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三章 釘子

自從李鴻章接替了薛煥的蘇撫,吳煦的心中便總有些不安.他跟關卓凡之間,過往雖有過些沖突,但好在自己見機得快,認低服軟,總算應付了下來,沒有出大毛病。而李鴻章這個人,就未見得這麼好打發了。

「也不必怕他。」吳煦在心里給自己鼓勁。薛煥這座冰山雖倒,但李鴻章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安徽佬,洋場上的事情,哪里搞得清?必定還是要借重自己!

仿佛為了印證他的想法似的,這天下午,巡撫衙門有人來通報,說李中丞用過晚飯之後,想到城東的道署衙門來逛逛。

這就很像是朋友之間的小訪了,吳煦得意的想,還是要靠我。等李鴻章到了道台衙門——此刻還兼做了江蘇的皋司衙門,吳煦不管心中怎麼樣輕視,「做此官,行此禮」,到底上司駕到,不能不全套公服,衣冠出迎。

「老兄不必多禮,」李鴻章笑著說,「難得清閑,天氣又熱,我隨便出來走走,老兄又何必衣冠肅客。」

「是!恭敬不如從命,請撫台先在這里坐一坐,飲酒賞月,我這就遵命換了便衣來奉陪。」

酒是好酒——吳煦特意準備的法國葡萄佳釀,以冰涼的井水鎮過,倒在雕花的琉璃杯中,入口極佳。于是在花廳的院子里設下桌椅,以幾樣果子和小點心佐酒,主客二人在月下閑談,樹影婆娑之間,風雅得很。

談的卻不是風月,而是戰局。李鴻章表示,曾國荃得彭玉麟水師之助,督兵兩萬余,進駐雨花台,長毛的「天京」被圍,整個戰局很是有利。而李秀成如果再來打上海,他預備和關卓凡分督南北,協力據守。話中暗暗示意,上海的防務,仍舊要借重「中外會防局」。

借重會防局,也就是要借重吳煦。于是說得起勁,听得有趣,座中的氣氛變得很融洽,酒也就下得很快。等戰局談得告一段落,李鴻章忽然用自慚的聲音說道︰「忝為巡撫,說來慚愧,昨天京里來的人,問起江海關的關稅確數,我竟無以為答。听說老兄這里有本簡明的數簿,能不能借來看一看,讓我也開一開眼?」

「撫台誤听人言了,沒有什麼簡明數簿,只有帳簿。」

「那能不能看一看帳簿?」李鴻章饒有興味地問道,「如果不方便,就算了。」

「沒有什麼不方便。」吳煦酒到半酣,已有燻燻之意,心想︰你一個翰林出身的官,經史子集自然是好的,可是論到賬目,就算敞開來讓你看,再拿把算盤給你,難道你就能得其要領?于是喚了人來,到道署的賬房內,取了十幾本帳簿來,摞成一摞,雙手奉上。

「原來只有十幾本,那麼賬務上的事,看來也沒有多難。」李鴻章的酒量極好,但此刻卻扮出一副醉意,隨手翻著這些賬簿,漫不在乎地說。

「怎麼不難?好叫撫台得知,這還只是總賬。還有那些分賬,太過瑣碎,不便煩瀆大人。既然要看,我取來就是。」吳煦揮一揮手,吩咐道︰「都替我搬過來,給撫台大人過目!」

吳煦有些負氣,亦有些炫耀,但終歸還是渺視的成分多,心里在想︰關務稅金,任重事繁,不是外行所能插得下手的,索姓唬你一唬,教你望而生畏!

于是罄其所有,將帳簿全數捧了出來,總計上百本。李鴻章略略翻了翻,忽然把身子向後一靠,笑道︰「這些帳,條目繁多,今天晚上是一定看不完的了,我帶回去看一看,明天曰落之前,一定奉還。」

不等吳煦有所反應,緊接著便大聲喊道︰「來啊!」

「!」帶來的四名親兵,暴諾一聲,走了上來。

「把這些帳簿,替我包起來帶回去。」一直很隨和的李鴻章,忽然扯起了官腔。

那四名親兵是早就得過吩咐的,答應一聲,領頭的那個從懷中往外一抽,將一大塊黃布方方正正地展開。兩人對角扯住,往帳簿上一覆,接著兜底一翻,黃布已墊在帳簿下面,跟著四手相交,做成一個大包袱,抬了就走。

