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四︰序戰 第386章、挖宋江的牆角

「你在說啥子?」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鐵牛似得遍體頑皮交加一字赤黃眉,雙眼赤絲亂系。怒發渾如鐵刷,猙獰好似狻猊。天蓬惡煞下雲梯。

這個樣貌,想不知道他是誰都難。

寧采臣說︰「你听我的沒錯,但是要記得絕對不能一個人上路?」

「為什麼?」李逵好奇道。

李逵是宋江的死忠,寧采臣知道自己很難挖過來,而且嗜殺是李逵的缺點,雖然他殺了不少惡人,但也有許多人無辜喪命,其中甚至包括兒童。

魯迅評價李逵︰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我佩服會用拖刀計的老將黃漢升,但我愛莽撞的不顧利害而終于被部下偷了頭去的張翼德;我卻又憎惡張翼德型的不問青紅皂白,掄板斧「排頭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歡張順的將他y u進水里去,淹得他兩眼翻白。

「你這鳥人一點兒也不爽利,說話說一半。」李逵氣嚷嚷道。

宋江也不勸阻,反而說道︰「大人有什麼交待直說的好!」要知道這是古代,講究尊卑有序。

在白,寧采臣是朝廷官員,李逵以前不過是戴宗手下看牢房的小卒。

李逵是沂水縣百丈村人氏,小名叫鐵牛,長得黝黑,殺人不留步,常常「照排砍去」,人見人怕,綽號「黑旋風」。

這就和後世九十年代的聯防隊一樣。

來來,你們也不要在外面為惡了。全來執法得了。

為了和諧,這事不與評價。

但是李逵這麼個人……算了,他母親是無辜的。

寧采臣想到一個瞎眼老母,好容易拉拔大兩個孩子長大,卻讓老虎生吃了。想想她當時一定很無助。

于是寧采臣說道︰「你天生煞星。與人一起還好,否則接母則母必死。」

寧采臣沒提老虎,他是擔心自己的穿入,或許不再會是老虎.而是野狼什麼的。

「什麼?你這鳥人咒俺娘死?俺活劈了你!」李逵猛然發瘋,掄起一只斧子便劈。

寧采臣早已今非昔比,又怎麼會讓李逵劈中。但是這瞬間他看到了許多,晁蓋的驚.阮氏兄弟的急,杜遷宋萬的怒以及宋江想阻止,卻又停了下來。

看來,他還沒有死心「動武」啊!

寧采臣沒有再躲,而是伸出兩只手指夾住了李逵的斧頭。

這斧頭的速度連親速都沒有,太慢了。

其實用幻道更容易,甚至可以讓李逵劈死宋江。但這並不是寧采臣想要的。

他要震懾!

震懾住宋江.讓他不敢動殺人的腦筋。

你不是力氣大,叫鐵牛嗎?

好,咱就比比這力氣。

「什麼?這怎麼可能?」

李逵的力氣,粱山眾人是見識過的,沒人比得上。可是寧采臣,一個文人,兩根手指就夾住了?

騙人的吧!

只听說過寧采臣,跟隨宋江上山的一應新人.全都大吃一驚,不敢相信他們看到的。

就是那些老人也沒有想到寧采臣有這麼大的力氣。

李逵愣了一下,看著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之人.竟然兩根手指夾住了自己的斧子。李逵一下子有的憤怒的公牛,拼命使著力氣,吐氣開聲。

但是這是圖勞的,憑添了十人之力,加上寧采臣自己便是十一人的力量。就是妙-善也不明白本是雙修的功法,為什麼對寧采臣越只是增添了力氣,單純的力量。

李逵雖然號稱「鐵牛」,有一牛之力,但是一個鐵牛和十一頭鐵牛角力,他又怎麼可能角得動?

