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052章 反間

楊洪不愧正統第一智將之名,剛到撫順關外,就把敵我雙方的軍情分析得清楚透徹了,還得出一個不能打的結論,所以遲遲不出兵。不過,監軍太監興安就沒有這份眼力勁了,他只看到自己這邊有兩萬多人,鼎軍雖然新近擴充了兵力,最多也只有兩千人,兩萬打兩千,用除法,就是十個打一個,這是穩贏不輸的。

其實來遼東當監軍,興安心中一百個不樂意。這一帶荒山野嶺,除了狗熊多之外,吃喝玩樂一應俱缺,要不是皇帝主子硬要差他來,打死他也不來。他只想快點結束這場戰爭,早早把「招人煩」的上皇弄回去好交差了事,所以他不停地催促楊洪出兵進攻。

楊洪自然不听一個太監的瞎指揮,他不出兵不等于尸位素餐,相反,他在積極地籌劃著一場不流血的戰爭。楊洪知道,朝廷帶自己帶這麼多人來遼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上皇帶回去。只要能把上皇弄到手,撫順關內的那支軍隊就無關痛癢了。

抵撫順關的當日,楊洪就派出使者,帶著衣食器物來到關門前,直言要進關拜謁上皇。當然,這不過是籍口,大家心知肚里,上皇是打定主意不回朝的,橫勸豎勸都是沒用的。不過,楊洪醉翁之意不在酒,上皇意決難勸,其部下不見得就針插不進水撥不入,只要許諾加官進爵,不信策反不了那些人。

分化鼎軍讓其自亂陣腳,這就是楊洪的如意算盤。所以,他的使者團一進城就開始策反活動,如蒼蠅一般無縫不鑽。很快,他們就找到了突破口——鼎軍四營營長李言志。

楊洪派人模清了李言志的底細,這人本來是一百戶,因事逃亡于此落草皮為寇,後被上皇招降,算不上是上皇的嫡氏,所以與上皇不是一條心。

找準了突破口,那就開始策反行動。楊洪頻繁地派人帶財物入關拜謁上皇,當然,沒少給李營長挾帶,大量金銀珠寶送上,楊洪甚至還許諾事成之後保舉李言志為遼東總兵,讓他坐鎮遼東。有錢收有官升,李言志自然欣喜若狂,答應在時機成熟之時發動兵變,將上皇「救出」賊營。

這下,楊洪安心了。不過日子一天天過,就是不見李言志那邊有動靜,眼看中秋都快到了,楊洪派人去給上皇請安,暗中派人去質問李言志︰怎麼到現在還不行動?李言志卻是苦著臉,說事情難辦,自己手下只有四百兵,且多忠于上皇,貿然行事只怕事泄,所以要從長計議。

都計議了十多天了,還從長計議?來使憤然,知道李言志就是個托,擺明了要多爭取一些好處。不過,李言志也不是只拿錢不辦事,他給來使建言︰只要能把三營長鐵牛也拉下水,此事必成。

來使也沒招,只得把這事回報楊洪,楊洪也沒招,只得派人查清鐵牛底細,然後想辦法拉攏。一查就知鐵牛是北直隸一農民,犯了事被發配到遼東,後來月兌逃,與李言志一道落草為寇,是李言志投降上皇的接引人,因此位于李言志之上。

原來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楊洪決定馬上開始拉攏工作,他自信只要給鐵牛一點好處,就能把人拉過來。而且事情的發展也正如他所料的那樣,鐵牛收到第一份財禮之後,就欣然同意充為內應,只要求事成之後得個一官半職。

又成功拉下一人,楊洪心里高興,以為上皇被「迎回」是板上釘釘的事,所以高枕無憂地睡大覺,日日等著撫順關內傳來好消息。

八月十五,中秋節,撫順關終于傳來消息了,不過不是楊洪期盼的好消息,而是上皇派人來召他和部將們入關,共度中秋佳節。楊洪本來想找理由推托的,不過來使引用上皇的話︰當日于宣府城外,卿家屢屢將朕拒于城外,今朕不計前嫌,特派使來宣,倒想看看卿家是忠是奸。

去了就是忠臣,不去就是自承為奸臣,話說得如此尖酸露骨,楊洪百般無奈,只得交代好軍情,然後領部將前往關城赴此鴻門宴。而上皇所說的事也並非不是實情,去年上皇被也先裹挾到宣府,要騙開宣府城門,楊洪當時就不買賬,惹惱了也先,上皇自然沒有好果子吃,這個時候借機一報此仇,也算是人之常情。

楊洪提心呆膽地來到關門前,卻發現宴會的地點並不在城內,而是城外一個小土台上,這讓他不安的心多少也安定了一些。一通拜謁行禮之後,宴會開始,上皇一言不發只管吃,而眾部將則忐忑不安地喝著酒。

