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膽英雄董全帶著尚氏二杰和田凱,四個人在老河口的後山跳崖後死中得活,帶著滿腔的仇恨,歷盡了艱辛勞苦,好不容易回到了闊別近兩個月的軍營——赤峰縣城防團。他們不知道,些時的城防團因兵員猛增已升級為城防旅。
原團長李春祥(現已升為旅長)見到董全他們心中十分不悅,劈頭就問,你們怎麼才來?這些天你們到哪去了?怎麼就你們四人?黃子厚呢?飛虎嶺上的其他幾十名弟兄呢?……
李春祥一見面就問了好多問題,這還得說李旅長對董全印象不錯,實質上他打心眼里喜歡這個膽識過人、槍法出眾的年輕人,這還是在董全和他的參謀長于海鵬三槍定輸贏時給他留下的良好印象。
四個人在旅長面前站得筆管條直,論級別相差太懸殊了,嚴格來說,董全他們四個還是新兵蛋子,而李春祥卻升任為旅長,肩頭上是兩杠三花,論餃級那差得太遠了。但是李春祥全不考慮這些,直接接見了他們四個。
董全規規矩矩地站著就把自己這趟離開軍營的經過詳細地講述一遍。別看沒上過幾天學,但董全小嘴挺能說,這些歷險奇事本就精彩,再加上董全繪聲繪色的描述,跟小說差不多,很吸引人。說到傷心處,董全是聲淚俱下,說到憤恨處,董全是咬牙切齒,其余的三個人也是熱血沸,情緒激動。看得出來,李春祥听得津津有味,但他始終眉頭緊鎖。最後董全說︰「旅座,董全此次有辱使命,沒有完成任務,不但沒帶來一兵一卒,還搭上了二哥黃子厚的性命,這麼多天沒歸隊,全是董全一人之過也,董全甘願接受軍法處置!……」董全說完,規規矩矩地站在李春祥近前,等候李春祥的訓示。此刻,他又想到了黃子厚和趙明的慘死,心中像刀割一般難受,心說,這筆賬我得給章軍和獨眼龍記上,只要有我董全三寸氣在,我就一定不會放過你們。
听完董全的話,李春祥的眉頭稍有舒展,沉吟了片刻,對眼前的四個人說,這事出有因,也不能全怪你們。可是,你們離開的這段時間軍營出大事啦?你們知道不?駐遼城的日本鬼子,著名的「三田聯隊」以「高家窪事件」為借口,先是跑到省城承德跟我們的師部「談判」,非要見湯主席,提出種種無理要求,繼而又悍然發兵長興峪。參謀長于海鵬帶領兩個營和建平的兩個營共同駐守長興峪。原本一個營駐守的軍事重地長興峪,這下我們駐防了四個營,又有兩個參謀長親臨指揮作戰,本以為可以高枕無憂,可哪知戰事急轉直下,參謀長于海鵬陣亡,我們的兩個營全軍覆沒,長興峪、建平、承德師部都給我們發來求援急電,上峰無兵可派,要求我們兩個城防旅相互支援,要確保長興峪的安全,確保建平和赤峰的安全……鬼子怎麼那麼邪乎?我們的軍隊怎麼那麼飯桶?就連我的參謀長于海鵬都不是對手……說到這里,李春祥兩眼噴火,既憤怒又痛苦。
董全等四人听得目瞪口呆,我們才離開軍營不到兩個月,竟然發生這麼大的變故?日本鬼子佔領了東三省還不滿足,變本加厲又要謀求熱河?數天前,血洗高家窪,殺死幾十名鬼子,那是自已帶著「二杰」和「二勇」等兄弟干的,我說這麼多天沒有相關消息呢,原來鬼子們正在暗中大做文章呢,如今鬼子終于要報復了!參謀長于海鵬和兩營的兄弟全軍覆沒?……操他娘的,小日本兒!董全听明白後不禁又咬牙切齒了。提到于海鵬,別看兩個人過去有過不愉快,但從內心里講,董全對這個參謀長既贊成又感激,贊成他治軍嚴,威望高,感激他曾經救過自己的命,也救過自己的妻子方敏和尚氏弟兄等人的命。他忘不了,在赤峰,董全、方敏等人幾次遇難,如果沒有人家于海鵬出手相救,他們幾個早死多時了。作人得講良心,在董全心中,于海鵬是個英雄!雖然兩個人為了一個女人有過節,甚至還進行過你死我活的爭斗,但董全並不恨于海鵬,原因是董全是個知恩不忘報的血性男兒,有恩必報,有仇不饒。如今,救命恩人慘死在鬼子的手里,他能不恨嗎?
