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向李原名問起這個問題,主要就是為了確認這個年號怎麼改。
「回皇上︰這年號正常來說是登基改元。但是皇上您又有所不同,所以臣以為,這年號,更改或者不更改完全在于您。」李原名的回答算是滴水不漏,但是朱允炆怎麼听怎麼別扭。
「李愛卿,你的意思是說,朕這年號,同如兒戲?要就要吧,不要就這麼用著?」朱允炆稍微想了下,想出個這個含義來。
「臣不敢!」馬車也不算寬敞,但是李原名不顧一切的掙扎起身,跪在了朱允炆的面前。
朱允炆的這番話,可絕非兒戲。要是在奉天殿上說出來,馬上就有無數人直接站出來彈劾李原名的言行失當。年號在古代絕對算是一個象征,為什麼歷史上朱棣從朱允炆手上搶來了江山之後,直接就割除了建文之年號,就是這個原因。
說一句話就是,沒有年號,你這個皇帝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好了,別不敢不敢的了。就說吧,朕這年號,宜改不宜改?」朱允炆揮揮手,有些很無奈,「還有如果改,李愛卿你覺得,朕是改成什麼好?」
「臣謝皇上恕罪,臣以為,這年號,是最好等為太上皇陛下定謚時公布為佳。首先應該先想關于太上皇陛下謚號的問題。」
謚號……朱允炆不禁一頭黑線。朱允炆一直認為,這謚號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古代最有學問的一個東西。雖然他前世曾經研究過謚法,但是實際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謚號還是搞的朱允炆頭痛無比。
歷史上朱元璋死後謚︰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永樂年間增謚︰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在嘉靖十七年還改謚︰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允炆的意思就是給朱元璋按照嘉靖年間的字數規格定下個謚號。
雖然嘉靖年間定的這個謚號長達二十一字【注1】,但是其實實際的謚號只有高這一個字。高者,明並日月也。
高這個謚,朱允炆已經不想改變了。而且現在自己和李原名兩個人能夠像一個新的長謚,實在是已經不容易的事情。
「不知道李愛卿有沒有什麼想法?」朱允炆倒是不動聲色先說,「給皇爺爺定一個什麼樣的謚號比較好?」
「皇上,這謚號,臣以為定為美襯加上一個字的謚為好。但是具體的,請恕臣還未細想。」
朱允炆點點頭說︰「朕覺得這個確實可以,但是這美襯,到底安排多少個字,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學問?」
在這謚號、禮法上,朱允炆果斷的認慫了。畢竟他雖然研讀過這些資料,但是真實的情況,肯定不如資料那般。真實情況必定復雜的多。
「這……」李原名也頗為郁悶,因為這個字數,沒有一個成法,往往是要看現在的皇帝是什麼一個想法。但是也有一個原則,就是謚號的字數,是不得超過開國皇帝的字數的。
「臣以為,這太上皇陛下的謚號字數,還是皇上來定比較好。」李原名想了一下說,「因為大明無例可遵,蒙元韃子之謚發,自然不得遵循。又太上皇陛下之《皇明祖訓》,尚未說明謚號一事。遂臣以為,謚號之事,當有陛下裁定,寫入《皇明祖訓》哉!」
朱允炆點點頭,靜靜的沉思著。
李原名倒是也不敢打擾,開始默默的回憶起謚法。畢竟這應該是大明開國以來最長的一個謚號,而且都要上有氣質的美謚,這其實對于李原名也算是一個挑戰。
「朕以為,給皇爺爺定二十一字謚,主謚為高。高者,明並日月也。
「至于美襯的前綴,朕以為要突出皇爺爺建立我大明,趕走韃子,文韜武略之功績……」
「臣這自然知道……」李原名有些無語,這都是自然必須明白的,定謚號的時候自然就會先去想好的。
「李愛卿,朕這初步給皇爺爺擬了一個謚號︰聖神啟運欽明行道肇紀成功仁文義武統天俊德高皇帝。
「所謂聖,揚善賦簡也。皇爺爺趕走韃子,此乃大善,青史留名。
「所謂神,一人無名也。誠然,皇爺爺沒人可以給他一個完全的稱號。
「啟者,開也;運者,國祚也;啟運者,開我大明國祚也。
「欽者,皇帝之稱也;明者,照臨四方也;欽明,乃皇爺爺君臨四海。
「行道者,破虜,逐韃子也。
「肇者,始也。皇爺爺是我大明開國之君,當為始。
「紀者,律也。所謂之肇紀,乃皇爺爺欽定《大明律》、《大誥》二書,開我大明之律法
「成者,安民立政也。皇爺爺一直從事于嚴懲貪官污吏,為民造福。安民立政蓋若此。
「功者,功勞也。成功之意,可釋為成安民立政之功也。
「仁文義武,更是概括了皇爺爺的文韜武略,仁政治國、以民族大義趕走韃子。
「統者,治也。
「天者,天下也。統天者,皇爺爺為大明之君,天下共主,自當統治四海也。
「俊德者,為皇爺爺之像。俊朗有德,為聖人之像……」【注2】
朱允炆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算是也是用盡了自己的謚法知識,狠狠地捧了一把朱元璋的臭腳。但是這個效果,肯定不是單純的捧臭腳了。
此乃為孝。
古代什麼最重要?孝!
因為孝的事情,李密的《陳情表》千古流傳,因為孝的事情,這也成為了彈劾張居正的一條理由。
所謂孝,可以算是一種聲望。雖然守制的制度有些無情,但是老老實實的守制,卻可以增加你的聲望。或者作出一點更孝的事情,那自然就四處傳遍你的事跡……
「皇上說的頗有道理……」李原名都有些汗顏,畢竟這謚法,應該是自己更加熟練一點,但是朱允炆這一大串很有道理的定謚,倒是讓朱允炆顯得更加專業了
朱允炆笑了笑,他當然知道李原名的想法。
「李愛卿,這皇爺爺入孝陵為安之後,朕想重新舉行一次登基大典。畢竟這算是朕完全**面對所有朝政。
「年號朕是想好了,就叫做建文。雖然和皇爺爺的洪武年號相對,但是朕這年號,也不是讓武摔到一遍。皇爺爺其實也做了些可以不做的事情,朕也覺得,似乎文治,會更好。
「這詔書,就有勞李愛卿你草擬下,然後送到朕這里用印。到時候宣讀下吧。」
李原名急忙說︰「臣遵旨,謝皇上信任!」
「行了,停車!」
*******
【注1】︰月下多方查證,認定皇帝二字,不計入謚號字數
【注2】︰月下就謚法上不是很精通,寫的不是很精確,可能會有錯誤,如果有什麼疑問,歡迎提出,希望讀者見諒!!
最後求個推薦,收藏!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