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數日後,曹操大軍終于返回了許都,許都依舊如同往常,整個城市充滿了生命力,到處都生機勃勃。【】大街兩邊的商戶比比皆是。而曹林則是領著貂蟬回到了久違的落山城的冠軍候府。

當府內眾人看到貂蟬時,盡皆引為天人,姜勇訝異呼道︰「候爺,竟然帶回了一個仙女?」

曹林皺眉,給了姜勇一個腦瓜崩,沉臉道︰「瞎說什麼!沒見過女人嗎?真是丟盡了臉面去,現在給我哪涼快哪呆著去。」

曹林接著轉向貂蟬道︰「你跟我來。」隨引著貂蟬走去,沒過一會,曹林指著正中宅院道︰「從今天起,你就住在這里吧。」

貂蟬淡淡一笑,沒有回答,曹林隨即吩咐幾名侍女等人道︰「你們幾個好好照顧她,這個女人毛病多,喜靜不喜喧,喜食淡不喜甜」

曹林沖著她們擺了擺手,接著便轉身離去,留下貂蟬以及竊竊私語的侍女等人,此時卻見一名的虎衛金在外道︰「將軍,郭嘉前來拜會將軍。現在正廳等候。」曹林聞言心中暗奇?

曹林剛來到正廳,正候著兩人,當先一人面色紅潤精氣神極好,只見郭嘉身著便服迎了出來︰「將軍,你來的好遲啊。我看當罰酒三盞!」

曹林笑道︰「你既是來了我府,我就沒打算讓你清醒著回去!」二人相挽著度步入府,一邊走一邊道︰「奉孝兄,你曾言有一人對付劉備,或可大用,不知乃是何人?」

郭嘉聞言,哈哈大笑,接著目視四周一圈,方才附耳言道︰「將軍可知王九子此人?」

王九子」曹林細慮片刻,方才幽幽道︰「自然知道,此人不就是袁術的偏將嗎?難道奉孝兄讓我見的,便是此人?」

郭嘉額笑道︰「不錯,正是此人。」說罷笑看了曹林一眼。

曹林接著,便隨郭嘉入廳,少時只見一個三旬男子站在正廳里。曹林上下打量了王九子幾眼,發現他並無什麼出彩之處,不由疑惑的望向郭嘉。

只見郭嘉微一額示意曹林暫說話,接著笑道︰「王九兄,郭某帶你過來,就是想給你介紹一個人,這位乃是大漢冠軍侯爺曹林,你還不拜見?」

但見王九子急忙跪下道︰「小人拜見,侯爺!」曹林招手讓他起來,卻听郭嘉幽幽道︰「王九子,今日就是有一事要你去辦,事成之後必有封賞你可願意?」

王九子聞言,急忙道︰「小人自是願意的。」

郭嘉聞言笑道︰「好,候爺讓你辦的事,就是從現在起你要很恨姓曹的人!」

王九子聞言一驚,接著急忙道︰「小人豈敢!」

郭嘉呵呵笑道︰「不是讓你真恨!而是讓你裝」

王九子聞言,似有所悟,接著疑惑道︰「不知大人想讓九子去謀算誰?」郭嘉聞言,笑道︰「我要謀算的人,憑你那兩下子根本不是對手。我會給你貼身派幾個心月復,你只需博得一個人的信任,日後但有什麼情報,捎個信給郭某便是。」

王九子聞言道︰「不知我當要博取誰的信任?」

郭嘉眼中精光一閃輕言道︰「關羽。」話音一落差點沒將王九子嚇得趴下。

只見王九子急道︰「大人,那關羽性情暴烈,恩怨分明…•。」

郭嘉笑道︰「你放心,我的安排又豈能讓他查出破綻?況且又不是讓你殺他,只是將他的情報隨時傳我而已,又有何難?」

曹林心中對郭嘉之意,了然起身笑道︰「不錯,我等目地便是要對付劉備,但憑你的本事絕不可能得到劉備信任,只有關羽這等恩怨分明的豪杰之士,才有可能信你況且只是讓你傳信,你只需多加小心應無大礙。」

