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八十一章 復信

趙雷回來這一天,一隊塘馬從遼陽出發,經在城驛,牛莊驛,西平驛,盤山驛,寧遠衛,沙河驛,

高嶺驛,廣寧中前所,兩天時間,抵達山海關城。♀

出了關城,當然也是一路急行,抵達通州驛時,用時四天。

這樣的速度,是用的四百里加急,大明最快的驛傳就是如此,到清季,有六百里加急,最快是日行

八百,從廣州到京師,數千里之遙遠,幾日之內必須趕到,換馬換人,一路急行。

這幾個塘馬,身負重任,但事情不算太急,然而速度也不算慢,待他們趕到兵部,由兵部提塘官將

塘報接下來之後,一切就都了然了。

又是捷報。

旬月之內,兩次大捷,而且,這一次並不遜于上一次。

上次是斬了速把亥,是一樁天大的功勞,到現在賞賜還沒有定下來,論說起來,封爵當然很難,李

成梁是擁有強勁的實力,加上十幾年的戰功,斬首好幾千級,這才授的寧遠伯,大明三等爵中的最低一

等,張惟功才立了這一功,火候還早的很。

另外還有一個很扎實的理由,張惟功是未來的英國公,難道公爵不要,反去封伯或封侯?這太好笑

了一些。

但前賞未定,後功又至,這就頗為叫人為難了。

「怎麼辦?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兵部正堂曾省吾底氣倒是很足,他與許國都算是張惟功幕後的人

,惟功在前方立功越多,他兵部正堂的印把子就抓的更穩,他的心里當然毫無負擔,只是高興而已。

一個兵部司官建議道︰「曹簠要叫送到京師,余者不問,如何?」

「這是正辦

「不宜驚擾地方太甚,遼陽初穩,凡事當然以安靜為先

大明的官員,一切事物的最高評價就是兩個字︰無事。♀

當初某曾姓大吏,主導收回河套,結果就死在了這「有事」兩字上。動手的是嘉靖皇帝,但底下一

群推波助瀾的官員,原本無事,他偏生事,那便是厭人厭事。

遼陽初定,大功一樁接一樁,底下就應該無事了,那才是最好的結果。

曾省吾也覺得惟功的風頭出的夠了,點了點頭,笑道︰「我們上報吧,反正有人去頭疼,我們就不

必替別人擔心了

……

……

內閣之中,申時行的臉色特別難看,沉郁郁的,簡直能滴下水來。

他就是曾省吾所說的頭疼的那位,上次惟功的功勞便是他一手壓了下來,他對萬歷的心理有足夠的

了解,不用多試探就知道萬歷對惟功也起了提防和嫉妒的心思,這種心思,對帝王來說只要一起就很難

消除……除非惟功在京。

憑他們君臣自小相識,惟功多次立功的過往,如果現在惟功還在京師,那麼申時行倒不好用力太猛

,但這位英國公府的少主就是吃虧在不知道收力,鋒芒太甚,叫申時行抓著不少痛腳,現在人遠在遼陽

,立功再多又如何?

只要皇帝心里厭棄了你,立上天大功勞,你只能在外兜兜轉轉,永遠進不了權力的核心,永遠都是

外圍。

申時行倒不是對惟功有什麼討厭的心理或是舊仇,只是單純的提防武人的文臣心思罷了。

哦,如果說有怨,倒是有一些。

當初惟功支持張居正的清理整頓丈田之事,在京畿與當時的大宗伯禮部尚書馬自強家起了嚴重的沖

突,申時行听到消息之後,沒有表態,沒有表態不代表沒有態度,申時行的態度就是十分不滿,可能就

是這麼一件事,在他心里種了因,現在開始花花結果。♀

江南大家族出來的,哪怕小時貧困被人收養,連姓氏都改過,但幾十年過來,申家也好,徐家也罷

,又是根深蒂固的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申時行的立場,當然也是在張居正的對面。

「奏給皇上知道吧

申時行少有的沉聲嘆氣,將兵部呈上來的奏報,簡略的寫了票擬,將應辦的流程寫在上,當然,是

能簡則簡,能省則省,而兩件功勞,一件正,一件奇,一起擺在案上,前功未賞,後功已至,想來今天

一直到晚上,估計會很難入眠了。

「閣老,遼東有信來

「是不是王叔平的信?」

「是,閣老……是派專門的信差送過來的

申時行微露驚疑,低聲道︰「那還不趕緊拿來

信是從廣寧發過來的,當然不可能用塘馬,也沒有用官家的驛站,私人私信,只能派自己家人,沿

著官道,自己打尖住店。

這樣的送信法,一般的官員都沒有辦法承擔,除非是有急事,或是要緊的大事,否則的話,當時的

人寫信送信,都是托人捎帶,替人帶信,原本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社交手腕和辦法。

