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一章前言 長樂人成為“華僑”的背後

長樂隸屬福州,迄今縣史1378年,東瀕東海,西臨閩江,是國務院早期批準的沿海開放縣市之一,總人口68萬,海外僑胞30多萬。《》

自古以來,福建沿海居民就有海外通商和出海謀生的傳統,因為偏好航海和冒險,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

生在長樂,長在長樂對長樂人多少有點認識。

長樂人在這座城市出生,隨著城市一同成長,靠海吃海,長樂人處于丘陵地區,幸而東邊有那麼一片海。只是這片海演繹著長樂人的興衰榮辱。

長樂人具備勤勞、吃苦、儉樸、善良奠性和冒險犯難、英勇頑強的精神,無論在任何環境都能迅速站穩腳跟,打開局面。

長樂人多在外投資或移民海外,一部分留在本地辦企業,紡織、鋼鐵、食品、電子、水泥等是長樂人的民營企業。擁有空、海、江「三港」齊備的交通優勢。

長樂早前是由一個縣迅速升級為一個縣級市,當然除了工業經濟,農業經濟,第三產業,也離不開「華僑」的外匯資金。

與長樂關系密切的紐約是美國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市區人口1850萬,華人46萬,並以福建人居多,而福建人中長樂人又佔絕對多數。紐約市皇後區公共圖書館所公布的《紐約移民人口報告》稱,保守估計,至少有20萬長樂人生活在紐約。

長樂人在美國「人多勢眾」,加之天生敢闖敢拼有冒險精神,以及宗親互助的「族性」,一直被視為美國華人中的異類。

在長樂,幾乎所有的鄉村,都留傳這樣的「理念」︰「如果你沒有勇氣出國,別人就會看不起你;如果你不試一試,沒有姑娘會喜歡你。♀」「男人就該冒險,只有最沒本事的人才在家里受窮。」

還有更深層的想法,基本農村的老人都覺得,讓孩子讀完大學需花費幾萬塊的人民幣,耗上幾年時間不說,畢業以後誰能保證工作會有著落。即使有了分配,但也只不過1000多的工資。

人們都是現實的,或許長樂人對沒有金錢的恐懼勝于他人吧!家里的小小危機,不排除其他情況,家長們的第一反應便是讓其子女出國。

就這樣,長樂人張口閉口都是出國,有家人在美國成了身份和地位的。

要出國就要找「蛇頭」這是眾所周知的,基本是坐偷渡船,從長樂要到美國這個土地,你可知道要經過多少流程?

據說是先坐偷渡船到達美國領海附近----轉坐汽車到達終點站----再乘坐「蛇頭」安排的小船---再換乘13小時的集裝箱大卡車抵達洛杉磯--再經過卡車到達紐約。

如果能安全到達都是幸運的,因為整個流程下來基本就是一個月甚至更久,︰「整個旅行就像一場惡夢。「馬仔」不把乘客當人對待。他們攻擊不喜歡的人,還任意強癚女乘客。」

乘船來美國是一次極為艱辛的旅程。乘客經常為食物和水而爭吵打。因為在船上呆很長時間,乘客都很容易動怒。小小的爭吵可能導致大型的打。」

回國的偷渡者感嘆著,偷渡是十分艱辛的旅程,需要膽略和勇氣,要隨時準備被抓受辱、挨打以致付出生命代價,有人偷渡不成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即使僥幸成功,擺在眼前的事實往往令人失望,有人來美前對實際情況不了解,來美後才發現昔日想像中奠堂如泡影盡數破滅,不禁萌生「既有今日,何必當初」的悔意。

回家吧,背著數萬美元的債務,有何顏面再見父老鄉親;認命吧,在餐館、衣廠拚命干活,從此踏上不歸路,嘗盡人世間叼酸苦辣,個中滋味非親身經歷者難以想像。

所以一些已經偷渡到美國的中國人在償清債務後,甚至不等拿到綠卡就準備離開美國,因為他們希望回故鄉過壓力較小的生活。許多回國的人都會領說,「美國並非天堂。

他們常常告知,剛剛踏進美國的長樂人,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基本只有三個行業可以選擇︰餐館、建築、衣廠。

