第一次沒出去斬泥鰍,他已經沉浸在對捕魚神器的向往中不能自拔了。

現在小立國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去找溫平。

總不能寫信過去︰「你好,小弟我是穿越的,在重生之前,小弟和哥哥你也是一起P過C碟兄弟,現在你丫的給我做一神器出來……」

小立國很苦惱。

不過重生的腦袋轉的就是快,小立國很快的就發現了一個切入點,溫平的爸爸。

溫平的爸爸是嚴重的慢性咽炎,而在洪家村,有一種一年生的小草,細條狀,無花,無果,每年四月發,七月即枯,多生長在空曠平坦多陽的草地上,很是稀少。

但是這種草古老相傳,對治療咽炎極度有效,曬干泡茶,常年吃幾乎可以保證嗓子舒服。

幾乎每家每戶都備著點存貨的,如果把這個給郵寄過去,估計能切入吧。

小立國有些猶豫,對了,南宣村還有一位大神級的中醫,和小兵的媽媽是沒出五福的叔公。求一副方子估計問題不大。

拿到藥方之後,就用本名寄出去,想來那個大孝子怎麼也會試一試。

想到這里,小立國爬起來就開始寫信,直接稱呼溫平兄了︰「听聞伯父咽炎嚴重,愚弟家鄉有一名醫,岐黃高手,求的一方,隨信寄出。定能藥到病除。」

至于這個溫平收到信之後是如何疑惑想死了這個洪立國是什麼人,那就不是他想的事情了。

大不了到時候他就來個受人之托給蒙混過去,死活不張口,他也沒辦法。

後來,溫平接信之後,自然是百般疑惑,不過還是帶著信中的藥方來到中醫診所,請教了幾名老中醫,對方多是驚嘆,稍微調整了下用量之後就回去煎服了。

不過三服藥下去,咽喉立刻舒適很多,溫平也趕忙提筆給信件上的地址回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這時候,他和小立國才建立起了書信聯系。

兩天後,小立國終于瞅了個小兵媽媽歇息的日子,求著小兵媽媽帶著自己去了趟南宣村。

宣守新老醫生是南宣村乃至全鄉全縣知名的老中醫,全家也是岐黃世家。

兒子和女兒都已經是合口市著名的一聲。宣老雖然年過花甲,可是仍然在臨河鎮開了一家小醫館,逢五坐診。許多人慕名而來。

而據說,宣老家中經常有些省城合口市的大官出現,都是前來尋醫問藥的,宣老也是一視同仁。

當地還流傳著這麼一個軼聞︰十年前,宣老在去臨河鎮的路上,踫見了一個被車撞傷的男子躺在路邊,周圍十來個人圍著,上前一看,說是已經斷氣有半小時了,開車的車主也已經逃逸。

宣老當即掏出懷中的針包,唰唰唰九九八十一針下去,沒片刻功夫,那被撞的男子居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這可是驚人的起死回生啊!!!!

後來那男子還被宣老收留了幾日,傷勢穩定了才去了省城住院。一年後,十幾輛小轎車停在宣老診所門口,那爆竹連續放了一個小時都不曾停歇,至今那面救死扶傷的錦旗還掛在宣老的診所里頭。

當然,傳言也許有不實之處,可是宣老的醫術醫德那是絕對沒的說的。百里內幾乎是無人不曉啊。

「這就是神醫的家?」小立國跟在小兵媽後面走了倆小時才來到南宣村正中的一個石頭牆的院門前。

「三叔公在家不?」小兵媽回頭沖小立國擺了擺手,邁步走了進去。

小立國打量了一下院子,也跟了進去。

「呀,是正梅啊,你怎麼來了?稀客稀客啊。」院子里一個滿頭銀發的老太太從藤椅上起來,丟下手里的蒲扇,笑著迎了上來。

「三嬸在家啊。」小兵媽媽笑著遞過手里的兩斤黃鱔︰「這小孩子,我家內佷,叫我帶來求三叔公給開個方子。」

「哦?洪家村過來的?」三嬸笑眯眯的招呼小立國上前︰「坐坐吧,你三叔被叫走了,今天怕是要到晚上才回來。」

「啊?那來的真不巧。」小兵媽一愣,看了看小立國一眼︰「要不,我們過兩天再來?」

「不用,我等一會就是了。」小立國想著那事情也著急,自己這邊也沒事,何況下回再來又要多走一次路,決定等到晚上。

「那就等等?」三嬸微微一笑,臉上明顯沒有不耐的表情,顯然這種事情她見的多了。

小兵媽卻有些猶豫︰「小三,不如先回去,今天初一,明天後天再來也是一樣。」

「不用啊,」小立國笑道︰「二嬸,你先回去唄,這路就是筆直的一條,你還怕我丟了?」

「那怎麼行?」小兵媽猛搖頭︰「要不你先跟我回我家(娘家),我們晚點再來。」

「我就等著也行。」小立國笑呵呵的道︰「那邊池塘邊有人釣魚,我去看看釣魚,不跑遠。」

「那好,你去吧。」小兵媽也想走下親戚,不能回娘家了不回家看看啊,說著,放下黃鱔︰「這黃鱔是這小孩子昨天晚上出去逮的,說是送給老神醫常常鮮的。」

「哎呀,來了來,還帶什麼東西!!!!」三嬸一听急忙要推讓,小立國急忙道︰「三,您要是嫌棄東西不值錢您就給我們帶回去,多少是我們孫子輩的一點心意啊。」

老太太一听,詫異的看了看小立國︰「瞧瞧這小娃,多神氣,多會說話。哈哈哈哈,那我就收下了啊。」

小立國急忙笑著︰「三嘗嘗,喜歡吃下次我再送來。」

小立國來到門口塘的柳樹下歪靠著柳樹坐著,也不說話,只是安靜的瞅著塘埂下那個中年男子釣魚。

男子四十歲的樣子,帶著太陽鏡,手里握著的居然是碳素鋼的桿子,就是當時被無數釣魚愛好者視為珍寶的伸縮桿,要知道,那時候釣魚的多是買的十幾塊的五根接的竹制釣魚竿的,重且不說,上下釣餌都十分費力。

男子坐在小板凳上,一根接著一根的抽煙,而池塘水面上的鵝毛碎浮子一動不動。

倆人,一柳樹居然靜止了似的。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