瞬間,董全又想到了愛妻方敏,听說這次方敏等人也加入醫療隊隨軍出征了,想到這里董全的心里像刀割一樣難受。小夫妻二人婚後感情很好,但在一起並沒過過幾天安生日子,妻子方敏無怨無悔地跟著自己顛沛流離,居無定所,這一分別又有近兩個月了。本來說這次回到軍營,能見上她一面,能看到她安好如初,自己心里就踏實了,沒想到天不隨人願,又出了這等逆事。不知方敏現在怎麼樣了?錦兒呢?還有我那好兄弟沈亮和王商呢?參謀長于海鵬都陣亡了,兩個營的兵力全軍覆沒,不用問,他們的醫療隊也完了,不是當了鬼子的俘虜就是也跟著貼金了。方敏她們幾個也肯定凶多吉少了,她和錦兒都身懷有孕呢,死了還好,如果不死落到鬼子手里,哎呀……董全簡直不敢往下想了,心里如把抓揉腸一樣。
原來,董全幾個人離開軍營後,形勢的確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鬼子佔領了東三省,推行殘暴統治,最近又成立了「滿洲國」,折騰得烏煙瘴氣,鬧得民不聊生,東三省的老百姓不堪忍受,逃往熱河等地的難民不計其數。
恰在這時,建平和赤峰兩縣城防團大肆宣傳,招兵買馬,要守土衛家,抗擊小日本。老百姓都恨透日本鬼子了,因此,一听說要打鬼子,紛紛報名參軍,當兵者猛增,加上又改編了些土匪和保甲隊員。這樣僅一個來月,兩縣就新增加了十幾個營的新兵,兩縣的總兵力都超過三千人,師部大喜,隧傳令將兩個城防團都升級為城防旅。
赤峰城防旅招收了六個營的新兵,加上原來的五個營,一共有十一營的兵力,總兵力超過三千五百人。旅長李春祥和參謀長于海鵬非常高興,加緊練兵。
然而,好景不長,半個月後,戰訊傳來,駐守遼城的「三田聯隊」二千多人向長興峪開來,鬼子的先頭部隊藤田的大隊近千人離長興峪只有一百多里了。
建平縣城防旅的旅長柳復明一听到這個消息,馬上嚇得麻了爪,別看他的城防旅現在有九個營超過三千人,但他還算有自知之明︰除了新兵之外也就是三個營的戰斗力,而這三個營當中,跟他一樣,抽大煙的「雙槍兵」少說得佔三分之一,這樣算來,他的這個城防旅的戰斗力得大打折扣。而小鬼子的凶殘和野蠻他是親眼目睹過的,那是在東北,跟隨湯主席奉命撤退時也曾與鬼子發生過正面沖突,雖然規模不大,但鬼子訓練有素,戰斗力極強,他現在想來還心有余悸。這次他一听說是「三田聯隊」要取他的長興峪,雖然鬼子的先頭部隊才八百來人,就這樣也把他嚇壞了,趕緊向師部發電,向湯主席發電,一天之內發出去幾道求援急電,請求承德派兵增援。
但上峰說的明白,鬼子的大部隊對熱河虎視眈眈,熱河境內的中**隊也就十來萬人,都處于戰略要地,根本無救兵可派。你們一個旅的兵力,鬼子的聯隊全算上也不超過四千人,他還得留下一部分駐守遼城。因此,命令建平與赤峰聯合抱團取暖,相互支援,這樣你們就有兩個旅超過六千人的兵力,你們務必守住長興峪,一定要確保建平和赤峰的安全。否則,軍法從事!
