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可說是漂亮之極,李玉守軍並沒有多大抵抗隨即崩潰,大部分軍隊投降。吞噬小說
本來,即使不勝,但是逃走也還是小事一樁,可是在舍瓦的大軍就在城外設了埋伏,但有從陽平關逃走的士兵,不管多寡,都全部被拘住,因此此次走漏的李玉軍士,那是少之又少。
守衛陽平關的軍隊,本來只有李玉手下的八千精兵,只是臨時從郡縣召集了四五千人,都是散兵,沒有什麼大用,但是唐朝新得了這支八千人的部隊,還是實力有所增強,總兵力約為九萬。
專氏五虎這次裝扮成砍柴人,將兵器藏在柴草之中,帶數十健將,乘夜殺近城門口,砍開城門,放下吊橋,可謂立下大功,功勞薄上,自是記載五人大功,可奇怪的是,本該李白統領這幾人進退的,但卻直到現在都沒有見到李白的影子。
以李白的武功,縱在千軍萬馬之中,也不易殺死他,但為何現在還無音訓,唐朝清點戰場,漸漸焦急,李白大哥怎麼還不回來?
就在這個時候,手下兵士來報︰「李白已回。」
唐朝趕緊迎出帳去,就見李白渾身浴血,在他身後的三匹馬上,有三個將領被捆綁住手腳,顯然是李白的俘虜。
「大哥,辛苦了,且到寨中暫歇?」
李白不答,只以目示唐朝。
這兄弟二人情誼何等深厚,自是一下子明白了意思。
唐朝當下搶前兩步,手掌一劃,憑空之中出現一股暴風,那柔韌之極的馬鞭就斷了,將當先一員俘虜釋放,仔細一看,正是陽平關守將李玉。
李玉大驚,馬鞭是兼任之物,想不到就被唐朝這樣空手斷去,武功的確深不可測,達到了一種駭人視听的境地。
這李玉渾身也是鮮血,顯然和李白激戰之後才被擒的,見唐朝放了他,並不怕死︰「要殺要剮,隨便下手就是,你李爺爺可不怕你們這些叛軍!」
「放肆!這可是我家十萬大軍的統帥唐朝,看我手上劍鋒利否?」卻是隆多抽劍恫嚇。
唐朝趕緊搖手,月兌上所穿西川百花錦袍,扶李玉于坐,說道︰「李隆基荒婬無道,安祿山叛之,四境危急,我南詔攻佔長安,在情理之中,況自古土地,唯有得折居之,要說蠻夷之人不能奄有天下,卻是大大的錯了,據說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高麗女子所生,還不是縱橫天下數十年。」
這一番話,卻是高明之極,頓時將李玉說動,心想︰與其被殺在這里,倒不如留下有用之身,以圖遠計。
當下跪下道︰「敗軍之將,竟蒙將軍如此錯愛,願執鞭隨蹬,從此不離左右。」
唐朝扶起,好言撫慰,隨即將他身後兩員驍將獨孤燦和林胡的綁縛也釋去,好言撫慰。,
這兩人向來唯李玉馬首是瞻,見主帥尚且投向,當下也願降。
唐朝大喜,叫書記官記李白大功一件。
要知道,這三人滑溜得緊,一旦見到唐朝帶兵搶進城市來,就棄城而走,想不到被李白等個正著,將這三人浴血擒拿。這三人之中,以李玉的武功最高,早已經到達暗勁,手下兩員驍將都只是明勁巔峰的角色。
李白當時在酒鋪之中按照預訂的計劃搶城門,但遠遠見到專氏五虎已經搶城成功,知道吊橋口的守兵擋不住唐朝大軍,于是直撲中軍帳來捉拿李玉,要立下大功。
這一來果然看到李玉在百余隨從的簇擁之下開城逃,也不客氣,隨手奪取了一匹黃驃馬就去追趕李玉。李玉本是驚弓之鳥,還道是唐朝大軍事先鎖定了他,所以拼命逃竄,也姑不得手下將校,只帶了兩員驍將舍命而走。
這一來,倒是給了李白了機會,奮力殺散百余親兵的阻擋,向三人追擊。
李白座下馬只是隨手取得,李玉又逃跑在先,本來追趕不上,但是想不到的是,李玉方逃到陽平關外一兩里地,鼓聲震天,一彪人馬截住去路,卻是舍瓦帶兵堵住了他西去長安之路。
李玉一見,心中連叫苦也,陽平關天險前後就只有一條路,所以只得回身來戰李白,想要從斜露爬山逃走。
但李白豈會給他從容逃走的機會,施展絕頂輕功阻下了三人。
三人奮力死戰,李白的兵器不稱手,抵不得長兵器的進襲,但他身法厲害,只幾個起落之間就將三人座下馬刺死,三人漸漸為他「金針十八刺」所迷,都身上帶傷,但卻沒有取他們性命。
因為,他就在擒拿這三人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計策。