王九子聞言領命,突聞郭嘉幽幽道︰「王九子你好生辦事,日後若有所成,我們必不會虧待與你,可是你若是敢兩面倒」

但見郭嘉依舊是一臉斐然的笑意,但口氣已然轉冷︰「別忘了你的兒子王朗,現在可就在候府內」王九子听到此處急忙道︰「一定!一定!小的一定盡心為侯爺辦事。」

王九子聞言諾諾而去,曹林轉頭對郭嘉道︰「此人能有多大用處?」

郭嘉長嘆道︰「不知道這種事得看時機,說不定他一點用也沒有、但也說不定就是這一子就能輸死劉備、咱們現在還需事先布棋。」

卻說曹操派董昭,持舀天子冊封詔書來到襄陽,冊封蔡氏、蒯氏、黃氏等諸族劉表雖然心中有怨,但畢竟是天子之命,且自己不好得罪這些當地世家,故而也只得暫且隱忍。

襄陽蔡府內,蔡瑁正獨自一人趴在案上,身後一位佳人正輕輕的為其揉肩捏背真是好不愜意。今日終于得到天子冊封,今後他蔡家名有漢室冊封,實有荊州水軍大權,更兼與蒯氏等大族聯合,真可謂是前景無量。

「大人,符節令董昭,董大人在外求見。」正有點飄飄然,間一名親兵前來拜道。蔡瑁聞言奇道︰「是董昭?好,請入書房,容本將更衣相見。」蔡瑁說罷揮手讓姬妾下去,然後整理衣衫往書房而去。嘗到了與曹氏合作的甜頭,蔡瑁心中的小算盤就打的更響了,對于許都使者自是不會有絲毫怠慢。

來到書房,只見案上擺放著一個大盒,其中是罕見的玉器與名器。但見一旁的董昭閉著眼,似乎神游天外一般。

「哈哈董大人這是何意?」蔡瑁一愣,接著走到董昭身邊抱拳道。

董昭雙目微開笑道︰「此乃是候爺托董昭送與將軍的禮物,恭賀蔡將軍高升。」

「哈哈,候爺著實客氣了,煩勞董大人回許都後,亦要代蔡瑁向候爺道謝一聲啊。蔡瑁收了禮物,也亦當回禮與候爺以表賀意!」

董昭聞言,隨即道︰「既然如此,便麻煩將軍了。」

在這段時間內,曹操大軍雖然一直屯軍少歇,但對于外況一直沒有放松,如今河北的戰況可謂風起雲涌,征戰初期,公孫瓚本是佔據優勢可惜由于其人過于小心謹慎,以致別將被圍而不救逐漸失去軍心,如今公孫瓚坐鎮易京與袁紹相持似有所圖。

三日後,乃是朝會之期,上朝之時曹操為收攬張遼之心,特表奏天子呂布既以伏誅,但念昔年除董卓有功,特請天子與許都荒郊為其建一墳。題︰漢左將軍呂侯之墓。並與許都擇一大宅安置呂布妻女按月給予祿糧,對于此事,張遼雖嘴上不說,但內心實則是非常的感激曹操。

另外冊封,徐州之戰有功之臣︰徐晃加封橫野將軍;李雲錄前後功封益笀亭侯;夏侯淵遷潁川太守;張遼封中郎將賜關內侯;杜識帶傷而戰與曹林各增食邑三百戶;葉雲加折沖校尉;曹氏親信中有功之臣一律封賞。其中獲益最大的屬劉備被天子認為皇叔拜左將軍加宜城亭侯。

朝議後曹氏親信盡往丞相府赴宴席間,但見郭嘉對曹操道︰「丞相今日朝上,天子認劉備為叔,恐怕對丞相無益啊。」

但見曹操,微一擺手道︰「啊,奉孝不必如此過慮,劉備雖被認作皇叔,但終究為我偏下之將,我以天子之命號令于他,他又豈敢不從?」

曹操抿了口酒,接著笑道︰「況且劉備雖與天子相近,實則在我掌握之中,我又何以怕他啊?」郭嘉聞言,只得隱忍坐下。

曹林自回落山城後幾乎夜夜都在思考,終于讓他又想到一條整治劉備的辦法,但見郭嘉坐下後,曹林忽的起身道︰「父親,如今呂布雖滅,但河北雙雄交戰正盛,今來听人談論幽州之事,盡言公孫瓚勝利機渺茫,不知在父親眼中,易侯公孫瓚是何等樣人?」

