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陸逸笑著對老孔代親王回道︰「開始吧。」
陸逸當然听得出孔代親王的意思,朝歐仁少校點頭示意之後,隨機將目光投向了靶場。而歐仁少校在得到老孔代親王滇醒之後,突然變得無所適從。在諸多老將都拿起單筒望遠鏡之時,不知不覺地退到了一邊,退到了諸多老將的身後。
專注于靶場上士兵演示射擊的陸逸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直到他將手中的小望遠鏡放下,笑著問道︰「歐仁少校,對于這種槍械你……」說道一半,陸逸戛然而止。而听到國王的話之後,看台上的老將們又迅速地讓出了足夠的空間,以讓國王能夠看得到那位歐仁少校。
「到這邊來,歐仁少校。」陸逸勾了勾手指,待歐仁少校在自己身旁侍立之後,問道︰「你覺得這種步槍如何?」
「火力十分凶猛,陛下。」雖然剛才被擠到一邊去,但是歐仁少校還是在細心地觀察著靶場上的演示。由宮廷侍衛隊士兵所展示的凶猛火力著實令他震撼了一番。光是兩個宮廷衛隊排(一個普通排為33人,擲彈兵排50人,宮廷衛隊排以擲彈兵編制)所表現出來的火力程度竟然相當于半個營。眾所周知,按照訓令,法蘭西皇家陸軍標準營編制為一營800人,下轄8個連,由6個戰列線連,1個擲彈兵連以及1個獵兵連組成。但實際上大多數的皇家陸軍營僅為6個連。也就是說,在靶場上宮廷衛隊以一個戰列線連構成的火力密度,達到了現役皇家陸軍3個戰列線連的火力密度效果。當然,實際在戰場上僅僅憑借火力密度並不足以讓擁有這種火力的一個連去對抗三個連。畢竟,戰列線戰法是不停地需要後列的士兵去填補前列士兵的戰損以保證持續射擊的。但若是雙方人數相近的話……
見年輕的國王一直盯著他,歐仁少校繼續補充道︰「一種完美的步槍,陛下。我想不到任何一種比這更適合戰列線的武器了。」
不過即便是听到這樣的評價,陸逸依然還是不太滿意。因為他沒想到這種先進的步槍在大多現役軍官的口中竟然更適合戰列線戰法。他本來以為隨著這種後裝填步槍與子彈的出現,戰列線戰法有可能會隨之被淘汰。從而采用另外一套在這個時代已經早有應用的戰法——獵兵戰法(散兵戰法)。究竟是這個時代軍人的眼光太過于短淺還是這種步槍真的不適合散兵戰法?陸逸自己也不敢妄下決斷,即便是有著超前的意識,他也相信術業有專攻。戰列線戰法列隊槍斃固然看似可笑,但那也是歐陸數百年來戰爭在當前科技水平下總結出來最有效的戰法。不能憑借後世的眼光,光覺得可笑就否定它。畢竟,跟人命相關的事情,大家不可能都跟傻子一樣用這種可笑的方式打了那麼久。
想罷,陸逸追問道︰「歐仁少校,這種步槍不僅擁有凶猛的火力密度,而且擁有獵兵槍一樣的射程和射擊精度,你覺得……在這種步槍出現之後,皇家陸軍是否以獵兵戰法作戰更為適合?」
「呃……請恕我直言,陛下!」歐仁少校猶豫了一下,雖然他不想駁國王陛下的面子,但是軍人的榮譽感促使他必須耿正直言。「我必須說,單單以這種步槍的火力密度還不足以摧毀戰列線。能夠與高度組織的戰列線對抗的,只有同樣訓練有素的戰列線,而能夠與配備了這種步槍對抗的戰列線匹敵的……也只有同樣配備了這種新式步槍的戰列線,或者是更多的士兵。若是將擁有這種火力密度兵器用以配備獵兵,那麼他們將會被不列顛王國或者是普魯士王國現役的戰列線兵團輕易地擊潰。
獵兵畢竟只是獵兵,陛下。在戰場上,完整的組織會讓士兵充滿信心,而當敵人簇擁而來,集團發起沖鋒之時,能夠讓士兵依然听從命令駐守在戰場上的不是他們手中能夠比敵人快幾倍射速的步槍,而是身邊跟他穿著同樣軍服的人。戰列線是士兵勇氣的源泉,除非有一天戰列線遇到了無法以勇氣抗拒的敵人,例如能夠在瞬間造成更大殺傷的火炮。否則的話,我認為在野戰之中還沒有什麼可以對抗戰列線……」說完之後,歐仁少校朝四周看了一眼。見四周的軍中老將都投來嘉許的目光之後,歐仁少校重新挺直了身板。
听罷,陸逸有點惱了。想自己以後世的超前眼光為這些古董軍隊帶來新式兵器,並對老式戰法持一定的肯定態度。這些不識相的古董軍官竟然一致地對自己認可的戰法持以否定態度。難道自己帶來的這種新兵器只是為了讓那些古董軍隊排排隊槍斃得更快一些嗎?想著,陸逸又不甘地說道︰「如果以同樣訓練有素的獵兵,對抗戰列線呢?以同樣的數量。」