唐朝正要稱頌李白大功,但李白忽然說道︰「大帥,兵貴神速,既然今日已經正式起兵,不如就以得勝之兵尾隨殺往長安,如能攻下長安的門戶的驪山,則可以俯瞰長安城,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好,我倒是差點忘了,事不宜遲,傳我將令,留專信帶八千精兵守陽平關,其余大軍,拔寨都起,直逼長安!」
這個命令一下,唐朝的歷史已經悄然改變,于路之上,唐朝騎火電馬居中,舍瓦居左,李白居右,于路商量進兵之策。
李白首先說道︰「長安的護城河寬闊,城牆堅固,糧草足備,又有數萬禁軍,若是堅守不出,急切之間倒是難以攻下,我以為當派李玉等人佯裝成敗兵混進紫禁城,就中取事,方為上策。」
唐朝頷首︰「李白大哥在擒拿李玉之時,想來這些計策就在胸中了吧?真是絕好計策,只不知道這李玉是否可靠?」
舍瓦就道︰「以吾推斷。李隆基此人雖然向有謀略,但是畢竟眾叛親離,朝廷之中許多人並不支持他,他向來又有容人之量,估計即使叱責一番,當此用人之際,卻是不會殺李玉。至于李玉,在派他進城之前,我要他先服下‘催心丸’,到時候,他性命在我掌握之中,想來不敢不听我們的話。」
唐朝擊掌︰「此計大妙!自領軍之後,我倒是一直忘了將這些江湖上的手段應用于軍中。」
如果是暗勁的高手,你給他服用再多的毒藥也沒有致命傷害,因為他的經脈運行能力恐怖,任何毒藥都可以逼出來,所以「催心丸」這樣的毒藥,起不了作用,但是對于暗勁層次的高手,卻有奇效。
唐朝也不宜遲,隨即將兩人喚到身邊,將要他們進入長安臥底的事情吩咐了,許諾事成之後封他們一個大大的官職。
當然,舍瓦自然做了這個施方毒藥的惡人,分別將三枚「催心丸」送進李玉等三人的嘴巴里,警告︰「若有反叛之心,半年之內,毒發而死,不可解救。若忠于唐大帥,不僅會立大功,歸來之後還給永久的解藥。」
這三人新到軍中,正要立功以表達心跡,慨然答應,自動將「催心丸」吞咽。
將這三人和幾百健將送走,也不過是行軍途中一斷小小的插曲。
李白當下又說道︰「今日既已經正式起兵,當有個名目,不知道兄弟心中可有主意?」
唐朝就微微一笑︰「義父和大哥但說無妨,我想先听你們的建議之後再做區處?」
舍瓦就笑道︰「以我之見,我一直所擔心著,就是不能拿下陽平關天險,但既已拿下,攻佔長安只是時間問題,先取驪山,確實是當務之急。可言不正則名不順,我覺得唐朝不如就在攻佔長安之後稱帝。」
李白一听,干因搖手︰「一旦稱帝,將是眾矢之的,李隆基和安祿山都不會放過我們,將會集中全力對付于我,不是明智之舉。」
唐朝就笑了︰「兩位的意見,都有道理,不過,我卻以為,名,肯定是要正的,不然,沒有一個響亮的旗號,絕不會有人來投奔。我唐朝現在手上有數十萬大軍一年之糧餉,有人投軍,條件得天獨厚,自是要擴大影響。安祿山近二十萬大軍,況且正在到處拉丁,我們將來很可能和安祿大戰,軍力不充足,先就輸了七成。但是,卻不能稱帝,稱帝的話,正如李白大哥所言,是引禍上身,所以,我已經考慮好了,我們的口號是,多招軍,廣積糧,緩稱王。所以,現在給我打出口號‘平叛威武大將軍唐’,速速制造軍旗花鼓等物,重宣傳,肅軍紀。」
舍瓦和李白一听,深為贊賞,這小子,剛才問我們兩人,不過是在考較我們的能力罷了。至此,他們才算是真的服了唐朝,這小子小小年紀,武功高得沒有邊不說,卻為什麼智慧卻是高得這樣可怕?
不過,這個時候唐朝的心中想的卻是︰歷史已經改變了,這是為什麼?
他本以為,自己這次進攻陽平關,恐怕會非常的艱難,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自己輕而易舉的就攻佔了陽平關,和以前學的安史之亂的歷史大大不同。
那個時候,可從來沒有听歷史老師說過有人和安祿山互相呼應,佔領了長安門戶陽平關的事情啊?
奇怪,怎麼回事?
然後,以他的聰明,立即知道了一個事實︰我既入唐朝,世上便無唐肅宗!
而且,改變馬巍之變,也許是指顧之間事耳……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