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門高千尺 第一百八十五章 消息(上)

垂正十六年,十月十日。

此時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這幾天又恰恰都是晴天,只見整片天空蔚藍一片,只有幾朵白雲在浮動著,微微細風拂過,也帶著爽朗,讓人忍不住就會心生暢快之感。

襄陽城,天剛剛放亮,街道閃亮一片,街旁的樹木枝葉,灑落著昨夜的露水,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極為的晶瑩耀眼。新宮的宮門這時已經大開了,整個王宮都被布置得煥然一新,身著著鮮明甲冑的宮廷護衛軍分立于宮門兩旁,手持著長矛,一個個身材挺拔、身高相似,極其的整齊!

這座王宮的規模,已非是之前節度使規格。

雖然實際,還比不成都的蜀王宮,蜀王宮是歷代蜀王經營,自然豪華宏偉,而這王宮,是以著舊日府邸擴建而成,顯得稍小一些,不過,山不在高,有仙者靈,水不在深,有龍者靈。

此時凝看去」只見這內宮中,已經凝聚出洪流一樣的赤氣,在宮殿運轉著。

蜀王宮專門用來進行朝會的大殿內,也是點起了燻香,里面有著陣陣人聲傳出來。

別的可以不修,登基稱王以及召開朝會的大殿,不能馬虎,單看這座大殿的大小,已經有了一絲皇宮朝殿的感覺。

整座大殿的規格尺寸,比照著真正的皇宮規格來,只不過在一些裝飾布置稍微的有所避諱一些。

讓人不至于一眼看過去,就會覺得這里是皇宮,可即便如此,依舊能讓人一進來,就心生敬畏之感。

大殿的地面閃亮,是因為大殿的地面俱是以著一種涂金之磚鋪地而成,九根幾人合抱著都會略顯困難的雕花石柱,分列于大殿的各個角落,這座大殿的最面台階,一張巨大的座位,就顯眼的擺放在這里,座椅包裹著紅色絲綢,與金色搭配起來,極為的肅穆威嚴!

這張王座所在的大殿最位置,高度足足高出大殿十二階,兩旁擺放著的飾物瓶器,也都是精品,整個地方一看過去,就會讓人覺得璀璨,不敢去直視。

此刻,這王座,空無一人,這大殿中,卻已經是聚集了不少人,少說也有著七八十人,他們都小聲的說著話。

襄陽城中,王弘毅帳下所有的文臣武將,在這一天,都聞風動起來,這也包括那些級別最低的刀筆小吏和低等將校。

因為這些時日,先是王位大典的籌備,百度易鼎,給您提供,後是內宮的即將到來,誰都不想在這時候,給司不好的印象。

能來到這大殿之中,都是些品級不低的官員,看著他們穿著官服,分文武站立,儼然是一個小朝廷。

細樂聲起,六十四個樂師各按方位,以黃鐘大呂十二呂樂律為主,以蕭笙琴和聲,編鐘銅磐相伴,樂聲中,群臣按照禮儀,跪著高呼︰「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喊著,一齊叩下頭去。

這就是登基的排練,已經練習了幾次了。

一切排列完畢,稍加休息。

站在文官行列最前面,是兩個看起來很是熟悉的人,兩人身的氣質,說話言行,都給人一種默契。

一個一身六品官官服,實際官品不高,不過卻排在最前,儒雅的臉,卻透著一絲殺伐之氣,舉手投足間,也帶著凜冽感覺。

這正是張攸之!

站在張攸之前面的一人,也是六品官,長身玉立,氣質如玉,眼眸如星,帶著溫潤之感,臉也總是帶著微笑,此人正是虞良博!

這兩人身後是許多熟悉的面孔,有一些甚至是從秘文閣出來的官員,對這兩人自是尊重。

武將班列中,最前方的是幾個老將,他們身後站著一人,與前面的幾位都有不同,就是從年齡來看也是有些鶴立雞群的味道。

這是一牟青年,身穿著是正四品的武將服,幾乎是第一,使老將都不由神色復雜。

站在大殿中的官員,卻無一人對他站在這里表示出異議,他就是在這次水戰中,立了大功的新任水軍大都督呂肅海!

