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只有一更了,抱歉,網被停了
今天這章的資料都是手機查了手打的,或者是在史書里翻的,真心累……
還有和編輯聊了聊,說最近質量有所下降,月下開了一個調查,問問大家,參考下各位讀者大大的意願。這更新到底怎麼搞……
算欠更吧……欠三章了,但是短期內……
**********
等到寫完了這份手諭,朱允炆才發現本來準備回到京師就決定下來的九邊總兵還在空缺,不禁一陣頭痛。
這九邊總兵,就又要九個武將,但是這朝廷的高級武將已經實在不多了,把新人丟到九邊,朱允炆也不會放心。畢竟九邊作為現在大明的防線,至關重要。但是未來,朱允炆肯定會撤銷九邊。他信奉——不拆長城非好漢!
最後朱允炆又扯過一張紙來,寫下了第一張給軍事委員會,或者是樞密院的手諭。
「著,九邊新設,朝中常駐大將不足。令樞密院遴選九邊之總兵,諸卿務必用心遴選,為大明選出守邊之棟梁。這九邊之總兵,為國之守邊之臣,我大明之血肉長城。慎重!謹慎!」
等上面的墨跡慢慢干了以後,朱允炆將兩張手諭折起,讓當值的小太監送了出去。
當然,朱允炆是叮囑讓內閣和樞密院去認真考慮這個問題。不然按照這幾位的習慣,保證不一會就屁顛屁顛的又來到了謹身殿,然後再各自七嘴八舌一番……
想起來真的很頭疼……朱允炆也沒想到自己現在建立的這種和歷史上不一樣的內閣,會導致這種結果。
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年齡吧……沒有自己的積威,很多大臣還都把自己當作小孩。即便自己現在是大明的皇帝,但是現在的情況……
……
「臣等參見皇上!」
按照朱允炆的安排,這朝會已經定為了兩天一次。除了休假以外,兩日一朝。
所以基本是一大早,劉三吾幾個人就已經來到了謹身殿,顯然又是那個手諭,算是將這幾個人趕到了謹身殿。
「都來了?」朱允炆完全沒有什麼意外。現在的他,才算是已經完全淡定下來,畢竟這幾個人似乎已經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皇上,臣等為了昨日之手諭特如此早來參見皇上……」劉三吾現在還算是這五人之首,就先說道。
「已經預料到了。」朱允炆的表情完全沒有什麼變化,他已經知道自己每一張手諭都可以把這幾個人召喚到謹身殿來……
稍微頓了一下,朱允炆又一次開口︰「是不是對九邊總督有了什麼看法,推薦誰,一個個說吧……」
齊泰首先開始說了起來,畢竟這是他樞密院的職責,手諭也是發到樞密院的。
「臣推薦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開國公常升、定遠侯王弼、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硃笀、東莞伯何榮九位為九邊總兵。
「宋國公馮勝,太上皇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宋國公戰功卓著,大明開國前和太上皇南征北戰,大明建國後多次遠征北元,建立赫赫功績,為能征善戰之將。
「潁國公傅友德,則更是朝中老將,曾經和中山王徐達一起北征北元,以主帥之職攻取四川、貴州、平定雲南。在太上皇御作《平西蜀文》中,盛贊潁國公為功勛第一。
「開國公常升則為開平王常遇春之子,有其父之凶猛,為一大悍將,多次練兵、遠征北元。戰功卓著!
「定遠侯王弼,號稱‘雙刀王’,曾經作為黔寧王沐英的副將,一起征西番,擊降朵甘諸酋及洮州十八族。因為力勸涼國公藍玉,在捕魚兒海一戰中有著重要的功績。
「鶴慶侯張翼在平定陝西、征討雲南的時候也戰功赫赫,攻城拔塞不在少數。
「普定侯陳桓,為太上皇應天行道時期,第一個攻克當時的集慶,也就是現在大明的京師的將領。在大明立國前戰功顯著,為應天府的安全做出了莫大的貢獻。大明建國後也參與征討雲南,平諸多蠻夷。
「景川侯曹震,追隨太上皇多年,大明建國後亦隨黔寧王沐英攻西番、從涼國公藍玉平雲南。後常駐四川,處理四川軍務。疏浚河道,焀石削崖,以通漕運。並闢陸路,架橋立棧,至是運道暢通,為時論所重。為能文能武之儒將,大明之棟梁。
「舳艫侯硃笀,本姓國姓,後避諱,改姓?p>
p。此人雖然擅長水戰,但是指揮作戰自成一套,為一良將。
「東莞伯何榮,為何真何忠靖之子。其父為一代猛將,識得大體。曾經與父征討,平定兩廣。」
朱允炆這次是滿意的點了點頭,誠然這次齊泰是花了真功夫去在這份九邊總督的事情。首先這些功臣或者功臣之後的事跡就要去調出原來的卷宗去查看。而且還要去篩選組織。
不過讓朱允炆很是喜聞樂見的一點就是,要是真正的藍玉案發生,這九人幾乎是一個都活不下!幾近在藍玉一案中被屠戮殆盡。也就是到這個時候,朱允炆才知道,要是藍玉一案不發生,大明到底有多少善戰的武將!
「齊愛卿辛苦了,這九位大將都是戰功卓著之功臣,朕覺得差不多是可以的。但是朕覺得有幾個人是可以換一換的,其他幾位愛卿有何意見?」
黃子澄的嘴動了動,雖然沒說什麼,但是朱允炆明顯看到劉三吾拉了一下黃子澄的衣袖。
果然啊……朱允炆在心中還是感嘆了一句。黃子澄的權力**還是有些過重了,不然也不會在歷史上做出那樣的建文改革。
「既然沒有,朕現在下旨吧,劉首輔,你負責記錄下。」
「臣遵旨!」劉三吾站在朱允炆日常辦公的桌子側面,取紙,提筆,準備記錄。
「大明新設北境之九邊重鎮,尚未任命各鎮之總兵官。下列大將武功卓著,為大明之能成,朕可信其有鎮邊之能。著,加宋國公馮勝為遼東鎮總兵官;加魏國公徐輝祖為薊州鎮總兵官;加開國公常升為宣府鎮總兵官;加潁國公傅友德為大同鎮總兵官;加定遠侯王弼為延綏鎮總兵官;加鶴慶侯張翼為寧夏鎮總兵官;加普定侯陳桓為固原鎮總兵官;加景川侯曹震為甘肅鎮總兵官。太原鎮總兵官空缺,暫時由晉王朱棡代管太原鎮。」
「參見皇上!宣府急件!」朱允炆的話音剛落,雲奇就冒冒失失的闖進了謹身殿。朱允炆剛剛想斥責他失禮的時候,卻听到宣府急件一詞,不禁整個心就是一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