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風起東都 第三百七十六章我叫牛金,我要當將軍

甄堯坐在一旁听田豐兩人閑聊,直到一個時辰之後,才開口道︰「二位先生,如今袁紹已敗,你等皆成白身。本初雖為名門之後,但絕非當世英主,以二位先生之大才,不該愚忠于袁紹一人。甄堯不才,願請兩位先生助我。」

田豐、沮授听罷紛紛閉口,兩人都不是今日才被抓住的。這些日子即便是跟著甄堯一同趕路的沮授,在途中都沒听到甄堯一句勸降的話。

甄堯不說,沮授卻不能不想,自學成出仕以來,效力于韓馥時,韓馥被甄堯擊敗。效忠袁紹,本以為可一展宏圖,卻又處處受制,如今袁紹亦敗給了甄堯。

這幾日白日夜間,沮授時時都在想,自己的命是甄堯救下來的,是就此隱居山林還是出仕毋極,但一直沒有決定。而田豐,被張飛等人抓來以後,也沒人問他降不降,知道甄堯今日前來,才有此一問。

沒有正面回答,田豐反而問道︰「敢問州牧,如今既已得司隸,若再用兵,會向何處?」

對于田豐的問題,甄堯不需要太過考慮,就明白了這老頭的用意。前世記憶中,這老頭應該是忠于大漢而非忠于袁紹,否則也不會幾次三番的駁袁紹的面子。

而他既然這麼問了,甄堯也就清楚該怎麼去回答︰「以先生之間,西進乃一朝一夕所能成?」

已經佔有了洛陽,馬就能拿下潼關,再往西,那可就是長安了。長安城雖然也只是一座城池,但因為城內有天子,它就變得不同了。甄堯這話的意思,在田豐的理解下,就成了攻打長安,迎回我朝天子。

田豐剛要說話,甄堯卻擺手道︰「元皓先生先別說話,不防將你心中所想寫下來。沮先生,你以為西進如何?也請用筆墨記下。」如此說著,甄堯對一旁侍衛擺手示意,後陣很快便走進屋,並把筆墨紙張都拿了出來。

田豐很快取過一只筆桿,而沮授在百般思量之後,也將毛筆捏入手中。兩人都是當世大才,自然不屑于去偷看對方,簡簡單單寫下幾字,也就收筆了。

只是當兩人看向對方所寫時,都不禁搖頭。田豐所寫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沮授所寫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兩人的心態與謀劃的差異,從文字表面就能看的出來。

田豐搖頭,是因為自己這位摯似乎對大漢真的死心了,記得數年前二人相談時,對方雖然不如自己這麼明確的要還朝于天子,但也不至于說出紙所寫的話。

道不同不相為謀,思想有了分歧,以後這摯恐怕就做不成了。因為從寫下這兩句話開始,一層透明卻又存在隔閡,已經在兩人之間展開。

沮授搖頭,是對田豐的脾氣而感到無奈,性子太直,做什麼都直言直語,就連這麼一句話,都寫的思想露骨。這讓在旁邊看著的甄堯作何感想?

搖頭之後,兩人卻有對甄堯此舉頗為驚異,簡簡單單兩張紙,不但試探出了他所要知道的,還將同為袁紹帳下的自己二人,制造出了分歧。

沮授和田豐的表情,甄堯都看在眼底。這個結果,在他開口的時候就預料到了。倒不是他能掐會算,而是這兩位的心性,他甄堯都很清楚。

如同前世歷史記載那般,沮授還是提出了‘挾天子’的政治意圖。只不過對象變了,不是袁紹,而是自己。而田豐,就如曹操帳下荀彧一般,雖然會幫助大漢諸侯征討天下,但他們骨子里還是深深刻下了大漢印跡,這種印跡不是人力能撫平的。