王叔平是山東按察司的分巡道,名政和,申時行的任副主考和房師時取中的門生,十年時間從二甲

吊尾的進士巴結到了正四品的按察副使,分巡遼陽,就他的資歷來說,申時行這個座師肯定也是出了不

小的力氣。

出了力,當然就要有回報。

以申時行現在的地位,六部正堂,他無力扶持,也插不進手,那是張居正的地盤。侍郎一級,也是

很難著手。

郎中,員外,主事,還有寺監之中,已經盡可設法,想辦法安插自己人了。

和後世大佬愛用自己的秘書是一樣的道理,當世大佬,多喜歡用自己的門生,相當的位置上用同年

,提攜的後進,十個有九個倒是自己的門生。再下來就是同鄉,姻親一類。不過用這兩種,當然沒有用

同年或門生來的光明正大。官僚集團之中,人人如此,是以理直氣壯。

王政和的信,隔一陣子會經由塘報夾帶,象這樣專門送來,這還是頭一回。

展信之後,申時行先是皺眉,接著便是眉目舒展。

王政和這個人,器小無行,不過在做這樣的事情上,還是要專門的人才做起來才得心應手,這王某

人,看來就是專門人才了。

看完之後,申時行取來一張信紙,持筆濡墨,想了想,便開始寫道︰「前次所雲藥方,思之再三,

依叔平兄所言之法為是,其間添減,當以斟酌為要,務使藥到病除也……」

他當然不會直言不諱,王政和信中,提起來的便是林紹勇與他溝通的大事,听到此事後,王政和便

急使到京,請示機宜,只要申時行不反對,或是有片紙只字到遼東,他行事就有了倚仗。

申時行自然不會將白紙黑字落入人手,話語之隱諱,絕不會落下只字把柄到人手中。

寫完之後,吹干封套,當然交給原來的信使帶回。

處理這一樁事,申時行才微微一笑,將精神又投到遼陽鎮的軍功上去,這一件事,更加的叫他頭疼。

……

……

「皇後,吾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萬歷不象他的孫子崇禎,崇禎對防止後宮干政還是有很強的警惕心理,絕不會將朝政說于後宮知道

,最寵愛的田妃有干政跡象,立貶入冷宮,絕不寬貸。萬歷則不同,他的鄭貴妃就對朝局有足夠的影響

力,福王奪嫡之事,當然就是後宮發力,外廷有志同者合謀,終于衍生出萬歷朝的三大案出來,成為明

末最著名的事件之一。

此時的萬歷還不知道鄭貴妃在哪兒,不過現在就算鄭妃出來,估計也得不到同等的寵愛了。萬歷對

鄭妃,包括成化皇帝對萬貴妃,應該都是天子這種生物尋找世俗感覺做為寄托的一種表現,不然的話,

天子後宮美人無數,又何必吊死在一顆樹上?天子亦是凡人,也有心靈寂寞尋找知已良朋的想法,所謂

的寵冠六宮,無非就是天子拿對方當平等的家人,寄托一點凡人的情感罷了。

現在的萬歷,已經將這種情感寄托在王皇後身上了,患難夫妻,關鍵時刻皇後挺了他一把,足見皇

後對的起自己頭頂的那頂鳳冠和懷中的金印,帝後原為敵體,現在相處,就更加融洽和隨意,萬歷對這

種感覺,也更為歡喜。

現在他躺在暖閣的榻上,兩個都人在一側替他切著新橙,這是打江西貢過來,剛到京不久的新鮮東

西,昂貴之處,連皇後亦不大舍得多吃。

听到萬歷的話,皇後微笑道︰「是不是張惟功又立奇功的事?」

「嗯,可不是……」皇帝道︰「前功尚未賞,又來這麼一個奇功,叫吾怎麼辦是好?」

「皇上,臣妾有話要直說了……」

「你說,你說

「還是上次那話,張惟功再能耐,他也是你的臣子,做什麼都是替你,替大明效力,這是他臣子應

做的本份。他家自永樂年間到如今,世代簪纓,享盡榮華富貴,祖宗的功勞情份福及子孫,皇家並未虧

他,現在立些功勞,皇上反似有些不安似的,臣妾期期不以為然……」

「吾懂了……」

萬歷握住皇後的手,都人在場,皇後不免一臉嬌羞,萬歷卻是神采飛揚,顧盼自雄的道︰「吾知道

了,但憑吾的本心去做,榮辱富貴,皆是君恩!」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