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余暉中,山腰的一塊平地上,一大一小兩座吊腳樓並排而立,同樣的補丁遍身,同樣的搖搖欲墜,同樣呈現著訴說年代久遠的黑褐色,遠遠看去,底部還有些許綠意,走進才發現,竟然覆蓋著一層苔蘚。
一群個頭參差不齊的孩子,穿著髒兮兮的衣服,卻無比燦爛的笑著,早就簇擁在大個吊腳樓的門口,好奇的向外張望。似乎看到風思揚這個生人,他們才沒有像往常那樣沖出來迎接老師。直到姚老師從背簍中模出一個薄薄的紅色塑料袋,向他們招手的時候,這群衣著破爛的孩子才爭先恐後的向外沖出,粗略一數,足有二三十個,其中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身後還背著一個更小的女圭女圭,約莫只有一歲上下的樣子。
姚老師此時全然忘記了風思揚的存在,轉而一手托著塑料袋,另一只手則無比慈愛的模模這個,拍拍那個,不像老師,倒像是這群孩子的爺爺。
一陣喧鬧過後,姚老師終于打開了塑料袋,里面是一堆糖果,最廉價的硬糖那種,但等分到孩子們的手中,卻立即化為最稀罕的寶貝,一個鼻涕吊得老長的小男孩似乎舍不得吃,輕輕剝去塑料紙後,先是伸出尖尖的舌頭輕輕舌忝了一下,隨即閉上眼楮,露出一副無比陶醉的表情。
風思揚無意打斷孩子們難得的享受時刻,于是在郝楠的引領下走進大一點的吊腳樓,這里是教室,擺放著二三十套缺角斷腿的粗木桌椅,一塊被擦得幾乎已成灰色的黑板上殘留著幾行數學公式,角落里還藏著一個似雞又像鴨的畫作,想必定是某個調皮蛋的涂鴉,黑板正上方貼著一張主席像,左右赫然寫著八個大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木頭牆壁四處可見天光,頂上也不例外,角落位置破了一個大洞,此時正被一張泛黃的塑料布遮掩著,如是夏天上課,這里倒也涼快,但到了冬天,高原山區肆意躥行的寒風一吹,滋味如何已是可想而知了。
而最令風思揚心里發堵的,則是吊腳樓外面牆邊的一排石頭,看似凌亂,卻不盡然,細心一看,便發現每三塊一組,里面滿是草木灰,上面架著一口口破舊的鐵鍋鋁碗。
風思揚有點弄不明白,不由看向郝楠,郝楠會意,說道:「這里的孩子雖然人數不算多,但他們的家卻分布在方圓二十公里之內的各個角落,因此自然無法回家吃午飯,于是就將一些玉米、大米、紅薯之類的糧食或者家里的剩飯帶來,中午下課之後,便自己生火做飯。」
「沒有菜?」
「能吃飽就算是好人家了!這里山勢陡峭,種不了什麼糧食,這幾年又禁止打獵,瑤民的ri子很苦,唯一可以掙點錢的可能就是養蠶了!」
「不是有樹嗎?還有各種草藥,都可以賣錢啊!」風思揚不解。
「這里的瑤民對大山森林極為虔誠敬畏,而且這一帶山區多是用于養蠶的柞樹桑樹,除了蓋房子和打幾件必備的桌椅床鋪之外,他們從不隨意砍伐。至于草藥,外面可能很貴,但這里交通不便,來收草藥的jian商又將價格壓得極低,真的跟賣草差不多。」郝楠雖然來到這里的時間不長,卻似乎已經了解很深。
姚老師的糖似乎是嚴格按人頭算著買的,孩子們人手一顆之後,紅色塑料袋中便只剩下兩顆,而其中的一顆還是為生病沒來上課的阿蠻留的。看到已經走回來的風思揚,姚老師尷尬的笑笑,略帶歉意的看過郝楠一眼之後,便拿出最後一顆糖果,強行塞入風思揚的手中。
風思揚上山的時候想象過這里的貧苦,但絕沒想到竟然困難到這種地步,于是死活不肯接過,直到郝楠又說出一番話來,風思揚才極為鄭重的收下,接著剝開糖紙,送入口中,隨後立即背過身去,一面無聲泣淚長流,一面極為認真的品嘗著有生以來吃過的最甜、最美的一顆糖。
郝楠告訴風思揚,姚老師老家離此一百多里,尚屬有地可耕的好地方,小時候上學極有天分,但因為先天腿有殘疾,高小畢業後便無法繼續學業,于是轉而走入這片莽荒大山,當了一名民辦教師。雖然姚老師深受大山中的瑤民愛戴,但工資卻低的可憐,起初的報酬是每月三十斤糙米,後來由國家補助二十元代課費,糧食卻沒了,再後來就是九十年代時開始領取的八十五元工資,之後就再也沒有漲過。
