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旗山奇跡 第八章 六千噸煤

宋長明做了二十多年的公社社長和副書記,什麼人是真有水平,他還是能夠看出來的,雖然不知道楊少宗打算怎麼去省里搞設備,可他覺得楊少宗似乎是有把握的。

楊少宗畢竟是淮海機專畢業,剛從學校里出來,或許在學校就認識了一些人。

想著這一點,他就下意識的看了徐保山一眼。

徐保山也覺得楊少宗挺邪門,他挺沉默的想了片刻才和楊少宗道︰「公社現在還有二十多萬可以調用,也是社里省了好幾年才攢下來的,本來想買幾台推土機,另外再加一個小煤礦的井數擴大產能。實在是缺錢,社里在煤廠積存了六千多噸煤,這是計劃外的產量,如果要賣給私人,一噸能賣四十多塊錢,可社里一直不敢貿然的下決定。」

楊少宗倒是不怕事,道︰「我去賣。六千多噸煤如果能換到二十五萬,那就肯定夠了。我盤算過肉聯廠的事情,別的都可以靠人工,唯獨冷庫是一定要上的,還只有省城的冰箱總廠能生產這種設備,價格不低,也未必就能買到。除了冷庫和灌裝機器,剩余的錢就用來買原材料,盡量保證生產資金,另外也可以適當增援養豬場的建設。」

听著這番話,宋長明心里不免有點忐忑,二十多萬塊就交給楊少宗這樣的年輕人負責,就算是另外派人看著楊少宗,他心里也沒有底啊。

徐保山倒是一錘子定音,道︰「行,咱們要干就干好,一邊買設備,一邊建養豬場,乘著國家物資短缺的這個時期大干一場,也是為了國家做貢獻。小楊,養豬場的事情我會另外安排人負責,你明天和供銷社的湯恩國一起去趟省城,看看能否把那六千多噸煤賣掉,換了錢就地買設備。」

吃完飯,徐保山就回家了,他家不在公社大院里。

楊少宗正好有一截路和他相同,就一起走著,反正都沒有自行車。

出了大院,徐保山就和楊少宗問道︰「伢子,你給書記交個底,你對辦廠這個事情到底有多少把握,我是同意了,可畢竟是好幾十萬塊的錢,全社社員一個月也就只能發這麼多錢。」

楊少宗想了想,道︰「書記,現在搞什麼都很容易賺錢,只要廠子辦起來,瞎子當家都能賺錢。」

徐保山將手背在後面,低著頭,目光下垂,還是那種一貫的冷臉,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過了會兒,他忽然和楊少宗問道︰「那以後呢……我是說以後不容易賺錢的時候怎麼辦?你想過沒有?」

楊少宗道︰「咱們國家有十一億人口,您說,像咱們這樣的國家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出現物資不短缺的時期,農業增長越快,物資需求缺口就越大,這幾年的大幅短缺更大層度還是農民變富造成的。換句話說,只要工業增長的速度大幅超過農業,四五年內,物資短缺的時期就會過去。咱們眼下還不用考慮那麼遠,現階段就是搶先把廠子辦好,等賺了錢,將錢用到實處,加強公社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和工業兩條路一起走。」

徐保山微微點頭。

正好有著這個機會。

楊少宗和徐保山勸說道︰「書記,煤礦的事情可以稍微放大點膽子,這幾年改革開放的步伐明顯太大,我總感覺物資供應和需求之間的缺口太大,特別是對城里人而言,他可以不買肉,不買電視,可必須要買煤吧,沒有煤,他怎麼燒飯做菜啊?」

徐保山腦海里一閃,問道︰「你是說煤炭要漲價?」

楊少宗道︰「應該會大漲吧,翻一倍都有可能。關鍵改革的步伐太大,地委面臨的麻煩問題多著呢,就算咱們把煤礦產能擴大到每年五萬噸,我相信地委也不會強行將煤礦劃歸煤炭局管理。」

徐保山想了想,道︰「可以嘗試一下,但還是要穩著點。宋長明前年曾托一個在煤炭系統的老戰友幫忙,找了一位老專家幫我們重新勘探了一下。人家也沒有太多儀器,只是大略的做個估測,沒有給出可靠的數據,據說咱們這里有可能是一個大煤田,七幾年的時候太亂,在這里的勘探工作有著明顯的疏漏。所以啊,我和老宋就有點不敢動,眼下社里就指望煤礦賺錢貼補著這一大家的老小,如果被煤炭局重新劃定,咱們公社可就真沒有指望了。」

說到這里,他又和楊少宗補充道︰「其實啊,我們也不想佔國家的便宜,真要是大礦,該歸國家管理就歸國家,該歸地方就歸地方。我和老宋這麼瞞著組織,其實就想慢慢積攢個一百萬將山地灌溉的事情給辦了,要是能做好這件事,我和老宋這輩子也就能合眼了,死也死的瞑目啦!」

听著這話。

楊少宗忍不住的在心里感嘆,這一輩的老革命真是不容易啊。

可惜,這些人也就是最後一批了。

也就因為旗山是個老山區,否則早在縣委的領導下換代更新了,旗山黨委一換屆,基本是一批不如一批,不是貪污腐敗就是毒賭黃全沾,都是煤礦給鬧的。

就在旗山這片籍籍無名的大山下,誰也未能想到竟然隱藏著超過7億噸優質的煤礦,適合發電和煉制焦煤,特別是後者真是害苦了旗山人。

另外一個害人的東西是磷酸鹽和鉀長石,這些都是搞化肥工業的基礎,淮海集團是國有企業,在環境方面是一直按國標執行,那些私人的小工廠就完全是兩回事。

煤礦、鐵礦、磷酸鹽、鉀長石既是上天賜予旗山人民的寶藏,但也是雙刃劍,徹底將旗山人坑苦了,關鍵是吃了那麼多的苦,旗山百姓是一點好處都沒有撈到。

後來的旗山有百余家小規模的私營化工廠、鋼鐵廠和造紙廠,污染問題及其嚴重,省里幾次要求市里關停整改,可總是省里來人就關,省里的人一走便重新開動。

楊少宗最後是直接找到省委書記立下軍令狀……結局倒是出乎楊少宗的預料,他以為自己是地方人,能夠治得了這幫人,現在看來,他確實是在地方有自己的力量,可還遠遠不夠強!!!

心里想著這些事,他就悄悄的下定決心,不管別人是怎麼想的,他都要接過徐保山和宋長明的棒子繼續跑下去,保護好旗山的環境和旗山人的未來。

旗山人的未來,旗山的環境,只有他們旗山人自己知道珍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