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六章 棋輸一著

襄城郡點之影響深遠,它雖然只是棋局中一小處地盤的較量,但它卻至關重要,它使唐軍在整個戰局中陷于被動,屈突通的被俘極大震動了唐廷朝野,也使唐廷高層意識到中原之戰的不利局面。

就在屈突通的被俘兩天後,大唐皇帝李淵正式下達聖旨,命令唐軍全面撤出中原。

但這是在一千四百年前的隋末,盡管可以通過飛鷹傳遞一些緊急情報,但重大決策的傳遞還是需要人力方式。

沒有看見蓋有內史門下大印的聖旨,無論李世民還是李孝恭都不敢承擔放棄中原的重大責任。

聖旨從長安出發,以最快的速度抵達長淵縣需要三天,抵達許昌縣需要五天,可就在這五天的情報等待期內,一切都會發生變化。

一棗兩萬人的隋軍在中原平原上疾速行軍,沿著穎水向東南方向前進。

這支隋軍便是在襄城郡擊敗屈突通兩萬唐軍的徐世績部,楊元慶已下令將他編入李靖的東路軍,至此,秦瓊部和徐世績部都由李靖統一指揮。

徐世績的兩萬軍隊正是奉李靖之命插入到穎川郡中部,繞到李孝恭部後方,截斷唐軍的退路,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步棋。

楊元慶早在出兵前便給李靖下達過原則性的指令,要盡可能多地殲滅李孝恭部,削弱唐朝在南方的兵力,阻止唐朝再向東南擴張。

穎水,這是河南道中部一條極為重要的河流,穎川郡也因此得名。

經歷了多年匪亂後,這條曾經富庶的河流已經變得荒涼,疏疏落落的村子好像都空蕩蕩,很少看見人煙,荒涼的麥田向東延伸,融化在熱浪里,仿佛消失了一樣。

這里屬于穎川郡中部的繁昌縣,距離唐軍主力所在的穎川縣約八十里隊伍在急行軍兩天後,有些疲憊了,速度已經放慢了下來。

這時陰沉的天空開始飄起細雨,仿佛篩子篩過一般細細密密飄落在士兵們臉上,格外地冰涼。

徐世績騎在馬上,搭手簾向遠處看了看,遠遠地,他看見了矗立在細雨中的一座城池的輪廓,那里便是尊昌縣城了。

這座縣城對徐世績尤為重要,他們輕裝疾行,沒有攜帶輜重糧草只攜帶了三天的干糧。

而斥候探明繁昌縣城內有儲存近三萬石糧食守軍卻只有千人,徐世績當即下令︰加快行軍速度,奪取繁昌縣

二萬隋軍加快了行軍步伐,不久,大軍抵達了縣城,縣城大門已開,縣令帶領十幾名安員已站在城門外等候,沒有看見一個守軍的身影。

當徐世績的戰馬上前縣令連忙迎了上來,雙膝跪下,繁昌縣縣令陳羽叩迎隋朝天軍懇求天軍心懷仁義,善待縣中黎民。

李孝恭注重經營中原,頓川縣的主要郡縣官員都已換成唐朝官員,因此這個陳縣令實際是唐官。

不過徐世績並不在意,他現在關心的是糧食,馬鞭一指,徐世績問道︰城中守隻何在糧食有幾何

回稟將隻,城中守軍聞天軍到來,已在一刻鐘前全部逃散,糧食封存在庫,約三萬石。

徐世績一顆心放下,只要糧食還在,一切都好說,他翻身下馬,扶起縣令笑道︰縣令請起,隋軍是仁義之軍,絕不會擾民。

他隨即下令,三千人入城,其余大軍在城外駐扎

三千隋軍浩浩蕩蕩開進城內,而一萬七千余隋軍則駐扎在城外,一頂頂帳篷矗立而起。

一個時辰後,幾名報信騎兵向北方疾奔而去。

隋軍大營已經推進離穎川縣二十里外,唐軍因為在襄城郡的慘敗,使軍隊人數進一步減少到了五萬人,而隋軍則因為東城郡秦瓊部的增援到來,軍隊增加到六萬人。

這樣一來,隋唐兩軍的力量對比開始發生逆轉,隋軍佔據了優勢,而且隋軍士兵無論在士氣體格和戰斗經驗等等方面都要強于李孝恭的士兵。

再加上李靖指揮有方,中原東線戰役的勝利天平已經傾向了隋軍。

隋軍的中軍太帳內拜訪著一座用黃泥塑成的城池模型,長寬各一丈,擺放在一座木台上,稍有眼光的人都會認出來,這便是穎川縣城的縮小。

這是李靖受沙盤的啟發而特地制作的城池模型,是根據兩百名斥候耗時十天探查得到完整地頻川縣城數據制作而成,非常直觀形象,這將給攻伐縣城帶來極有力的幫助。

縣城模型周圍,圍戰著十幾名大將,李靖手執木桿,正給眾人分析這座城池。

目前李孝恭死守縣城,但也可能會撤軍南下,我們且當他死守城池,來分析一下奪取縣城的可能性。

李靖的木桿指向城牆,緩緩對眾人道︰穎川縣是中原大縣,城池周長三十里,城牆高兩丈五尺,高大堅固,城內縱深寬大,足以容納他的五萬軍隊,從城池本身來說,這座城池很難打,以我們六萬軍隊,要想攻下這座糧草充足,且有五萬軍隊鎮守的大城,幾乎是不可能。

