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三章︰鬼市

第一次去「鬼市」,董天岳打算裝成一個外行去,他覺著這樣既好玩,又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要是真撿了漏,要麼轉手當賭青皮的本錢,要麼留著年終考核用。

晚上三點多的時候,天上還亮著星星。董天岳提前趕到了溫華的妙果寺對面的古玩市場附近,等待「鬼市」的到來。

所謂「鬼市」,即民國年間,在京城琉璃廠附近,每逢一個「趕集」的日子,來自八里四鄉的古玩商販全體出動,半夜時分開始就趕來搶位置設攤,而前來淘古玩者因天還沒亮,先是打著燈籠,後來電池發明普及便亮著手電筒,前來地攤市場覓寶。由于黎明前的市場,光線暗淡,人聲混雜,覓寶者的身影猶如鬼影晃動,好事者就稱這樣的古玩集市為「鬼市」。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鬼市」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銷聲匿跡。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才在江海會稽路及京都潘家園附近又「死灰復燃」。

溫華妙果寺古玩市場,主要經營錢幣、古玩雜件。以前,每逢周六、周日,古玩地攤被遷到西站對面的「九山飯店」內,听說飯店內不定期舉行一些小的拍賣。

在附近吃了點麻欣圓,董天岳步行到了妙果寺對面的古玩市場。只見牌坊似得大門左右各掛一個紅燈籠,頂上琉璃瓦上雙龍搶珠,正中一塊金字招牌,行書寫有︰「妙果寺商場」。

天還,一切顯得詭異而難以猜測。

董天岳借著昏暗的燈光向里走,不一會就看到一座亮燈的古樸建築,又見建築正中掛著一長條形招牌,上書︰「妙果寺古玩城」幾個金字。招牌下正中又掛一張小招牌,正中寫有三個紅色大字︰「古玩城」,右下角兩個小字白色「二樓」。其下一個入口,斜斜直通二樓的古玩城。

四處走了一會,董天岳看見了一張綠色招牌,上書︰「溫華市花鳥市場」。這邊的地攤空位比較密集,只是連一個鬼影子都沒!

「果然是鬼市!」

別說藏友,小販也沒看到一個。

董天岳比較興奮,有幸成為今天第一個到場翟寶者。他如幽魂般四處閑逛,終于在一個角落發現了兩名小販。

一名高個竹竿般男子早已擺好了地攤,看他攤前整齊擺放的瓶瓶罐罐,應該是賣瓷器的,旁邊那名大肚腩男子好像剛到。

只見大肚腩拉著一個碩大的行李拖箱,熟門熟路地拉到高個男左側歇下。天還曉,這里有些悶熱,大肚腩拿出一把折扇扇了一陣,才從腳底箱子里拿東西出來,跟著擺在一塊黃布上。原來,這兩位小販,一位是賣舊書的,一位是賣古董瓷器的,兩人互遞香煙後交談起來。

「老黃,你怎麼來的這麼早?你現在每周都來這兒擺?」高個走過來點煙問道。

「是呀,你最近搞到什麼好玩意了?有一段時間沒見你了。據說名人手札最近漲勢很猛啊?」大肚腩吸了一口煙,又伸手擦了把臉上的汗,玩笑道︰「你該不會弄到了蘇軾、朱熹、董其昌的書信,又或者弄到了魯迅的《且介亭雜文》手稿、弘一法師手卷什麼的真跡了吧?」

「……呃,我哪有哪個福氣呀?」,高個好像被猜中心思似得,有些吃驚,旋即呵呵笑道︰「喲,幾日不見,老黃你對手札這塊也有了研究呀,還魯迅先生呢?」

「皇阿瑪收藏名人手札成癮,圈子內早就傳開了。我再不知道就是死人了!」老黃挺著大肚子笑道。

董天岳听著有趣,便上前裝作小白的樣子問道︰「兩位前輩好,誰是皇阿瑪啊?」兩位小販相視一笑,知道董天岳定是個雛了。

「這位小兄弟是第一次來鬼市吧?若是說到手札收藏,這位高兄可是行家,你給他打一支香煙,听他給你嘮叨嘮叨。」老黃笑道。

「是是!」董天岳趕忙掏出一包大中華,給二人一人遞了一支。

「喲,大中華啊!」大肚腩把煙湊到鼻子前嗅一下,清香撲鼻,又看了下牌子道。

「嗯,煙都打了,我就給小兄弟說道說道吧。」高個接過香煙,插到左耳旁備用。見董天岳穿著不太考究,一身白色T恤加卡其色七分褲,抽煙倒是挺講牌子,是個講究人啊!其實,這不是董天岳出門沖面場刻意買包大中華,而是前些天一個叫大牛的朋友送的。據說是喜煙,希望可以給董天岳帶來好運。

高個抽完第一顆煙,趕緊點上耳邊的大中華,一邊從箱子里拿出舊書,一邊說道起手札的知識。

「說皇阿瑪你不知道,說到‘小燕子’你一準就知道了。是的,皇阿瑪就是張鐵林,古玩界出了名的喜歡收藏名人手札,據說都成癮了!

