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四︰序戰 第341章、無題

百書屋全文字第341章、無題

寧采臣沒心沒肺了,歪歪嘴,隨硬吐出了一個方法,還是極不科學的方法。百書屋全文字無廣告

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滴骨法,早在三國時期就有實例記載,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系。《洗冤集錄》記載︰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合血法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系。《南史》記載著南朝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滴骨認親的故事︰蕭綜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齊宮東昏候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學,被武帝看中,入宮後七月即生下蕭綜,宮中都懷疑非武帝親生,蕭綜長大以後,去盜掘東昏候的墳墓,刨出尸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見其果真能滲入尸骨中,蕭綜半信半疑,後又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用自己的血在兒子的尸骨進行試驗,血液仍能滲入骨中;于是深信不疑。後來蕭綜投奔北魏,改名蕭纘,並表示要為東昏候服喪三年。蕭綜是否為東昏候的親生子,不再重要,現更已無法考證。但滴血認親的不科學性,已為人之公認。

「滴血認親」是古代的檢驗方法,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這種方法缺乏科學性。但由于當時人們認識的局限性和科學手段的缺乏,而能將滴血認親運用到法醫勘驗實踐中已經很了不起,在古人所處的時代仍不失為先進方法。

但是,什麼都是相對的,對古人是先進的。但是寧采臣這廁可不是古人。

別的不說,這o型血,他是知道的,而且萬一宋徽宗是ab型血,趙 的生母為o型血,那樂子可就大了。

然而現在寧采取根本就沒想那麼多,他只是出主意。怎麼干,他就不管了。

現在對他來說,而是鄭貴妃為了招待他,特意準備的這一桌美食更重要。

吃不了沒關系啊!他可以打包。

以前人們都說鵝肝是美味,寧采臣也買過。

不好吃。

原來不是不好吃,而是做得好不好吃。

單單是這調味的蜂蜜來說。百書屋(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不甜,與後世那甜得可以膩死人的蜂蜜一比,簡直就是一「假貨」,但是這「假」的就是好吃。

看上去只顧吃喝的寧采臣沒心沒肺,一點兒都不關心大宋的未來。也不在乎這太子是誰當。

實際上,是寧采臣比誰都明白,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可能驗得出太子是「假」的。

大相國寺謀劃了這麼久,又怎麼可能讓一滴血毀了他們的心血。都是法力在身的人物,掉包也好,使鮮血相融也好,對他們都不是什麼難事。

既然在這一點上,一切都已注定,寧采臣又何必枉做小人。自然還是這美食更加重要了。

而最重要的一點,寧采臣自己也不覺得太子是假貨,大相國寺要是把這都能弄錯了,那他們也不用混了。

這太子這麼小便離開了父母,本身便值得同情,即便是不喜歡,寧采臣也不會幫著別人,讓他真正地失去父母。

做大事不拘小節,看來他還不是做大事的料。

寧采臣知道這點,他依然不準備參與。

「陛下駕臨椒園。」這是貼身太監的聲音。

趙佶來了,寧采臣自然是要迎接的,反正是給娘娘「講書」,這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只是剛剛準備迎駕,寧采臣便看到光潔如鏡面的一碟碟碗盤。

這,這可不好看。

想把這菜放回去吧!別說時間上來不及,他也舍不得。

干脆,躲吧!

這一躲,寧采臣很是看了一出好戲。

果舞。

實在是看不出這鄭貴妃竟然這麼開放,把自己的宮女訓練成了果舞女。難怪她可以抓住趙佶的心了。

藝術性、色心,揉為一體,這要是勾不住趙佶也就怪了。

寧采臣知道自己不是柳下惠,自然是不會傻傻地看完再走。在趙佶玩性正濃時,他便偷偷溜走了。

他可不想好容易從天牢中出來,又因為不小心再進去。而且今天的場景,他更是解釋不了。皇上的女人在月兌衣服,你躲在一邊偷看,這還用解釋?無須解釋。

進出椒園都要看到那處佛塔,里面是那種情況,沒人注意這兒,寧采臣偷偷溜了進去。

這佛塔中供奉的竟然是三世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俗稱「三寶佛」。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為以空間計算的「橫三世佛」與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

這里供奉的是縱三世佛。即︰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牆上有壁畫,畫中的燃燈佛化作一座門,門半掩。

寧采臣一進去,那半掩的門竟然關上了。

所以,寧采臣進來後看到的只是一座佛殿,正常的佛畫。從頭看到腳,寧采臣都沒有察覺到奇異的地方。

難道真的只是一座普通的佛塔?

