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二章辭職

第一百一十二章辭職

等李承風得到消息趕回來時,李美蓮早已揚長而去,緊接著,聞訊的李承東也趕了過來,他對姨娘鄭英姑一番安慰後,便氣沖沖要去找三姐李美蓮理論。鄭英姑連忙讓李承風拉住李承東,並勸慰他們,讓他們不要去找李美蓮……

第二天,一宿未睡的李承風便早早的來到了公司,等到董事會開會的時候,他才從休息區來到了會場。還未等大哥李承東宣布會議開始,李承風便首先舉手站了起來,他環顧四周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這才說道︰「我今天在這里,要佔用大家的一點點時間,請大家多多包涵。」說道這里,李承風鞠了個躬後,接著又說到︰「這些年來,我為公司的事情老是東奔西走,也有些累了,再加上母親年事已高,也需要我在身邊照顧,也免得以後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憾事。所以,我決定辭去我在公司內擔任的一切職務,至于公司怎麼安排這空出來的職位,我沒有任何意見及建議。同時,我希望公司盡快安排工作的交接、審計,而這段時間,我都會待在香港。」說完,李承風便從口袋里掏出了準備好的辭職信,放在了會議桌上,轉身便往外走……

「承風…承風…你等等…」大哥李承東連忙起身追李承風。趕到會議室門口的時候,李承東又回頭說道︰「今天休會……」說完就追著李承風出去了……

本來李承東還想勸勸弟弟李承風的,可李承風並不應承,就連設在香港的公司總部也不肯待了,見弟弟去意已決,李承東也只好接受了李承風的辭呈……

探听到這個消息後,陳濤立馬把消息傳了回來,這也是呂艷生突然現身的原因。

听完呂艷生的敘述,劉韓掏出了電話,翻出李承風的號碼,撥了過去。本來想安慰幾句的劉韓,在電話接通後,卻又不知如何開口,沉默片刻,劉韓忽然問道︰「小叔,過幾天平洲玉石投標交易會就要開盤了,您去不去啊?」

「我就不去了,香港這邊還有些事情沒辦完,不方便離開。怎麼?你是不是想去看看?小嵐她倒是也想去,到時候,你們倆正好結伴而行…呵呵…」沒有沉重的話語,電話里傳出了李承風爽朗的笑聲。

听到這爽朗的笑聲,劉韓的語調也明快了起來,他笑著回答道︰「我倒是想去,可听人說還要邀請函、會員證什麼的,要不不讓進。您也知道,我哪來那些玩意兒,這不正想跟著您,混進去看看,也好開開眼界啊!」

李承風知道,劉韓這是想把自己拉出去散散心,想必他已經知道自己已經辭職了的事情。雖然內心有些不甘,但為了母親、為了大哥、為了家庭內的安寧,李承風還是選擇了退出,他知道,只要自己退出了恆昌珠寶的管理層,放棄了手中的權利,以三姐高傲的性格,她絕對不會再來鬧騰母親了的。雖然這是自己選擇,但即便是生性豁達的他,內心還是隱隱的有些不甘于迷惘,但他還是強打起精神,為了讓自己的聲音听起來爽朗些,他笑了笑,這才說道︰「要說這邀請函,我倒是有,就放在加工基地的辦公室里面,不過這邀請函是發給恆昌珠寶的,雖說恆昌珠寶這次可能不會參加這屆的玉石投標交易會,但你用這張邀請函進去後,投標的毛料就要記到恆昌珠寶的名下,這樣會很不方便的。其實,有沒有邀請函無所謂,到時候找幾個平洲玉器協會的會員保薦一下,就可以了辦一張平洲玉器協會的會員證,憑會員證就可以進去了(其實想想也是,全國那麼多的玉石商,主辦方不可能一一給每個要參加的玉石商人派發邀請函吧。)。對了,雲峰這段時間不是一直在平洲嗎,你到時候找他,讓他找門路給你辦一張,他辦這個,熟門熟路啊!……」

覺著李承風的心情不錯,劉韓也就放心了,兩人又聊了幾句,就掛了電話。一旁本有些焦急的李小嵐,從劉韓的口中得知小叔的心情還不錯的消息,這才放心了下來。

一回頭,看到抱著「石頭疙瘩」站在街邊等了好半天的付小偉,劉韓、李小嵐的思緒才從李承風的事情里抽了出來。現在正值八月,付小偉抱著二十多斤重的東西站了這麼久,額頭上汗如雨下,劉韓忙讓呂艷生接過了「石頭疙瘩」,而李小嵐則滿含歉意的說道︰「對不起,小偉,我們剛才談些事情,結果就……」

「沒事,沒事,這算啥。」付小偉連忙回答道。

劉韓看了看時間,已經是中午時分了,劉韓便邀請付小偉一起去吃午飯。本來小偉還想拒絕的,可劉韓說︰「吃完飯後,咱們還要讓你帶路的。」

听了這話,付小偉才答應了下來,他往回跑過幾個門面,進去和父親說了一聲,結果付老板也跟著出來了。劉韓見付老板出來了,便也迎了上去。

原來付老板听到劉韓他們準備去吃飯,便跑出來,非要請劉韓他們去吃午飯。盛情難卻,劉韓他們只好答應了下來,這時,付小偉的母親也聞訊趕了過來,相互介紹後,付老板便讓他妻子留守店內,而他和小偉則帶著劉韓他們去吃飯了。

可能考慮到劉韓他們都是北方人(其實大多數的廣東人認為只要不是本省的人,就都是北方人)的緣故,付老板帶著劉韓他們來到了一家川菜館。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喝酒的速度便慢了下來,大家相互閑聊著酒話,聊著聊著不知怎麼就聊到了這陽美村玉器產業的興起。

據付老板所說,這陽美村歷史上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土地大部分被別村的大戶所控制著,所以村里的村民們基本上都是靠租田生活的佃戶。清末時期,民生困頓,這些佃戶們光靠種地已難以維持生計了。為了生活,佃戶們便在農閑時節,出去走街串巷的收些破銅爛鐵、雞毛豬鬃之類的,然後集中轉賣出去,以賺些小利,貼補家用。在這過程之中,偶爾也會收到些殘破的銀飾、頭花之類的東西。他們把這些殘破的銀飾集中起來,化成銀塊來出售,而銀飾上瓖嵌的玉石瑪瑙之類的東西則多半丟棄。偶然的機會中,他們了解到那些瓖嵌的玉石瑪瑙大多價值不菲,于是,他們中的一些人便開始專門做起了收殘破銀飾、頭花的生意。逐漸,陽美村便開始有了專門靠加工舊玉器為生的人……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