這時,旁邊秦瓊沉聲道︰可李孝恭的軍隊未必願意死守城池。

李靖點了點頭,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我剛剛接到總管的加急快報,唐廷很可能已經決定放棄中原,撤軍回襄陽,那麼就在這一兩天之內,李孝恭應該要撤軍南下了,但如果我們進逼得急,反而會使唐軍不敢撤軍,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北撤到許昌縣,給李孝恭創造一個南撤的條件。

李靖看了一眼眾人,大家的意見呢

羅士信沉吟一下道︰我是擔心他們撤軍太快,我們追之不及。

李靖微微笑了起來,這個問題我已經想到了,我已下令徐世績火速趕往繁昌縣,從後面截斷唐軍的退路,估計他已經到了很快就會有消息傳來

秦瓊大喜,如果徐世績已經在南方等候,那這一戰我們必勝無疑,我支持長史的方案,先北撤許昌縣,給唐軍南撤的機會。

李靖又望向其他幾人,大家都贊成嗎

眾人紛紛贊成,這時,帳外有士兵稟報,啟稟長史,徐將軍派人來緊急送信。

李靖精神一振,命他們進來

兩名報信兵走進大帳,單膝跪下稟報︰稟報長史,徐將軍巴率兩萬軍佔據了繁昌縣,縣城內有糧食,特派我們前來告之長史。

李靖見條件已經成熟,便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大軍拔營北上,開往許昌縣駐扎。

一個時辰後,六萬隋軍收拾了營帳,拔營起兵,向三十里外的許昌縣開去。

就在隋軍北撤後的次日,從長安趕來的使者抵達了頻川縣,帶來了李淵簽發的聖旨,正式命令李孝恭南撤襄陽,放棄中原。

李孝恭負手站在城頭之上,久久凝望著北方,他知道隋軍為什麼撤往許昌縣,從繁昌縣逃回守軍告訴他了一支軍隊截斷了他的退路。

這必然是從襄城郡開來的徐世績的軍隊,此時李孝恭心中充滿了苦澀。

半個多月前,極力主張撤軍的人是他,因為他意識到了戰略上的不利,可當時聖上不肯撤軍。

而當半個月後的今天,當他意識到撤軍會導致嚴重後果時,聖上的撤軍旨意偏偏又來了,這讓李孝恭不知讒說什麼好,唯有一聲長嘆。

他想到了一句古語,刻舟求劍今天不就是這樣嗎現在時局已發生變化,隋軍已經完成了戰略包圍,撤軍將無險可守,唯有堅守城池,隋軍才難以攻打,或許還能爭取到一點時間。

可聖旨卻無情地到來,使他沒有選擇的余地,這時,長史獨孤懷恩上前道︰殿下,我們可以向聖上說明情況,現在我們面臨隋軍包圍的境地,據城待援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李孝恭嘆了口氣,這不是聖上的手諭,而是朝廷做出的正式決定,聖旨上有內史省和門下省的大印,更重要是,秦王的軍隊已經西撤了,我們的援軍在哪里

李孝恭凝視著西方,他忽然心中生出一個念頭,會不會是李世民不想承擔援救自己的責任,才這麼積極撤退

李孝恭心中一陣冰寒,又緩緩說︰一旦秦王大軍撤入關中,楊元慶的五萬主力從西而至,那時將是十三萬大軍包圍頓川縣,一旦城破,必將全軍覆沒,就算你我能僥幸逃回關中,我們又怎麼向朝廷交代因為抗旨不遵,導致全軍覆沒

可是,走也不對,戰也不行,進退兩難,我們怎麼會走進這個死局獨孤懷恩恨恨道。

李孝恭苦笑一聲,其實這早在屈突通的意料之中,他當初就告訴過我,如果我不及時撤離,唐軍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今天的情形完全被他說中了,當時他給我三策,上策就是立刻撤軍,那時是我們唯一的機會,趁隋軍未部署完成之時,果斷撤軍,保存實力,可現在時機已失。

說到這里,李孝恭的心中充滿了惆悵,這其實是決策制度出了問題,掌握決策權的人不了解實情,而臨戰大將卻無權作出戰略抉擇,或許,這就是楊元慶一定要親自出戰的緣故。

當天晚上,考慮了整整一天的李孝恭在反復權衡利弊後,終于做出了撤軍的決定,亥時,穎川縣城門大開,五萬大軍帶著輜重浩浩蕩蕩向南撤離。

撤,還能保存五成以上兵力,守,最終是全軍覆沒,更重要是,即使撤軍失敗也是朝廷戰略決策失誤,而非他李孝恭作戰不力。

就在李孝恭大軍撤離穎川縣的同一時刻,隋軍斥候立刻將唐軍南撤的情報傳送去了許昌縣,李靖立刻率領六萬大軍一路瓣尾追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