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的早朝,在詭異的氣氛下舉行。不只是街上的傳單散波上皇還活著的消息,昨夜內閣、通政司和司禮監都收到了所謂的「加急軍情」,上面也寫明上皇還活得好好地,現在正以六堡為行在,等朝廷來接。
這個消息對景泰帝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他希望自己的上皇哥哥最好隔屁掉,反正這位「好皇兄」活著也是丟人現眼。身陷也先軍營也不錯,最起碼不能四處亂跑給他添亂。現在的情況偏偏是惡心人的一種,人不但活著,還跑出來收攏人心跟他搶皇位。
皇權至上,在皇帝的寶座面前,什麼兄弟情分,狗屁。景泰帝一上來就打定主意,一口咬定這些消息是假的,所謂的上皇是反賊冒名頂替。下面的臣子都是聰明人,深通帝王心術,也紛紛符和,朝堂上一邊倒地要求出兵討伐那些假借上皇之名義陰謀造反的反賊。
可早朝剛開到一半,孫太後卻派親信太監帶來懿旨,言明一定要派人去六堡見過那人,確定真偽之後再作打算。景泰帝很不樂意,卻也不敢反駁。雖說後.宮無權干政,但是明朝以孝治國,這位孫太後母儀天下,景泰帝不是孫太後親生,能坐上皇帝的寶座,卻由她老人家點頭才生效的。而且她的要求也不算過分,派人去找尋失蹤多時的兒子,這是一個母親最質樸的要求,群臣雖然很想給皇帝主子幫口,但是實在打不出理由反對。
既然要派人去六堡探視,接下來討論的問題就不是出兵了,而是派誰去探視。按景泰帝的想法,宮里派幾個太監,禮部派幾個主事組成探視團,當然,團員由皇帝指定。
孫太後也是人老成精,沒有同意皇帝的建議,她堅持自己選定探視人選,免得有人讓她的寶貝兒子受委屈。為人選的事相互扯皮了近半個時辰,最後雙方各退一步︰各派五人組成探視團。
景泰帝派出的五個人中兩個是太監,確切的說,是親信太監,而且對上皇多有不滿;剩下的三人是禮部的小主事,受過王振的迫害,對上皇很是不屑。孫太後派出的五人中有四個是太監,正統年間在乾清宮當差的太監,這些家伙服侍上皇的飲食起居,主子身上有多少顆痣都一清二楚,總之一眼就能看清真假。剩下的一個是孫太後的佷子孫寶,現任錦衣衛百戶,不是什麼高官,但是他已經是孫太後唯一可以派出去的人了。
兒子當了上皇,孫太後的日子也不好過啊,景泰帝不是她親生兒子,礙于禮法不敢拿她怎麼樣,但是卻開足了馬力猛踩她的娘家,就連她的兒媳錢皇後的日子也不好過。唉,時過境遷啊。幸好,她的孫子朱見深早早被冊封為太子,她的生活總算才有些盼頭。
景泰帝從早朝上下來,馬上把東廠太監蔣忠找來,劈頭蓋臉一通怒斥,然後就革職下獄,至于蔣公公還有沒有命活,就看遼東那位上皇是不是真貨了。
與京中亂糟糟的景象不同,六堡城內一派歡樂喜慶。楚天易在練兵之余,還派人清點了六堡附近的屯田,接著就是分田地,按人頭分。遼東地廣人稀,每人分得十幾畝,原先六堡城內的軍戶從此擺月兌了農奴的身份,成了小有田產的地主。
當然,在職的士兵是不分田產的,他們有豐厚的軍餉和糧餉,養活一家七口不成問題。楚天易還明白地告訴他們,等到他們退役時會按軍功給分田產,殉國也有豐厚的撫恤,凡是奮勇殺敵者,少不了好處。
「陛下,學堂建好了,明日就可開學,只是」王志來找到楚天易匯報工作,他作為楚天易的原班人馬,被分管教育事業。
由于打過一場徹頭徹尾的敗仗,還當過俘虜,楚天易自知名聲已經臭不可聞了,成年人打心底里瞧不起他這個失敗者。要想重塑明君形象,就要在未成年身上花點心思,兒童才是未來世界的主人啊。
是謂宏圖霸業,從女圭女圭抓起。這不,楚天易剛剛入駐六堡,就開始籌劃興辦教育,並把原千戶治所劃出來當學堂使用,王志找幾個人清理一遍,擺上幾排桌椅,安上黑板,這里就是第一座帝國學堂了。
不過,辦學校不只要有學堂等硬件設施,還要有師資。教師倒是不難找,六堡城內能寫會算的人還有幾個,他們教學齡前兒童語文數學不成問題。王志擔心的就是生源的問題,沒有學生教什麼?中原很多家庭都以讀書為業,可是這里是遼東,教育欠發達之地,軍民以文盲居多,且信奉讀書無用論,就算不收學費,人家都不會把孩子送來。
