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黃興卒
對于凱瑟琳的感情陸裕光不知道該要怎麼面對,但是有一點他可以確定那就是德國的戰敗是無法改變的,他想了想覺得如果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心里還喜歡凱瑟琳,那麼自己就不去管其他事情了,直接娶了凱瑟琳,畢竟人生只有一次,他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之所以現在不去想這個問題,那是因為他知道以凱瑟琳的身份肯定不會答應的。
南北戰爭對于西南來說是一場練兵戰,但是對于國民黨來說,卻是一場災難。因為這場戰爭不僅讓他們失去了已經掌握的權力,而且他們還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一直一來都在跟蹤報道「宋案」並認定袁世凱為殺宋主謀的著名記者徐血兒,他也在具有國民黨背景的《民立報》上發表文章反對「二次**」,他在文中指出︰「今日已為民國,苟對于民國而謀lu n,即是自絕于國,罪在不赦。即政f 為惡,法律與國會,終應有解決之能力,無俟謀lu n,以擾蒼生。故謀lu n之事,為商民所疾視,亦明達所屏棄也。」
就連陸裕光的恩師蔡鍔將軍,也毫不含糊地公開聲明︰「宋案應以法律為制裁,故審判之結果如何,自有法律判判。試問我國現勢,弱息僅存,邦人君子方將戮力同心,相與救亡之不暇,豈堪同室c o戈,自召分裂!誰為禍首,即屬仇讎。萬一有人發難,當視為全國公敵。」
國民黨內的那些j 烈派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行動竟然遭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反對,有人甚至直接指斥他們是以反袁為借口,實質上是為了權力之爭,有人甚至罵他們用**的名義綁架全國人民,南北戰爭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純潔。
更甚者即使在國民黨內部,也有很多人對使用武力解決「宋案」表示異議;至于「大借款案」,大部分人經過理x ng思考後便會知道這是擺月兌財政困境的必然。在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後,由于一些雜牌xi o黨的加入,聲勢雖大,但成分已經不純,而且很多同盟會的老同志也認為**大功告成,由此汲汲于仕途名祿者不在少數,譬如當選為國會議員的很多人多不支持繼續使用武力**。
一言而蔽之,這次南北戰爭與辛亥**時已大不相同而且天差地別,何況袁世凱的勢力比之辛亥**時更為的壯大,國民黨內部對于**結果大多不報希望,黨內的軍事領袖黃興後來在南京的不辭而別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國民黨內部一件比較h nlu n。
其實在南北戰爭爆發之初,很多地方的官員、商業協會及其團體都發出了反對動武的電文,袁世凱也是在這種對政f 普遍支持的氣氛下,以維護中央權威為借口,最終j 化了矛盾,引發民國後的第一次戰火。所幸的是,這場**因為沒有得到大眾的擁護,所以失敗的很快——除了南京遭受浩劫外,其他地方基本不太受影響。
不過這也給陸裕光的西南軍創造了機會,讓西南軍真正的抓住了這次立威的機會,從此人們再也不能夠xi o視西南陸家這個軍閥。這個西南軍閥可是已經變成了能夠和北洋相提並論的勢力,他們雖然仍舊是一個地方勢力,但是北洋這個中央政f 在以後處理事情的時候,也不會再去貿然觸犯這個勢力了。更重要的是陸裕光打這場戰爭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宋案」而是因為
但是假如沒有陸裕光的出兵討張,那麼國民黨j 烈分子所發起的這場戰爭非但沒有給自己加分,反而給了袁世凱一個樹立權威的好機會。辛亥**後,袁世凱雖然身為大總統,但他對地方上實際上是無法加以控制。正如後世的人們所說的那樣,「當時的全國各省基本都被當地的土軍頭所盤據,應繳中央的各種地方稅收,統統都被借口扣留了,袁氏的中央政f 對他們,可說是毫無辦法,既不能行文,更不能動武,結果n ng得中央政f 分文不名,只有靠舉債度日」。
