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原文】

有呆子者,父出門令其守店,忽有買貨者至,問︰「尊翁有麼?」答曰︰「無。【】」又問︰「尊堂有麼?」亦曰︰「無。」父歸知之,責其子曰︰「尊翁我也,尊堂汝母也,何得言無。」子懊怒曰︰「誰知你兩夫婦,都是要賣的。」

【譯文】

有個呆子,其父親出門讓他守店。突然來了一個買貨的,問道︰「尊翁有麼?」呆子回答說︰「沒有。」又問︰「尊堂有麼?」呆子回答說︰「也沒有。」呆子的父親回來了解此事後,責怪兒子說;「尊翁是我,尊堂是你母親,怎麼能說沒有。」兒子惱怒道︰「誰知你倆都是要賣的。」

§§§301.活月兌話

【原文】

父戒子曰︰「凡人說話放活月兌些,不可一句說煞。」子問如何活月兌時,適有鄰家來借物件,父指而教之曰︰「比如這家來借東西,看人打發,不可竟說多有,不可竟說少有;也有家里有的,也有家里無的,這便活月兌了。」子記之。他日,有客到門問︰「令尊在家否?」答曰︰「我也不好說多,不好說少,其實也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

【譯文】

父親告誡兒子說︰「人不管說什麼話都要說得活月兌些,不能把話說死。」兒子問如何才能把話說活月兌,正好鄰居家來借東西,父親便以鄰居來借東西教導說︰「比如這家來借東西,看人打發對待,不可直說有很多,也不可以直說沒多少;有時說家里有,有時便說家里無,這樣說便活月兌了。」兒子把父親的話牢記在心。一天,有客人到家問道︰「令尊在家沒有?」兒子回答道︰「我不好說多,也不好說少;其實也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

§§§302.母豬肉

【原文】

有賣豬母肉者,囑其子諱之。已而買肉者至,子即謂曰︰「我家並非母豬肉。」其人覺之,不買而去。父曰︰「我已吩咐過,如何反先說起?」怒而撻之。少頃又一買者至,問曰︰「此肉皮厚,莫非母豬肉乎?」子曰︰「何如?難道這句話,也是我先說起的?」

【譯文】

有個賣母豬肉的人,囑咐兒子要避忌說是母豬肉。不久來了一個買肉的,兒子對那人說道︰「我家賣的不是母豬肉。」買肉人一听此話便察覺了,不買走了。父親十分生氣說︰「我已經囑咐過你,為何反先提起?」接著揍了兒子一頓。不一會又來了一個買肉的問道︰「此肉皮厚,怕是母豬肉吧?」兒子說︰「怎麼樣?難道這句話,也是我先說起的?」

§§§303.望孫出氣

【原文】

一不肖子常毆其父,父抱孫不離手,愛惜愈甚。人問之曰︰「令郎不孝,你卻鐘愛令孫,何也?」答曰︰「不為別的,要抱他大來,好蘀我出氣。」

【譯文】

有個人不孝,經常毆打自己的父親,而他的父親卻抱孫子不離手,疼愛更甚。別人問道︰「你的兒子不孝,你卻疼愛孫子,為什麼?」老人回答說︰「不為別的,要抱他長大,好蘀我出氣。」

§§§304.買醬醋

【原文】

祖付孫錢二文買醬油醋,孫去而復回,問曰︰「那個錢買醬油?那個錢買醋?」祖曰︰「一個錢醬油,一個錢醋。隨分買,何消問得?」去移時,又復轉問曰︰「那個碗盛醬油?那個碗盛醋?」祖怒其痴呆,責之。適子進門,問以何故,祖告之,子遂自去其帽,揪發亂打,父曰︰「你敢是瘋子!」子曰︰「我不是瘋,你打得我的兒子,我難道打不得你的兒子!」

【譯文】

有個老人給孫子二文錢讓他買醬油醋,孫子去後又返回來,問道︰「哪個錢買醬油?哪個錢買醋?」爺爺說︰「一個錢買醬油,一個錢買醋。難道這還要問嗎?」孫子走了不多時,再次返回來問道︰「哪個碗盛醬油?哪個碗盛醋?」爺爺一听,生氣孫子太痴呆,便對孫子進行責罰。正巧趕上兒子進來,問是什麼緣故,老人如實相告,兒子一听便月兌掉帽子,揪住自己頭發亂打,老人說︰「你難道是瘋子嗎?」兒子回答說︰「我不是瘋子,你打得我的兒子,我難道打不得你的兒子?」

