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與文官,乃是仕途中兩個截然不同的道路,而武將不與文官為伍,最大的原因便是武將乃是寒門子弟進入仕途最重要的途徑。
由于大地各國盛行的乃是舉薦制,因此要想當上文官,最基本的門檻便是要有官家名士給予舉薦,自然士族子弟官家一脈就很容易借此進入官場,而寒門子弟要想當官,那就難多了。
因此,想當官的寒門子弟所能尋找的便無非是三條道路,其一,通過著書立傳、開門授業等方式,壯大名聲,或可得到官家賞識,從而入仕,其二,則是依附于士族世家,以作門客幕僚等方式進入官場,而其三者,則是進入軍伍。
相比起前兩個道路,入軍伍基本上沒有什麼門檻可言,只要年滿十六,身體健康,便可入伍,無論是在邊境還是在國內州郡縣的駐軍中,只要能夠立下軍功,便有升職的機會,因此很多武將都是寒門出身,自然和那些士族出身的文官有著天然的隔閡。
而對于士族文官來說,也瞧不起寒門武將,所以陳競說到這武都尉及羽都尉對待文官甚至同僚的態度,自也沒有什麼意外的。
陳競又說道︰「至于漕都尉,此人手上有五六百水兵。本郡城外有大河通往各地,這漕運事務都是他在管理。雖然其手下人馬數量上不及武都尉,但比起單純作為防御郡城安全的步兵、弓兵來說,水兵管轄的漕運事務可是個大有油水的地方,而且,八曹監之一的漕曹監也是管轄的漕運事務,這兩者之間是有所交集的。」
沈辰听得明白,說道︰「也就是說,這漕都尉只怕和漕曹監之間多少會有些關聯。」
陳競答道︰「正是,而且坊間傳言,這漕都尉似也不是那麼清廉的人,若傳聞屬實,他想撈點漕運的油水,自然漕曹監的官員也是求之不得,雙方合力,那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沈辰微微頷首,漕運所涉及的內容可不僅僅是對于往來貨運的收取賦稅的部分,其更關系到國家物資資源的正常調動及軍事給養等要事。要知道,這古代社會,車輛的裝載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長途運輸物資費時費力費財,運輸成本相當高,但用漕運來運輸就有效多了,因此漕運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當然要從中撈油水,有個漕都尉在一邊盯著自有諸多不便,但如果漕都尉也想分一杯羹,那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如果漕都尉已經和漕曹監那邊有所關聯,那朝他下手就不太合適了,畢竟,很可能盧好友在漕曹監那里也有一些人脈。
陳競又說道︰「奉守都尉乃是專門管理郡守出行事務的,其手下有兩百士兵,雖其人數是六大都尉中最少的,但這些士兵個個都是守軍中的精銳,實力非常。正因為負責郡守的安全,所以此人也是六大都尉和郡守關系最為緊密的一個,深得郡守器重,因此他在文官中的影響力自然也不小,但以你我的身份,要想接觸到那就難了。」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