眾人盡是愣了愣,誰都沒有想到曹林會問這個問題,曹操想了想之後,緩緩道︰「公孫瓚此人亦算是個人物,他師從盧公與孤又有討董之誼。可是此人剛愎自用不能容人。比之袁本初相差甚遠,如今幽州戰事公孫瓚鋒芒以盡退,守易京如無變故只怕必死無疑。」說完曹操便掃了曹林一眼,幽幽道︰「林兒,你怎麼突然問起他來,莫不是有什麼想法?」曹林呵呵一笑輕聲道︰「什麼都瞞不過父親,孩兒卻是有些想法。」

曹操聞言,輕道︰「你且說來。」

曹林清了清喉嚨道︰「以父親之見,公孫瓚在幽州當算是名望極勝勢力根固了?」

曹操額道︰「不錯此人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能終成一方諸侯者算是全憑自己本事。」

曹林言道︰「孩兒所想便在于此,適才依父親所言河北之爭公孫瓚必將覆滅,袁紹擊敗了公孫瓚後兼四州之眾,實力之雄厚兵馬糧草之足天下諸侯無可出其左右者,此人當不會休養生息與民休憩。兵鋒必指河南到時其以索要天子為借口若父親應之則失大義。如若不應則必為袁紹南下借口出兵攻打許昌。父親與袁紹必隕一人否則天下難安。」

曹林的分析,可謂沒有什麼偏差,那邊的荀彧聞言猶疑道︰「如此卻又和公孫瓚有何關系?」曹林轉頭問荀彧道︰「侍中,依您之見公孫瓚此人性情如何?如若戰敗其人可會降與袁紹?」

荀彧撫須搖笑道︰「公孫瓚剛愎自負之人寧折不彎。豈會歸順袁紹?其人兵敗之時自盡倒是有些可能。」

曹林又道︰「那麼公孫瓚之家眷又會如何?」眾人聞言不由面面相覷唯有曹操淡淡道︰「本初此人外寬內忌。當不會容其後人在世。」

曹林嘆道︰「父親既然知道,想必公孫瓚亦不會不知,覆巢之下無完卵。不是袁紹殺盡其子嗣,便是公孫瓚玉石俱焚,攜妻兒上路。」

曹操聞言輕輕念道︰「覆巢之下無完卵?恩有趣有趣。」

曹林繼續道︰「父親與袁紹兩雄相爭,必有一滅!孩兒亦是相信最終勝利一統河北的,必然是我曹家!但袁家在河北根深蒂固,非輕易可撼,河北豪門世家雖未必會對袁氏忠心耿耿,但是死忠之人當不在少數,日後我軍北上冀州是河北的門戶,但是吃下整個冀州恐怕就得花費數載光陰,若是其余三州亦是如此父親一統北方,少說當耗去十年但公孫瓚在幽州頗得民望,日後若我軍進軍河北打起公孫瓚後人的旗幟,幽州必然盡皆響應!」

那邊荀彧。荀攸二人聞言額︰「不錯,袁紹本初好大喜功,平定河北後必將即刻攻伐我軍,則幽州經略未佳,公孫瓚之名亦當影響頗深。且兵鋒一起徭賦加高幽州百姓,當對袁氏大有芥蒂,入軍河北若以公孫瓚後人,名號入主幽州必將事半倍增!」

曹操喝了口酒道︰「林兒,你此言雖好,不過未免太過天真。」曹林聞言道︰「不知父親何意?」

曹操放下酒盞,徐徐道︰「公孫伯珪有三子一女,但其人是何等樣人?豈肯甘心將子女為我所用?如今袁紹大舉進攻幽州,就算是派人去了幽州我聞公孫瓚已是一直呆在易京樓中」

忽見郭嘉起身笑道︰「這點丞相大可不必擔憂,我料短期之內,袁紹畢將暫退易京。」曹操聞言道︰「奉孝,何意?」

郭嘉抿嘴,一笑道︰「公孫亦非等閑,他退守易京表面上是兵窮水盡,實乃是欲聯黑山張燕為助兩面夾擊袁紹,我料張燕近期必出,黑山到時袁本初必暫且回師破張燕,此時便是派人前往幽州見公孫瓚的最佳良機。」