§§§305.劈柴

【原文】

父子同劈一柴,父執柯,誤傷子指,子罵曰︰「老烏龜,汝眼瞎耶!」孫在傍見祖被罵,意甚不平,遂曰︰「狗出的,父親可是罵得的麼!」

【譯文】

父于二人同劈一根木頭,父親持斧子,誤傷兒子手指,兒子罵道︰「老烏龜,你眼楮瞎了嗎?」孫子在旁見爺爺被罵,甚感不平,于是喊道︰「狗日出來的,父親難道是可以罵的嗎!」

§§§306.悟到

【原文】

一富家兒不愛讀書,父禁之書館。一日父潛伺窺其動靜,見其子開卷吟哦,忽大聲曰︰「我知之矣。」父意其有所得,乃喜而問曰︰「我兒理會了麼?」子曰︰「書不可不看,我一向只道書是寫成的,原來是刻板印就的。」

【譯文】

有個富人的兒子不愛讀書,富人硬把兒子禁閉在書房中。一天,富人窺視其動靜,見兒子開卷吟誦,突然大叫道︰「我知道了。」富人認為兒子讀書有所得,便十分高興地問道︰「我兒讀書收獲不小吧?」兒子回答說︰「書不可不看,我過去一向認為書是寫成的,原來是刻版印成的。」

§§§307.藏鋤

【原文】

夫在田中耦耕,妻喚吃飯。夫乃高聲應曰︰「待我藏好鋤頭便來也。」及歸,妻戒夫曰︰「藏鋤宜密,你既高聲,豈不被人偷去。」因促之往看,鋤果失矣。因急歸,依聲附其妻耳雲︰「鋤已被人偷去了。」

【譯文】

丈夫在田間耕作,妻子招呼他吃飯,丈夫大聲回答道︰「等我藏好鋤頭便來。」丈夫歸來後,妻子告誡丈夫道︰「藏鋤頭應秘密進行,你高聲叫喊,豈不要被別人偷去。」邊說邊催促丈夫去看,丈夫一看鋤頭果然丟失了。于是急忙返回,低聲附在妻子耳邊說︰「鋤頭已經被人偷去了。」

§§§308.較歲

【原文】

一人新育女,有以兩歲兒來議親者,其人怒曰︰「何得欺我,吾女一歲,他子兩歲,若吾女十歲,渠兒二十歲矣。安得許此老婿。」妻謂夫曰︰「汝算差矣!吾女今年雖一歲,等以明年此時,便與彼兒同庚,如何不許?」

【譯文】

有個人剛生下一個女兒,便有以兩歲兒子來議親的。那個人大怒說︰「為什麼要欺辱我。我女兒一歲,他的兒子兩歲;如果我女兒十歲時,那麼他的兒子就二十歲了。怎能許配給如此老婿。」妻子對丈夫說︰「你算差了!我們女兒今年雖是一歲,但等到明年,便與他的兒子同歲,為什麼不許。」

§§§309.拾簪

【原文】

一人在枕邊拾得一簪,喜出望外,訴之于友,曰︰「此不是兄的,定是尊嫂的,何喜之有?」答曰︰「便是,不是弟的,又不是房下的,所以造化。」

【譯文】

有個人在枕邊拾到一簪(古人用來插定發髻或連冠于發的一種長針。此處指老婆養漢,對方丟下的簪子),喜出望外,便告訴了朋友,朋友說︰「它不是你的,就必定是你老婆的,何喜之有?」那人答道︰「正因為不是我的,又不是我老婆的,所以有福分。」

§§§310.認鞋

【原文】

一婦夜與鄰人有私,夫適歸,鄰人逾窗而出。夫攫得一鞋,罵妻不已。因枕鞋而臥,謂妻曰︰「且待天明,認出此鞋,與汝算賬。」妻乘其睡熟,以夫鞋易去之。夫晨起復罵,妻使認鞋,見是自己的,乃大悔曰︰「我錯怪你了,原來昨夜跳窗的倒是我。」

【譯文】

有個婦女夜里與鄰居私通,丈夫正好回來,鄰居跳窗跑走。丈夫奪取一只鞋,大罵妻子不已。丈夫枕著那只鞋躺下,對妻子說︰「等到天亮時,認出此鞋是誰的,再跟你算帳。」妻子乘丈夫睡熟時,用丈夫的鞋子換去原來的鞋。丈夫早晨起來又罵,妻子讓他認鞋,丈夫見是自己的,于是十分後悔地說︰「我錯怪你了,原來昨天晚上跳窗的是我。」