曹操能用荀彧,甚至將之比為王佐,甄堯自覺容人之量不會比曹阿瞞小,當即滿意的收下兩張紙條,笑道︰「不論挾天子也好,奉天子也罷,堯首先要面對的,是大漢其余諸侯。」

「戰火紛爭,野心、能夠讓一個草民發家,同樣也能讓人毀滅。二位先生,堯要走的路還很長,望二位先生助我一臂之力。」說罷,躬身相拜。

「授,拜見主公」到了這一步,發而是沮授快田豐一步,躬身向甄堯臣服。

田老頭嘴角閃過若有若無的苦笑,在沮授起身後同樣拜道︰「豐,參見主公。」

甄堯聞言大笑,隨即提到要帶兩人離開,哪想田豐卻擺手拒絕,只道把門口那些監視的兵卒撤掉,讓他能夠自在一點,就行了。至于住處,田老頭子不是很講究。

田豐住這,沮授作為田豐好,本來也該留下來陪著。不過他家中還有母親、兒子、妾室在家中,能回家自然是回家住。而在他還沒有拜甄堯為主之前,他家也是被監控起來的。

對于二人的決定,甄堯表示贊同,留下一個下人任憑田豐使喚,甄堯便與沮授走出了院門,一起離開的還有周圍十數兵士。

將沮授送回家,同樣親自下令撤銷對沮家的監控。這種舉措讓沮大軍師頗為意動,又是一番道謝後,才回家與妻兒老母同聚。而甄堯,順利收下兩位大漢謀士,這讓他十分滿意,早早的回到太守府,把高覽叫了來,一起小酌小宴。

洛陽戰事已停,甄堯首要任務就是為袁紹下達的一系列政令買單。很難想象,昔日的繁華帝都,沒有像歷史那般被焚毀,卻也淒淒慘慘。

人丁不旺只是小事,苛捐雜稅也比較容易擺平,但治下田地荒蕪,馬就入秋了,糧食能有多少?百姓該如何過活?

因為手中只有半個司隸,而實際在袁紹控制下的僅僅河南河內兩地,是以想要保證自己武力的袁紹,做了和他那族弟袁術一樣的事情。大肆征召男丁,許多家庭皆是婦孺,連個男孩都沒有。這讓見慣了冀州各家各戶都有男人當家的甄堯,大感無奈。

想要讓洛陽重新恢復至黃巾戰亂以前的水準,甄堯自覺這浩大工程,不是一兩年能結束的。而因為最近一年內擴張太快,冀州老本也是快見底了,這就說明甄堯是真的不能再起刀兵。

「打下潼關,讓文遠鎮守關隘,自己也該回毋極了。」甄堯心底默嘆,想到了毋極,腦中自然而然的出現家中嬌妻的面孔,而其中,呂玲綺現在的‘臃腫’模樣,更是讓他期待。

且不提甄堯整日忙于洛陽的恢復工作,單說潼關下,當趙雲和張遼一同領兵來援後,張飛、張頜兩人均是神情振奮。

張飛一人難擋潼關與張濟叔佷兩面夾擊,張頜領著兵馬來援後,已經能分兵作戰,並且不落下風。如今又有萬騎兵來援,眾將心底都有念想,這潼關要不了多久就能拿下。

「叔父,南陽送來急報」而在這一夜,潼關東南方的張濟大營中,張繡火急火燎的跑進大帳,並將張濟叫醒︰「曹孟德趁我們叔佷領兵在外,派麾下大將夏侯惇攻打南陽。這是胡車兒送來的求援急信,若無援兵,僅靠城內八千兵卒,甚難守住宛城。」

