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四章 將了裴行儉一軍

文成公主出嫁時,不知皇帝李世民是如何想的,在為文成公主準備陪嫁的嫁妝方面可是表現的非常大方,許多書籍、種子、工匠都成為了的陪嫁物,隨文成公主入吐蕃。

這些陪嫁的書籍、工匠等,可以說是代表了當時世界是最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

而這一切,全部無償送給了吐蕃,這讓吐蕃人迅速「開化」!

還有,文成公主入吐蕃後,還親自教習吐蕃人耕種、紡織等技術。

大唐先進的耕種、制造技術及其他工藝在吐蕃國內生根發芽。這些技術的傳授,還有書籍、種子和工匠的作用,使得短短幾年內吐蕃的各種生產技術得到大幅的提升,促使其國力大增。

隨著國力的提升,吐蕃的軍力也越來越強大,成為我大唐最大的敵患,最終釀成悲劇、

依附大唐的吐谷渾被吐蕃滅了,青海被其佔領,更有咸享元年的大非川兵敗,及接下來的長安被吐蕃人攻佔。當然現在大非川兵敗和長安被吐蕃人攻佔的事還未發生,但記載中歷史上卻有這些事。

後世時候官方的歷史教科書上極力稱贊文成公主入藏,說這次和親極大地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這真是睜眼說瞎話,從歷史記載中大唐與吐蕃之間近百年的紛爭,數十萬大唐軍民因吐蕃人的入侵而亡中就可以知道,這是非常荒謬的理論,可以用漢ji n論調來形容,根本沒從當時的中國人----唐朝人角度去想,也不把當時的唐人當中國人!

那時候大唐與吐蕃是兩個國家,相互間的爭斗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與後世時候中國與r 本之間的紛爭是一樣的,是你死我活的爭斗,不是什麼狗屁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融合,不是要漢人付出血與生命的代價的!作為漢人,作為中國人,就要從漢人、從中國人角度考慮問題的,要站在當時的歷史角度做出定論的。不能說千多年後,吐蕃的後人變成了五十六民族的一部分,就把千多年以前與漢人的爭斗都歸到民族間的爭斗,什麼「兄弟」間的矛盾。

試想,要是很多年後,世界大同了,大和民族也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那十幾年的抗r 戰爭就可以完全無視了?那些為國家、為民族而戰的人,就不是英雄,而成為阻礙民族大融合的「罪人」了?

這是何等荒謬的理論!

雖然還沒完全將自己當作大唐人,但王晨還是為原來歷史中的這幾段屈辱史而悲憤,骨子里那份激情和熱血讓他越加對幾十年前的這次和親而憤憤。他也知道,他現在身處的時代,大唐正在遭受吐蕃人的入侵,甚至他也差點命喪吐蕃人之手,對吐蕃人,他有著徹骨的仇恨。

宣泄是在不知不覺間開始,也在說話說的激動後一發不可收拾。說到義憤填膺處,王晨甚至絲毫沒去顧及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三品職的大唐高官,差不多把面前這個人當成了以前的同學、朋友,盡情、隨意地發泄,說完後有一種早已淋灕的感覺!

裴行儉听的目瞪口呆,他實在想不到,如此一個少年人,竟然會有這般想法。

王晨的這些想法與他有過的觀點類似,但卻比他的所想更進了一步,理解上更有深度,讓他有點震撼。這個少年人,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是何人教他的?

為何對貞觀時候的事了解的這麼清楚?

他也有點想不明白,為何王晨敢在他面前,如此說先皇的不是,就不怕他斥責嗎?

不過裴行儉也很快收住吃驚的神態,閃著j ng光的眼楮注目前王晨,似要把王晨看透一般,好一會才說道︰「王公子,你所說的觀點很讓人驚嘆!」

「裴大都護認為小子所言沒道理嗎?」王晨並沒意識到他這種言論在這個時代被人向朝廷告密後會有什麼後果,也沒去想裴行儉會不會惱怒他說這番貶斥先皇的言論,而只是單純地想知道,裴行儉有沒有認同他的觀點。裴行儉是一位智者,王晨地與這個大唐名臣實際接觸前就有這種想法,蓋因為歷史的記載中,差不多將裴行儉記載成一位有未卜先知能力的人,王晨覺得他這種新穎的觀點裴行儉肯定能理解,至少不會吃驚,他希望能越來越讓裴行儉刮目相看。

「非常有道理!」裴行儉用力地點點頭後,心里越加驚嘆起來的同時也露出了些笑容︰「某認同你的觀點,也不瞞你說,對于吐蕃的事,對于當年和親的舉措,某也有與你相似的觀點!只是,和親的事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現在貶損先皇所做這件事,也與事無補!」

這個少年人,見識非常不凡,他對王晨越加有興趣了,也在王晨稍一愣神間,也不忘提醒了一句︰「王公子,這些話你可以與某說,但希望你不要與其他人說,這些話是不能堂而皇之地討論的,現在朝堂上特別的事兒多,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因言獲罪!你應該明白我話中意思的!」

裴行儉這話讓王晨有點吃驚了,他在說話時候,並沒想過因言獲罪的後果,他想著盛世大唐,國力強盛,百姓自信心滿滿時候,是可以隨便說話的,白居易那首《長恨歌》不就是直接寫皇帝李隆基和楊貴妃的嗎?杜甫的詩作中還有許多是針砭時政的,他們並沒因言獲罪啊?

但听裴行儉這麼一提醒,再想到裴行儉就是「因言獲罪」,非議武則天的事,而被貶到安西來任長史的,並且一呆就是十幾年。裴行儉是被人告密的,要是沒人告密,那可能不會獲罪!

嗯,武則天當政的時候是大唐歷史上的一段非常時期,是要小心。

「多謝裴大都護的提醒!」王晨微微地嘆了口氣後作禮謝道︰「小子不懂規矩,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了!還請裴大都護不要見怪!」

「某自然不會怪你,某只是驚嘆于你有這番言論,有這般想法而已!」裴行儉呵呵笑笑,再問道︰「王公子,某想問你,這些都是你自己的觀點,還是你師父的觀點?或者是其他人所教?」

王晨愣了一下後,也馬上很自信地回答︰「是我自己的觀點!在我知道這些事後,自己總結出來的結論!我是這麼想的,大唐的安危,邊關的穩定,是靠無數熱血將士奮力拼殺,擊敗敵人而換來的,而不是依靠送女人和親而得,因此即使現在吐蕃與我大唐無戰事,依然反對送女人和親!」

說著王晨以滿臉激憤的語氣,將一首突然間想到的詩念了出來︰「當年遺恨嘆昭君,玉貌冰膚染胡塵。邊塞未安嬪侮虜,朝廷何事拜功臣?朝雲鶴唳天山外,殘r 猿悲黑水濱,十里東風青冢道,落花猶似漢宮ch n!悲也!裴大都護,要以送女人和親的方式換取邊關的和平,小子覺得,那是對領軍將領的莫大侮辱!任何一名熱血男兒,都是不願意忍受的,你說是這樣嗎?」

這差不多可以說是將了裴行儉一軍了!

;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