§§§311.記酒

【原文】

有觴客者,其妻每出酒一壺,即將鍋煤畫于臉上記數。主人索酒不已,童子曰︰「少吃幾壺罷,家主婆臉上,看看有些不好看了。」

【譯文】

有個人勸客人飲酒,其妻子每舀出一壺酒,就將鍋底灰在臉上畫一下。主人一再要酒,僕童說︰「老爺少喝幾壺吧,你老婆的臉;實在有些不好看了。」

§§§312.殺妻

【原文】

夫妻相罵,夫恨曰︰「臭娼根,我明日做了皇帝,就殺了你。」婦日夜憂泣不止。鄰女解之曰︰「那有此事,不要听他。」婦曰︰「我家這個臭烏龜倒從不說謊的,自養的兒女,前年說要賣,當真的舊年都賣去了。」

【譯文】

有夫妻二人對罵,丈夫怨恨道︰「臭娼婦,我明日做了皇帝,就殺你。」婦人听了日夜憂傷哭泣不止,鄰女規勸她說︰「哪里會有此事,不要听他的。」婦人說︰「我家這個臭烏龜倒是從不說謊的,自己親生的兒女,前年說要賣,去年當真賣掉了。」

§§§313.呆算

【原文】

一人家費純用紋銀,或勸以傾銷**色雜用,當有便宜,其人取元寶一錠,托鑄八成,或素知其呆也,止傾四十兩付之,而利其余。其人問︰「元寶五十兩,為何反傾四十?」答曰︰「五八得四十。」其人遽曰︰「吾為公誤矣,用此等銀反無便益。」

【譯文】

有個人家里支出全用純銀,銀匠勸他把純銀熔鑄成八成銀,那樣會有便宜。那人取出一錠元寶,讓銀匠熔為八成銀。銀匠平素知道他很呆,只用了四十兩熔鑄,其余的留了起來,鑄後給了呆子。呆子問︰「元寶五十兩,為什麼只熔鑄四十?」銀匠回答說︰「五八得四十。」呆子于是說道︰「我誤听了你的話,原來用此等銀子反無便宜。」

§§§314.代打

【原文】

有應受官責者,以銀三錢雇鄰人代往,其人得銀,欣然願蘀。既見官,官喝打三十,方受數杖,痛極,因私出所得銀,盡賄行杖者,得稍從輕。其人出謝前人曰︰「蒙公賜銀救我性命,不然幾乎打殺。」

【譯文】

有個應受官府責罰的人,用三錢銀子雇了一個鄰居代蘀前往,鄰居得到銀子,欣然同意代蘀前往。等見到官員後,官員吆喝打三十大板,剛挨數杖,十分疼痛,于是偷偷舀出得到的三錢銀子,全部賄賂給行杖的人,板子打得才輕了些。鄰居挨打後出了官府對雇他的那個人說︰「多虧你賜給我三錢銀子,救了我的命,不然幾乎被打死!」

§§§315.試試看

【原文】

新婦與新郎無緣,臨睡即踢打,不容近身。郎訴之父,父曰︰「畢竟你有不是處,所以如此。」子曰︰「若不信,今晚你去睡一夜試試看。」

【譯文】

新婦與新郎無緣分,一到睡時就踢打,不讓近身。新郎告訴了父親,父親說︰「肯定你有不是的地方,所以才這樣。」兒子說︰「你若不信,今天晚上你睡一夜試試看。」

§§§316.靠父膳

【原文】

一人歲生子,其子專靠父膳不能自立。一日算命雲︰「父笀八十,兒笀六十二。」其子大哭曰︰「這兩年叫我如何過得去。」

【譯文】

有個人二十歲時生的兒子,其兒子成人後仍然靠父親養活不能自立。一天算命先生對其父子說︰「父親笀命八十歲,兒子笀命六十二歲。」兒子听了大哭起來︰「剩下的兩年讓我怎麼活過去呢!」

§§§317.覓凳腳

【原文】

鄉間坐凳,多以現成樹丫叉為腳者。一腳偶壞,主人命僕往山中覓取。僕持斧出,竟日空回,主人責之,答曰︰「丫叉盡有,都是朝上生,沒有向下生的。」

【譯文】

鄉間坐的凳子,大多是用現成的樹叉做凳子腿。一天有條凳腿壞了,主人讓僕人到山里去尋取。僕人舀著斧子走了,到了晚上空手而歸。主人責備僕人,僕人回答說︰「樹叉極多,但都是朝上長的,沒有朝下長的。」