楚天易明白王志擔心的是什麼,他扁了扁嘴,就道︰「今天就貼出招生啟事,寫明只要年齡在七歲到十三歲之間的適齡兒童,男女不限,皆可報名入學,不收學雜費,學堂還免費給學員提供午餐。」
來上學不但不收學雜費,還管一頓飯,如此豪爽大方,王志不禁有些佩服。來上學就能白吃飯,此舉一出,相信六堡附近所有家長都會把孩子送過來。不過,王志還是覺得有些不妥,他擔心這些孩子來上學純粹是為了蹭飯吃。
楚天易似乎看出了他的擔心,又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咱們能鼓勵兒童入學,自然也能鼓勵兒童努力向學。你負責擬定學堂獎懲條例,以後每五天考核一次,考核為優者給獎勵,考核為差者限制升學,學歷高可優先錄用為官,學優則可仕,朕不信他們不用功。」
「陛下深謀遠略,在下所不及。」王志嘆服道。
「談不上深謀遠略,若是朕真能深謀遠略,也不至于落得今天這等下場。」楚天易搖搖頭,苦笑而去軍營。畢竟他繼承的是一個爛得不能再爛的爛攤子,如果想咸魚翻身,除了發揚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育又十年教育的持久戰精神之外,別無速成之法。
行至半道,突見一人打馬急來,下馬急道︰「陛下,大事不妙。」
「何事如此慌張。」哨兵是個新入軍的新兵,少了老兵的從容鎮定,楚天易不喜,覺得這些人光靠軍訓還不行,需經過血與火的沙場考驗方可堪重用。
「建州女真部集兵來攻六堡,現已至城外三十里。」哨兵急道。
「該來的遲早都會來。」楚天易非但不急,反問道︰「來敵有多少人馬?」
「約千余。」
「傳令下去,全軍集結,準備守城。囑各位百夫長,集兵完畢則急速前往中軍大帳听從調令。」楚天易心中暗暗冷笑︰才帶一千人就敢來拔龍須,真以為老子是虎落平陽呢。
經過整編,六堡城內約有四百五十兵力,這些全部都是楚天易一手拉出來的親兵,其他落選的軍士則被編為民戶,老老實實地當起了種地打糧的農場主。現在大敵壓境,楚天易也不發布全民皆兵的動員令,他打算憑借自己手下的親兵打退來犯之敵,讓六堡城內的百姓親眼看看︰打過敗仗的上皇同樣可以打勝仗,同樣可以成為百姓的守護神。
雖說跟隨楚天易一同入城的親兵們早就把他們東家的光輝事跡編成書四處渲染,不過耳听為虛眼見為實。楚天易要用一場華麗的勝仗,讓百姓真切地認識到跟著上皇混,前途是光明的,未來是美好的。
「李大壯,趙魁,你們各帶一百騎兵于東城與北城門口列陣,迎戰來敵。」
「劉青峰,你帶一百人堅守城頭,並用火炮火槍殺傷來敵,支援騎兵隊。」
「張仁貴,你帶一百騎兵潛伏于城外听調。」
一通安排下來,楚天易手上只有五十人可充為機動部隊,以備不虞。戰研會過後,各隊各就各位,就等女真人來了。
很快,女真人就真的滾滾而來,領隊的還是李滿住的兒子古納哈。李滿住听一些從六堡逃出去的人說六堡來了一個大人物,好像是什麼上皇。李滿住當機立斷,打算趁六堡易主的混亂之機來佔點便宜,如果能把明朝的上皇弄到手,那最好不過,綁了這張肉票可以當長期飯票來用啊。所以,他派出千人隊,還讓兒子親自統軍出戰。
對于部下的戰斗力,古納哈信心滿滿。女真人以漁獵為生,弓馬嫻熟,雖然比不上馬上民族——蒙古族,但是比起只會龜縮城內以城為守的明軍來,不得要強多少倍。古納哈甚至認為,只要自己的千人騎兵隊在六堡城外吼上幾聲,城門的明軍就會被嚇破膽,乖乖開城投降。
不過,當古納哈帶隊來到城門前時,卻驚奇地發現,城門外有騎兵在列隊。古納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向來龜縮于城門的明軍居然也敢出城打馬戰?!
女真人與明軍之間的小打小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一直以來,在女真人的眼里,明軍騎兵是很好欺負的,一打就散,一散就跑,一跑就死。很明顯,眼前的這幫對手也是如此。古納哈輕蔑地一笑,抽出馬刀。
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