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正文
第375節第三百七十四章城外
張豬兒也听說過朱尚駿,麻登雲更熟,當下小聲笑道︰「他是我的文化訓導官,郭黑子,他和你是兩個類型,你是能武不能文,他是文比武強的多,你們倆怎麼認識的?」
「瞎,你少瞎打听……」
郭宇和朱尚駿認識的經過就是源自安定門外的叫樊樓的酒樓,兩人因為爭一個陪酒女人爭執起來,當時都穿的便服,差點打架,當然,朱尚駿要是和郭宇動手,一準一個死,好在爭吵過程中明白了互相的身份,也都暗道一聲好險……遼陽鎮的軍官因為這事兒打起來,兩人沒準都得吃四十軍棍加十天單人禁閉,軍法官那里可不會和他們講交情情面。
「好了,一人一匹馬
四人匯合在一起,朱尚駿一人牽引著幾匹戰馬,還有騎弓和箭矢,他對其余三人笑道︰「我們大帥已經派人到開原買馬,你們步兵營軍官人人有馬的日子也不遠了
……
……
遼陽通往復州一路上要經過海州的在城驛,耀州驛,蓋州驛,再過熊岳驛,五十寨驛,最後抵達復州,當時的復州擁有娘娘宮這個天然的良港,有限的海商船只和山東遼東沿海的漁船都會在此靠岸休整,在復州還有三處港口,地方不大,但也有相當的漁船進出。
整條道路,是在狹長的半島區域的臨海地域的一條直線,如果從地圖上看,幾乎就是用尺子打出來的一般整齊。
在此時的遼鎮,地方衛所還有一些活力,每年都會撥出款項和人力整修驛道,所以這一條大道並沒有殘敗,最少,在晴天的時候,道路平整堅實,並沒有被破壞的太厲害。
幾十年後,後金兵在這里連續進行了若干次屠殺,將海州和蓋州一帶的所有軍堡和村落夷平,州城也是被屠殺的干干淨淨,一直到皇太極的天聰年間,這里也沒有恢復人氣,屠戮之慘,遼民的傷痛之重,這都是後人難以理解的。
在此時的大道上,有一家人,正在用兩輛獨輪車,艱難的行進在這一條筆直的官道上。
在他們的身前身後,時不時的有車馬經過,有的是過路的貴人,遼鎮少河流,不象江南一帶水網密集而發達,趕路多半是以騾馬為最主要的運力幫助,轎子也不多,畢竟在遼鎮缺少士紳階層,只有最上層的將門才會用轎子,一般的武官,要麼騎馬,要麼坐車。
也有一些小商小販,或是挑著擔子,或是推著獨輪車,一路走,一路販賣貨物,每日所得,好歹也夠生計。
當然還有一些走親串友的,一般是以男子為主,除非是極近的短途,才會由男子在前,婦人在後,一家子一起走,不過這樣的情形,多半見于內地,在遼南地方,每城相隔不近,地方上村落稀疏的很,相隔極遠。如內地那樣,一村一莊緊密相聯,一直到州縣的情形,在關外地方,便不大常有。
這麼大的地方,肥沃之極的土地,關外漢人到明末女真起兵之前,計有五百萬人左右,也就是南直隸幾個府的人口,而地盤卻是極大,自然是地廣人疏。
在驛道上的行動人群中,推著獨輪車的一家人稍微略顯礙眼。
一家有四人,三十五六年紀左右的男子是推車的,身形高大,但體形略瘦,胳膊上青筋暴起,力量倒是不弱。
當時的人,很難高壽,窮苦的人吃著營養不佳的食物,做的活又重,均是拿生命力在硬撐,眼前的這個中年男子,便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