由于**黨人當年鬧**的時候過多的吸收了會黨領袖,而這些人往往是一些為社會所不齒的渣滓流氓,這些人實際上毫無**信念,一旦當權,必然危害地方,民不聊生矣。那些出身會黨的**黨人,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lu n搞一氣,n ng得新生但h nlu n的民國還不如腐朽然穩定的大清,而袁世凱的北京政f 當時又拿這些人沒有辦法。
所謂「寧做太平犬,不做lu n世人」,社會的動d ng反使得人們期待一個強有力的領袖和中央政f 出現。由此,袁世凱正好成了全國人民所期盼的安定力量和太平象征。市井平民並不會主動接受什麼**大義,他們當時最希望的是袁世凱能夠撥lu n反正,盡快恢復秩序,繼續過太平的日子。因此,孫中山他們發動武裝自然也就被看成是叛逆了。當然陸裕光的討張戰爭卻是不同了,由于陸裕光的軍隊紀律比較嚴明,而且反對的是張勛的暴行,所以他出兵的情況比國民黨的討袁要強很多,最重要的是陸裕光的部隊勝利了,他們成功的拿下了張勛並且很快就宣布停戰,為這場戰爭贏得了一個完美的結局,無論是從勝者王後敗者寇上說還是從陸裕光的主觀意圖上來說,這都說明陸裕光發兵的目的是很單純的。當然陸裕光發兵的目的真的單純不單純恐怕也只有陸裕光自己知道。
這一次陸裕光雖然將湖南掌控在了手中,但是並沒有將其歸入西南,因為陸裕光現在並沒有實力去按照西南的發展模式來發展湖南,更重要的是湖南的許多人物影響力太廣,所以在湖南實行這種制度恐怕會讓那些人物對西南有很大的看法。
就在陸裕光思考怎麼治理西南的時候,一個冷冰冰的尸體運回了湖南,一個很偉大的人物去世了。這個人就是黃興,自從黃興听到張勛在南京的暴行之後,黃興就陷入了深深的內疚當中,如果當初他能夠擋得住張勛和馮國璋,那麼南京的那些百姓也就不會遭難了。慢慢的憂郁成疾,黃興在陸裕光活捉張勛的時候就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給高興壞了,不過這個結果卻是讓黃興進了醫院,他因為大喜大悲,心髒受不了,沒幾天就辭世了。
「一鷗呀,看來我和載之那一套真的不行了,西南我去過,當時我只認為陸興華這個人是一個治理地方的人才,但是沒有想到他也是一個軍事人才,不得不承認,他們比我強多了。當初我就應該拉住載之,不讓他發動戰爭,應該靠法律來解決遁初的問題。你把這兩封信分別ji o給載之和興華。」黃興臨死前在病榻上說道,由于他對陸裕光的感官一直不錯,所以他覺得陸裕光是一個真正為國為民的人。
其實在南北戰爭爆發之前,孫黃針對討袁的方式是有分歧的,孫中山認為應該武裝反抗,而黃興認為應該尋求司法,走和平路線。孫中山把這次失敗原因歸結于黨員不听話,特別是黃興不听話,要另組秘密的中華**黨,以服從他為第一要旨。最後黃興並未加入孫中山所成立的中華**黨,而離開日本前往美國。在舊金山時他接到一些擁護者的來信,希望他另行組黨。黃興回曰︰「領袖惟有孫中山,其他不知也」孫中山發動南北戰爭時,黃興回到中國,並且在江蘇響應孫中山,發動起義。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來黃興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當黃興去世的消息傳到陸裕光、袁世凱、孫中山這些大人物耳中的時候,三個人不約而同的都黯然了起來,就連和黃興當了這麼長時間敵人的袁世凱都不例外——
京城臨時大總統府
「父親,黃興都死了您怎麼不高興呀?」站在袁世凱對面的袁克定問道,在他看來黃興是一個不安定因素,早點死了對于他們統治國家來說是有很大好處的。
袁世凱看著略帶興奮的袁克定說道︰「你這是xi o人得志,孫黃二人雖然與我為難,但是他們並非是我們用不著的,孫文志氣高尚,見解亦超卓,但非實行家,徙居發起人之列而已,所以他不可能投靠與我。不過黃興x ng格比較直率,行事果斷,然不免膽xi o識短,易受xi o人之欺,但是他卻是一個可以用的人,就拿這次南北戰爭而論,黃興就主張用法律來行事,像這種人,國家比較缺少呀。
黃興是一個實干家實干家。許多重要的**活動由黃興所發動並親自參與。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終積勞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統治、開創民國的元勛。**的時候雖然與孫中山有所分歧,但並未奪權而是甘心居次席,鼎力相助之,這是黃興顧全大局的表現,可惜我怎麼就得不到這種人呢。」
