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戰中都 第五章 虛與委蛇

「良臣兄,我要開門了。」宋義看身邊眾人做好準備之後,向楊曉高喝一句,接著才命令身邊的人把城門打開。

城門打開,並沒有發生宋義想象中的事情,讓他大為松了一口氣。這其間除了他的安排之外,楊曉所帶的百余名騎兵也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見過宋兄。」

進入城門之後,楊曉這才下馬,親熱的向宋義抱拳道。

「良臣兄,客套了。」宋義的肥臉,勉強擠出了一絲假笑,把眼楮擠成了一條縫隙。

「宋兄乃是一縣之父母官,乃是大兄的師兄。禮不可廢,理應向您施禮。」楊曉堅持道。

「什麼父母官,我難呀!」宋義故意長嘆一聲︰「想必兄弟也看到了,城外饑民如蟻,易子相食。非是愚兄不肯放他們入城,實在是城中無糧。連城內居民的基本生存都無法保證,更別說放糧了。每次看到城外饑民的慘狀,愚兄心如刀絞一樣。我真恨不得把身上的肉,割下來給他們吃。」

「宋兄高義,果然不愧這個義字,絕對稱得上是愛民如子。小弟與宋兄一樣,我麾下上千兵馬已斷糧數日,每個人都餓得頭昏眼花,連走路都走不動。別看離杞縣只有五十幾里路,他們卻是想爬都沒有力氣爬了。」

楊曉與宋義剛一見面,就演起了戲。雙方均是滿臉帶笑,看對方便如親兄弟一樣。但話里話外表達出來的意思,卻恨不得馬上在背後捅上一刀。

听楊曉這麼一說,宋義終于色變。他知道楊曉在張顯武力,明擺著告訴他,如果今天不給糧的話,他便會帶著那些大頭兵來討糧。

「這幫大頭兵人人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主,一旦惹翻了他們,後果不堪設想。」宋義微一思索,心有定計,用力搓著手道︰「這天還真冷,良臣兄遠來是客,請入縣堂一坐。讓宋某為你接風洗塵,慰籍勞頓。」

「那就討饒了。」看出了宋義的退步,楊曉與宋義把臂而行,一起向縣衙走去。

…………………………………………………………………………………………………

縣衙後堂的小廳之內,擺了十幾桌酒席。在四角的巨大炭盆之中,火炭燒得正旺,把屋內烤得好似春天一樣。

在大廳之中,一干軍士早已月兌起了外面的皮襖,只穿著內衣,正在吆五喝六的大叫著。

每個桌上都擺著一個巨大的銅爐火鍋,熱湯滾開著,白色的白菜,紅色的肉片冒出令人垂涎的香氣。

每個軍士都吃得大汗淋灕,在狂奔了幾天之後,能吃上這麼一頓豐盛的火鍋,對他們來講,無疑是至高無上的享受。

楊曉卻沒在大廳中與與眾軍士一起,他和宋義在另一間裝修豪華的小餐廳里。

兩人面前的銅鍋精致了許多,桌上一盤盤的肉類也切得格外細致,配菜中除了冬季可見的白菜和羅卜之外,甚至還能見到一盤蒜苗。

侍候兩人用餐的也並非是縣府中的那些苦著臉的老家人,而是兩個綺年玉貌的俏麗少女。兩人上身均是只穿著一個鮮艷的肚兜,露出大半截的酥胸和如霜賽雪一般的玉臂。

兩人分別侍立于楊曉和宋義身邊,笑意盈盈。

「良臣兄,來嘗嘗看這個蒜苗,這是我夫人親自種植的,只種了兩盤。剛剛到了收獲的時候,可巧良臣便來到訪,豈不是天意嗎?」宋義點指著鍋中正隨著開水上下起浮的點點綠色道。

還未等楊曉伸手,他身邊的那侍女,已經彎子,用筷子輕輕的挾出了幾根蒜苗。又在事先備好的調料中沾了一下之後,輕輕的放到了楊曉面前的白瓷青花盤中。

在侍女低身之時,她似乎若有若無的把身子向楊曉這邊動了一下。沉甸甸的胸脯擦過楊曉的肩頭,讓楊曉感受到那份柔軟與細滑。

「果然不錯!」楊曉便好似沒有查覺那女子的動作一樣,依然目不斜視。在那侍女站直之後,他才用筷子挾起了蒜苗,放在嘴里,輕嚼幾口,贊嘆道。

「良臣果然是熟讀詩書,雖然是血氣方剛之年紀,卻是坐懷不亂,愚兄佩服。」看到楊曉的舉動,宋義的臉上現出一絲訝色,輕輕端起酒杯,向楊曉敬了一杯。

「不敢!」楊曉表現在極為淡然,同樣端起酒杯與宋義一飲而盡。

「不知宋兄,何時何處與大兄相識的?」兩人又飲了幾杯之後,楊曉笑問道。

「七年前,在家師的壽宴之上,曾與昆山兄一晤。」宋義做出一個回憶的神色︰「那時候在下還未入仕,只是一介白衣。而昆山兄,還剛剛從遼東之地回來。」

「令師莫非是侯恂大人!」楊曉心中一凜,卻沒想到這麼快就見到了傳說中的東林黨,但表面上卻做出不勝欣喜的樣子發問道。

「正是!」宋義矜持的點著頭,很顯然對楊曉的表現極為滿意。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楊曉肅然離座,整了整衣,悠然念了一句之後,這才接著又道︰「東林為國為民,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拳拳之心,天下盡知。單憑這一幅對聯,便可思之。宋兄在上,還請受小弟一拜。」

言罷之後,楊曉恭敬的深施一禮。

「我與令兄乃是同門師兄弟,與良臣更是一見如故,良臣又何必多禮呢?」

剛才楊曉所念之對聯便是掛在東林書院門前的一幅對聯,由東林黨的創始人顧憲成所寫,乃是東林一黨的座右銘。不少的東林黨人更把這個對聯當成了攻擊對手和顯示自己風骨的護身符,為他們的黨同伐異提供了堅實有力的力量。

見楊曉對東林學說如此推崇,對自己又極為恭敬。宋義的臉上笑開了花,對楊曉的感官大為改變。

「宋大人,東林一黨為國為民,在下向來極為佩服。在下原本不知道宋大人如此高風亮節,結果帶兵前來討糧。今天听兄一言,這才得知,在下極為慚愧。」說到這里,楊曉的臉上現出了一分不安之色。

「不知者不怪。」宋義卻沒想到東林一黨的門牌這麼好使,看楊曉前倨後恭的樣子,只感到心中暢快異常。

「既然大人乃是東林一黨的文人,在下也不敢再提什麼要求。這糧在下便不討了,還請宋大人原諒小將的冒失。」楊曉接著又做出一幅誠惶誠恐的樣子。

……………………………………………………………………………………………………………

今天單位加班,所以晚了一段時間,還請各位看官原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