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風起東都 第二百零六章九章算術

「來人,去請奉孝先生過來。」走入太守府,甄堯放下手中的紙張便對門外親衛吩咐道。听到主公吩咐,門外親兵很快便向外走去。

郭嘉雖然整天正事不做一件,但白天還是會呆在太守府內,親兵很快便把他找了過來。走進廳堂後,見只有甄堯一人,只得躬身問道︰「主公喚嘉有何事?」

「你且過來。」甄堯略微頷首,指著案桌上的紙張開口道︰「這些東西你先看看。」

郭嘉上前拿過,原以為是前方傳來的消息,未想居然是一些算術知識,看了半天郭嘉卻是覺得有點眉目了,當即問道︰「主公,這可是《九章算術》的內容?」

「奉孝曾讀過九章算術?」甄堯雙眉挑起,若是郭嘉學過九章算術,那自己能教他的東西就更多了。

「未曾讀過。」郭嘉緩緩搖頭,像這種與生活貼切的專業性質學著,而且幾乎是孤本的學著,他一寒門子弟,雖然是荀爽的學生,也是沒有那個福分去學的。

「沒讀過?」雖然有些遺憾,不過甄堯也不覺得很要緊,當即說道︰「今日我整理出來的都是一些最簡單的運算和數字符號,離‘九章算術’上的內容還差的遠呢。你先回去,把這上面的東西都記下,應該是花不了幾天的吧。」

甄堯暫時僅僅標出了阿拉伯數字和四則運算法則罷了,這些東西比之九章算術只能說是比較膚淺的。但在整個大漢而言,卻又是難能可貴的算術運用。

畢竟‘九章算術’並非人人都能看到,便是看到了也不一定學得會。目前為止都沒有任何解析的‘九章算術’,卻是不利于去學習與推廣,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知識的見證。

郭嘉得了算術知識,一下子也是入迷了,紙上所寫的東西都很直接,清晰明了。「壹為‘1’,這個‘1’是什麼標記方式?還能如此運算?不過看上去似乎簡單了許多。」拿著紙張坐在下首案桌邊,郭嘉便開始琢磨起來,首先要弄懂的,便是那十個阿拉伯數字。

日子這樣慢慢過去,當蔡琰完全掌握了所有拼音如韻母、聲母,已經後鼻音、前鼻音各種讀音時,已經是一個月以後了。掌握了拼音,認字的時候去卻是方便許多,而甄堯也開始教她標點符號。

相比拼音,幾個簡單的標點符號蔡琰倒是只花了一天不到的時間便已完全清楚了,雖然運用依舊不純熟,但這只是時間問題。而當這些過去,蔡琰看到甄堯所寫一個個簡單卻又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時,卻是愛不釋手,每日都要拿出來看上幾遍。

蔡琰如此勤快的熟悉‘課本’,甄堯自然不會加以反對,如今幼兒的教材幾乎是敲定了,也是時候將其排版成一本完全的書冊了。

就在甄堯思索著如何排版教材時,冷不丁從耳邊冒出一句話來︰「主公,此題如何解?」

不過甄堯卻是沒有被嚇到,畢竟一個月來這句話不知道在自己耳邊重復多少次了。當即瞟向眼底的紙張,上面是一道算術題,有關‘衰分’也就是‘次方’的運算。如今大漢除了郭嘉卻是沒有其他人會研究這個了,甄堯搖頭笑道︰「‘方田章’與‘粟米章’你都會了?」

郭嘉點點頭,開口道︰「那是自然,有主公所教算術之法,配之‘九章算術’的概要,前兩章並無難題,便是拋去此二者,也難不倒嘉。倒是這‘衰分’之說,不好計算。」

郭嘉如今看的九章算術是蔡琰給的,在這就不得不提蔡邕老頭的博學了,就連這麼偏門的東西他都有手抄本,雖然很久都沒被人翻看過,但至少里面抄錄的‘九章算術’的內容,一點也沒有丟失。

听完郭嘉所言,甄堯也是笑著點頭,這‘九章算術’第一章‘方田’大多是講平面幾何的知識,例如如何去求圓形、正方形的面積,其中也摻著少許分數的運算,並不算太難。

而第二章‘粟米’章卻是十分貼生活的,其中提出的折換、比例許多地方都能用得上。而從師荀爽的郭嘉當初雖然沒系統的學過九章算術,但為了以後的謀士之路,這些還是必須要會的,所以這一章對他來說也沒什麼問題。

學會這兩章,基本上算術知識在漢末這個時期便算是夠用了,甄堯並不強求郭嘉去學後面的知識,他可不希望一個奇謀百出的郭奉孝成為一名只知數學運算的教書先生。

奈何甄堯不希望,可郭嘉自己卻是對九章算術有了濃厚的興趣,興致勃勃的開始研究第三章‘衰分’。可他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了,從未涉及過平方、次方的他,看的那是暈頭轉向。