柳復明一听不敢怠慢,趕緊把參謀長林曉偉找來商議對策。林曉偉听了淡然一笑說,旅座,大可不必擔心,長興峪是我們經營多年的軍事重地,地勢凶險,易守難攻,我軍常駐一個營的兵力,修築有堅牢的防御工事,再加派一個營,我親自坐鎮指揮。若能讓赤峰的李春祥再派兩個營過來,到那時別說八百鬼子,就是「三田聯隊」三四千人全來,也修想通過長興峪,旅座就可以在建平高枕無憂了。柳復明一听立刻轉憂為喜,趕緊向赤峰的柳春祥發電請求支援。
此時的李春祥也接到了承德師部萬松林的命令,鬼子進犯長興峪,很明顯目標是建平和赤峰,你們必須全力以赴相互幫助,相互支援,確保長興峪的安全,只有守住了長興峪,建平和赤峰才會安全。李春祥正在和于海鵬商議這件事的時候,建平求救的急電就到了。
李春祥和于海鵬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盡管他們和柳復明、林曉偉向來不和,他們倆平時掐半拉眼角看不上這兩個**無能人,林曉偉老奸巨滑,利欲燻心,柳復明是個大煙鬼,經常手中不離煙槍,把軍人的臉都丟進了。但鬼子謀求長興峪,這關系到民族大義,關系到赤峰的安危,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懂。于是,李春祥趕緊傳令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營以上軍官全部參加,門前加了雙崗。容等李春祥把當前的戰訊一講,會場的氣氛立刻緊張起來。會上李春祥問計大伙,沒有多少人說話,最後于海鵬主動請纓,帶領兩個團近八百名精兵開赴長興峪助戰。
臨行時,李春祥千叮嚀萬囑咐。等送走了于海鵬,李春祥的心放下來了,因為他知道四個營守一個長興峪綽綽有余,這應該萬無一失。不只是因為那里地理位置險要,而且因為于海鵬帶兵有方。在李春祥的印象中,這于海鵬勇而有謀,沖鋒陷陣勇冠三軍,他手下的兵也很像他,打起仗來不要命,他們在一塊這麼多年,幾乎沒打過敗仗。
但這次出了意外,于海鵬走了沒一個星期,噩耗傳來,長興峪戰事吃緊,于海鵬的兩個營全軍覆沒,于海鵬陣亡,長興峪的林曉偉和建平的柳復明再次發急電,讓他火速派兵增援……
听到這個消息,李春祥好懸沒暈過去,于海鵬陣亡,等于砍去他一個膀臂,李春祥痛心不已。四個營的兵力,一千六百余人,兩個旅團參謀長親自坐鎮指揮,還有天險和牢固的防御工事,這麼多有利的條件,愣是擋不住八百名鬼子的進攻,這怎麼可能?這仗是怎麼打的?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這這這這……這鬼子就這麼厲害?不行!我非親統人馬與鬼子決一死戰,為參謀長報仇雪恨。正在這個時候,董全他們四個回軍營了。
看到這四個人,李春祥突然眼楮一亮,盡管他們還都是個兵,但李春祥對他們都非常了解,特別是董全,參軍才兩個月還不在軍營,通過飛虎嶺上的其他弟兄,比如「二勇」等人,他了解得更清楚了。他知道這個年輕人,有著悲苦的身世和坎坷傳奇的經歷,身懷絕技,不但槍法好,膽子特別大,還有一身功夫,在飛虎嶺他是當家人之一,經調查,有口皆碑,聲望甚好,而且這董全穿上軍裝也顯得威風,他很喜歡這樣的人,這跟鬼子作戰無疑是一員虎將,眼下正在用人之際,想到此,李春祥就破格提拔董全為排長。
一句話,董全成了少尉,紅領章上一顆星。不僅如此,李春祥還把從飛虎嶺帶下來的董全的舊部,有三十來人全部交歸董全指揮,編成了一個排。董全等人對這個知人善任的旅長肅然起敬,欣然領受了命令,表示絕不辜負旅座的提攜。
然後,李春祥又命令他的騎兵加強營超過四百人由營長周明、副營長呂奉帶隊,讓董全的排(因為出身土匪,全是騎兵)也臨時編入騎兵營,這樣這個加強營的人數就超過四百五十人(其實是兩個騎兵營的編制),對外號稱五百,作為先頭部隊向長興峪晝夜進發,留下一個營的兵力守住赤峰,他親率七個營二千四百多人馬作為主力,浩浩蕩蕩向長興峪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