「配備同樣的步槍嗎?陛下。」說著,歐仁少校指了一下靶場。他將年輕國王的不甘當成了國王的認真與求知。
「是的!」
「嗯……請稍等片刻,陛下。」說完,歐仁少校低著頭算了一會兒,而後向陸逸稟告道︰「陛下,若是雙方以一個團規模計算的話。三個戰列線營在戰場上展開進攻陣列戰線寬度為150米左右,縱深約25米,這意味著團長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在半分鐘之內將命令下達全團,而後在5分鐘之內一直保持有效指揮,攻下方圓半公里之內的任何目標。
而若是以獵兵戰法,一個連需要在戰場上散布至少200米的寬度,即便是皇家陸軍最低階的軍官,也需要半分鐘以上的時間將命令傳達全連。而由于一個團的獵兵有可能在戰場上散布超過一公里,獵兵團團長僅僅依靠旗語可能導致命令失效,必須以來傳令兵以馬匹傳達命令。在其進行有效組織之前,麾下軍團可能已經被戰列線團強攻擊潰。而且擊潰之後無法再有效組織收攏,畢竟,即便是收攏潰散于戰場附近的戰列線部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然,陛下,這只是一種可能,獵兵團也有可能通過更加細密的組織,例如將受到教育的軍官配備到排,然後通過戰前約定的戰術將戰列線團引入戰術包圍,通過消耗擊潰。但是這很難,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更高,而且僅限于團級規模作戰。因為當更大規模作戰發生的時候,士兵在戰場上散布越廣,就意味著組織越為松散,越容易被對方集中擊潰。這是士兵的勇氣所改變不了的,作為軍官,在這樣的時候不能寄希望于士兵的堅韌與勇氣,會讓這種情況的發生意味著軍官指揮有誤,或者不諳軍務,陛下。」
「將受到過教育的低級軍官配備到排一級……」陸逸自言自語地在心中默默地算了一下。光是在皇家陸軍連一級單位就任的皇家陸軍軍官都不到三成,而且大多數還都是在炮兵連這樣的技術兵種就任,大多數步兵科畢業的軍官都是在營一級就任的。也就是說,想要將受到教育,懂戰術會看地圖的軍官配備到排一級,至少王國陸軍軍官得多個二十幾倍才行。否則的話,就只能依靠更加先進的通訊手段了,畢竟……由一群文盲分散開領著另外一大群文盲在陌生的地方走,最後各自能走到哪去都不知道。即便是到二戰,受到專業軍事教育的軍官對著地圖,帶著一群士兵走迷路的事情也常有發生,走著走著就走到敵人窩里去了。
陸逸听得出來歐仁少校只是打了一個簡單的比方,以讓自己能夠有個大概的距離參考,實際真正在戰場指揮之中,軍官所需要關注的事情應該比這個多得多。而根據這個簡單的參考,陸逸做了一下想象,結論是想要指揮零散分布于戰場一公里附近的士兵確實太難。而若是緊挨在一起的話,那還不如戰列線戰法。起碼戰列線能夠在戰場一個區域內形成數量和組織度的絕對優勢,還能夠抱團對抗騎兵。就炮兵威脅大一些,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只能拼誰炮多,誰炮更粗以及誰的炮更快被部署。到最後大家都配備超大重炮,都躲溝壕里去。好在現在不用,重炮和機槍沒有出現是這個時代士兵的幸運。各國的人口與軍隊規模也沒有夸張到足以支持在整個國境線上都遍布防線與溝壕。
想通之後,陸逸也不再糾結于所謂的「新式戰法」,戰爭是跟眼前這群軍官關系最為緊密的,他們的人生、事業乃至生命都跟戰爭緊密相關。所以,陸逸最終選擇了相信他們。畢竟,在歐仁少校說明之前,自己連一個團規模的士兵在戰場上展開進攻隊列以後寬度會是多少都不知道,那就意味著按照自己的觀念讓配備這種步槍的皇家陸軍士兵使用散兵戰法的話,其結果也無從知曉。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陸逸放棄了自己心中所有的「新戰法」,隨機開口問道︰「那麼,你認為配備了這種步槍的士兵是否需要更多的刺刀訓練?歐仁少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