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龍蟠廣西 第八章四九城內的心思

宋教仁被刺所引起的風暴並沒有因為宋教仁的死去而終結,或者說許多人都決定利用這個事件去做一些事情。在國民黨方面,他們認為這個事情和袁世凱月兌不了關系,但是現在由于他們並沒有袁世凱的罪證所以他們還沒有直接發難。但是也有不少人開始間接地諷刺起袁世凱了,而且孫中山等人表示要追查到底。

當許多人都在為宋教仁惋惜的時候,也有一些人從中看出了一些機會,畢竟現在處于政治動蕩時期,如果從大的方面來說這個時候最容易獲取政治利益。

「卓如,這次我真是焦頭爛額了,自從當上這個臨時大總統總就一天也沒有好過。」袁世凱向梁啟超抱怨道。在和國民黨競爭國會席位和民國總理的時候,作為進步黨黨魁的梁啟超成了袁世凱的代言人,而現在梁啟超和袁世凱的關系還不錯,但是終究梁啟超沒有競選上總理。

「大總統,這次的事情出得太突然了,遁初的死影響太大了,所以大總統還是將凶手給查出來,這樣對于您和大家都有好處。」梁啟超道,自從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梁啟超就出國了,在國外他越來越發現中國利用改良主義來改變自己的現狀有些不切實際了,後來梁啟超就開始試著接觸共和,這樣他和他的老師康有為算是分道揚鑣了。

「這個事情我也知道,但是沒有辦法,這個案子雖然我們看的很重,但是這個案子的確是很棘手呀,外面的風聲不好呀。」袁世凱感嘆道。

「呵呵,先吃飯。」梁啟超略帶笑意的看著袁世凱,對于袁世凱說的那些話,他不好回答,因為說不好就得罪了這些人,在戊戌變法中失敗的梁啟超現在已經明白了一些事情,他現在也不是弱書生了,它擁有了一大批的支持者,他的威望很高,這也是為什麼袁世凱會讓他當進步黨黨魁了。

北京

茶館

「听說了嗎?袁大總統把信任的總理給殺了,听說他們要恢復大清朝呢?」說話的樂呵呵的說道,他是旗人,以前是靠著幾兩銀子過活的,但是自己的資金也沒有什麼大的流向,但是所以並不知道什麼國家大事,他只覺得民國之後他就沒有了那幾兩錢糧,一家子等著餓肚子吧。

「我也听說了,這件事情與大總統做的對,當年**黨逼迫我們聖上退位,現在也該輪到**黨付出一些代價了,不過這回復大清朝恐怕還要看與大總統了。」對面的人回答道,他們是這個就茶館里面的常客,而茶館則是風聲最多的地方,所以在這兩個人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們將他們的事情給記下來了。

「這個也說不準,畢竟袁大總統也是漢人,如果他自立為帝呢?他自立這大清不是沒戲了嗎?就算他不自立,那二位又能夠保證袁大總統會恢復原來的銀俸?您二位呀,還是不要想美夢了。」一個身著西洋裝的男人來到他們身邊道。

沒有人注意到,他們的話在被記下來之後就悄悄的送出去了。

紫禁城

養心殿

自從溥儀退位之後,這里就沒有怎麼熱鬧過,大家都去管自己的小日子了,但是這一次在宋教仁遇刺之後,那些滿清的遺老遺少們都開始聚集了。他們也听到了由于袁世凱殺宋教仁的事情,為此他們很高興,因為這個國家並沒有因為他們的退位耳邊的平靜,現在反而更加的有精力了。

裕隆太後听說這個消息之後,就將那些滿清的遺老們著急了起來。

「我听說南邊選的那個總理被殺了?好像變成內閣制之後總理應該就是最大的了吧?」

「回稟太後,這個是真的,死的是原來**黨里面的大人物,這下子袁世凱和**黨算是鬧掰了。而袁世凱在和**黨鬧翻之後說不定還會重新恢復大清的江山。」一個王公模樣的人說道。

載濤說道︰「我早說過,那個優待條件里的‘辭位’的‘辭」字有意思。為什麼不用退位、遜位,袁宮保單寫成個辭位呢?‘辭’者,暫別之意也。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很可能會再回復大清的江山,這個天下都過了幾千年了也沒听說不要皇帝的。」

另一位說︰「大總統常說‘辦共和’辦的怎樣。既然是‘辦’,就是試行的意思。」

載濤道︰「鐵良也從日本回來了,日本人也願意為我們恢復祖業出力,不過,我對日本人,不是太放心。」

「鐵良回來了」人們齊聲地在養心殿里小聲地重復著。

听了這些,小溥儀不是太懂,鐵良回來了為什麼會在這些人中間引起震動,他更是不甚明了。但有一點他是非常明白的︰這些人都是為了他,為了他的地位,為了他權威。只不過他不知道這些人維護他的權威的目的就是能夠獲得更多的權利。