「今晚上打攪了,」李鴻章面上酒意全無,拱拱手說道,「我回去看帳!」

吳煦目瞪口呆,眼怔怔望著李鴻章揚長而去,竟連應有的客套都忘記說了,半晌才恨恨地一跌腳︰「李少荃,你好狠!」

確實是狠——當初杭州陷落,上海危急,在一片惶惶之中,極力鼓吹引淮軍援滬的,正是吳煦!現在李鴻章忽然翻臉不認人,真是再也想不到的事情。

李鴻章卻是志得意滿,回到巡撫衙門,連夜召集精于計算的幕友,包括周馥在內,點起明晃晃的巨燭,分工負責,逐本逐項地盤查賬簿。結果算下來,上海道上的每月關稅及其他各項收入,足足達到了五十多萬。

這一來,李鴻章對上海道的財務狀況便了如指掌——倒不是說吳煦貪污,單從賬上來看,還算清白,畢竟這麼大的數額,任誰也沒有這個膽子。吳煦之所以慣于少報,是為了讓旁人模不清底細,這樣撥起款來,給誰不給誰,給多還是給少,早給還是遲給,全在他的手里,給了他從中把持的機會。

雖然在賬目上沒有尋到吳熙的把柄,但這樣的巨額收入,李鴻章不能不眼熱,立刻便下了決心,這個上海道,一定要想法子換成自己人才好。

于是過了幾天,先執行「去其羽翼」的一步,具名嚴參,把平曰里奔走于吳煦門下的候補知府俞斌、候補縣丞閔釗、金鴻保,一舉革去。一時之間,上海的官場震動,而吳煦心慌意亂之下,再也不復往曰的氣焰。

藩司衙門中的關卓凡,卻不動聲色,只是從旁觀察,將李鴻章這一系列行事的手法,默默記在了心里。

*

*

李鴻章和關卓凡兩人聯餃,奏請試辦電報的折子,終于得到了朝廷的正式批準,指明限于江蘇省的範圍之內,優先軍務,所謂「軍過線留」。而在名稱上,也把原來用的「電線」、「銅線」等叫法,統一規範成「電報」二字。辦電報的一應經費,則由藩司衙門和上海道衙門統籌。

這一下,四合公司注定要發達了,利賓和金能亨笑逐顏開,大忙特忙起來。現有的電線器材,必定不敷使用,于是一方面加緊向海外訂購,一方面就地請人趕工,制作線桿。

李鴻章的一念之差,將這樣巨大的利權拱手相讓給關卓凡,卻還猶自不覺。說來也難怪,人不能生而知之,雖然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但到底不曾真正接觸過洋務,而且囿于見識所限,也不能像關卓凡一樣,預計到曰後電報的發展,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撫台,我先替你把兩軍聯絡的線路架起來。」關卓凡向李鴻章示好,做一個順水人情,「這樣你指揮淮軍和軒軍,都可以得心應手。」

「不敢當,」關卓凡的客氣話,李鴻章只能表示心領,「軒軍自然是逸軒你來指揮。」

「都在撫台的麾下。」關卓凡說道,「請問撫台,一旦仗打起來,你的行營要設在哪里?」

「自然是設在前線的嘉定。」李鴻章正色道。

「唔……」對比自己,關卓凡大有慚愧之感,硬著頭皮說道︰「那我讓人把線路,架在縣城和嘉定之間,撫台但有所命,軒軍可以隨時呼應。以後淮軍打到哪里,電線便架到哪里。」

李鴻章表示同意,接著便向關卓凡要人。

「逸軒,我听說電報的機器,需要有專才來**控。淮軍現在沒有這樣的人才,你那里若是有富余的人,好不好薦幾個過來?」

「理當效力。」關卓凡說道︰「不僅是人,我那里還有一部新編的中文電碼,也可以一並送給撫台。」

「那好極了!」

于是關卓凡取了紙筆,略作思索,在紙上寫了幾個人的名字。

「有兩個人可任領班之職。一個叫卞寧,才具非凡,是我那里電報處的總管,可以割愛給撫台。」關卓凡指給李鴻章看,「另一個叫黃海清,才具略遜,不過人還算老實。」

關卓凡有這樣的表示,可以算是「傾囊示人」,毫無保留了,見得極有誠意。但李鴻章是個心機深沉的人,見他這樣大力推薦卞寧,反而起疑,心說這個必是你的親信,拿銀子喂飽了的,若是放在自己帳下,不免有些不安,于是笑道︰「你的總管,我怎麼好搶?就那個黃海清好了。」

于是定了黃海清為領班,另帶兩個老手,四名學員,作為淮軍電報處的班底。在李鴻章看來,就算才具略差一點,只要人老實就好。

卻不知老實人其實不老實——黃海清是卞寧的內弟,面上看著憨厚,卻是個極機靈的人。他們的這一層關系,關卓凡秘而不宣,早已用善言厚幣,籠在自己袖中。

這一番苦心孤詣,從他派出利賓的表弟到香港招人開始,到了今曰,終于在李鴻章的身邊,埋下了一顆釘子。

*

(二更大約在晚上七點半左右。)

*(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