好不容易酒足飯飽,楚天易上下左右地打量著楊洪,直把這楊老頭看全身哆嗦,才道︰「眾將為竹苞,獨楊卿善戰。」

「陛下謬贊,老臣萬不敢當。」一開口就表揚,楊洪有些措手不及,不過,他不知竹苞為何物,就道︰「恕老臣愚昧,不知竹苞所指何物,還請陛下明示。」

「愛卿不妨將其拆開一讀,就知了。」楚天易笑道,而侍衛在旁的王家三少差點沒笑出來。

「陛下言笑了。」楊洪這下明了了,所謂竹苞,其實是個個草包。如此損人的罵法,下面各部將卻還是有幾個老粗沒弄明白,只好悄悄地問旁座的同僚,這一問之下,頓時臉紅無比。

被人罵了還不知道,真可謂是個個草包了。

宴會的氣氛頓時變得尷尬起來,部將都不敢開口說話,而楚天易則與楊洪談笑風聲,楊洪見上皇興致如此好,只得陪著笑臉,不敢拂了上皇的興致。

從傍晚說到晚上,很快,月亮初升,楚天易的興致更加高昂,賜酒之余就讓下面的人和詩作對,搞得下面這些大老粗更是尷尬,他們自知肚子里有多少墨水,能出口成詩的早就去考試當文官了,根本就不用干武將這種尷尬的老本行。不過上皇要你寫詩,你敢說不嗎?所以,這些大老粗憋得臉紅脖子粗,終于憋出了幾句歪詩,其水平也就屬于打油體和薛蟠體,純屬貽笑大方。

只有楊洪肚子有些墨水,弄出幾句丘山為岳鼎天下,日月共明照關山。楚天易自然大大表揚其詩才,又是賜酒又是賜食,甚至還問及楊洪可有孫女,定個女圭女圭親日後當太子妃可好?這關系好得讓下面的部將不禁開始月復誹︰楊大人不會是投了上皇吧?

宴會開到半夜才散場,臨走時,楚天易還派人用八抬大轎將楊洪抬了回去,同時賜了不少禮物,以車來計,足足有十五車之多。部將們就沒有這個待遇了,兩條腿走著回去不說,屁毛也沒撈到,這真叫人比人氣死人。

楊洪醉醺醺地回到軍營,監軍太監興安卻等候多時了,質問他為何不出兵。楊洪雖然醉了,不過腦子還有幾分清醒,他已經出大力氣收籠了鼎軍的兩位高級將領,很快就能兵不血刃地拿下撫順關,這個時候當然是要按兵不動的,免得傷了和氣。

興安卻不這麼想,他見楊洪不答應出兵,氣哼哼地離去,同時派人向皇帝打小報告,直陳楊洪有異心,不可用。而明軍中大部分部將也持此觀點,他們皆以為楊總兵與上皇之間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說不定現在已經勾搭在一起,準備調轉槍頭,對準朝廷。

軍營中流言再起,楊洪自然听到,不過他也不急于辯解,只是派人去催李言志和鐵牛,讓他倆早點行事。很快,李言志和鐵牛就回話了︰上皇的近侍軍很厲害,不好對付,再等等。

又等了兩天,撫順關那邊還是風平浪靜,一點事也沒用,楊洪這下急了,又派人去催。使者剛到撫順關,關內也同時派出使者,傳監軍太監興安入見。興安自然不敢入見,只找了個借口推月兌,不過楚天易自己跑到關門外,喊興安出來答話。這下興安躲不掉了,畢竟他只是個奴才。

「朕北狩于外,宮中卻生出很多變故,朕有一事不明︰朕有皇子,為何不立皇子而立郕王?此有違祖宗成法。」楚天易劈頭就問。

「土木堡之敗,喪師辱國,國家正逢多事之秋,為保天下蒼生,需用長君,是以見推。」

楚天易听了這個解釋,心中冷笑,又道︰「既然如此,現國家已太平無事,何不還位于太子?」

「奴才不敢預國事,只知天位非皇上所欲,實乃天地、祖宗、宗室及大臣見推。現天位已定,寧復有它?!」興安也不傻,誰會無緣無故把皇位讓出來啊。

楚天易心中暗笑︰等的就是你這句,又道「父有天下,當傳之于子,天下本為朕所有,當傳于太子,郕王實為篡位,朕尚有一口氣在,定不赦此逆賊。朕望爾等早早認清形勢,何人助紂為虐,定誅無赦。」

興安一努嘴,心中冷笑︰誰誅誰還不一定呢,真把自己當上皇了,就憑手上這點兵,還想復闢?做你的春秋大夢吧。

楚天易見興安不答話,自然看出對方對自己不屑一顧,就道︰「天下忠臣義子甚多,朕不日就可兵臨京城,爾等既然冥頑不靈,屆時休怪朕手下無情。」

興安聞言,倒是一驚,他知道上皇享位十四年,施恩于很多人,想收攏人心並不難,說不定,楊洪已經被上皇拉攏過去了,要不然也不會遲遲不出兵。一想到這層,興安更加怕怕︰如果楊洪臨陣投了上皇,自己就是第一個被開刀祭旗的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