曹操聞言,猶疑道︰「那以公孫之剛烈,又豈肯相信于我托付子嗣?」曹林聞言急忙道︰「父親忘了,許都城中尚有一位公孫瓚的摯友同窗,若得此人書信,我料公孫瓚必能相托!」

郭嘉聞言眼中一亮,瞬間了然曹林之意急忙道︰「不錯,公孫瓚若得劉備書信,那我等必可成功!」

曹林為什麼特意要出這個計謀,讓公孫瓚遣子來此,重點還是要算計劉備。這封信,別人寫了也就寫了,可劉備要是寫了,就是將自己陷入兩難之地。

一若劉備一直忠心于曹操,那到好說,可是別人不知道,曹林最清楚,劉備絕不是久居人下的人,他一定會想辦法逃離許都,遠離曹操,如若真有那麼一日,公孫瓚的兒子怎麼辦?劉備一向以仁義著稱,這是他立于亂世的最大本錢,公孫瓚之子應劉備所求,來到許都,劉備若是尋思走了,那公孫瓚之子便算是真正的落入曹氏之手,他仁義的帽子上勢必會多了一道裂痕︰賺古人之子于外,己所不養。

二若劉備顧及聲名,一直在許都憋著,那則是更好不過。如此,只要公孫瓚之子能來,劉備無論怎麼做,得益的都是曹氏,而受損的卻是他自己。當然,曹林只是未雨綢繆,他是絕不會放劉備離開許都。

可是有時候,曹操做出的決定是很難改變的。宴席散後,劉備便被曹操召到司空府,當曹操笑著將此事道于劉備後,曹林清晰的看見劉備的眼中多出了一絲猶豫。但猶豫也只是一瞬間的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劉備又豈能因為一封書信而讓曹操懷疑自己?

劉備在听完曹操的話語後,但見劉備拱手鞠躬道︰「諾!」接著劉備走道案旁,舀起白帛篆筆,剛要書寫,便見郭嘉突然起身,笑道︰「唉,玄德公,公孫伯珪剛烈之人,還望玄德公在信中切,提出丞相之號,直說是玄德欲存公孫氏一脈,收其子為義子,此乃最善之策。」

劉備心中暗嘆,若如此寫,那自己這黑鍋便是背定了。但他卻沒有他法,只見劉備方欲抬筆執書,看著廳中略顯疑惑的眾人,劉備無奈只得提筆寫道︰

「弟劉備拜首予吾兄伯珪,昔年平城相辭,一別經年,至如今,亦五載矣。近聞袁紹目無君上,結連朋黨,弄兵北上。弟本欲率軍相助,奈何兵微將寡,實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備聞人倫之大,父子為先,不孝有三,無後之大;兄血氣剛勇之人,必存玉碎之志。弟夙夜憂思,公孫氏若危,則斷漢室一臂膀矣。兄乃國之大賢,天子能臣,當念忠烈一門糾合之艱難,余血脈于世。今弟特命心月復之人北上幽境,望兄念公孫忠烈門第,遺子于備處,備當收為義子,待如己出,承忠烈豪門之香火,報兄之大恩于萬一。事關重大,兄輕信他人,切記,切記!慎之,慎之!弟劉備泣血拜上!」

寫完,則又出昔日盧植所遺牌物于中,一並遞呈與曹操。曹操看罷,隨即滿意的點了點頭,輕言道︰「有勞玄德。」劉備聞言,則是趕忙回答道︰「此乃備分內之事。」

于是,建安四年初,數匹快馬飛馳出許都,直奔北方而去幾經輾轉的快馬突破了種種障礙,在曹操潛伏在易京的細作的幫助下,數名虎衛軍的軍士終于進入到了易城的易京樓,用劉備使者的身份請求拜見公孫瓚。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