世續又道︰「咱們想想看,項城的‘政非舊不舉,人非舊不用’是啥意思?他的‘優容前清耆舊’是啥意思?他親自打電報邀請大清老臣來北京委以重任是什麼意思?這都說明項城要還政于清。」

博倫是國務員,是袁世凱身邊的紅人,他見世續——袁世凱的義兄——滔滔說個不停,不願落後,也道︰「前些天,咱大清的東三省總督趙爾類應大總統邀請之京,做參政,又做清史館館長,袁世凱對他說︰‘此日所為,皆所以維護皇室,曾商之于世續,謀欲卸肩。世續言無接手之人,故不得不忍辱負重,蹈此濁流。」

袁世凱給博儀的報告迅速傳開。勞乃宣便寫了《共和正解》、《續共和正解》、《君主民主平議》三篇文章,並把它們印刷成冊,發行各處。勞乃宣把這小冊子送給徐世昌兩套,托徐世昌把其中的一套轉呈袁世凱。袁世凱見上面寫道︰「項城之心實未嘗忘大清」,「實有不可告人之苦心也」。又寫道︰「轉圓之法,唯有還政于清室,定國名為‘中華國’,以‘共和’紀年,大清皇帝封項城為王爵,世襲罔替,所以報項城之勛勞,亦以保項城之身家也。」

袁世凱測覽了一下小冊子,搖頭大笑︰「唉呀,真有這樣的讀書人,可愛,可愛」想想也是可笑,自己的這些動作竟然讓他們覺得自己會去恢復清室,真實愚不可及呀。

王公舊成可是笑逐顏開,情不自禁。皇宮里,人人歡喜,都以為皇上很快就會復闢,很快就會日月重光。王爺載灃、皇叔載濤等往養心殿來的次數越來越多,王公們到養心殿覲見皇上和太妃的人也越來越多。就連太監宮女們也是個個喜上眉梢。

宮中最高興的人是張謙和,隆裕大後殯天後,張蘭德便攜億萬家財到天津租界去過逍遙日子去了,這宮中的權威,也就數張謙和最高,若皇帝復闢,身為萬歲爺宮中的總管、萬歲爺的啟蒙罕達,其地位之尊崇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張謙和的臉上總是掛著笑,有時在睡夢中,還能把自己笑醒。他瞅皇上的時候,能盯著看一個時辰都不眨眼,目光中溢滿了快意。

博儀當然也萬分高興,自從人宮,他從沒有見宮里人這樣快樂過——從沒有見宮里人因自己、因他皇上受到大總統的尊寵而這樣快樂過。

陳寶琛依舊是笑眯眯的,仍然是那句說了無數遍的話︰

「優待條件載在盟約,為各國所公認,連他總統也不能等閑視之。」

待袁世凱向博儀寫了報告,陳師傅本該更是滿心歡喜,可是臉上卻顯出凝重的神色。溥儀在毓慶宮見師傅這樣,問道︰

「陳師傅,這兩天王爺和世續為什麼這樣高興?」

陳寶琛道︰「就老臣所知,世續去問了袁世凱,問了他恢復舊業的事,袁世凱說︰‘大哥你還不明白,那些條件不是應付南邊的嗎?太廟在城里,皇上在紫禁城怎好搬進頤和園?再說皇宮除了皇上,還能叫誰住?’世續把袁世凱的這些話和王爺說了,所以王爺這些天也非常高興,督促皇上的學業更緊了。」

是的,載灃這些天對兒子的復闢雖有懷疑,並不像其他人那樣高興的昏了頭,但是他對袁世凱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幻想。

溥儀卻很鄭重地問道︰「怎麼我見師傅的臉色卻凝重起來?」

「這個……」

「師傅還是覺得我年紀小,不該和我講政務嗎?」

「皇上雖年在幼沖,但英明過人啊……」

皇上見陳寶琛又想回避話題,道︰「陳師傅有什話就直說,忠君直諫麼。」

「皇上英明。」陳寶琛道。「明天我拿來幾份報紙給皇再說吧。」

第二天,陳師傅給皇上帶來幾份報紙,這在宮中可是禁物。

「皇上,老臣只是想讓皇上明白些時局,別無他意。」

「陳師傅就放心說吧。」

「皇上,這份《時報》這樣寫道︰大總統令梁士治、曾彝進轉告國民黨中的一些人說︰‘現在看透孫、黃除搗亂外別無本領。左又是搗亂,右又是搗亂,我受四萬萬人民托付之重,不能以四萬萬人之財產生命,叫人搗亂自信政治軍事經驗,外交信用,不下于人。若彼等能力能代我,我亦未嘗不願,然今日誠未敢多讓。彼等若敢另行組織政府,我即敢舉兵伐之國民黨誠非盡是美人,然其美者,吾力未嘗不能平之’」陳師傅停了一下望著溥儀撲閃著的眼楮,又說道︰「此次袁世凱謀殺宋教仁的目的很簡單,老臣以為,卻是為了他自己的**,皇上,你看這份《大陸報」