袁世凱嘆了一聲之後,就猛地站了起來,對袁克定說道︰「我給黃克強寫一個挽聯,你親自給我送過去,表達一下我對他的惋惜之情,雖然他不為我隨用,但是他這個人還是值得肯定的。」
「好的,父親,我這就去。」袁克定說道,他雖然覺得父親這樣有些xi o題大做,但是他知道這個事情自己不能夠拒絕——
香港
「孫先生,孫先生不好了」一個身穿西服的人急急忙忙走了進來。
「怎麼了」孫中山從里屋里面出來看著面前的人問道,他面前的人就是從上海來的朱執信,朱執信現在在香港的報社工作。
「克強克強克強去世了。」朱執信哭著說道,他是今天剛剛接到的消息,在得到消息之後他就趕緊趕到了孫中山的家里,向孫中山匯報到。當初朱執信和黃興一起發動過**,所以兩個人的關系很好,雖然之前在重組中華**黨的時候孫中山和黃興之間有一些不愉快,也影響到了他和黃興的關系,但是當他听到黃興去世的消息之後,他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你說什麼?克強克強走了?」孫中山不敢相信的問道。
「恩」朱執信哭著說道。
「噗」孫中山突然吐了一口血。
「孫先生,孫先生怎麼了?」朱執信趕緊扶住孫中山。
「克強都走了,中國的**還有希望嗎?」孫中山自言自語道。說完之後孫中山就回到書桌旁,在面前的紙上寫了一副挽聯︰「常恨隨陸無武,絳灌無文,縱九等論文到古人,此才不易;試問夷惠誰賢,彭殤誰壽,只十載同盟有今日,後死何堪」——
南寧武鳴縣武鳴莊
「想不到黃克強走的怎麼早,真是天妒英才呀。」陸榮廷看著自己手中的這一份電報說道,對于黃興這個人他也見過,但是他覺得黃興沒有孫中山他們那種浮躁,不像孫中山他們那樣只是動動嘴皮子,雖然黃興在活著的時候被他嘲笑為百敗將軍,但是他不得不佩服黃興的心xi ng。
陸榮廷曾經听說過當初孫中山所建立的興中會與黃興所建立的華興會等團體,在日本東京合並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在同盟會成立會上,黃興提議︰「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會總理,不必經選舉手續」,孫中山被推為總理。後來,在討論中華民國國旗時,孫中山主張青天白日旗。黃興主張用井字旗,認為青天白日旗旗的形式不美,並認為與日本太陽旗相近,有日本並華之嫌。雙方爭執不下,孫中山堅持己見,黃興力爭不得,甚至大怒,誓言要月兌離同盟會籍。章太炎、劉揆一則從中調解,暫時擱置議案。但是在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ch o州起義失敗為由,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的時候,黃興推辭。最終光復會導致退出中國同盟會,由此可見黃興的心xi ng。宣統元年秋天,陶成章等起草《孫文罪狀》,再次對孫中山發難,要求改選同盟會總理。黃興極力進行抵制。黃興在給孫中山的信中,表達了「陶等雖悍,弟當以身力拒之」的態度。在辛亥**以前的幾次「倒孫」風b 中,黃興素以「成事不必在我」的信念,堅定地拒絕名利的y uhu ,其大公無s 和忍讓顧全的態度,這是陸榮廷最欣賞的地方。
「黃先生的確是我輩的楷模,雖然我也曾xi o視過黃先生的軍事水平,但是對于黃先生的人品確實不得不稱贊的。父帥我打算去參加黃先生的葬禮。」陸裕光說道,自從陸裕光成親之後,陸榮廷就有退下來的想法,只不過陸裕光堅決表示反對,當這一次陸榮廷當上了西南四省巡閱使之後,陸榮廷就將南寧都督府讓了出來住到了新建的武鳴莊里面,不過還好由于陸裕光給這里修了路通了車,所以開車來這里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這件事情你不用跟我說,黃克強的家鄉在湖南,現在福祥是湖南的都督,所以你去那里我我沒有什麼意見。」陸榮廷說道,其實陸裕光偶爾一些請示還是讓陸榮廷感到高興的,他高興的不是陸裕光在這些事情上請示自己,而且陸裕光的請示讓陸榮廷感覺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威嚴得到了尊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