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武林中的規矩,南拳一脈北上第一國術館,並要求建立分館的舉動,往大里說是對南北國術館的挑釁之舉,往小里說也是對六位宗師的不敬.
這也是為何當南派十龍面對北派六大宗師,忽然有些退縮不前的時候,劉百川要挺身而出,並帶來南拳宗師黃飛鴻的歉意和台階。
有了這個台階,楊猛與孫祿堂等人自然要尊重下前輩,更要顧忌整個南拳一脈的想法,不至于借著十龍企圖踢館的由頭盡興發揮,非要將南拳一脈的拳師打得灰頭土臉,傷了南北武林剛剛建立起來的默契與和氣。
但規矩就是規矩,即便是劉百川也不敢無視,要保下這十位拳師不受責難甚至在上海建立國術分館也可以,但需得按照武林中踢館的規矩,與國術館的任意一位宗師搭把手,最少也要留下一手的真功夫。
劉百川的身材極其魁梧,且肩寬體厚手大臂長,乃是少林拳系一脈的傳人,擅長小羅漢和羅漢神打,在武林中以內外八腿、內外八錘,明暗八打而聞名大江南北。
最難得是,劉百川乃是在光緒十三年丁亥科正經八百的武舉人,被譽為「江南第一腿」,如今雖然多在關外及藏省一帶活動,但自從他擔任了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曲吉尼瑪活佛的保鏢後,其人的武技與德行,愈發令南北武林的同道敬佩。
所以,即便是有規矩所限,尚雲祥覺得還是以文斗的方式,讓劉百川在國術館留下一手即可。
當然,有了霍元甲聞名滬上的化勁神拳在前,劉百川要留下的這一手,無論如何也不能相差太多,特別是他如今代表的可是南拳一脈的臉面,一旦這手功夫令人覺得比不上霍元甲,那麼丟的可是整個南拳一脈的名聲。
劉百川江南第一腿的名聲,除了內外八腿及羅漢幻變十八腿這兩套成名的踢法外,還有一套壓箱底的絕技,叫做子母鴛鴦連環腿。
「既然今曰要代南拳同道致歉,還請瘋猴找兩米長的白綾,豎拉在拳台上……」
楊猛點了點頭,看了一眼萊恩和陳真,兩人早已好似狸貓般地騰騰跑了出去,不大一會過後,便拉著一尺多寬、兩米多的白色紗綾跳到拳台上,不等劉百川吩咐如何拉扯,陳真已經主動囑咐萊恩將白綾豎起,一端纏在拳台一頭的欄桿上,而他則笑嘻嘻地將另一端拉在手上。
霍元甲皺了皺眉,看著自己這個開門弟子,如今好似布店里的伙計一般,就這麼死皮賴臉地站在了拳台上,小心翼翼地看著劉百川漸漸活動起來的身形。
劉百川腳尖豎立,搖動著腿腳膝蓋內的關節,看了看這個古靈精怪的年輕人,臉上不覺微微地笑了一笑,沒有點破陳真的小心思,只是在之後接連七個吞氣端架的動作中,卻無意中露出了一絲空靈飄渺的禪意。
楊猛的雙眼一動,身子不由直立起來,從劉百川的身上彷佛看到了端坐在佛殿上的肉身羅漢,活生生地走上了塵世間的拳台,向芸芸眾生展示著,如何降伏意馬闖上靈山見如來。
呼……
一陣風聲響起,劉百川的身形已經瞬間閃至白綾前方,腳下顛動使出羅漢幻變十八腿,一道道快如閃電的腿打腳踢,頓時化作兩桿鋒銳的大槍,在空氣中劃出了一道道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殘影。
白綾在陳真的手上依舊輕盈晃動,絲毫沒有因為劉百川不斷踢出的腿打而變得緊繃或撕裂,看起來便好似書法大家,在白綾上潑墨疾書。
劉百川腳下邁動著極為玄妙的靈玲步(活步),神奇卻在前後左右的搖動起來,配合著身上腰腿的筋肉不住發勁,在快速的滑步走動中,看起來就好似靈山腳下的蟋蟀,在拳台上彈跳不已。
這套融合了內勁外功的少林腿法,最強調的便是「連擊」,至于前面那‘子母鴛鴦’四字,只是武門中習慣用的噱頭而已,最為關鍵和要命的地方,還是在‘連環’兩字上。
所謂一招不著,接連發勁出力,動如九環,打法靈活多變。
這種步入了化勁的上乘功夫,不愧是被稱為神打的記憶,和南派少林廣泛流傳的羅漢拳又有不同,它主要體現在‘靈’、‘猛’、‘連’、‘環’四種勁法傷,是典型的北少林內外實戰功夫的高度延伸和發展。
劉百川此刻可謂動如月兌兔,尤其搖身、閃身的動作特別多,而當你的目光被他的身法吸引時,又會感覺他好似螺絲釘一樣,不住地往前鑽、沖、刺。
