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對方那恐怖的實力,賀天心中的羞惱褪去後,便被一種狂喜所包圍。如果他能夠參加孟蘭大會,那麼……
想到後面的情況賀天那羞惱的神色徹底被狂喜所取代。只要能夠搞定這件事,別說認對方做大哥,就是裝孫子自己也絕對是心甘情願啊!
想到這里,賀天也顧不上剛才是不是被對方抽了一巴掌了。
語氣諂媚道︰「大大哥,剛才小弟並非無意冒犯,只不過鬼鷹老爺子對我們父子有莫大的恩情。在我眼中,他是這個世上除了我父親之外最親的親人。
他被你打敗以後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你應該是最後一個見過老爺子的人,我心中著急才有所冒犯,請大哥原諒小弟剛才的冒昧之處。」
于勇國心中也有些納悶,對方看起來也不想是朱壯壯那種軟骨頭啊!被自己抽了一巴掌,反過來倒向自己道歉。
難道現在受虐狂種特殊品種,在這個年代已經存在了?
「你沒有病吧?」于勇國語氣有點納悶。
賀天臉上諂媚的笑容僵硬在臉上,由淤青變得腫脹起來的臉頰,不自覺的抽搐了一下。
清秀的臉上神色有點納悶,苦笑道︰「我的表情真的有那麼做作嗎?」
看到對方肯定的點頭。
只能繼續苦笑的說道︰「我昨天晚上從李昊,哦,就是那個刀疤臉哪里收到鬼鷹老爺子的令牌,就跟老爺子通過電話。
從老爺子哪里得知他被人打敗的事實。而今天早晨父親就去嘉萊探訪老爺子。卻發現鬼鷹老爺子消失了。他走的時候留下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他叫于勇國。就這麼簡單的五個字。
老爺子在我們天鷹幫不僅僅是精神領袖那麼簡單,我們天鷹幫能夠立足向明市,而沒有被其他強大的幫派吞並這里面還涉及到一個秘密。」
說完賀天看向于勇國,再等對方接話。
于勇國好奇,卻不希望和這些**扯上什麼關系。
只能搖搖頭道︰「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我不想和你們**扯上什麼關系,這些秘密我可以選擇不听嗎?」
賀天也被于勇國那油鹽不進的模樣弄的有些頭大,自己在向明市可以說是橫行霸道的土霸王,何時吃過這種癟。
不過想到對方的強大,還有今年即將到來的孟蘭大會。
賀天只能無視于勇國,自顧自的說道︰「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大的秘密,你可以當成一個故事听听也好。不知道于兄弟听沒有听說過中元節?」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農歷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南方,亦稱——鬼節。
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歷7月14日。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在封建時代,地方官府還命令寺廟的和尚道士設孤魂道場,以祭奠陣亡的軍士,中元節時,人們要焚燒大量的紙錢。」哥哥博學多才,這些常識性的東西在腦海中自然而然的浮現。于勇國照本宣科的念了出來。
賀天拍拍手道︰「于大哥果然見多識廣,但是于大哥可否知道中元節的由來?可否知道這個節日在那個國家比較流行?」
于勇國眉頭微皺思索了片刻道︰「中元節在中國也就俗稱鬼節,我是北方人,對南方那種節日的由來真的不怎麼清楚。」
賀天笑了笑解釋道︰「盂蘭盆節起源于印度,後經東南亞傳入日本,並在日本發揚光大。同時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影響了道教而產生中元節。盂蘭盆節不等于中元節,它們的區別是,盂蘭盆節的祭祀形式常常是舞蹈和歌舞,或鼓舞、群舞等,配合宗教的咒語等等。
而中元節則著重家人團聚,悼念故人、吃吃喝喝、放長假等等,在南方表現為燒紙錢,這和日本的盂蘭盆節也明顯不同。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會在中國還在舉辦,但民間的盂蘭盆活動已蕩然無存,中國人已經不知盂蘭盆為何物。
如果談及盂蘭盆節,國人的第一反應是日本的節日。實際上這是很大的誤解。盂蘭盆節是華夏的節日,日本盂蘭盆節只不過是孑遺而已。盂蘭盆節在飛鳥時代傳入日本,已成為日本僅次于元旦的盛大節日。
盂蘭盆節在日本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
但是這個夢蘭盆節對于我們江湖人士來說,卻是一場恥辱。
抗戰中少見武林中人的身影,並非武林中人不關心朝堂之事偷偷躲起來。而是武林高手有自知之明,個人勇武在槍林彈雨中根本體現不出一點價值。一個武林中人在戰役中的作用,甚至比不上一個服從命令的老兵,所以武林中人一直散亂成片的對日本高官進行刺殺。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對華北根據地進行了頻繁的掃蕩。而且施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小日本急于解決中國問題。背後又有那些時不時出現的暗殺,小日本自然是對我們的騷擾弄的不勝其煩。
1939年農歷6月到7月,日本掃蕩強搶的五千多名俘虜,準備在農歷七月十五的孟蘭盆節上集體屠殺進行祭祖活動。孟蘭盆節即將成為名副其實的鬼節。
而這五千人里面不僅僅包括革命根據地的普通民眾,還有諸多的武林名朽的家人。
這時,小日本放話要進行一場比武,華國出五十個代表,日本出五十個代表。進行一場盛大的比武。
華國勝一場,放還一百個俘虜,華國敗一場,當場擊殺一百名俘虜。
也是因為這次事件的原因,南派、北派所有武林中人第一次拋開門戶之見,聯合起來,準備打好這次擂台賽。」
「小日本會好心放人,一窩端的可能性更大些吧!」于勇國有點嗤之以鼻。
賀天面帶苦笑道︰「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們武林中人也不會稱之為最大的恥辱了。
日本只出了十七名選手,七名使刀的,五名忍著,三名相撲,二名拳擊手,還有一名全身裹著黑布,甚至看不清本來面目的黑衣人。五十人對戰十七人,卻只贏了七場。日本人如約放了七百人,四千三百條人命被坑殺當場。
因為自己的無能,使得同胞血濺當場,這對所有武林中人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和恥辱。
而後幾年,沒有了人命賭約,但是武林中人也會在農歷十五這天,華人和日本人依舊會進行擂台比試。武林中人都在發奮練功。但雖然沒有第一次輸得那麼慘烈,卻依舊是輸多贏少。
八年抗戰結束,新華國成立,日本人戰敗退出。孟蘭盆節的比武大會也告一段落。
但是連續6年的持續敗績,讓所有武林中人都有種銘刻進骨子里的恥辱之感。
雖然沒有了日本人的參與,但是孟蘭大會依舊保留下來,不過由每年一次,變成了三年一次。」
「為什麼?為什麼偌大中華,竟然在武術之上輸給一個彈丸小國?」于勇國心中也似乎有著一團火在燒。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