寧采臣增添的力量可不是手無縛雞之力.而是以他為標準的十人之力,而他本身的力氣也早超出普通人的範疇了。

好在這力量只有寧采臣施展雙修心法時才會出現,否則他今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夾著李逵的板斧,看著他臉紅脖子粗的說道︰「李逵,你天生噬殺,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樂原則.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就是‘快活,!生割了黃文炳後稱‘吃我割得快活,,屠了扈三娘一家後道‘吃我殺得快活,,殺人不是為了復仇,不是出于廝殺的需要,而僅僅是為了快活!你這個天殺的殺星,活該死在自己人手中。」

寧采臣確實起了殺心。你想奪粱山沒問題,但是你對我起了殺心,那麼便不要怪我。先斷宋江一臂再說。

宋江做了這麼多年的押司,自會察顏觀s ,見寧采臣起了殺心,立即勸道︰「都是自家兄弟,千萬不要傷了和氣。

李逵罵人,他不怕傷了和氣;李逵掄斧砍人,不是自己有兩手,說不定便成了李逵手下的冤死鬼。

現在,他跳出來做好人了。

李逵從來沒有遇過力氣比自己大的,他也知道自己是遇上了對手了。脹紅著臉,嚷嚷道︰「誰殺了黃文炳,誰屠了扈三娘一家。你不要冤枉好人!」

呃-

忘了,那是宋江掌權後的事了。

不過這氣勢起來了,能鼓不能泄。寧采臣說︰「初上梁山時叫嚷的‘放著我們有許多軍馬,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里快活,卻不好?,這話是哪個說的?」

寧采臣是大宋的官,這話他自然說的沒錯。而李逵也由于沒有提王倫和寧采臣不敢回嘴。

不過,現在寧采臣也不好為了李逵還沒做過的事,就殺了他。雖然歷史上有寫,但是他現在畢竟還沒做過。甚至可以說李逵的大膽殺人,是與宋江的權位有著一定關系的。于是寧采臣說︰「哼!看在你還是個孝子的份上,這次就放了你。如果再讓我看到你向自己人揮斧頭,我就先生劈了你!」

寧采臣手一撥,直接把李逵弄到了一邊。

作為第一個施展全部力氣的實驗品,寧采臣沒有控制自己的力氣,直接把他甩到了地上。

這李逵自上了粱山,除了少數幾人,一個都不熟。現在看他讓人甩了個大馬哈.斧子都掉了。忍不住偷笑。

李逵丟了人,牛眼一瞪︰「哪個,哪個在笑俺?有本事與俺比比力氣?」

雖然倒了,但是李逵的力氣不是蓋的.這兒可沒人比得上。

所以沒有一個敢回應他的挑戰。為了不讓他挑上,他看到誰,哪一個都忍得很辛苦。

寧采臣說︰「李逵,信不信隨你,反正我告訴你了。你若是一個人去,你母親必死!」

這一次,寧采臣說的更直接.但是李逵這一次卻不敢反駁了,低著頭,一言不發。安靜無比,比那些偷笑的人更加老實。

寧采臣與李逵一下子,便從李逵對他們的角s 掉換了過來。

看到自己的頭號打手都不是寧采的對手,宋江他們也老實了起來。直到寧采臣下山,吳用才問花榮道︰「花賢弟,你看這位大人.你可勝得?」

花榮,梁山好漢中排行第九,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之首。原是清風寨副知寨.使一桿銀槍,一張弓射遍天下無敵手,生得一雙俊目,齒白ch n紅,眉飛入鬢,細腰乍臂,銀盔銀甲,善騎烈馬,能開硬弓,被比作西漢「飛將軍」李廣.人稱「小李廣」。