一邊寧采臣不覺得這會只是一座普通的佛塔,沒有道理,費了那麼大的功夫,只在皇宮大內建了這麼一座普通的佛塔,這也太不正常了。

事有反常便為妖。

可另一方面,又同樣有證據證明這極可能真的只是一座普通的佛塔。趙佶是個祟道之人,自他為帝,這皇宮大內便沒斷過道士的行蹤。

如果佛門在這兒動手腳,沒理由道門會不出面。

所以單從這點上說,這佛塔有可能真的僅僅是座佛塔。

寧采臣在打這座佛塔的主意,試圖找出點好處來,但是他卻不知道同樣有人在打他的主意。

趙佶身邊有個極受寵信的道士,人稱徐道士。

此時徐道士沒有在宮中,而是回了山上。

他身前坐著一個鶴發童顏的道士,不過這道士卻是一臉憔粹,一點兒都不像是有道高真。

「師兄,怎麼樣了。」徐道士問了。

「不行,我等畢竟只是小門小派,師弟又入了皇城,這麼大的因果,蜀山是不會收留我等的。」老道士說。

「那我立即斬斷與師門的關系。」徐道士說做就做。

老道士卻攔住了他打碎自己神牌的行為。「師弟沒用的。我們師門因果深重,大劫來臨,難有一線生機,否則當年師弟也無須去皇宮,去尋這一線生機了。蜀山不收我們,也是對的,就是師兄為這蜀山之主,也不會收留我等這因果深重的門派。師弟就是叛出師門,他們該不收,還是不收。」

徐道士自然是知道師兄說的是對的,但是他卻很不甘心。「師兄難道就這樣算了,看著師父傳到我等手上的門派就這麼滅亡嗎?不甘心,師弟我絕不甘心。」

老道士也動容道︰「師弟,真是苦了你了。一旦門派滅亡,為兄還好,大不了重新做人,但是師弟你……唉!恐怕地獄就是你的歸屬。」

這個世界的一線生機又豈是那麼好找的,下山步入皇宮,便已經是做好了死無葬身之地的準備。

截教有聖人氣運庇護,大劫來臨,與人皇糾纏的都沒有好下場,更不必說他們了。

徐道士入皇宮,本身便做了必死的準備。就像大相國寺的老和尚一樣。為此他連道號都改了,恢復俗家姓氏,自稱姓徐。

可是就是這樣做了,還是一點兒效果都沒有,他又如何能不心急。「師兄,如果把新科狀元引渡入門派呢?」他猛然起了個大膽的念頭。

「什麼?你是說?」

「沒錯,借運之法。」

「不不,這不行。這是損人利己之術,我等又豈能做下這等事。師父說過,我等習法之人,是不得用法術為惡的。」老道士連連拒絕。

「師兄,沒時間了。最多我等還他一場長生。」

「可是……」

佛塔里。咦?那是什麼?

沒有發現異樣,寧采臣也沒有放棄。像這樣的地方,後世不是說了嗎?

佛像雙眼,佛像肚子,佛像底下……都有可能藏有寶貝。

還別說,寧采臣還真的有所發現。他連佛像都沒有剖開,便看到佛像下有光華閃過。

可是正當他想看仔細時。「來人啊!抓小偷啊!」

回頭一看。「不是吧!你這樣陷害我?」

不是別人,正是程小蝶,以及她的一幫手下。

這些天,寧采臣躲著不見人,可把她悶壞了。就連她最喜歡干的削王公貴公子們的面子,她也提不起勁來。

是啊!老削那些不會反抗的人有什麼意思,寧采臣這個膽敢反抗自己,又害自己出丑的家伙不打倒。她又怎麼會舒服得了。

可寧采臣老躲著她,進了翰林院也不出來,她也沒有辦法。

那群酸儒恨不能把她綁在家中,她去干嗎?去挨說嗎?

!@#

百書屋(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