原本還瞌睡不醒的張濟听到這話,立刻慌了神︰「曹操?他攻打我南陽了?」

張繡苦笑點頭,將手中的急信遞去︰「這是胡車兒的親筆信,他寫字都是叔父教的,絕對假不了,傳令兵卒亦是宛城親衛。」

「該死」張濟狠狠捶地,他倒不是擔心其他,只擔憂家中美妻是否會被曹家大將擄了去。有小道消息稱曹孟德最喜人婦,他張濟是萬萬不願戴這個綠帽的。

「叔父,如今我等該如何應對?」張繡眉頭緊皺︰「據麾下哨探來報,甄堯又派遣兩位軍中大將馳援而來,一人是白馬趙雲,另一位是並州張遼,都不是易于之輩。」

這麼幾年過去,趙雲的名頭已經漸漸闖出來了。而張遼,對于當初同殿為臣,都在董卓手下效力的張繡,雖然沒有正面接觸,但也是听聞此人名號的。

「佷兒以為該當如何?」張濟搖頭苦嘆︰「傳令下去,即刻退兵。」

雖然知道如今退兵是最好的選擇,但張繡也沒想到自家叔父會下達這麼急的命令。這都三更半夜的,不點火把,路都看不著。

似是看出了佷子的困惑,張濟無力道︰「張飛既有援兵,明日必來尋釁。若我等今夜不走,明日就走不月兌了。」說罷下床穿衣,一點也不拖拉。

正如張濟叔佷所想,第二日張頜、趙雲來到張濟兵營外,一番叫罵後才發現對方早就開溜時,臉色變幻精彩十分。在張濟營內搜了搜,發現對方是匆忙離開,留下了不少糧草與輜重,兩人一合計,將城內所有能用的打包裝回了自營。

兩人領兵回營,張飛還在潼關下攻戰,只有張遼,被留下守營。當得知張濟叔佷已經領兵離開後,張遼也搖頭失笑,這戰事似乎也太過順利了。

潼關是由牛輔本人鎮守,而牛輔因為與袁兵交戰就已損失了不少將士,之後能勉強抵擋張飛攻勢,皆靠張濟叔佷從旁牽制。如今張飛能夠全力攻城,威勢一下子就顯露出來,僅僅攻城半日,潼關就已有小半失守。

而當正午過去,張飛準備歇息片刻繼續攻城時,營內傳令兵突兀出現,把張濟叔佷離開的消息帶來,以及張頜、趙雲等人讓他暫且退兵,回營商議。

張飛當即下令回營,讓關頭的牛輔大口喘氣不止。而回到兵營,看著一車車剛拉來糧食與輜重,不禁笑罵︰「張濟叔佷實在膽小,一听子龍、文遠前來,就嚇的溜走了。」

「我看未必,」趙雲二人剛來,對這里的戰事並不清楚,倒是張頜有充足的了解,听到張飛這麼說,卻是不住搖頭︰「料想應該是南陽發生了變故。益德不妨派出哨探,外出打探南陽之事,或許幾日後就能知曉張濟叔佷為何退兵了。」

張飛對此倒是報無所謂的態度,在他看來張濟退不退兵都一樣,不過張頜開了口,也就點頭答應。之後四將就開始商議該如何攻取潼關,關隘兵卒雖少,守將亦非能人,但總歸是有阻礙的,能將損失降至最低,就是他們需要做的事情。

四日後,出營南下前往南陽方向打探消息的探哨回來了,並且把曹郡攻打宛城的消息說了出來。聞得此消息,張飛等人才暗道難怪如此。不過這消息對于他們而言並無太多用處,因為此刻潼關已經被四人攻克,而守關將士只有牛輔只身狼狽逃回長安。

不過旬月,甄堯的詔令便從洛陽傳來,留張遼領一萬騎兵,五千步卒鎮守潼關,以防長安。其余諸將,即可回師洛陽。

對于甄堯的詔令,張遼欣然接受,雖然他如今依舊是並州戰將,但甄堯信中已經寫明,張遼作為甄堯向呂布‘借用’的將軍,暫時听令于毋極。

這只是一個形式,不論張飛三人還是張遼自己都明白,自從他跟著甄堯離開晉陽後,就不單是呂布帳下健將了。

轉眼間,大漢就迎來了新一輪的夏末初秋,張飛、趙雲、張頜三人也遵照甄堯的軍令,領兵回到洛陽。而此時甄堯已然歸心似箭,將洛陽大小事務都交予田豐,任命其為司州州牧,留下高覽鎮守虎牢一地,以防兗州曹操後,自己就帶著張飛幾人輕騎北。

從洛陽往毋極趕,自然不可能一日就到,當夜晚露宿村落時,甄堯笑問︰「公允,可是許久未歸冀州了?」

沮授身為文士,雖然會耍兩下寶劍,但身子骨和甄堯等武將出身的人,還是有極大的差別。騎馬奔走一整日,剛坐下地,整個人都要癱倒了。听到甄堯問話,卻又不能不回答,只得勉強露出笑意,點頭道︰「主公治理冀州,較之他人,實是百姓之福。」