此刻王弘毅還沒有到來,整大殿中,自然是嘈雜聲有之。

一些文臣武將都聚在一起,小聲談論著。

「虞大人,听聞你近日身體欠佳,可曾疙愈否?」

文臣班列中最前面的兩人,此刻站在一起」都是一臉淡然」只不過相比下,虞良博的臉色要略顯蒼白一些。

張攸之小聲向虞良博詢問著」兩人在共事最多,算的是交情不錯了。

「已是差不多痊愈了,只是身體還略微有些虛弱……大概還需調養一段時日。」虞良博笑著回答︰「張大人,你前些時日忙著戰事,這幾日剛剛歇息下來,怕是頭疼,不再犯了?」

「已是不再犯了,主公請來的醫官,著實的了得,只是幾味藥下去就好了八成。說起此事,張攸之到現在還是有些唏噓。「這都要托主公的大福,才能有此效果,而且也不是大毛病,倒是虞大人,百度易鼎,給您提供,忙過這幾日,定要好好調養一番才是。」

「登基之事,的確是忙的人仰馬翻,今日後,怕是能平靜一段時日了。」虞良博笑著點頭應和。

王弘毅稱王後,政體會發生巨大改變。

首先就是六司提拔成六部,每部都變成了正三品,秘文閣晉升到正五品。

李剛擔任吏部尚、王彥擔任戶部尚,虞昭擔任禮部尚,胡策擔任刑部尚,李顯擔任工部尚,丁虎臣擔任兵部尚,都是正三品。

政制和兵制也有了余地,升到正三品,甚至以後隨著時間發展,二品一品都可以授于了。

這無疑是喜事。

當然,這次六部隨著內宮一起到達襄陽,原本由秘文閣一手操之的局面會大幅度改變,各部正式履行自己責任,不過這也是正常。

這時,襄陽城外大道,一隊幾千人的隊伍,正在行進中。

這支軍隊,有著旗車,這旗車的旗桿有碗粗,柱立在車,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又有著八面旗在前,三百人按刀在前,後又跟著百侍衛,緊緊簇擁著鳳車,後面是一連串小馬車,都是門口密封,紗窗垂雅。

隊伍行的速度不算快,當然在照顧著某些人,不敢急行軍。

再後面,又有著各馬車,這些馬車就開著,有時甚至看見官衣的官人,顯是隨行的一些官員。

這三千人軍隊的最前面,是一個四十左右親將,從他時不時的掃過左右,觀察著的目光里,可以看的出,此人很警惕小心。

「張將軍!」,

「何事?」

見有侍衛從後面前,這個將軍略微放緩了馬速,低聲問著。

「將軍,是老夫人差人過來詢問,說是還有幾時才能抵達襄陽城?」侍衛同樣小聲的問著這個問題。

張將軍沉吟片刻,說︰「請代臣回稟老夫人,就說最多半個時辰,必會抵達。」

「是,將葦」侍衛隨後掉轉馬頭,向著後面行去。

「老夫人,已得到張將軍的回答,說是半個時辰之內,隊伍必會抵達襄陽城。」回話自是不可能由侍衛去做,侍衛將話轉達給了一個內侍,這個內侍親自騎馬來到一輛馬車旁,小心翼翼的說著。

「那就好……」馬車里,一位老婦人的表棄,在輕嘆著。

坐在其中的正是王弘毅的母親王氏。

這只隊伍護送的,正是內宮的一眾人,話說,百度易鼎,給您提供,古代跋涉非常困難,一不小心就會使人生病,特別是對小孩子不利。

這次由成都到襄陽,就因此而進度緩慢,不過只要兩個世子沒有出問題就是大善。

有多久沒見過兒子了?

這一次,終是能見到了,這樣就好,搬到哪里都好。

在老夫人這輛馬車的後面,是一輛寬敞的馬車,里面坐著除了一個侍女,就是閉目養神,並且摟著愛子的宋心悠了。

小家伙鬧了一場,宋心悠此時又有些困倦,自是沒有去理會前面發生的事。

下一輛,是緊隨其後的趙婉,也接著愛子,在馬車內同樣通過內侍,打听到了隊伍的進程。

知道馬就要見到夫君,這心中歡喜,當然,知道自己的兒子不必跋涉,也松了一口氣了。

素兒所乘馬車,卻是一面寧靜。

這支隊伍浩浩蕩蕩的走著,因離襄陽城已極近了,早有人去稟報。

襄陽城王宮,大殿韋

「蜀國公到!」一聲在大殿門口那里響起,大殿中的眾人,立刻停止了交頭接耳,連忙各自按位置站好。

身著冕服的王弘毅,在內侍的簇擁下,緩緩從殿外走了進來,一步步的了台階,在最面的王座,王弘毅坐了下去。

「參見國公……」與此同時,下方文武大臣,幾乎同時匍匐在地,伏在地,口中呼喊著。

「諸卿不必多禮了,請起!」王弘毅抬起一只手,說著。

「謝國公!」眾人起身,各按位置站好。

「諸位可有什麼事要奏?」看著下面參加朝會的眾人,王弘毅開口問著。

大臣中,立刻有人出來,回稟事情

「報!老夫人所在隊伍,已至城外十里!」就在這時,這大殿外,突然跑進一人,伏在地,回稟著。

響亮的聲音,讓王弘毅的眉頭一皺,又舒展開了。

母親和妻子,此刻到了麼?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