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城內,許康已經入住進太守府中,開始接收各地送上來的詳細戰報。
黑火藥的巨大威力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包括他自己。
當這種毀天滅地的力量出現時,給城內守軍的第一印象就是上天的懲罰。如地龍翻身,洪水肆虐,蝗蟲為禍一樣,這不是人力所能抵抗的。
也就在這瞬間,孫策的五萬大軍有一半失去了抵抗之心,選擇了投降。
若不是孫策的舍身爆發,拖住了趙雲、典韋和甘寧這三位猛將,相信獲得的戰果會更大。
即便如此,此戰結束後,不但讓許康相對完整的接收了柴桑城,更使他手上多了三萬俘虜軍。
除了這些,另有一萬多守軍將士陣亡,而能趁亂逃出城外的士兵不足五千人。
可以說,孫策的主力軍隊至此已徹底消亡,現在的他就像一只沒牙的老虎,不足為懼了。
而另一邊,許康軍此次作戰的陣亡將士加起來還不到兩千人。
面對這樣懸殊的戰果,所有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想想湖口之戰,鄱陽湖之戰,石台城之戰,以及其他各種大大小小戰役的慘烈,柴桑城之戰更像是一場鬧劇。
用許康的話說,就是「一個大炮仗換來一座城池。」
看著因為讓孫策逃走而請罪的趙雲,許康不在意的道︰「算了,哪有打了一場大勝仗,還處罰主將的道理?」
趙雲羞愧道︰「臣無能,此戰全靠主公運籌帷幄之中,更有火藥這種神兵之助,方能成功,臣焉敢據為己有。♀」
「話不能這麼說,火藥雖好,畢竟是死物,若不是你帶領的將士奮勇,恐怕也很難有現今這麼巨大的戰果。處罰之事不必再提,一會兒我還要為全軍將士慶功呢?」
听到這些話,趙雲才算送了一口氣,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江東基業。
自己的這位主公什麼都好,就是喜歡擺弄一些奇技婬巧的東西,這一點令人實在不放心。這次火藥大逞神威,趙雲還真怕許康就此沉迷于此道之中,而丟失人文根本。
如今听到他冷靜的話語,心中的一顆大石總算落地,趙雲道︰「主公,那我軍接下來做什麼?要不要繼續追擊孫策。」
許康想了一下,道︰「讓騎兵去追一下好了,不過記住不得越過荊州地界,我現在還不想與劉表交惡。」
趙雲不以為意的道︰「劉表耗數年之功連江夏的幾個城池都奪不回來,有何懼哉。不如趁追孫策之機,一舉拿下江夏郡,也好為將來主公入主荊州做準備。」
許康笑道︰「孫策既然已經逃去,證明他命不該絕,就把他留給劉表去頭痛好了。至于荊州,現在還不是搶奪的時刻。」
「那可便宜了孫策了。」趙雲遺憾道。
「哈哈,這倒不至于,他有的頭痛呢。」許康開心道︰「算了,不提他了,還是談談柴桑的情況吧。我打算任命你為柴桑都督,負責這里的軍政大權,孫策的那三萬降卒就由你統
一指揮,另外許定麾下的揚州水軍也受你節制,就駐扎在這柴桑郡里,你看如何?」
「能得主公如此看著,臣願誓死以報,絕不敢推辭。♀」趙雲單膝跪地,起誓道。
許康將他扶起,溫言道︰「此事事關重大,可絕不是什麼美差。以後的柴桑郡不僅是我們對外擴張的基地,也是防備外部進攻的堡壘,你必須在這里給我訓練出一支精銳的部隊來
,當然如果有什麼困難,也可以第一時間通知我,我會盡量幫你解決。」
面對許康如此推心置月復的信任,趙雲越發的激動,道︰「主公放心,臣一定會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替主公征戰天下。」
許康滿意的點點頭,道︰「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走吧,還有很多事需要宣布,我們也不能讓諸位大臣等急了。」
許康攜手趙雲來到眾人面前,無疑是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對他的信任,這可以說也是一種無聲的獎勵了。
趙雲固然受寵若驚,其他大臣也多以羨慕的眼神看著他。
不過,也沒辦法,誰讓人家跟隨主公的時間最長,而且又這麼有本事呢。
在許康宣布了柴桑城內新的人事任命,同時又大賞三軍後,滿城歡聲雷動。