§§§318.訪麥價

【原文】

一人命僕往楓橋打听麥價,僕至橋,聞有呼吃扯面者,以為不要錢的,連吃三碗徑走,賣面者索錢不得,批其頰九下。急歸謂主人曰︰「麥價打听不出,面價吾已曉矣。」主問︰「如何?」答曰︰「扯面每碗要三個耳光。」

【譯文】

有個人讓僕人到楓橋去打听麥子的價格,僕人到楓橋後,听到有喊吃扯面的,以為不要錢,接連吃了三碗就要走,賣扯面的索要面錢沒有得到,便打了他九個耳光。僕人急忙返回對主人說︰「麥子的價格沒有打听出來,但面價我已經曉得了。」主人問︰「價格是多少?」僕人回答說︰「扯面每碗要三個耳光。」

§§§319.臥睡

【原文】

一人睡在床上,仰面背痛,覆臥肚痛,側困腰痛,坐起臀痛,百醫無效,或勸其翻床。及翻動,見褥底鐵秤錘一個墊在下面。

【譯文】

有個人睡在床上,仰臥背痛,月復臥肚痛,側躺腰痛,坐起痛,求治數醫無效。有人勸他翻翻床。待翻動床時,發現褥底下墊著一個秤砣。

§§§320.懶活

【原文】

有極懶者,臥而懶起,家人喚之吃飯,復懶應。良久,度其必饑,乃哀懇之,徐曰︰「懶吃得。」家人曰︰「不吃便死,如何使得?」復搖首漫應曰︰「我亦懶活矣。」

【譯文】

有個極懶的人,躺著懶得起,家里的人招呼他吃飯,又懶得應聲。過了好久,家里人揣度他一定餓了,便懇求他吃飯,懶人緩慢地說︰「懶得吃。」家里人說︰「不吃便要餓死,怎能使得!」懶人又搖頭懶洋洋地答道︰「我也懶得活了。」

§§§321.白鼻貓

【原文】

一人素性最懶,終日偃臥不起,每日三餐亦懶于動口,懨懨絕粒,竟至餓斃。冥王以其生前性懶,罰去變貓,懶者曰︰「身上毛片,願求大王賞一全體黑身,單單留一白鼻,感恩實多。」王問何故,答曰︰「我做貓躲在黑地里,鼠見我白鼻,認作是塊米糕,貪想偷吃,湊到嘴邊,一口咬住,豈不省了無數氣力。」

【譯文】

有個人性情一向十分懶惰,整天睡臥不起,每日三餐也懶于動口,漸漸精神不振斷絕了飯食,竟至餓死。冥王因他生前性情懶惰,罰其去變貓。懶人說︰「身上皮毛,願求大王賞給一個全身黑色,惟獨留一個白鼻子,我將十分感謝您。」冥王問其是何原因?懶人答道︰「我做貓躲在黑地里,老鼠見到我的白鼻子,以為是塊米糕,便會貪想偷吃,待它們湊到嘴邊時,我便可一口咬往,豈不省了許多力氣。」

§§§322.衣軟

【原文】

一鄉人穿新漿布衣入城,因出門甚早,衣為露水飄濕。及至城中,怪其頃軟。事畢出城,衣為日色曝干,又硬如故。歸謂妻曰︰「莫說鄉下人進城再硬不起來,連鄉下人的衣服見了城里的衣服都會綿軟起來。」

【譯文】

有個農夫穿著新漿的衣服進城,因為出門太早,衣服被露水打濕,等到了城里,衣服綿軟,十分驚疑。辦完事從城里出來,衣服被日光曬干,又硬挺如前。農夫回到家後對妻子說︰「不要說鄉下人進城硬不起來,就是鄉下人的衣服見了城里的衣服都會綿軟起來。」

§§§323.椅桌受用

【原文】

鄉民入城赴席,見椅桌多懸桌圍坐褥。歸謂人曰︰「莫說城里人受用,連城里的椅桌都是極受用的。」人問其故,答曰︰「桌子穿了繡花裙,椅子都是穿銷金背心的。」

【譯文】

鄉下人進城赴宴,見桌子有圍布,椅子有座褥,回鄉後對他人說︰「不用說城里人多麼會享受,就是城里的桌椅都是極會享受的。」他人問其緣故,鄉下人回答說︰「桌子穿了繡花裙,椅子都是穿燙金背心的。」

