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四︰序戰 第113章、論劍

後世之人歸納劍客有三層境界。第一層境界︰講究人賤合一。賤就是人,人就是賤。

其第二層境界︰講究手中無賤,賤在心中,雖然赤手空拳,卻能以賤氣,傷人于千里之外

至于第三層最高境界︰那就不再是賤人,而是賤聖。

小青是不知道後世之人的無聊舉動,但是今天,她是清楚了解到了何謂「賤人」。

「哼!一邊對人喊打喊殺,一邊又要讓人教你本事,你到底還是不是人?」小青發起火來,是怎麼尖酸刻薄怎麼說,她才不管對方承受不承受得了呢?

就連白素貞都覺得小青說得過份了,但是夏侯劍不為所動。「寧相公放心,我會去求左公子,會以其他方式報答于他。」

這個答案沒人接受得了,更不必說小青了。「那是不是還要謝謝你了?」譏諷躍然于臉上。

「等等,我教。」寧采臣突然開口了。

白素貞與小青全看向寧采臣。「寧公子,你教?」

傳承的重要,以及重視程度,她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更重視。別的不說,如果是她們,這樣的弟子是絕對不教的。

寧采臣有寧采臣的考量,這件事他不是一時起意,而是認真思量過的。

首先,這是妖魔鬼怪的世界;其次,人道為道祖化身。

那麼武也就不再只是簡單的武,人類推衍之下,誰敢說武就不能達到殺妖滅魔的程度。而更重要的是練武不過幾十年就出成就,這完全是人類壽命可以負擔的起的。

後世沒有多麼高深的武功,但是沒關系,因為後世也沒有夏侯劍這樣痴情于武的人。

「是的。」寧采臣承認了,雙目放光,仿佛是看到了另一種人類衍化途徑。

白素貞︰「寧公子,你就不再考慮考慮?」

「不用子,我意已決。」

「姐姐,不要理這呆子,他是讀書讀傻了!」小青拉著白素貞便走。

讀書讀傻了?或許。但是在妖魔鬼怪的世界里,人也許會因為這分傻而發出自己的聲音。

仙道,先天靈物之道,于人,壽命太長;神道,限制太大,數額有限;佛道,渡與不渡,操之他人。

武,如果衍化出來,不能說不是另一種力量。

寧采臣努力思索著武功的可能,邊想邊說道︰「那日說了劍道。何以為道?星辰、弱水、瀚宇、蒼茫皆可為道!得道則通天!何以為道?道就是規律,天地間萬事萬物自有其運行的法則,這法則,就是道!何以為道?師法自然,殊途同歸,不管何道,最終都將回歸本源的懷抱,生死一念之間。劍,也是道!人,也是道!」

寧采臣娓娓道來,這些東西是真理。寧采臣並沒有騙他,只是他能夠達到什麼程度。老實說,寧采臣也不知道。

「劍,王者之兵,聖者之風,料敵先機于前,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誅而不伐,是為上乘!」

「何為劍?以三尺之寒鋒,行俠義之大事,專諸于天下,雖千折而不撓,至高頂而不傲,凌寒顛而不倒!

「何為人?以血肉之軀體,集萬物之靈魄,橫斷于蒼莽,貧賤而不能移,威武而不為屈,富貴而不使y n!」

「人御劍,萬物莫擋,劍配人,百堅能摧!」

寧采臣盡一切可能為他闡述著劍、人、道三者的定義。

這些道理是夏侯劍從來都沒有听到過的,有些甚至連理解都很難。但是听上去,卻非常有道理。「寧相公,可有人達到劍道至高境界?」

是重要的。

寧采臣回憶著說道︰「有一劍道名為劍神。此人名喚西門吹雪,劍道已是一種接近神的境界,因為他已無情。西門吹雪的神韻,不在于他閃電般的拔劍,出劍;而在于收回長劍時,劍鋒上滑落的那一串血花。所以,西門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那些總想追上他的人永遠也達不到他的境界,因為當他們吹落劍上的血花時,只感到了勝利的喜悅與興奮,但西門吹雪,他眼中閃過的卻是難以名狀的無奈與哀傷,他早已經月兌離于這個俗世。」

「西門吹雪是寂寞的人,他的劍是殺人的劍,他說「我的劍不是用來看的,當你一劍刺入他們的咽喉,眼看著雪花在你劍下綻開,你若能看得見那一瞬間的燦爛輝煌,就會知道那種美是絕沒有任何事能比得上的。」

