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03 日軍神秘武器顯身

山岩守一帶領著二百多個日軍向著山腰前進,這期間,那個閃光還在繼續著,山嚴守一幾乎在幻想著生擒那個神槍手的情境,然後就是上峰對他的神槍手部隊的想法極為看好,他被授命組建一支這樣的部隊,甚至是天皇陛下親自為他授勛!

山岩守一慢慢地接近了那個閃光點,他命令幾個士兵從兩側包抄上去,這個時候他察覺到有一絲的不對勁兒,因為那個神槍手似乎一點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包圍了,那個閃光還在繼續著。

正在這時,幾個日軍士兵已經接近了閃光點,一個士兵大喝一聲,用刺刀刺向了那個閃光點,只听見「當」的一聲,刺刀居然刺在了石頭上,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只看見一道刺眼的閃光,然後就是一個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無數彈片把這幾個士兵打成了篩子!

原來,這個陷阱正是陳飛設置的,他用一個可以閃光的電子表把日軍吸引過來,並在電子表下面放置了一枚手雷,這枚手雷被陳飛打開了保險,用一根細線綁住拉環,再把細線緊緊綁在一塊突起的石頭上,這樣,當日軍士兵觸踫到細線的時候就拉動了手雷!

在山嚴守一暴跳如雷的時候,陳飛已經遠遠地離開了戰場,向著更遠的日軍後方挺近。

日軍事後把陳飛的襲擊稱為「奇怪之戰」,之所以這樣叫,是因為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現敵人,陣亡的軍官和士兵共計二十六人,全部為一槍斃命,包括在觀察站中死亡的。

日軍之所以認定觀察站和小王村據點的戰斗是同一個人引起的,是因為他們詳細分析了尸體中的彈頭,兩個地方的子彈都是五點八毫米口徑的,這讓日軍很是意外,要知道在林遠的世界,五點八毫米類似的小口徑子彈要過幾十年才會出現,在這個時代槍械還都是使用大口徑子彈。

更讓日軍專家難以理解的是︰小口徑子彈居然可以打得如此之遠!子彈的口徑小意味著彈殼就小,彈殼小意味著子彈能夠裝填的發射藥就少,發射藥一少,子彈自然就打不遠,日軍專家思來想去,認為這種小口徑的子彈一定采用了新的火藥來作為發射藥,于是日軍開始下大力氣研制新型炸藥作為發射藥。

日軍的觀察站里設備都被陳飛毀壞了,他們還沒有來得及進行更換,林遠的大部隊就找上門來了,3月23日,林遠率領定武軍,沿著小王村的西側,向著遠處的章義站進發。

從遼河東岸定武軍的駐地到沈陽之間都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所以林遠並不擔心日軍會借助地形進行埋伏,盡管如此,林遠還是派出了一隊五十余人的斥候,在大部隊前方一千米的位置提早偵察。

上午十點,烏雲密布,林遠就在隊伍的正中,這時有人來報︰前方距離小王村只有七公里了,是否扎營?

林遠問道︰「小王村有多少日軍?」

那人答道︰「只有不到四百人。」

林遠說道︰「日軍的兵力這麼少,一定不敢和我們正面對抗,我們今天晚上就駐扎在小王村。」

正在這時,突然,從遠處的天空中出現了一個黑點,轉眼間那個黑點越來越大,緊接著淒厲的呼嘯聲傳來,那個東西很快就落在了隊伍的西側八百米以外的地方。

一聲劇烈的爆炸傳來,那個東西居然是一枚炮彈!

這讓林遠很是驚訝,要知道,日軍最近的火炮距離這里足足有十五公里,他們的火炮是怎麼打倒這里的?

正在迷茫的時候,又一枚炮彈打了過來,這枚炮彈落在了隊伍的東側不到四百米的地方,這更讓林遠困惑了,第二枚炮彈比第一枚炮彈打得準,說明有人在給敵人校準射擊,可是自己的隊伍拖得很長,就算是有人在校正射擊,自己的前鋒部隊也是可以發現的啊!

這兩枚炮彈的威力都很強,它們在地面上足足炸出了一個八米多深,半徑達到五米的大圓坑!

不光林遠困惑,下面的人更加困惑,劉鏢急急忙忙地找到林遠,問道︰「林帥,這是哪里來的炮彈啊?怎麼能打這麼遠?」

林遠心想︰「能打十幾公里的重炮,日軍有這樣的武器嗎?難道這就是日軍所謂的秘密武器嗎?」

林遠首先想到了旅順的岸防炮,日本人很有可能把那里的岸防炮拆卸下來,運到了這里,然後向自己開炮,可是旅順的岸防炮發射的炮彈,能有那麼大的威力嗎?

難道是日本人新研制了射程在十公里以上的火炮嗎?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影響火炮的射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身管的長度,一般來說,身管越長,發射藥氣體作用于彈體的時間就越長,炮彈的初速度也就越高,射程自然就遠;比如說發射藥的種類和形狀,這個時代的發射藥也就是硝化甘油為基礎的無煙火藥,它們能把這麼大威力的炮彈送到這麼遠的地方嗎?

林遠又想到了一些其他的增進炮彈射程的方法,比如說火箭彈,火箭彈和炮彈的顯著區別就是火箭彈自帶火箭發動機,所以射程遠較炮彈大,林遠很快否定了自己的這個想法,火箭發動機對于燃料的要求很高,而這個時代,石油都還沒有大規模的應用,日本人能有這個技術能力嗎?

林遠想著想著,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麼大威力的火炮,它的身管一定會做得很厚,並且采用多層身管技術,這樣才能承受火藥氣體的巨大膛壓,要知道,能把炮彈推到十幾公里以外的氣體壓力,絕對不是普普通通的火炮身管就能夠承受的。

問題不僅僅是身管,能把炮彈推到十幾公里外的火炮,它的後座力絕對是驚人的,這需要很大重量的駐鋤才能支撐得住,身管,駐鋤的體積和重量大幅度增加的結果就是,火炮的重量也大幅度增加,要知道這個時代,盡管汽車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可是距離大規模地應用在軍事上還有很大的距離,要是用馬匹的話,需要多少匹馬才能拉動這樣的火炮啊!

就算日本人找到了足夠的馬匹,更大的問題接踵而至,在這個時代的中國東北,大多數地方還多是土路,就算是政府修建的驛道,也不是瀝青混凝土結構的,這樣的路,是無法承受那樣重量的火炮通行的,那樣的火炮到了上面就會陷進地里面,這樣的火炮也就沒有戰術價值。

突然林遠靈光一現,似乎想通了日本人的方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