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到s+i+k+u+s+h+u.c+o+m看最新章節******三官的誕辰日即為三元日.因此從唐宋以來.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慶日子.唐代三元節由皇帝下敕天下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殺漁獵」.由于天官被封為賜福紫微大帝.民間遂將其視為「福神」.與祿、壽二神並列.至于三官神的職掌範圍.宋明以後又自于三清四御的確立.而有所縮小.一般認為掌管人間禍福、天神轉遷、生死輪回諸事.但民間信仰仍然很普遍.明代以來.各地建有許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廟等.每逢三元節.人們都要到廟宇祭拜三官.懺悔罪過.祈福免災.時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葷食素.稱為「三官素」.清代.三官信仰更為普遍.「天官賜福」的年畫、民惜畫.多種多樣.畫中天官.身著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持如意.五綹虯須.面窖慈祥.一派雍窖華貴的氣質.一些圖中.天官還慈祥地攜帶五個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燈.過去民間每逢新春時.皆貼這種年畫.以求天官賜福長壽.有時天官還被當作財神.清代流行一種「賜福財神」.圖中間為天官手執如意端坐元寶之上.金山、銀山、花卉、雲龍和一個大「福」字陳于上方.聚寶盆、手持「日日生財」旗子的童子位于下方;和合二仙和招財仙官、利市仙官立于兩旁.畫中充滿著福氣和財氣.表達了人們渴望天官賜福、財神送財的富裕理想生括.近代.天官又和員外目郎(表官祿)、南極仙翁合稱為福、祿、壽三星.舊時農歷新年.三星圖常掛于堂中.象征「三星在戶」.顯示多福、多壽、喜慶臨門.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括的共同心理.如今「三星」圖像和「三星」工藝品喜進千家萬戶.成了頗受歡迎的裝飾品.現在台灣的廟宇中.一般稱三官大帝為三界公.據說敬奉的人特別多.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
《三國志•張魯傳》稱五斗米道"師君"張魯"雄據巴漢垂三十年".裴松之注引《典略》.言其為病者請禱時.曰︰"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此請禱之法.蓋仿效古代儀禮.戰國成書的《儀禮•覲禮》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唐賈公彥疏雲︰"案《爾雅》雲︰祭山曰?懸.祭川曰浮沉.……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埋.""瘞"亦埋藏之意.
至南北朝時."三官"與"三元"相結合而為三位天帝.
據《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職掌為︰
"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天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並稱"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
為了推尊此三位天帝.南北朝所出的多種道書.又以兩漢流行的元氣論對其神格進行刻畫.《三元品戒經》稱"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皇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極黃之精而成.……總主五帝五岳諸真人.及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總主水帝湯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簿籍".
據南北朝所出之《因緣經》等所載.三官大帝的主要職責是于三元日考校人間善惡.給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宮主一品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設三宮三府三十六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壽真經•開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職任宰御.巡歷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萬靈君臣人物善惡.悉主隸焉."據此.天上地下、三界十方之萬類種種.皆歸三官大帝管轄.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
三官信仰興盛于魏晉南北朝.唐宋猶存其余緒.現存《太上靈寶上元天官消愆滅罪懺》《中元地官消愆滅罪懺》《下元水官消愆滅罪懺》.即出之唐宋間.
舊時各地有三官廟、三官殿、三官堂.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三官生日.清顧鐵卿《清嘉錄》卷一雲︰
"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駢集于院觀之有神像者.郡(指吳郡——引者注)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宮.釋氏奉香火.至日.輿舫絡繹.香湖尤盛.歸持燈籠.上御-三官大帝-四字.紅黑相間.懸于門首.雲可解厄.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燭.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
3職能
編輯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天官賜福
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岳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4奉祀
編輯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黃道場.以祈福消災.
三官sanguan︰
1.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1)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
《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于三官.」
《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孟孫為司空.以書勛.」
《孔子家語•正論》︰「于奚辭.請曲懸之樂.繁纓以朝.許之.書在三官.」王肅注︰「司徒書名.司馬書服.司空書勛也.」
(2)軍隊中執掌鼓、金、旗以發布軍令的三種官.
《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進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謂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3)管理農、商、工的田師、市師、器師.
《荀子•解蔽》︰「農精于田.而不可以為田師;賈精于市.而不可以為市師;工精于器.而不可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
《呂氏春秋•上農》︰「凡民自七尺以上屬諸三官.農攻粟.工攻器.賈攻貨.」高誘注︰「三官.農、工、賈也.」
(4)漢代管理鑄錢的均輸、鐘官、辨銅令合稱三官.是水衡都尉的屬官.
《史記•平準書》︰「其後二歲.赤側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廢.於是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裴集解引《漢書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屬官有上林均輸、鐘官、辨銅令.」
(5)三國時魏國稱廷尉屬官正、監、平為廷尉三官.
《三國志•魏志•鮑勛傳》︰「詔曰︰‘勛指鹿作馬.收付廷尉.’廷尉法議︰‘正刑五歲.’三官駁︰‘依律罰金二斤.’帝大怒曰︰‘勛無活分.而汝等欲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當令十鼠同穴.’」《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雲︰「三官.廷尉正、監、平也.」
2.道教所奉的神
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稱.傳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黃庭內景經•沐浴》︰「傳得可授告三官.」務成子注︰「三官.天地水也.」
唐吳筠《游仙》詩︰「三官無遺譴.七祖升雲軿.」
明歸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廟記》︰「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說以天地水府為三元.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
3.人體三種器官
(1)指耳、目、心.
《呂氏春秋•任數》︰「凡耳之聞也.藉于靜;目之見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則上之三官廢矣.」高誘注︰「三官.耳、目、心.」
(2)指口、目、耳.
《淮南子•詮言訓》︰「食之不寧于體.听之不合于道.視之不便于性.三官交爭.以義為制者.心也.」高誘注︰「三官.三關.謂食、視、听也.」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