「百姓總是容易滿足的,」甄堯右手指了指附近的炊煙︰「只要他們能夠生活下去,每日都能吃一口飽飯,再添一些菜食,有沒有肉都並不苛求。農耕盡興時,回屋能喝兩口小酒;刮風下雨時,有結實的房屋可住。簡單而淳樸,耿直而勤勞。」

沮授默默听著,身為謀士的他,對于民生問題並不是很看重,但也知道百姓若能歸心,對自家主公自然是好處多多。

在屋內歇息一會,一個穿著草鞋的小孩突然推開門︰「兩位叔叔,爹爹給你們做了‘煮餅’,讓牛娃給你們端來了。」小孩身後,一個和比他稍大,身子也要粗壯不少的少年,手中就拿著幾張烤餅。

鄉村的吃食,不用考慮它的美味,因為唯一的調味用品就是鹽,沒有雞蛋,也沒有肉,就一張用小麥磨成的面粉而烤制出來的燒餅。

甄堯還能走動,自然不會讓小孩自己端著走進來,起身迎了去,將吃食接過後,笑問道︰「你叫他牛娃,他叫你什麼?」

「我叫他賴猴。」推開門的小孩有些怯生沒開口,反倒是他身後的‘牛娃’嚷聲道︰「在林里戲耍,就像一只猴子,喜歡到處爬。」

听到身後人開口,小孩立刻不干了,轉身說道︰「你抓不到我,你這牛也不了樹。」

「我為什麼要樹,等我長大,肯定能撞斷樹干」邊說著,‘牛娃’露出一副惡狠狠的模樣,無比相信自己以後會有這份能耐。

「牛蛙?賴猴?」甄堯嘴角輕笑,帶著兩小孩走進屋內,把吃的往沮授身邊放下後,又轉身問道︰「你們都姓什麼?叫什麼?就是父母給你們取的名字。」

「我叫牛金」少年不怕生,粗聲粗去的開口,順便把自己的志向也說了出來︰「以後我要成為一名將軍,向高將軍一樣」因為身處魏郡地界,這些小孩子知道的最多也就是高覽了。

孩童似乎就要和少年賭氣一般,咬牙道︰「我是牛埌,以後我,我也要當將軍。」

「牛金?將軍?」這兩個詞隨便一個甄堯都不會有反應,但放在一起,卻讓他想到了一個人︰歷史魏國後期,戰功赫赫,官至後將軍的牛金。而比較印象中牛金出道年齡,再看看眼下的少年,似乎有不少地方是吻合的。

心中即便有些猜測,甄堯也不準備對此作出什麼舉動,只是對兩個孩童勉勵一番,讓他們朝著自己的目標向前走。待兩個小孩蹦蹦跳跳的離開後,甄堯不禁暗想︰「不管你是不是那個連司馬懿都忌憚到非得鴆殺的牛金,既然你崇拜高覽,日後肯定會去尋他的。」

而一直在甄堯身後的沮授,似乎看出了點什麼︰「主公可是覺得這兩個孩童有為將的潛質?何不將其帶回毋極悉心輔導?」

甄堯聞言搖頭︰「他們若在將來真能為將,那不管是在這偏僻小山村,還是毋極繁華之地,並沒有太多差異。但更加貼切自然,沒有城池的束縛,他們的成長也就沒有限量」

從甄堯口中,總是能听到這些稀奇古怪的言論,但這些話又仿佛都有它的道理,沮授自知辯才不是甄堯的對手,當即不再多嘴,一口咬下面餅,然後用力咀嚼。

第二日天亮後,甄堯幾人紛紛從屋室走出,解開綁著戰馬的繩索,與收留他們過夜的百姓道謝後,悄悄留下小塊碎金,便準備繼續路。

牽著戰馬走出村落,甄堯剛要翻身馬,卻听到後面響起一聲呼喊︰「幾位叔叔、伯伯再見。牛金以後當了將軍,會去看你們的」略顯稚女敕,但卻有充滿堅定的話語,讓翻身馬的甄堯,嘴角露出絲絲笑意。

「駕~~」催動胯下坐騎,甄堯右手高舉半空,對著後方不住揮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