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茂密的樹林里,我們的主角青年此刻正靜靜地躺在地上,呼吸平穩,仿佛睡著了一般。再看此時的青年,臉上烏黑,沾滿了灰塵泥土,一頭長發有些卷曲,讓人看不出本來的面目。全身的衣服已經成了布條狀,胸口的血跡也變成了黑色,身上被雷電擊的烏黑一片,簡直就像個乞丐。要是青年醒來,恐怕自己也要嚇一大跳。
青年名叫華天翔,出生于中國一個中醫世家。據他的爺爺說,他們家的祖先是三國時期的神醫華佗。因此,他們家世代以行醫為本,而且每一代都會出現醫術高明者。不過,他們一直都很低調,從不喜歡在外揚名,所以外人很少知道。到了華天翔爺爺這一代,華家人丁開始單薄,之後一直傳到到了華天翔這一代都是一脈單傳。因此,華家也越來越沒落,醫術傳承也變成了一脈相傳。
華天翔的爺爺開了一家中醫藥鋪,同時以中醫為人治病。因為中醫越來越沒落,西醫已漸漸取代了中醫的地位,所以到華家藥鋪看病抓藥的人並不多,華家也就根本談不上富裕。然而上天似乎也總喜歡開玩笑,在華天翔5歲時,他的父母因為車禍意外去世,拋下了年幼的華天翔。從此華天翔從小就失去了父愛、母愛,只能跟著他唯一的爺爺相依為命,慢慢成長。從小就遭遇這種不幸之事,華天翔的童年可謂是無比孤獨的。
華天翔從小就喜歡醫術,在醫術上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天賦,無論學什麼都一學即會。他的爺爺看到這種情況非常高興,心想我華家又要出一位醫術超絕者了,看天翔的天賦和聰慧,將來必能超越我,甚至達到先祖那樣的神醫境界。
于是,在華天翔6歲的時候,華爺爺就開始對華天翔進行醫術方面的啟蒙,教授華天翔醫學的基礎。華天翔不負爺爺的期望,一篇湯頭歌半天就背熟了,什麼「四君子湯中合義,參術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氣陽虛餌」;「黃 鱉甲地骨皮,艽菀參苓柴半知。地黃芍藥天冬桂,甘桔桑皮勞熱宜」;還有「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桔甘藏。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等等內容,不僅記得快,在爺爺的指點下,理解起來也是很快。
接下來,華爺爺一邊教小華天翔學習醫學基礎,一邊教他識字斷文。花了兩年的時間,終于把華天翔的基礎給打好。而華天翔呢,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不僅把爺爺教的東西都記住了,更是練了一手好字。要知道,華家的許多醫學典籍都是古文,學習好古文,將來翻閱醫典才方便。到了8歲時,華爺爺開始正式傳授華天翔華家的醫術。其實,在此之前,華天翔就一個人偷偷翻閱了很多醫藥典籍。本來華爺爺擔心華天翔年齡小,不想給他太多壓力和負擔,卻沒想到結果會是這樣,不然非得哭笑不得。
華天翔從小就聰慧伶俐,在華爺爺正式教他醫術後,才真正了解到他的孫子是怎樣的妖孽。不論是什麼醫理,華天翔都是一點即透,更是能在原來的醫學基礎上發揮想象,提出不同的理解。華天翔的天賦簡直是為醫學而生的,醫術每時每刻都在進步,華爺爺經常感慨自己是不是老了,不過更多的卻是欣慰與喜悅。終于,華天翔在14歲時,醫術就超越他的爺爺,可謂是青出于藍了。
華天翔在醫術上的成就是令人震驚的,然而華天翔在武學上的天賦與成就卻一點也不遜色于醫術。
這件事要從華天翔10歲時說起,一次華天翔在書房翻看家中的醫書,結果無意中在一本醫典里意外發現一本泛黃的小冊子。懷著好奇心,華天翔打開了小冊子,只見書的第一頁寫著「太清訣」三個古體字。
華天翔繼續翻開第二頁,在第二頁上開始便寫到︰「吾乃老子,又名李耳,一生追尋無為大道之理,探尋天地自然之奧秘,直到吾年老之時方有所成。于是吾整理一生所感所悟,感覺天地至理可用于自身修煉之用。後來吾便日日思索,又結合醫學醫理,終于創出一套可以養生長壽的功法,吾取名為《太清訣》……只是,吾此時年事已高,身體衰弱,經脈都已老化,無法練成這套功法,徒留遺憾。吾自己練之不成,恐留遺憾,特將此功法藏于醫典之中,希望後人有緣者能夠習練成功,不至此功法蒙塵,吾便無有遺憾。但此功法一旦練成,不僅長壽有道,更具無窮威力,特叮囑後人,習成此功切莫為惡,辜負吾之期望
看完第一頁的介紹,華天翔有些震驚。老子是誰?恐怕沒有人不知道的,那可是道家尊稱的教主,雖然不怎麼真實,但亦可見老子的影響力。那麼,他創出的功法就不可能差了。
第三頁開始便是《太清訣》的修煉功法。這套功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後天之境和先天之境。後天之境的修煉和所謂的武功修煉差不多,也就是積攢內氣,然後打通體內經脈,以真氣修煉體魄,達到增強體質,養生之目的。而且,真氣可是具有很大的攻擊力的。不過不同的是,《太清訣》一開始就是吸收天地靈氣來修煉,起點就比武功修煉要高,修煉出的內氣自然也就要比真氣要高一個層次。而先天境界之後的修煉便不僅僅是吸收天地靈氣,積蓄內氣了,還需要不斷的感悟天地自然,提高心境修為,增強精神修為,也就是道家所說的「悟道」,最終達到傳說中的道家金丹之境。當然,金丹境是道家公認的說法,其實後面還有一個境界,後面會再次說到的。
從那之後,華天翔便一邊學習醫術,一邊修煉《太清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