皇上接過報紙,陳師傅指給他看的是袁世凱接見上海《大陸報》記者彌勒的談話——

「彌勒問︰主張何種政體?

袁︰自以共和政體為主張蓋共和既已告成,而又欲適用他種政體,其愚孰甚

彌勒︰近有人評論總統並不實心贊成共和,擬復君主制,有是事乎?

袁︰予知此種謠傳自不能免;然既為公僕,豈能逃誹謗乎此種問題當留之以待後人之解決。余既為民國辦事,必當盡余之能力,以求民國之成功倘有破壞之危險,決非自余而生,必由于一般暴徒以破壞國家為主義者也。

彌勒︰有人謂總統欲仿效拿破侖,信乎?

袁︰余欲為華盛頓,非拿破侖也。華盛頓為歷史中最有名人物,建造自由國,余何故欲為拿破侖而不為華盛頓乎

彌勒︰現在中國最要之事為何?

袁︰對內外均以和平。此為最重要之事。」

陳寶琛道︰「由此看來,袁世凱對我們好講自己是大清舊臣的話,而對外,卻總是擁護共和的。

「只有陳師傅和我講一些事,太後、太妃、王爺是從來不講這些事的。」

「皇上也應該知道一些這樣的事。前些日,陳師傅又拿出幾份報紙,指著一個照片說︰‘這個人就是宋教仁,是他提出把同盟會改為國民黨的。這是他被暗殺的照片,暗殺的人,現在整個事情都是這個宋教仁的死引起的,宋教仁的目的是為了當上內閣總理,也就是國家權力最大的人物,因為現在的政體是內閣制,也就是說沒有總理的附署,就連大總統的話都沒有用,所以袁世凱才要殺掉這個人,只不過他沒有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反應。」

「你們覺得這次的行刺時間到底是誰安排的?」一個滿頭白發拄著拐杖的老人向身邊幾個同樣打扮的人問道。不過他們還有一個特征就是都留著辮子。

「別人我不知道,大事絕對不是袁世凱,袁世凱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雖然有些狼心狗肺,但是這件事情這麼明顯他是不會做的。畢竟這個宋教仁死了,他是第一個頂上去的。」另一人道。

「依老夫看來說不定這個問題出自**黨內部,這些**黨假惺惺的覺得以救天下為己任,但是自從廣西**開始,什麼時候不是在爭權奪利,听說西南四省那里就有這個問題。

而且我們的人在西南四省損失的很嚴重,現在幾乎沒有多少情報渠道了。當年康熙爺建立我們這支龍脈就是為了尋找情報,但是現在看來這些情報都已經沒用了。」

「嗨,我們現在雖然手中有一些勢力,但畢竟不能夠和軍隊相比,而且天子困于皇城,我們也無法完成復清大業呀」最早說話的那個老人感嘆了一句。

「要我說都是那個老巫婆搞的鬼,這國家都是他們給毀的,現在的皇室已經不行了,當年康熙爺怕大清亡國建立了九條龍脈,我們這一條是不是該發動一下了,到時候手不定會有人來呼應一下。」

「九條龍脈?現在還能夠剩幾條都不一定了,康熙爺過世之後,雍正爺太厲害了,清洗的勢力太大,不知道能夠剩幾支呀。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坐以待呀,應該趁著這次機會給他們煽風點火,讓他們鬧起來,而且越大越好。」

「我看行,不如我派人鼓動一下**黨內部,到時候就算不是袁世凱,我們也給冤枉成袁世凱,這樣孫大炮和袁大頭一定會開戰,只要天下一亂,我們龍脈就可以則一天子而輔之。」

其余眾人听到這話也都暗自點了點頭,這些人是當年康熙皇帝在平三番之後為了能夠保證大清江山在危急時刻能夠再次復起,花了大量的財富培養的組織,這些人在暗處觀察著朝廷,不過由于當年康熙帝死的太突然沒有來得及說這些事情,所以除了這九龍脈的直系,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