國內手札的拍賣市場價格,在近幾年之間,起碼翻了好幾番。手札的交易價格暴漲,有位圈內人士曾開玩笑說,‘這跟皇阿瑪有一定的關系’。因為他曾創下一個人包圓買下一場拍賣會上的全部手札藏品的記錄!

張鐵林說,他的收藏經歷並不長,而且只喜歡‘帶字兒的東西’!」,而且一但看上就‘包圓’。所謂「‘包圓’就是全包下來買了。

「厲害!原來是‘鐵三角’張國立、王剛、張鐵林的皇阿瑪啊!」董天岳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內地影視界有一個堅不可摧的「鐵三角」,從《鐵齒銅牙紀曉嵐》1—4部到《五月槐花香》、《布衣天子》、《倚天屠龍記》等古裝大劇,張國立、王剛、張鐵林這個當年的「鐵三角」一直「鐵」到今天。張鐵林更是因為飾演了《還珠格格》里的乾隆帝被人們親切的稱為「皇阿瑪」了。

「嘿,你可別小瞧了這位皇阿瑪,雖然他涉足古玩界的資質不是很深,收藏經歷並不太長,可是他‘術業有專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只喜歡‘帶字兒的東西’,已然成為古玩界手札收藏的收藏大家了!」

高個說到這,已經駕輕就熟的擺好了地攤,地攤黃布上整齊有序的擺放了各式各樣的舊書。他找來一對馬扎,遞給董天岳一個,自己打開坐上一個。大肚腩則是用手電瞄著高個地攤上的舊書,看看可有什麼新發現。

「多謝!敢問高大哥,什麼叫帶字的東西?難道是指字畫?」董天岳再次裝小白的問道,既然裝,那就要裝得像樣,虧他也能勇敢的問了出來?誰知,此言一出,兩位小販都是對望一眼。

「哎喲,小兄弟,看你這謙虛好學憚度很不錯!現在像你這麼實誠的年輕人已經不多了!」大肚腩夸贊道。

「是呀,這年頭不懂裝懂的多的去了,肯踏實求教的已經不多了。還別說,我們就專逮那些個裝高手的二貨,有機會就宰上一刀!」高個也是用贊賞的目光對董天岳點了點頭。

「你說的沒錯,字畫是帶字的東西,可是字畫在古玩界也是一個大類,不是小類。皇阿瑪所謂的帶字的東西可能也包括字畫,但是更多指的是古籍善本領域。像手抄本、手札、書信、手卷、刻本等等,都屬于這一領域。我就專門給你講講手札吧。

所謂名人手札,就是名人親筆寫的信,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經常使用的一種五。在古代,書信有多種名稱,如札、牘、簡、啟、箋等,或因最初書寫材料的不同而得名,或因用途、作者身份的不同而區分。在紙張尚明和應用之前,當時一般把文字都記錄在竹木片上。寫在木板上的信函叫札、牘,寫在竹片上的叫簡。紙發明以後,木板和竹片雖不再使用,但名稱仍沿用下來。

到了今天,手札不僅僅指信件和文稿,還包括日記、便條、跋語、題簽、筆單、隨筆、賀詞、首日封等。而歷史名人創作的書札,往往與重大歷史、軍事事件緊密相連,既有書法,也是善本,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兼具,而又具有不可復制的孤品特性,所受關注逐漸升溫也就是常理之中了。

在我國,目前所見迄今為止最早寫在紙上的書札,是陸機的《平復帖》。它是陸機寫給友人的一個信札,其中有病體‘恐難平復’字樣,故名《平復帖》。上有宋徽宗趙佶泥金題簽和‘宣和’、‘政和’二印。明人董其昌在帖後跋曰:‘蓋右軍以前,元常以後,惟有此數行,為希代寶’,此貼現藏京都故宮博物院。關于此貼的傳承,此間的曲折故事,日後和你細說。」

其實這些董天岳早就知道了,《平復帖》是張伯駒夫婦捐獻給故宮的,只是他不能說出來。今天來鬼市,他是來當小學生的。看看現今古玩市場的小販們,到底處在什麼水準,那也就大概知道有沒有漏可以撿了。

「哦,原來這就是炒得火熱的,所謂的手札啊!」董天岳裝著很受教的樣子,高個听了自然受用。中國人大都喜歡好為人師的。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