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四︰序戰 第163章、龍脈之爭

「發生了什麼事?」龍脈一起,天地靈氣自起變化,變化之大就連自信滿滿的黃泉都不禁大驚失色。他活這麼大,還沒有見識過這樣強烈的天地變化。

作為茅山弟子,黃泉顯然是不合格的。大地龍脈起了變化,除了風水師之外,至少茅山弟子不應該一無所知。

茅山弟子捕僵尸養尸,是與大地打交道最多的一個門派。既然要與大地打交道,卻連龍脈起伏都不知道,說不合格,都是留面子了。

黃道名目不能視,卻有雙耳,趴在地上,過了一會兒,很嚴肅道︰「地發殺機,龍蛇起陸。」

「發生了什麼事?」

朱貴他們全看向黃道名。這讓黃泉有些不滿,雖然大家都姓黃,但是這些修真問道之人,親情早已淡化,而在茅山這類傳承不多的門派中,競爭更是無處不在。如果表現不好,就是掌門之子也有可能學不到宗門的不傳之秘。

甚至有人說如果不是黃(道名)師兄修習電目,弄瞎了雙眼,黃師兄必然會成為下一代茅山之主。

正是由于有著這樣的內情,所以才會發生黃道名下山,他也下山;黃道名去山東,他也去了山東……

同門之間這種追蹤之法,是誰也瞞不過誰的。

黃道名越是表現的優秀,他越是有危機感,特別是遇到之類黃道名會的,而他不會的。

突然,他看到有人從遠處直掠而來,追蹤者是名白衣女子,前面逃跑的一名男子,腋下還夾著一個女子。

一陣風吹來,黃泉的鼻子聳動著,不是人,是僵尸。他立時大喜過望︰「師兄,這具僵尸是我的了。」

他不等黃道名答應,便孤身上前,從身上取出控尸符,大喝道︰「大膽僵尸,光天化日竟敢虜挾凡人,還不與我留下!」

滿天符紙以天女散花之勢向僵尸飛去。

這僵尸不是別人,正是帶走十三娘的王太監。小小控尸符怎麼可能制得住這類近乎魔的僵尸。

王太監停也沒停,直接便沖向符陣。

這樣低著頭死沖的僵尸,是茅山眾最喜歡的僵尸。不僅捕捉起來比那些聰明的僵尸容易,而且今後控制起來,也同樣是更加的方便。

面露喜色到黃泉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並非一般的僵尸,而是第五級入了魔的僵尸。入了魔的僵尸雖然仍為大道,卻與一般的僵尸不同,說他們是天地毀滅者,也不為過。

僵尸本就與天道一切相克,入了魔的僵尸更是威力無窮。

那些符咒還沒有貼到僵尸身上,便紛紛爆炸開來,仿佛是火藥遇到了明火一般。這是尸氣與陽氣的沖撞。

看到這樣的變化,黃泉不僅沒有害怕,反而越加高興起來。這說明這僵尸威力更大。有了這樣的僵尸,他的實力會有飛躍式的增漲。

他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捉不捉得到的問題,因為他手上有他們茅山鎮派的三茅祖符。

茅山本就是為克制僵尸而存在,門派雖不大,但重在一個「克」字。其茅山祖符更是一切僵尸的克星。

祖符一出,王太監是大吃一驚。

老實說,作為大道之下的產物,僵尸一族的克星本就不的。桃木、杏核、墨斗線、黑狗血之類也只能治治跳尸之類的低級僵尸,對他根本就起不了任何作用。

大道出品,雖然不敢說是必屬精品,但王太監這類的僵尸還真沒有什麼天敵存在。

可今天倒好,先是遇到龍脈,不得不急急而逃。後又遇到可以克制自己的符咒,他都懷疑自己的傳承是不是出錯了。

龍脈還好說。脈,本義是血管,《素問•脈要精微論》︰「夫脈者,血之府包。」《國語•周上》︰「農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廟,土乃脈發。」

作為盤古血脈所化的存在,龍脈恰恰是僵尸懼怕的存在。龍脈能推動凡人到人道頂峰,同樣也可以毀滅擺月兌了人的僵尸。

只是龍脈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任何存在。這也是王太監為什麼敢打龍脈的原因,如果他知道龍脈反應這麼激烈,說什麼他也是不敢打龍脈的主意的。

他又哪兒知道龍脈根本不是因為他而起,真正惹動龍脈的,是寧采臣,是寧采臣的龍氣。

龍脈之間,即使是同國,也常常會有互為吞噬,以獲得更大的龍脈龍氣。更不必說寧采臣這反賊的龍氣了。

反賊與朝庭之間本就是你死我活的關系,寧采臣既然驚醒了此處龍脈,哪兒會與他客氣,自然是拼命吞噬,以獲得己身的壯大。

于是寧采臣悲劇了。

這龍脈助你,自然是無往而不利。就是佛子也經不住龍口一咬,上一次法元和尚便是最佳的例子。可它要是與你做對,那同樣是你死我活的遭遇。

龍脈一出,寧采臣便吐血了。以人力之軀,是幾乎沒有可能對抗一地龍脈的。

旁邊就是小青,這使得他根本不敢使出《黃庭內景經》。

至于《黃庭內景經》若吞噬了此處龍脈,宋朝會怎麼樣?這麼危急的關頭,又有誰會去想。

可是使用《黃庭內景經》同樣危險,不,是更危險。這滿天神佛,可不是他現在可以對付得了的。懷璧其罪的道理,沒有幾人是不懂的。

和它拼了。

一道龍氣不夠,那就再來一道。

打開雨傘,自有一道水龍之氣升起。二龍斗一龍,千古勝景。

可以這兒沒有一個風水觀氣師。

這兒沒有,不代表別處沒有。

汴京,欽天監。

一老道登高望遠,撫須而嘆。

「老神仙,江南發生了什麼事嗎?」旁邊的是高俅,要說對這類氣象關注最多的便是他了。

別人詢問,他可能不答,但是面對高俅高太尉,司掌軍事的高官,這事還真得告訴他。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之,謂之聖人。三龍相爭,人間爭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