「每天都是起床就開始上班,餐館、衣廠上班打工至少都要12個小時以上,裝修工甚至工作更長的時間,然後下班還不到一部電影的時間洗漱下又要上床睡覺。天天如此,都快成了一個傻瓜,一部機器。」

在外的人都說別把美國想象的那麼美好,其實非常辛苦,很寂寞,很枯燥,什麼都要靠個人奮斗,其他都靠不住,還要躲避移民局的搜捕,而且生活無保障,健康的身體也經不起鐵人一樣的長期工作。

好在辛苦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沒有這些辛苦偷渡的長樂人,長樂現在的經濟水平是達不到現在的這個狀況的。

幾年前的長樂,擁有65萬人口的長樂縣城簡直破爛不堪,但現在,長樂到處是拔地而起的高層公寓、時髦的商店和一條新的大馬路。

在美長樂人創業有成,自成一體,衍生出互相關聯、同榮同枯的各行各業,形成在美華人獨特的社區生活型態。他們采取各個相關行業產、供、銷一條龍作業的模式,「肥水不入外人田」,各種生意都關照自家人。在美國近年裁員失業風四起、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偷渡來美的長樂人卻不愁失業沒飯吃,這就為他們提供了生存及發展的空間。

現有的美國各大中城市華裔較集中的聚居地被稱為「中國城」或「唐人街」,紐約曼哈頓區唐人街是全美最大的一個,唐人街的東百老匯街已被稱為「福州大街」。

在「福州大街」最南端立了一尊林則徐銅像。銅像正對著繁華的東百老匯大街,昂首挺胸的「林則徐」還有一座「屹立于寒風冷雨中」的「孔子」雕像和座落在唐人街的孔子大廈,一直督促和激勵著他的福州後人們。

紐約(NewYork),美國最大的城市及第一大港,位于紐約州東南部,下轄五個區。

分別為布朗克斯區

布魯克林區

曼哈頓

皇後區(昆斯區)

斯丹登島

其中皇後區的法拉盛以北方人居多,布魯克林區的八大道以南方的福州人居多,當然最大的還是在唐人街,長樂人的到來,也讓強大的美國不敢小視。

其實,在美國人眼里,最能吃苦的是中國人。在海外中國人眼里,最能吃苦的是長樂人。以實力論,過去台灣人是美國華人中的翹楚,如今面對實力超強的長樂人,台灣人只能拱手讓出老大席位。而新生代的在美長樂人,大多已白領階層。

現有的美國醫療福利應該還是算好的,其實,這些福利有一部分絕對是歸功于中國大陸,都是由中國大陸購買許多美國「國債」,成為了美國的大債主,在某些程度對美國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家鄉的老人經常會調侃回鄉的華僑,說你們的好福利其實都是我們買美國國債的「血汗錢」。

此外,像農歷新年期間,唐人街的主要街道更是人山人海,人們圍著觀看舞龍燈、耍獅子、跳財神。其中頭戴官帽,身穿龍袍,手捧大金元寶的「財神爺」由一批鑼鼓手簇擁著,在各個商家門口邊跳邊唱,把所有福建的文化引領到美國的領土上。

現在的美國人已經不得不承認,二十多萬生活和創業于唐人街的長樂移民,不僅改變了傳統華人社區的生態,也在影響美國的社會秩序。

我想身為中國人應該很自豪吧,因為不管我們走到哪,我們的文化都在被認可。

這篇前言只是命命小白馬在訴說一個長樂人成為「華僑」的艱辛,但是這都不是誰的錯,美國沒有錯,人家沒拿槍逼你偷渡吧長樂人也沒有錯,為了「賺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些都是現有社會的無奈和競爭。

小白馬覺得這些「華僑」你們是我們長樂人心中不朽的英雄,謝謝你們的辛苦,也讓美國市場有了長樂人的一席之地。

小白馬只是希望通過大家對這塊的認識,開始帶大家置身21章的故事,所以在前言部分對美國和長樂人做了個整體的簡介,好讓大家對下面的文章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還有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和支持,天冷了,記得保暖哦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