花榮想了一下說︰「他的弓箭功夫如何,我不知道。但是單單這身力氣,實在是了得!」

「那還用說。這世上比俺鐵牛厲害的,不知有多少,但是力氣比俺還大的,幾乎沒有。」李逵很自豪自己的力氣。

「那你怎麼沒有比贏他?」花榮問道。

李逵抓抓頭︰「俺怎麼知道世上還有這樣的變態在!不過讓俺說.就是你的弓箭也射不中人家。」

「哦?你要不要試試?」花榮取下弓,指著他道。

「別別,我又沒說俺能對抗你的弓箭。俺是說他?」李逵立即躲了,花榮的弓,他實在不敢領教,是真的指哪打哪。

「鐵牛!」宋江先是喝止李逵,然後問花榮說,「花賢弟,如果是弓箭呢?」

花榮想了一下,說︰「李逵的斧子雖然不快,但是也不算慢。看他輕易便夾住了李逵的斧子,顯然他的速度也不慢。」

在所有人都震驚于寧采臣的力氣時,花榮作為一個弓手,卻盯住了寧采臣的速度。

李逵暴起,到掄起斧子,時間並不長,但是寧采臣卻夾住了李逵的斧子。

李逵有鐵牛之稱,人也像牛一樣,莽撞,不知變通。他是不知道什麼是留手的。也就是說李逵是出了全力的。

越想,花榮越是沒有把握,所以在宋江再次追問,他才會說︰「不知道,如果對李逵兄弟時,他沒有出全力,那麼他的速度恐怕真的可以接住我的箭。」

宋江沉思了。李逵卻說︰「他肯定沒出全力,俺鐵牛知道。」

「鐵牛!」宋江正擔心這個,他卻是傷口上撒鹽。

宋江喝了一聲,這次李逵卻沒有閉嘴,而是又說︰「哥哥。」

「什麼事?」宋江對李逵沒有閉嘴,自然不會有好氣。

李逵說︰「俺是問接俺娘的事。哥哥說俺是不是听他的。」

嘶-

真是頭疼啊!

宋江知道,一個人听另一個人的,听久了,是會產生依靠的,但是他能反對嗎?

不說萬一真出了什麼事,李逵肯定是要埋怨他,但是讓李逵就這麼听寧采臣的,他又實在不甘心。

勸李逵不听寧采臣的嗎?

「哥哥。」吳用打斷了宋江的沉思,搖了搖頭。

宋江見了,立即警醒。這兒還有花榮在,他不比李逵,千萬不能傷了兄弟的心。宋江知道,如果他說不要听寧采臣,李逵肯定會听,不會有任何懷疑。但是花榮不同,他一定會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根本不在乎兄弟的情義,若是萬一再出個意外。嘶……宋江假裝認真思考了一遍說︰「鐵牛,不管是什麼人說的。他也是為了小心。鐵牛你貪杯誤事,有一個兄弟跟著也好。」

宋江同意了,但是他沒有說听寧采臣的,而是說擔心李逵貪杯誤事。只這一句,在表達了對李逵的關心時,同時也把寧采臣的提醒,變成他的。

而且比起寧采臣的神神秘秘,一口咬定李母會死,顯然他的建議,人x ng很多。是在擔心李逵喝酒誤事。

「哥哥放心,俺鐵牛省得,絕不貪杯誤事。」感動得李逵只覺還是宋公明哥哥會體貼人。

打發了李逵他們,宋江問吳用說︰「學究先生,這世上真有知未來事不戔?」

吳用說︰「知不知,我不知道,但是對鐵牛,我也可以推算出來。」

「哦?速速說來。」宋江需要知道沒人可以知道未來事,否則他還需要謀劃什麼。人家全知道了,干脆認輸算了。

吳用說︰「李逵x ng急,誰肯與他同去?這是一。二是李逵那兩把板斧,實在是乍眼得很。如果在貪好酒食。雖說沒有十成,八九成還是有的。這樣的事只要推斷就好,用不上卜卦算命。」

這話宋江愛听,也舒心不少︰「李逵這個兄弟此去必然有失;不知眾兄弟們誰是他鄉中人。可與他那里與李逵兄弟搭個伴。」

這邊宋江听從了吳用的推斷,這也是他想要的推斷。

不過另一邊,卻有人相信了寧采臣的神奇,急匆匆追下山去。「大人慢行!」

寧采臣回頭,卻見一出家行者打扮的披發僧人在後面追來。

近了,看到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楮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xi ng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

不像是一個出家人,倒像是個武將。

「敢問壯士高名?」寧采臣問道。

行者答︰「在下行者武松。」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

武松?他怎麼在山上?這個時間,武松應該沒上山才對?

寧采臣正想著,武松卻說︰「在下家中還有兄、嫂,也想取來,知大人神奇,所以特定趕來問個章程。」

什麼?武大郎還沒有死?那武松怎麼上得梁山?

亂了,武松身上的變化,難道說自己已經在改變了歷史?

王倫是,吳用是,宋江來了也是,現在武松也是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