「這就是西門吹雪的美學。只因他竟真的將殺人當作一件神聖而美麗的事,他已將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這件事,只有殺人時,他才是真正活著,別的時候,他不過是在等而已。」

「七歲學劍,七年有成,至今未逢敵手。踏入江湖前,西門以痴m 入劍道劍,乃凶器也。處身于江湖中,求證劍道,不可避免雙手血腥。西門能不為己殺人、不為錢財殺人、不為仇恨殺人,只為得證劍道而殺人,已初窺得劍道門徑。踏入江湖後,西門以尊敬入劍道,誠心正意,乃劍之精義所在。」

「初西門吹雪練劍時,入忘我之境,誠于劍,乃有成。心誠非一昔之力,斗轉星移,十數年未曾改變,方為心誠。後西門吹雪入江湖,殺人之前必齋戒沐浴,是為誠于劍;所殺之人皆該殺,決不濫殺無辜,是為誠于人。獨誠于劍,不過能入劍道而已;誠于人,方能得證大道。」

「月圓之夜,紫禁之巔,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這就是劍神西門吹雪的劍道!」

一口氣說完,寧采臣悠然神往。曾幾何時,他只是個讀夢者,現在他卻成了造夢者。

「哇!這還是人?這是神了。」不知何時,這院內充滿了听書者。

古代娛樂本就不多,而一本好書更是娛樂之重。

這話是從寧采臣口中說出來的,沒人會不信。他們都以為這人是真實存在的。

許仙更是個大粉絲,搬來凳子,自己坐下來听。

看到這一切,寧采臣並沒有什麼法不傳六耳。如果這真能衍化不同的人道,他倒不介意讓更多的人听到。

後世之人,因核而和平。那麼如果真能衍化出來,以武留華夏一線生機,未嘗不可。

「其二,自然為劍魔。劍魔獨孤求敗,此人一生可用四劍形容。第一柄利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第二柄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第三柄玄鐵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四十歲後,不滯于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于無劍勝有劍之境。

「什麼樣的人能無敵于天下?什麼樣的劍能縱橫于江湖?獨孤求敗就是這樣的人,獨孤求敗就有這樣的劍!」

「劍冢里,千言轉成空,萬般且余恨︰余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唯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這就是獨孤求敗,劍中之魔,以好劍入魔道。」這又是一個讓人佩服的人物。真希望他們能從紙中活到現實中。

一場大瘟,並不只病倒平民百姓,白氏藥館中多有江湖豪客在︰「如此人物,怎麼世間好似從未所聞?」

好似?

江湖豪客們實在是太客氣了。

寧采臣微微一笑道︰「天下之大,不知幾萬萬里也!我大宋只居之一角。」

宋不比他朝,繁茂的海貿之下,也擴大了國民的眼界。

「哦,原來如此。」出海之人,自然知道天下之大。幾萬里航行,不過是到了天竺等國罷了,再往西,還有無數國在。

寧采臣接著道︰「其三是為劍聖。劍聖無名,使一手莫名劍法︰一劍成名、劍火無名、名動一時、名不經傳、名不虛傳、莫名其妙、隱姓埋名、悲痛莫名。悟得無上劍道︰無形道、無情道、無名道、無我道。萬劍歸宗,一劍既出,萬劍臣服。」

「這就是天劍無名,劍中聖者。」

寧采臣對天劍之道是深為佩服的,特別是現在仙神鬼怪們都限于人道不得出,而一凡人卻得窺天道。

人,果然潛力無窮。

寧采臣對人道更有信心了。

j 動之下,就連他也幾乎忘記自己是在講故事,還是在述說著事實了。

《黃庭內景經》記錄著他的語言,緩緩而動。一線生機,武中劍道。非三千大道,非遁去如一,是劍道,是人道之劍。養xi ng中五氣,以合人道之劍。

浩然正氣,浩然博大,在守;人道之劍,以式入門,以律化形,以人為基,在攻。

「這無名曾以無上劍道破碎虛空,破碎虛空者,以武破天地束縛……」

有人問道︰「那不是神仙了?」

旁邊人很生氣。「閉嘴!你插什麼話?不想听出去!」

那人見j 了眾怒,惴惴不敢言。

C!。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