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三十章.善緣

天真積力久,豁然根本現.

習武練拳之人,行樁練拳之中需得體會前人創拳時的心境,如果遇見哪處關竅不通,那就得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拆解和訓練,打一拳,心中感悟一次,直至將拳架中隱藏的神形真意融入拳腳。

這一點,就好像古人研讀經典時的‘拜經’。

所謂‘拜經’,是因為古時典籍沒有標點,都是一馬平川下來,斷句和理解全靠個人的底蘊與師長所授,這樣就會產生各種的歧義,如果想真正弄明白經典中所要表達的道理,就要將每一句都拆解開讀,讀一句甚至讀一字,就要拜祭一次,在這種虔誠的態度之下,才會溝通前人烙印在冥冥中的真意,從而通神明理。

因為即將面對東恩納寬量,楊猛如今心中的壓力也是頗大,並沒有像他在若離與宮寶田面前表現得那般輕松,高手比武,生死只在一瞬間,雖說有運氣和臨場反應參雜在其中,但在真正動手之前,從來沒有一個人敢將希望寄托在運氣和臨場反應上。

這就是人姓,總希望自己能掌握的東西更多。

無論是國術,還是國學,道理都是相通的。

所以當楊猛一路疾行,悄然趕到上海之後,他並沒有急著去國術館。

他知道,憑借自己如今的實力,即便是學了李存義的雙形絕殺,仍是輸拳的幾率較大,所以他便需要用‘拜經’的手段,來仔細回想和琢磨先如今身上的功夫。

這一入神,便不知不覺的來到了黃浦江邊。

後世聞名的黃浦江,實際是一條多功能的河流,它兼有飲用水源、航運、排洪排澇、納污、漁業生產、旅游等多種利用價值。

像黃浦江上游及澱山湖,便是水質最佳的地方,而在其余的幾十公里江段上,因為水面寬闊,深度較大,所以又成為上海港客貨碼頭的所在地。

所以,當楊猛獨自走到這條江橫貫上海的母親河時,遠遠的輪渡和上游的稀稀拉拉的漁船,不覺也形成了一股鮮明的對比。

涼爽的江風吹動,楊猛直覺心中拳意神形一點點閃過,雖然仍無法想通如何抱丹虛化,但在這種悠閑清靜的江邊,反而更容易從這忙碌的人間生活中,靜靜地體悟內家拳術中上乘練氣吞氣的關竅。

楊猛不知走了多久,終于自然而然地停在了外灘最為空曠的地方,眼楮雖然看著江面上的余暉,可精神卻不知飄到了哪里,呼吸忽而如《論語》中所說的‘孔子屏氣似不息者’,忽而又如《老子》中點出的‘虛其心實其月復’,整個人漸漸地陷入一種空靈的境地。

嗚嗚……

一聲長長的輪笛聲,將楊猛從無盡的遐想中拉了回來,而四周除了天外一輪明月以外,竟然已經寂靜無人。

除了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

男人身材瘦削,穿著一身白色的唐裝,頭上須發只有寸許,胡子卻極為工整,距離楊猛大概十幾米遠,等到他從靜定神游的狀態中醒過來時,男人不覺十分欣賞地對他點了點頭,隨後笑著拍了拍手掌……

「看你年紀輕輕,卻能在無意中合乎儒家‘贍養’一身浩然之氣的道理,使得呼吸綿綿長長卻難絕息,不知是否學過拳術或是搏擊,在這個凌亂的時代,能有你這般純粹的年輕人,真的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了……」

楊猛看著男人眼中露出的真誠和善意,先是微微地楞了一下,隨後才忽然反應過來,「眼前這位恐怕是位高手,無意中看到了自己出神的狀態,這才拿他當做了初學拳術之人,在心里起了一絲愛才之心,只是,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竟然能將體內的氣血收斂得如此徹底了?」

「心有至誠之意,自然可通神明,至人之息也好,浩然正氣也罷,無非都是道儒兩家為了強調自己的理念與精神,掩飾著吞氣之法的真正作用,使得道家和儒家的**,將這兩者與信仰相提並論,從而在無聲無息之中強身健體,從而不斷壯大信念,使得精神進入大圓滿的狀態……」

楊猛想了一想,決定還是投桃報李,深入淺出地將上乘練氣的道理告訴了中年男人,沖他剛剛在遠處守護自己的善意,便值得將這番武道上的至理講解一番。

這便是武林中常說的善緣。

好比傳說中楊露禪偷師陳家溝,隱姓埋名地足足練了七年,一朝得到陳長興的青睞之後,便頓時明白了陳家太極拳的至理,進而功夫大進將這份難得的善緣深化,使得陳長興從此打破陳家的規矩,將其收為親傳的外姓**。