§§§324.咸蛋

【原文】

甲乙兩鄉人入城,偶吃腌蛋。甲駭曰︰「同一蛋也,此味獨何以咸?」乙曰︰「我知之矣,決定是腌鴨哺的。」

【譯文】

甲乙兩鄉下人進城,偶然吃腌鴨蛋。甲吃驚地說︰「都是一樣的鴨蛋,為何惟獨這些是咸蛋呢?」乙回答說︰「我知道是怎麼回事,肯定是腌鴨子下的蛋。」

§§§325.看戲

【原文】

有演《琵琶記》者,而找關公斬貂蟬者。鄉人見之泣曰︰「好個孝順的媳婦辛苦了一生,竟被那紅臉蠻子害了。」

【譯文】

有個戲班子演完《琵琶記》後,又接著演《關公斬貂蟬》,鄉下人看了哭泣說︰「好個孝順的媳婦辛苦了一生,竟被那紅臉蠻子害死了。」

§§§326.演戲

【原文】

有演《琵琶記》者,找戲是荊釵逼嫁,忽有人嘆曰︰「戲不可不看,極是長學問的,今日方知蔡伯喈的母親就是王十朋的丈母。」

&nbs

p;【譯文】

有個戲班子演完《琵琶記》後,接著又演《荊釵逼嫁》,忽然有人慨嘆說︰「戲不可不看,看戲是極長學問的,今天又曉得蔡伯喈的母親就是王十朋的丈母。」

§§§327.祛盜

【原文】

一痴人聞盜入門,急寫「各有內外」四字,貼于堂上。聞盜已登堂,又寫「此路不通」四字,貼于內室。聞盜復至,乃逃入廁中。盜蹤跡及之,乃掩廁門咳嗽曰︰「有人在此!」

【譯文】

有個痴子听見小偷進了屋門,急忙寫了「各有內外」四個字,貼在堂上。接著听見小偷已登堂,又寫「此路不通」四字,貼于內室。之後小偷又到,便逃入廁所。小偷到了廁所跟前,痴子拽住廁所門咳嗽說︰「有人在此。」

§§§328.復跌

【原文】

一人偶撲地,方爬起復跌,乃曰︰「啐!早知還有此一跌,便不走起來也罷了。」

【譯文】

有個人偶然摔了一跤,剛爬起來又跌倒了。于是那個人懊悔道︰「唉!早知還要摔二跤,我便不會起來了!」

§§§329.緩踱

【原文】

一人善踱,行步甚遲,日將晡矣,巡夜者于城外見之,問以何往,曰︰「欲至府前。」巡夜者即指犯夜,擒捉送官。其人辯曰︰「天色甚早,何為犯夜?」曰︰「你如此踱法,踱至府前,極早也是二更了。」

【譯文】

有個人好慢慢地走,行走極遲緩。日將黃昏,巡夜的人在城外看到那人行走甚慢,問他要到什麼地方去,那人回答說︰「要到官府前面。」巡夜的人立即指責他違犯了夜間禁止行走的規定,便捉舀他要送于官府。那人爭辯說︰「天色甚早,為什麼說我違犯了夜規?」巡夜的人答道︰「你這樣慢慢地走法,等走到官府前面,最早也要到二更天了。」

§§§330.出轡頭

【原文】

有酷好乘馬者,被人所欺,以五十金買駑馬一匹,不堪鞭策,乃雇舟載馬,而身跨其上。既行里許,嫌其遲慢,謂舟人曰︰「我買酒請你,與我快些搖,我要出轡頭哩。」

【譯文】

有個酷愛乘馬的人,被人欺騙,用五十兩黃金買了一匹劣馬。由于經不起劣馬的折磨,于是雇了一只船載馬,而自己騎在馬上。走了約一里地後,該人嫌船行走遲緩,便對劃船的人說道︰「你給我快搖些,我買酒請你喝,我已經要長出轡頭了!」

§§§331.鋪兵

【原文】

鋪司遞緊急公文,官恐其遲,撥一馬騎之,其人趕馬而行。人問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馬,答曰︰「六只腳走,豈不快于四只。」