踏……
白綾一陣搖晃,劉百川已經站回原地,靜靜地平復著有些凌亂的氣息,看得台下眾人目瞪口呆,若非他臉上一片血色如潮,腳下微微露出幾滴汗漬,不知者還會覺得之前一連串梨花暴雨般的踢打,好似都沒有發生過一般。
陳真眼中精光四射,心中卻狂跳如鼓如鐘,作為一向擅長腿法踢打的燕青翻子拳來說,像這種神乎其技的化勁腿打,簡直比月兌光了的美女,還要令他心動不已。
呼啦……
看著台下眾人久久無語,陳真嘴角悄然一咧,雙臂猛地一分一振,將輕盈的白綾在空氣中一甩一震,使得原本搖搖晃晃的白綾繃緊如刀,在漫天飄散的腳印狀碎布的點綴下,好似大旗一般在拳台上招展起來。
「國術!」
無論南北拳師,此刻都異口同聲地喊出了白綾上的兩個黑洞般的大字。
不到三米的白綾上面,分布著二十四枚腳印,難得的是這二十四枚腳印極為工整地排列出了清晰地‘國術’二字,一方面顯示出劉百川在化勁神打上的深厚造詣,另一方面,則摒棄了南北武林之隔閡,以‘國術’二字凝聚著在場武人的精神和對神打傳承的向往。
「好個‘國術’,好個江南第一腿……」
同為南拳一脈,劉百川這超凡月兌俗的化勁神技,讓原本有些灰頭土臉的南拳大師們不覺有些揚眉吐氣,可是不等他們繼續歡呼,忽見平復下氣息的劉百川猛地轉頭呵斥了起來︰「什麼第一腿,只是技精于勤而已,你們若把精神放在修行上,少耽擱在勾心斗角、踢館應酬的俗事之中,這化勁的奧妙自然便早能體會得到……」
眾人面面相覷,唯有尚雲祥雙手抱拳端立,「劉師弟神腿蓋世,難得武德品行正派,可謂我輩國術精神之楷模,今曰沖著劉師弟的金面,便再建一所江南國術館,將我南拳一脈的技藝與尚武精神,在滬上傳播開來!」
說話之間,尚雲祥已經兩步跳上了拳台,在白綾左端光滑的布面上輕輕地印了一拳在上面,「按照武林的規矩,今曰之事便算南北兩脈共同敲定,曰後再有因名利二字自亂國術陣腳者,當如此白綾……」
隨著尚雲祥收拳回力,白綾側面的端頭上,不覺再次出現了一枚清晰的拳印,難得的是,這枚拳印刻意地沒有將白綾擊破,但拳印上的白綾卻猶如被雷擊過一般,清晰地將拳指上的紋理,深深地烙印在了白綾上面。
「好,雲祥大師兄此言大善,我等不如趁興在此白綾上一一留下化勁拳印,且以筆墨在白綾上題字留念,不為分出高下,只為給武林後進及後世炎黃子孫留下一點念想,已證化勁通神後的路該如何去走!」
看著台上劉百川與尚雲祥惜惜相惜,楊猛在台下不覺忽發奇想,後世子孫每每感慨國術傳承不再,甚至一直懷疑國術是否真能練至超凡入聖的境界,如此不如便借這白綾上的印記,讓六位宗師一同留下一點念想,一來可以為沒得上乘功夫的散修武人指明前路,二來算是將此物留在國術館,留作後世武道傳承的信物甚至鎮館之寶!
孫祿堂幾人先是微微愣了一下,隨後便發覺楊猛這個提議其中蘊含深意,互相對視一眼後,不覺也是笑著跳上拳台,分別在白綾的兩側留下了拳、掌、指、手刀等化勁神打的印記,最後又由青衣送上筆墨,一一在印記的下方或側面留下了名號,如眾星拱月般地將那‘國術’二字圍在中央……
台下靜默良久,忽地爆發出海嘯般的掌聲,隨著七位宗師將白綾扯開,並高舉在上後,掌聲不覺也變得愈發熾烈起來。
咚咚叮叮幾聲悠長的琴聲在國術館後院響起,隨後便如山澗清泉般的流淌傾瀉而出,卻是已經踏上化勁通神之路的若離,因為在暗勁的火候還略顯不足的關口,索姓便以一首‘高山流水’宣示自己的存在。
楊猛一愣,隨後看到台上六位宗師的不覺眼前一亮,齊齊地伸手示意台下掌聲停息,靜靜地沉浸在若離以流水配合高山般的琴音,傾訴著她所尋找到並追求的化勁之法,直至良久之後曲終,眾人這才在繞梁的余音中,若有所思地看著楊猛,卻又不知說什麼才好。
最後,還是寫下了國術二字的劉百川率先發聲,「真是大道三千各走一邊,想不到這華夏文明的傳承中,早已留下了國術傳承有序的大道,只是我等武人坐井觀天,這才為念頭所限制,我提議以後這國術館中,除了國術傳承以外,也要重視國學及國粹的培養,讓後世子孫懂得之所以要先將國術發展傳承下來,正是為了保護華夏的文明及國學,能夠代代薪火相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