這也是武人的本能,當感覺一段善緣來到時,只需按照本心真誠相待,自然便能純粹心中的武道意志。

楊猛說完這番話,便開始輕輕地活動了**體,等到雙眼瞳孔微微一動,本能地以月練的法門,觀想著暢快地吸收這天地與江河間的自然氣息,這才發現體內的氣血,不知不覺地已經完全收斂成了一團,並十分緩慢地在體內流動,使得心跳的速度比常人還要慢上一點……

難怪這人會起了愛才之心,原來是自己在無意中將出神之意轉為內息之法,收斂渾身力量與氣血,如果能夠找到如何溝通天地與自身的意志共鳴的方法,那時自然便可以將氣機外放,在體外不成一個純粹的虛化元丹,從而達到抱丹的境地。

當然,這種難得的際遇,也是與楊猛穿越以後強大的精神與野獸般的直覺密不可分,甚至楊猛會偷偷地想,自己能夠一朝頓悟,恐怕真的是與古人的‘拜經’之法有莫大的干系。

中年男子听到楊猛所說的拳理,雙眼中不覺精光四射,看著楊猛淡然的氣度和隨心所動的步法,也是越看便越覺得滿意,想想自己大戰在即,如果能像如如哥當年那般,與這年輕人結下一段善緣,即便比武失敗,也算是將鶴拳一脈真正的傳承延續了下去,不至于將鳴鶴丹勁這種上乘武學斷了香火。

「我們琉球的年輕一代,已經漸漸被曰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恐怕再也無法溝通清人在武道拳術上的至誠精神,我的拳術得自于大清,如今便傳授給他,也算是一段佳話……」

心中默默地躊躇了一番,中年男子最後還是決定結下這段善緣,看著楊猛靜靜地望著月亮吞吐氣息,他的眼中不覺再次一亮,「我看你竟然已經懂得月練吞氣的道理,想來也不會拒絕抱丹成勁的上乘武學和精神圓滿地捷徑,我因為傳承之事,這兩天心中有所掛礙,為了延續本門的拳術精髓,我願與你結下這段善緣,年輕人你可願意……」

「抱丹成勁的上乘武學?」

楊猛听著中年人如此說話,雙眼不覺陣陣輕跳,等到將這股巨大的**壓在心里之後,這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仔細地對著中年男子端詳了一番之後,這才笑著說道︰「唐手東恩納,琉球第一武術宗師!」

「哦?你竟然認得我……」

這與楊猛結下善緣的中年男子,正是靜候楊猛歸來的東恩納寬量,當他有些意外地反問了半句的時候,心中忽然也對楊猛的身份有了一絲的明悟,「看來,你便是上海第一國術館的神猴楊猛了!」

「是,接到你的戰書,我便回來了,只是剛剛進城,還沒來得及去國術館中看上一眼……」

雖然兩人都明白了對方是彼此的仇敵,也是此次中曰之戰唯一的對手,可是在這無人的地方,兩人卻都仍順從著本心,將這份難得的善緣繼續下去,而不是反目成仇。

這便是宗師的氣度。

在沒有開戰之前,兩人都是以純粹的武人思維來行事,這其中有氣度、有尊嚴,同時也有驕傲。

所以,楊猛在心中猜到東恩納寬量的身份後,便立刻點明,不願行齷蹉之事借以偷藝對方抱勁成丹的至理。

而當東恩納寬量明白自己看走眼後,也對楊猛的宗師氣度表示出了極大的贊賞。

「雖然如此,我還是願意將鳴鶴丹勁的道理說給你听,無論我們那一戰誰勝誰負,這個上乘武學的道理,我都想再還給清國人……」

「我有太極、形意與八卦三門內家拳學至理在身,已經不必再做貪心之舉,能明白的話,即便只練一門也能邁出那一步,明白不了的話,就是將天下各脈的武學至理說給我听,恐怕也是白費……」

「你剛回來,風塵僕僕,不知需要幾天可與我一戰?」

看著楊猛毫不留戀的拒絕了自己,東恩納寬量反而在心中愈發尊敬起這個少年宗師,眼見兩人一戰無法避免,索姓便任由楊猛挑選比武的時間。

楊猛看著東恩納寬量仍是一副淡然的口吻,心中也是在暗暗稱贊,想到還要先看一看井殘生的傷勢,這才沉吟了一下,然後張口說道︰「三天!」

「如此我便告辭,三天後,國術館見!」

………………………………………………………………………………………………………………………………………………(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