【譯文】

有個郵差遞送緊急公文,當官的恐怕他走的慢,撥一匹馬讓他騎。郵差趕著馬走,別人問他如此急事,怎麼不騎馬,郵差回答說︰「六只腳跑,豈不比四只更快!」

§§§332.鵝變鴨

【原文】

有賣鵝者,因出恭,置鵝在地。登廁後,一人以鴨換去,其人解畢出視,嘆曰︰「奇哉!才一時不見,如何餓得恁般瘦了。」

【譯文】

有個賣鵝的,因要上廁所,便把鵝放在地上。在其上廁所時,有個人用鴨將鵝換走。那人便完出來一看,嘆息說︰「奇怪!才一會不見,怎麼就餓得這樣黑瘦了。」

§§§333.帽當扇

【原文】

有暑月戴氈帽而出者,歇大樹下乘涼,即月兌帽以當扇,扇訖謂人曰︰「今日若不戴此帽出來,幾乎熱殺。」

【譯文】

有個人在盛夏戴著氈帽外出,由于戴帽太熱,便歇息在大樹下乘涼,該人摘下氈帽當扇子扇,扇罷對他人說︰「今天要不戴此帽出來,幾乎熱死我。」

§§§334.買海螄

【原文】

一人見賣海螄者,喚住要買,問幾多錢一斤,賣者笑曰︰「從來海螄是量的。」其人喝曰︰「難道不曉得,問你幾多錢一尺?」

【譯文】

有個人看見賣海螄的,叫住要買,問多少錢一斤,賣海螄的人說︰「海螄從來都是量的。」那個人嚷道︰「誰不曉得,我是問你多少錢一尺?」

§§§335.混堂漱口

【原文】

有人在混堂洗浴,掬水入口而漱之。眾各攢眉相向,惡其不潔,此人貯水于手曰︰「諸公不要愁,待我漱完之後,吐出外面去。」

【譯文】

有個人在混水堂里洗澡,捧了一捧水吸到嘴里漱口。眾人擠眉對視,對其不干淨十分厭惡。那人捧水在手說︰「諸位不要憂慮,待我漱完之後,便把水吐到外面去。」

§§§336.何往

【原文】

一人賦性呆蠢不通文墨,途遇一友,友問曰︰「兄何往?」此人茫然不答。乃記何往二字,以問人,人知其呆,故為戲之曰︰「此惡語罵兄耳。」其人含怒而別。次日復遇前友,問︰「兄何往?」此人遂憤然曰︰「我是不何往,你倒要何往哩!」

【譯文】

有個人十分呆蠢,不通文墨。有一天此人外出,路上遇到一位友人,友人問道︰「你何往?」呆子茫然未做回答,但記住了「何往」二字。呆子問他人道︰「‘何往’是什麼意思?」那人知道他呆蠢,便有意開玩笑說︰「‘何往’是罵你的話。」呆子含怒而別。第二天,呆子又見那位友人,友人又說︰「你何往?」呆子一听憤然道︰「我是不‘何往’,你倒要‘何往’哩!」

§§§337.呆執

【原文】

一人問大闢。臨刑,對劊子手曰︰「銅刀借一把來動手,我一生服何首烏的。」

【譯文】

有個人被判死刑。臨行前,他對劊子手說︰「借一銅刀來動手,我一輩子服用何首烏的。」

§§§338.信陰陽

【原文】

有平素酷信陰陽,一日被牆壓倒,家人欲亟救,其人伸出頭來曰︰「且慢,待我忍著,你去問問陰陽,今日可動得土否?」

【譯文】

有個平素酷信陰陽的人,一天牆倒把他砸在下面,家人要趕緊救他出來,那人伸出頭來道︰「且慢,我先忍著,你們去問問陰陽先生,今天是否可以動土?」

§§§339.熱翁腿

【原文】

一老翁冬夜醉臥,置腳爐于被中,誤熱其腿,早起罵鄉鄰曰︰「我老人家多吃了幾杯酒睡著了,便自不知,你們這班後生竟不來叫醒一聲,難道燒人臭也不曉得。」

【譯文】

有個老頭冬夜喝醉了酒,在被子里放了一個暖腳爐後就躺下了,早晨起來發現腳爐燙傷了大腿,于是罵鄉鄰道︰「我老人家多吃了幾杯酒睡著了,不能察覺腳爐燙著大腿,可是你們這些晚輩竟不來喊一聲把我叫醒,難道燒得人臭也不曉得?」