即便大山深處物價極低,但上有臥病老娘,下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這區區八十五元錢之中,還要每月留出一部分補貼家境貧寒孩子的午飯,簡直讓姚老師無所適從。
但就是這樣的待遇,姚老師卻在這里足足堅守了三十二年,從他教鞭下走出的學生也已有七八百人之多,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因為這遠不是普通的教學工作,而是兼任語文、數學、體育、地理、音樂老師于一身,包羅一年級到小學畢業全部課程于一體,既當爹又當媽,中午給孩子們燒水做飯,每天早晚拖著殘疾的左腿接送小一點的孩子翻山越嶺,暴雨山洪時還要背孩子過河……
風思揚吃完無比珍貴的廉價硬糖,便將帶來的方便面和火腿腸默默留下,隨後一句話也沒說,便匆匆下山而去。
第二天,正午的烈ri下,風思揚又回來了。
後背上赫然是一整扇帶骨豬肉,左手提著兩只雞一只鵝,右手提著滿滿一大包巧克力糖果,就這樣弓著身子,慢慢爬上平台,汗流如瀑的再次出現在姚老師、郝楠和孩子們的面前。
隨後,所有的孩子又在風思揚和郝楠的帶領下走下山坡,從風思揚的車里將所有能吃有用的東西全部搬上山來。
這一天的午飯格外豐盛,能夠敞開了吃肉吃糖的孩子們像過年一樣高興,滿臉皺紋的姚老師一面滿口不迭的說著感激話,一面頻頻舉起平時舍不得喝的自釀米酒,勸著風思揚多喝幾口。只有郝楠坐在一旁,靜靜的注視著眼前一老一少兩個男人,眼中滿是欣賞和崇敬。
那天中午,風思揚喝醉了,雖然喝的真不算多,甚至還不到平時酒量的一半。
酒醉之後的風思揚做了一個決定:每年資助五萬元給這里的孩子添補學習用具和供應午飯,保證孩子們每星期可以吃上一次肉,每天能夠吃上一個雞蛋,剩下的錢則作為姚老師和郝楠的ri常開銷。
姚老師的雙手幾乎擺成了一把快速晃動的蒲扇,帶著滿臉的感激與不安。
但風思揚記不太清了,因為他睡著了,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才走,走前又留下了剛剛到縣城取出來的五萬塊錢。
自此,風思揚與這所瑤寨小學結緣,雖然姚老師沒過兩年便因急病不幸去世,但郝楠卻毅然放棄可以回城工作的機會,轉而成為這所貧困小學的新一任老師、校長和守護者。
因為細柳瑤寨小學上學有飯吃,于是更多的瑤民、侗民開始送自己的孩子來這里上學,到風思揚上次再去的時候,學生總數已經有六十人之多。
風思揚毫不為意,不但將資助費用從五萬提高到八萬,再到現在的十萬元,而且還承諾三年內為小學修建一座新的教室,因為那座吊腳樓就如猝然而逝的姚老師一樣,隨時都有壽終正寢的可能。
而這也是風思揚不惜損害自己的職業聲譽,一定要逼著dennis炒掉自己的原因所在。
……
「不過被公司炒掉總歸說起來不太好听。」
不知是啤酒的緣故,還是因為風思揚的故事,嘎魯已有點酒意。
「要看裁判是誰,如果是英明的老板,被炒掉的人肯定自身有問題,而換成dennis這種老板,誰對誰錯自然有人分得清楚。而且,我不是活給別人看的,更不是活給別人的理解和評判!」
風思揚靜靜的話語中突然冒出一股豪氣,腦袋微暈的嘎魯也似乎受到了感染,不由舉起酒杯,與風思揚猛地一踫,接著一仰脖,全部灌入肚中,最後又將酒杯往桌子使勁一放,大喊一聲:「對!」
「嘩啦!」隔壁桌上的一只碗掉在地上,摔碎了,似乎是被嘎魯這一嗓子嚇得。
「時候不早了,回去睡覺,明天還要趕路!」風思揚見此,慢慢站起身來,結過賬,便與嘎魯返回了酒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