雖然有不少將領對他不肯趁勝追擊的決定頗有微詞,但許康毫不在乎。在他看來,過猶不及不如見好就收。
袁紹統一北方四州後,不肯听從田豐休兵養民的良策,執意趁大勝之威攻打曹操,結果造成了官渡之敗。曹操收復荊州,亦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南下江東,才有了赤壁之恥。
二人都是先大勝後大敗,一個身亡國滅,宗祠不保,一個精銳盡喪,失去了統一中國的良機。
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適可而止的重要。一場幾十萬人的大戰,即便是沒有爆發什麼大規模的戰役,光壓力就能讓底下的將士們精疲力盡。一旦勝利,正是銳氣盡失,放松精神的時刻,這時候再讓他們去參加另一場大戰,開始時或許還有士氣優勢,一旦遷延日久,必然導致潰敗無疑。
對許康來說,他寧願選擇暫時的退卻,也不想冒潰敗的危險。
同時這樣做也可以麻痹劉表的神經,讓他以為自己真的只是志在揚州而已,這樣他就會投入更多的兵力在北線戰場和袁術互耗上,對自己將來坐收漁翁之利也有好處。
柴桑之戰結束的如此之快,另一個沒有想到的恐怕就是蔡瑁了,他還想等孫策和許康再互耗一段時間再收漁利,沒想到孫策竟是外強中干,連這個冬天都沒有撐過去,當真是嚇了一大跳。同時對江東軍的戰力也莫名的有了幾分恐懼,要知道被他們趕出揚州的孫策可是已經和己方相持數年之久的人物,他的實力有多強,蔡瑁是最有發言權的。
听說江東軍的騎兵在追擊孫策時,蔡瑁的心陡然緊張起來,幸好他們止于揚州地界上,並未進入荊州。
蔡瑁送口氣的同時,馬上寫信,將這里的戰況快馬加鞭送往荊州城。
荊州城,刺史府內,劉表仔細閱讀了蔡瑁送來的情報,然後傳閱給底下眾大臣觀看。
待這封情報重新回到他手中後,劉表方道︰「如今許康打敗了孫策,盡得揚州之地,對我荊州已然構成威脅,諸位大人可有對策?」
蒯氏一族是荊州僅次于蔡氏一族的豪門大姓,蒯家兄弟蒯良、蒯越也是最早追隨劉表的有功之臣,為劉表立足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初蒯良向劉表獻上的安撫荊楚的方略更被劉表認為是「雍季之論」,推崇備至。
如今蒯越領兵幫助張繡抵抗袁術去了,蒯良自然擔當起出謀劃策的職責。
「主公,揚州雖強,但我荊州也不弱。既然許康刺史並未讓軍隊進入我荊州地界,那就表明他願意與我方交好,不如派遣一使臣前往揚州,兩家結盟,方位上策。」
一半以上的謀士紛紛言道︰「此計大善。」「荊,揚二州一旦結盟,則南方局勢立定,實在是荊州幸甚,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
听著眾大臣的黨附之議,別駕韓嵩冷笑道︰「子柔兄所言恐怕不妥,誰不知許康野心勃勃,佔了交州不算,還奪了劉瑤刺史的揚州。這樣的一個人又豈會不覬覦我荊州。再說許康與袁術乃是同盟,如今我們正與袁術交戰,豈能再和他們結盟。以我之見,不如聯系徐州的劉備,他也是漢室宗親,必然願意助主公一臂之力。」
蒯良道︰「德高所言貌視有理,其實不妥。許康和袁術結盟不過是權益之計,所對付者乃是曹操,如今曹操已敗,二人盟約自然消解。許康追孫策而不入荊州就是為了表示不願與袁術一起攻打我荊州,這乃是示好之舉,主公萬不可視而不見。」
別駕劉先反駁道︰「許康之害,十倍于袁術,現在是因為打孫策損失慘重才會向我等示好,一旦其恢復實力,難保不會對我荊州用兵。為今之計當以聯絡徐州為重。有徐州在北方牽制揚州,則荊州自安。」
治中鄧羲道︰「既有強援在側,何必舍近求遠?荊州在揚州之上游,荊州攻揚州易,揚州攻荊州卻難,諸位又何必如此畏敵如虎。我看那許康也是看中此點,擔心我荊州對他不利,這才急急與我等結盟,若主公不能正面回應,反而交好徐州,必然引起許康的疑心。我怕到時候反而會迫使他先發制人,攻打我荊州。」
……
雙方各執一詞,鼓噪不休,在聯揚還是聯徐之間找不到一個完全之策。
這時蒯良突然道︰「今有揚州麾下軍師將軍荀攸正寄住在我荊州驛站之中,主公何不招他來詢問一番,也好談談揚州究竟意欲何為。」
劉表頓時喜道︰「此言才是正理,我險些忘了此人,來人吶,快傳揚州使者荀攸來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