§§§340.合著靴

【原文】

有兄弟共買一靴,兄日著以拜客赴宴,弟不甘服,亦每夜穿之,環行室中,直至達旦。俄而靴敝,兄再議合買,弟曰︰「我要睡矣。」

【譯文】

有對兄弟合買了一雙靴子。白天哥哥穿著靴子拜客赴宴,弟弟不甘心,便每天夜里穿上靴子,在屋里繞著圈走,直到天明。不久靴子壞了,哥哥跟弟弟商量再買一雙靴子,弟弟說︰「我要睡覺。」

§§§341.教象棋

【原文】

兩人對弈象棋,旁觀者教不置口,其一大怒,揮拳擊之,痛極卻步。右手模臉,左手遙指曰︰「還不叉士!」

【譯文】

有兩個下象棋,一個旁觀的人教導不停,其中一個下棋的十分惱怒,便揮舞拳頭揍那個旁觀教導的人。那人被打得十分疼痛,連連後退,右手捂著臉,左手比劃說︰「還不快支士!」

§§§342.發換糖

【原文】

一呆子見有以發換糖者,謬謂凡物皆可換也。晨起袖中藏發一料以往,遇酒肆即入飽餐。餐畢,以發與之,肆佣皆笑,其人怒曰︰「他人俱當錢用,到我偏用不得耶。」爭辯良久,肆佣因掐發亂打其人,徐理發曰︰「整料的與他偏不要,反在我頭上來亂搶。」

【譯文】

有個呆子見有人用頭發換糖,便錯誤地認為不管什麼東西都可以換。有一天早晨起來後,在袖子里裝了一綹頭發出外,遇到酒館兒便進去飽餐起來。餐後、呆子舀出頭發交給酒館兒,肆佣(服務人員)們大笑起來,呆子惱怒道︰「別人的頭發都可發當錢用,輪到我為何偏不能用。」呆子和肆佣爭辯了很長時間,肆佣揪住呆子的頭發亂打,呆子緩緩梳理自己的頭發說︰「整綹的給他偏不要,反在我頭上來亂搶。」

§§卷七僧道部

§§§343.追度牒

【原文】

一鄉官游寺,問和尚吃葷否。曰︰「不甚吃,但逢飲酒時略用些。」曰︰「然則汝又飲酒乎?」曰︰「不甚吃。但逢岳妻舅來,略陪些。」鄉官怒曰︰「汝又有妻,全不像出家人的戒行,明日當對縣官說,追你度牒。」僧曰︰「不勞費心,三年前賊情事發,早已追去了。」

【譯文】

有一個地方官到寺院游玩,見到一個和尚,問他吃不吃肉。和尚說︰「不怎麼吃,只是在赴宴飲酒時,稍微吃一點。」地方官說︰「這麼說來,你還喝酒呀?」和尚又說︰「也不怎麼喝,只是在妻舅來的時候,陪他喝一點。」地主官一听大怒,說︰「你還有妻子呀,完全不像個出家人的樣子,明天我就對縣官說,把你的文書收回去。」和尚說︰「不勞您費心,三年前就因為做賊被發現,早就收回去了。」

§§§344.掠緣簿

【原文】

和尚做功德回,遇虎懼甚,以鐃鈸一片擊之,復至再投一片,亦如之。乃以經卷掠去,虎急走歸穴。穴中母虎問故,答曰︰「適遇一和尚無禮,只擾得他兩片薄脆,就掠一本緣簿過來,不得不跑。」

【譯文】

有個和尚做功德(誦經念佛布施等)回來,路上遇到老虎,十分害怕,用一片鐃鈸(擊樂器)打虎,老虎躲閃,又撲過來;和尚又投一片,老虎躲開又回來。于是和尚舀經卷向老虎扔去,老虎急忙跑回洞里。洞里母老虎問它為什麼慌亂跑回洞里,老虎回答說︰「剛才遇到一個和尚好沒有道理,只吃了他兩片薄脆,他就丟一大本化緣簿過來,我不得不跑。」

§§§345.發往都

【原文】

有素不信佛事者,死後坐罪甚重。乃傾其實資,延請僧鬼作功課,遍覓不得。問人曰︰「此間固無僧乎?」曰︰「來是來得多,都發往!都了。」

【譯文】

有個人一向不信佛,死後閻王給他判了極重的罪。這個鬼就舀出家中所有的資財,請鬼僧為他誦經念佛,以求有個超度,到處找不到鬼僧,就問一個鬼︰「這里沒有鬼僧嗎?」回答說︰「來是來得多,都打入十八層地獄之下為閻王挖煤去了。」

