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向民說︰「這幾天,你們大家都在忙,我也沒閑著。我也在各村轉了幾圈,找各村一些比較有威望的老人聊天。他們告訴我,黃土鄉的窮除了土地之外還有三大原因。一是之前的雷阿明和雷阿金魚肉鄉里,弄得民不潦生;二是村里人都沒有知識,缺少有能力的帶頭人來帶他們;三是多年來集體耕作讓人都懶了,好壞反正都是公家的,能混得過去就混,沒有什麼責任心,沒人會真正認認真真去干活,因此什麼也做不好。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就是村民干活越來越混,人也越來越懶。」
肖向民頓了一下,李盈盈倒了杯水遞給他。他接過去喝了一口又接著往下說︰「雷阿明和雷阿金現在被我們除掉了,以後再沒人可以魚肉鄉里;縣里給黃土鄉派來了工作組,你們個個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幫助農民指明方向,這個帶頭人也解決了。但最後一點有些難辦,長期的集體思想養了一大批混人和懶人,怎麼改變他們的混和懶呢,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呢?我想請大家討論一下,看能不能拿出個好的辦法來,否則,沒有人認真去做事,大家前期的調研也就白做,甚至有可能通過實踐後,還只能證明你們是錯的。可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做事的人在執行中混了,偷懶,偷工減料了,沒按要求去做。那對大家就實在是太冤枉了,甚至是污辱了大家的知識和能力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想出一個能徹底解決村民的懶和混的作風。大家想想,有什麼想法盡管說出來。」
鄭文明想了一下說︰「向民同志說的很有道理,混和懶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徹底解決,下一步工作的推進可能就會出現偏差。比如,我要求村民把每一個埋蔗苗的洞都按三十公分高,二十公分寬來挖,然後在下面先埋進草石灰做為甘蔗生長的基礎底料,再用黃土履蓋再鋪一層人畜糞便,再蓋一層黃土,如果都偷懶了,都用混的態度去干活,很多人可能就會偷工減料,不是少放糞便就是少放草石灰,或者洞不按照要求來挖。那樣一年後,甘蔗生長出來肯定是稀稀拉拉的又黃又瘦又榨不出糖份來,也就達不到效果,大家也就會對我的能力產生懷疑,明天要再發動村民去種,村民們肯定連理都不理我了。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在各大隊里及時挖掘典型,然後進行大力宣傳,讓大家都去參觀,樹立正確的正面的種植方法,以改掉長期以來在村民們腦中形成了能混就混,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
「我也補充一點。」劉琦接著鄭文明的話說,「文明說的沒錯,立典型樹標桿加大正面宣傳,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很好的辦法,我建議,鄉里還可以對典型和標桿進行獎勵,讓得到的人覺得光榮,更加努力,讓沒得到的人都想得到,都向得到的人看齊。那樣一來,大家的積極性也就起來了。」
林愛琴點點頭,贊成鄭文明和劉琦的意見︰「是應該要這樣搞。也只有這樣,也才會很快形成氛圍,讓大家都覺得勞動光榮,偷懶可恥。」
李道也補充說︰「還可以在各村的牆上刷上大字報,拉起高音喇叭,組成宣傳隊等等辦法不斷將好人好事,先進模範在各村進行宣傳,以達到以點帶面的,形成全面發展的局面。」
「對對,還可以給模範帶紅花,開大會進行表彰,到各村作先進事跡報告等等,都是不錯的辦法。」林愛琴受李道啟發,又接著說道。
……
大家很熱烈地發表意見和爭論著,但基本上表達的意見和建議都是以上幾個人提出來的補充,再沒有太多別的新意。肖向民見李盈盈坐在一邊不發言,看了看她問︰「難道你沒有什麼要說的嗎?」
李盈盈笑了一下說︰「我又不是你們工作組的人。我只是你的一只拖油瓶而已,哪里敢亂發言。算了,我還是不說吧。」
「看來你還是有想法的。說說吧。不管怎麼樣,你也是一個高中生,又經常接觸高層的人員,也算見多識廣的人,說不定能給大家帶來新的啟發。」肖向民鼓勵著李盈盈。
李盈盈不好意思地看了大家一遍,嘴囁嚅著,就是說不出口。坐在她邊上的劉琦就開玩笑對她說︰「你這個樣子還真像是個小媳婦的樣子。」李盈盈就擂了一下劉琦的肩膀嗔道︰「你敢笑我,我打死你信不信。」
鄭文明也笑了說︰「李盈盈同志,你雖然不是縣里派來的工作組成員,但也是縣里來的嘛。何況你現在已經是向民同志的愛人了,也應該大力支持和幫助他的工作才是。我看你的樣子,似乎也有想法要說,那就說出來嘛。大家是歡迎不同意見的。大家說是不是啊?」鄭文明說著扭著脖子,目光在所有人的臉上掃過。
大家也就附合著,朝李盈盈起哄著,讓她一定要發言。
李盈盈就輕咳了一聲,清了清嗓子說︰「那好吧,我就隨便也說一說。說得不好,大家別笑我。」說到這里,李盈盈頓了一下,才正式說開來。
李盈盈說︰「
肖向民對大家的意見給予了肯定,說︰「大家集思廣益,意見和建議都提得很好,也都可以在實踐中采用。可還沒有觸及實質。大家所說的辦法確實也可以提高人的積極性。但不能長久,也沒辦法讓個體的積極性自覺地去調動。相信大家對濫竽充數的故事一定都很熟悉。」
肖向民說到這里,看了看大家,見大家都朝他點了點頭,就又接著說︰「雖然大家對這個故事都很熟悉,我還是要簡單的再重復一遍。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皇帝喜歡听竽,而且喜歡听所有樂師一起吹奏的那種宏大的場面,有人了解了這一點,雖然不會吹竽,也混在里面作腔作勢,有模有樣地吹。他們當然是沒有吹出聲音,只是學著別人的樣子擺擺姿勢而已,可因為皇上是讓大家一起吹奏,那麼他們也就可以混過去,人家得獎賞,他也得獎賞,人家得俸祿,他一分不少。這種事悄悄傳開,很多人覺得不錯,就買通關系,也混進來。時間一長,混的人越來越多,真正會吹奏的人覺得自己那麼辛苦,練了多少年才獲得這個職位,以真才實學得到的也只跟那些混的一樣,心里就不平衡了,有些樂師便辭職走了,有些樂師奏的也不那麼賣力了。這樣一來,可想而知,吹奏出來的效果肯定越來越不理想。皇上漸漸听出味來,覺得奇怪,就暗中了解了一下,知道有人在混水模魚,就很不高興了。但他沒說,卻第二天召集樂吹竽時,突然宣布不想再听大家一起吹奏,想听每個人單獨吹奏。這回,那些混水模魚的人立即就露了餡,灰溜溜地想偷跑了。皇帝這才發怒,讓人將他們全部打入了大牢。這皇上受到了這事的啟發,以後檢驗其他的事,就不再看整天,而是一個個分開來看。這樣,就使那些想蒙混過關的事物都露出了馬腳,吹竽的樂師也就越來越肯真的下功夫去吹,吹奏得好的人也就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好幾個大師級的吹竽大師。他對國家的治理也就越來越好了。」
肖向民說到這里,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微笑地看著大家問︰「大家听完這個故事有什麼感想?」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