九章算術是一本知識權威極高的著作,但它也有極大的缺陷,那就是它里面的例題只給出題目、解答過程與最終答案。但是如何解答這個題目的思路與證明,卻是只字未提。郭嘉研究半天,依舊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這個嘛,其實也不算很難,我來給你講講。」甄堯臉上帶著一副笑意,開始指點郭嘉做眼前的次方運算。這些東西對他來說自然是簡單的,畢竟前世便與數學打了十幾年的交道,而來到漢末後,又教了自家小妹和二哥,雖然平時也不常用,但卻記憶猶新。

又是兩個月過去,眼看著大漢又進入酷暑時節,城內的學院終于修建起來了。這次修建學院可不簡簡單單的建幾座房子。而是將所有的空地都用圍牆給圈了起來,繼工匠內城之後,毋極城再添一座不小的內城。

看著手中幾本教科書,甄堯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一本‘語文’,一本‘算術’,一本‘兵法’,一本‘禮易’以及一本‘孟子’。書院初辦,甄堯覺得暫時就這麼劃分最好了,以後或許會更細致的往下分,但那需要長時間的試驗與比較。

入學的學生也已經敲定了,從城內挑出五十二名六歲至八歲的孩童入學低年級,而招收十二歲至十六歲的平民五十人入學中年級,而十八歲至二十二歲的寒士,同樣收攏了三十六人,入讀高年級。

不滿十歲的幼兒自然是從拼音以及最簡單的算術開始學起,而十二歲以上的孩童卻是可以學一些簡單的‘禮易’與‘孟子’了。

至于弱冠大小的青年,便全都有胡昭來教導,這些人不用學拼音之類的東西,他們只需要掌握一定的內政知識與兵法知識,便能投身毋極中下層文職或者武官。

‘毋極學府’四個明光閃閃的大字在烈日的照耀下顯得十分顯眼,甄堯此刻正帶著身後各文武緩緩向學院前進。早在一月前甄堯便將學院之事公布于眾,陳琳、許攸也都明白為何主公一開始對二人只字不提此事,所以也不會心生芥蒂。

「雖然今日學府內只有‘文書院’與‘醫學院’,但我相信,要不了多久,這里將成為真正的學府。我要讓大漢所有名門以就學‘毋極學府’為榮」心中如此想著,甄堯干淨利落的抬腳跨過門檻在,走入學府內,今日,便是第二座‘學院’的開學之日。

「如此系統的教學,甄堯這盤棋所謀不小啊。」胡昭是緊跟在甄堯身後的,身為‘文書院’的院長,他自然是要到場的,而且日後恐怕很難再有時間回自己的小院子了,這座學府,將會成為他的新家。

又是一番奮發激昂的演說詞,底下包括醫學院學生在內的數百人無不緊盯著甄堯的身影,便是眼前的男子,讓他們有了獲取知識的可能,讓他們也能擺月兌種種困境,學得真材實料。對甄堯,這數百人無不發自內心的感激。

甄堯的這些舉動雖然在毋極算是大動作,但周圍各路諸侯卻是沒半點興趣。或許若干年後這些諸侯們會悔恨當初為何不緊盯著甄堯的一舉一動,可惜此時此刻他們的眼楮都緊盯著兗豫兩州的戰事,就連揚州孫堅、劉繇的生死戰都鮮有人去關注。

曹操與袁術在豫、兗的邊界已經打了快百日了,雙方卻是互有勝負。曹操擁有的是一批忠于自己敢于拼殺的將士,以及不少智謀文士;而袁術卻有充足的糧草與數倍于曹操的兵卒,雖然戰力不足,但兵卒基數太大,也不是才收復兗州沒幾日的曹操能啃得動的。

兗州濟陰郡定陶地界,曹操與袁術帳下大將張勛所領兵馬已經對峙多時了,跟隨曹操出征的化歆低聲說道︰「主公,兗州初定,戰事萬萬不能再拖下去了。出征軍糧已然沒有太多剩余,至多只能維持半月。」

「半月,半月。」曹操捂著腦袋沉吟半晌,卻是沒有任何辦法破敵,數里外張勛還有近三萬的兵卒,自己不過萬余人,想要破敵談何容易?

「主公,事已至此,不得不兵行險招了。」曹操沒招,不代表其他人沒有。毛玠此刻卻是上前開口道︰「張勛此人倚仗的便是其麾下兵馬,而他本身卻是沒有太大本事,而且性情急躁,主公不妨在他身上下手。」

一听毛玠之言曹操便知道他有法子,當即開口道︰「孝先有何良策?快快道來」。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