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92章 鬼不登門

ps︰

《陷世》新章節發布了,歡迎親們前來支持!

「是這樣的,我想這個問題的關鍵在‘院長’那里。(花好田園ml/3/3266/iml)衛生室要錢要得少,對鮑紹不是壓力,他就願意拿錢出來,也拿得出來錢,這就對了,錢能解決的事,就不要動用人了,那上官是個精明人,也是小老板,才起步,正需要人脈關系,不能太僵化,否則,連鬼都不登門。」

「‘院長’很小氣的,這次怎麼同意了?」來支書感覺到他在說謊,不過,又有點像。

「好,你做得好,效率真高!看來,你負責法律事務、民間調解還是不錯的。好好干,將來一定大有前途。」來支書說。

來支書的話里有話,估計董旭柱心里有鬼,不好意思說出來,他嘿嘿一笑,沒再多說,來支書也覺得他再呆在這里,純屬多余,就也不理會他,這時候,手機響了,他們都開始掏手機,董旭柱動作快,結果不是他的手機響,他一出門,手機很快就響,不接听就知道是誰打來的,肯定是他老婆。

來支書掏出手機,一接听,是省民委工作隊隊長打來的電話,他說他們三個已經到了觀音鎮,大概半小時後到達村子。

來支書說︰「知道了。歡迎!」

然後就掛了電話,要知道,他根本不會在乎他們來,還是走,他最關心的,還是怎樣得到他們的資金扶持,有了錢,就好辦事。沒有錢,就沒辦法辦事。這是符合正比例要求的。

董旭柱要走,來支書說︰「你別走遠了,我告訴你。你在附近轉悠吧,等我電話,說不定中午要陪客,你知道,我不能喝酒,稍微喝點,是個意思,這個要完全靠你了。」

「我不咋樣,關鍵是看凌會計。別看他個子小,可酒量不小,不要小瞧他。」董旭柱說。

「我很清楚,我當然不會放過他,他也要喝,一定要喝,要不然,就弄不了他們三個。」來支書說。

「什麼?他們有三個,那我們也得有三個,才勢均力敵。」董旭柱說。

「這個不用多說。他們遠路而來,我們以逸待勞,還怕他們嗎?再說,這些人都是官場上廝殺很久的,外強中干,早就不像以前那樣。根本用不著怕。」來支書說。

「我不怕,招待他們是領導安排的工作,必須要完成,能為村里爭取項目。是好事。要舍命,才有成效。」董旭柱說。

「那你要好好地跟你老婆講。不要在吃飯的時候一個電話接著一個電話地打,有點煩人。」來支書說。

對于電話監控這個說法,他根本不想多說。但又不得不說,不說的話,來支書心里憋著難受;說了吧,也難受,因他根本不敢跟他老婆說,還不如不說。不說的好處就是,他老婆認為他是乖乖兒,不會構成威脅,只有這樣,她才會感到安全,他呢,能得到暫時的平安,沒有人來打攪。至于司法戰線上的領導,他完全可以很輕松地應付,不在話下。

來支書交代完畢,他就離開,來支書繼續在家忙碌,他還要到坡上種洋芋(土豆),按說他們兩個老人,在家休息不干活就行,他的三個孩子也勸他們不要做事,他們擔心的是,老人年紀一大把,再做農活顯然受不了,再說,兒女讀書當官,都是為了老人的幸福,有錢給老人,老人就不需要做事,但來支書不這樣想,他想趁現在還做得動,還要做,等做不動了再說,能掙二分錢,就不用兒女負擔二分錢,能減輕一點負擔,就減輕一點,這是老人的心願。

農村人的想法很單純,就是能做事還是不要閑著,一輩子都在做事,一旦閑下來,就容易生病,就像千里馬喜歡奔跑,一旦不讓它跑,它就急躁;鳥兒喜歡飛翔,喜歡自由,如果把小鳥關在籠子里,也就完了,小鳥沒有了自由,只好在籠子里哭泣,哪里是歌唱?

農村人的質樸就體現在這里。來支書是村支部書記,也是普通農民,更是一位丈夫,他妻子斷了胳膊,做事不得力,作為支書,就要多做一些,這個對來支書來說,沒有多大的問題,他更喜歡做事。每天睡覺的時間也少,不是那種睡到自然醒的人,晚上也看電視,喜歡看的節目就是法制類的電視,對于講解案例,還是比較真實的,至于其它電視劇,他不太感興趣。

來支書種洋芋還有包谷,就是土豆和玉米,目的是喂豬。他喂豬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們,每年都要給他們送臘肉。在市場上買的臘肉不放心,擔心是吃飼料長大的豬,不到一百天就出欄,那樣的豬十分可怕,肉是豬肉,可沒有豬肉的肉香,以前的豬,要長到一年多,是那種黑豬,本地的,但是,現在的豬大多數是杜洛克的種或者長白豬,大概很快就出欄,肉的鮮美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如同嚼蠟。

來支書的三個孩子住在城里,人在城里心在家里,非常想念在家人,喜歡吃家里的飯菜,這個習慣保留很多年,人的習慣和胃口早就在少年時代養成,一輩子都難改。

包括臘肉,腌了之後,再進行燻烤,將肉燻干,當然,肉燻干需要一個多月,要不然,就沒有了那種臘味。

來支書考慮得挺周到,就是三個孩子三個家,都是平均分配,一碗水端平,不會讓哪個孩子覺得不公平。

在過年前,豬都殺好腌制好,燻烤好,干干爽爽的,送給孩子們,過年回來,在一起,吃公家的,送到各家的肉,在平時慢慢地吃,一點都不著急。

當然,工作繁忙的,春節除夕,團年之後,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上,機關上班,安排的春節值班,不得不做出一些犧牲,這樣爭取做到大家都滿意,于公于私都說得過去。

來支書種點莊稼大概就是這個目的,起碼可以吃到放心食品,讓孩子們都健康,是他們二老的心願,中國人,為人父母,大概都是為了後代子孫,為了孩子,犧牲得最多,就是不留遺憾,讓後代子孫都明白,都紀念,不至于讓他們說出不好的話來,哪怕只是在心里說,都是一種致命的打擊。

來支書種洋芋也只是一會兒時間,他開了頭,接下來就是他妻子在地里慢慢地模索了,莊稼活兒,慢慢磨,就像寫作,字斟句酌,都是一種勞動,需要付出心血,不是容易的。學種莊稼,可能比學寫作更難。

種莊稼要考慮氣候、土壤、氣溫甚至濕度,還有種子、農藥、化肥的選擇,以及發酵的有機肥料,大概都需要仔細謀算,周密的計劃。

另外,種莊稼還需要看準季節,需要選擇好種子,甚至植株和植株之間的距離,都有嚴格的規定,疏了不行,浪費土地資源,密了也不行,影響生長,最後影響產量,這些細節部分都要注意,否則就沒有多好的收獲,這比讀書看報要難得多。

來支書听到電話鈴聲響起,打開電話,是省民委工作隊的隊長打來的,說他們已經到了。

來支書說︰「我在坡上做事,馬上下來,稍等一等。」

來支書對工作隊的同志不抱特別好的好感,但是,他們是省里派來的,級別在那里,來支書多少都要給點面子,要不然,讓工作隊的人以後也難以在柏松村混,混個一年半載的,也說不定。一般來說,省民委工作隊的隊員在村里只干一年,一年期滿,回省民委,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安置,有的是官復原職,有的得到了升遷,這都不一定。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