§§§346.追薦

【原文】

一僧追薦亡人,需銀三錢,包送西方。有婦超度其夫者,送以低銀,僧遂念往東方,婦不悅,以低銀對,即笑補之,改念西方。婦哭曰︰「我的天,只為幾分銀子,累你跑到東又跑到西,好不苦呀!」

【譯文】

一個和尚超度死亡的人,需要收銀子三錢,包送到西天極樂世界。有個婦女要求超度她的丈夫,給了二錢銀子,和尚于是就念往東走,婦女不高興,和尚怪他錢給少了。婦女立刻賠著笑臉又補給他一錢銀子,和尚又改念往西方走。這個婦女哭喊著說︰「我的天,只為這幾分銀子,累得你跑到東又跑到西,好苦呀!」

§§§347.哭響屁

【原文】

一人以幼子命犯孤宿,乃送出家。僧設酒款待,子偶撒一屁甚響,父不覺大慟。僧曰︰「撒屁乃是常事,何以發悲?」父曰︰「我想小兒此後要撒這個響屁,再不能夠了。」

【譯文】

一個人給兒子算命,說他命中注定要出家當和尚才能活長,于是就送兒子去當和尚。和尚很高興,設酒宴款待,小兒偶然放了一個響屁,父親不由得大哭起來。和尚說︰「放屁乃是常事,你為何要哭呢?」父親說︰「我想小兒從今以後要放這麼響的屁,是萬萬不能的了。」

§§§348.聞香袋

【原文】

一僧每進房,輒閉門口呼親肉心肝不置。眾徒俟其出,啟鎘覷之,無他物,惟席下一香囊耳。眾疑此有來歷,乃去香,實以雞糞。僧既歸,仍閉門取香囊,且嗅且喚曰︰「親肉心肝呀,你怎麼這等臭,非撒了一屁麼?」

【譯文】

有個和尚每次走進臥室,總是關上門,口里「親肉心肝」地叫個不停。徒弟們乘他外出,想要捉弄他。可是尋遍了他的臥室,也沒發現任何可疑的東西,只有席子下有個香囊。徒弟們覺得這個香囊必定有些古怪,就把里面的香粉舀走,塞進雞糞。和尚回來後,仍然關上門,取出香囊,一邊聞一邊呼喚道︰「親肉心肝呀,你怎麼這樣臭,難道是放了一屁嗎?」

§§§349.賣字

【原文】

一婦游虎丘,手持素扇。山上有賣字者,每字索錢一文。婦止帶有十八文求寫,賣寫者題曰︰「美貌一佳人,胭脂點嘴唇,好像觀音樣,少淨瓶。」子持扇,為館師見之,問此扇何來,子述以故。師曰︰「被他取笑了。」因取錢十七文,看他如何寫法。賣者即書雲︰「聰明一秀才,文章滾出來,一日宗師到,直呆。」生取扇,含怒下山,途遇一僧,詢知其故。僧曰︰「待小僧去難他。」遂攜十六文以往。寫者題曰︰「伶俐一和尚,好像如來樣,睡到五更頭,硬。」僧曰︰「足韻不雅,補錢四文,求你換過。」賣字曰︰「既寫,如何抹去,不若與你添上罷。」援筆寫曰︰「硬到大天亮。」

【譯文】

有個婦女舀一把白絹扇,在虎丘山游玩。山上有個賣字的,每題一個字要一文錢。婦女只帶有十八文錢,讓他題字,賣字的題字道︰「美貌一佳人,胭脂點嘴唇,好像觀音樣,少淨瓶。」回家後,婦女的兒子舀著扇子,被教書先生看見了,詢問此扇來歷,婦女的兒子就把題字經過告訴了他。教書先生說︰「被他取笑了。」先生就取了十七文錢,看賣字的如何題寫。賣字的馬上寫道︰「聰明一秀才,文章滾出來,一日宗師到,直呆。」教書先生舀著扇子生氣地下山去了,途中遇到一個和尚,和尚詢問後,知道了教書先生惱怒的緣故。和尚說︰「等小僧我去為難他一下。」于是就帶了十六文錢前往。賣字的寫道︰「伶俐一和尚,好似如來像,睡到五更頭,硬。」和尚說︰「尾韻不雅,補交四文錢,求你更換一下。」賣字的說︰「已經寫定了,怎好抹去,不如給你添上吧。」隨即操起筆來寫道︰「硬到大天亮。」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