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出車廂 第五十二章 封賞

次日清晨,漢中城內。

楊曉在一個士兵的帶領下,沿著大街緩緩的走動。在他的身邊則跟著王征南。

這是楊曉第一次踏入漢中城,放眼望去,但見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擠滿了逃荒的百姓。他們都是在賊寇圍困漢中之前逃入城中的,由于沒有地方住,只能露宿于街頭。

條件稍微好點的,身上則裹著一件破棉被。而條件差的,則只是披著兩層單衣。此時,已值深秋時分,霜寒露重,就是居于室內,也得生火才能取暖。可他們只能等候在這里,此處條件雖然辛苦,但總還能保住性命,若是到了城外,被賊寇抓起,那才真是生不如死。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楊曉一路行來,所見所聞徹底的震撼了他的雙眼。他初臨貴境時,原本只想著能好好的活著,有屋有田,再娶上幾房嬌妻美妾,平安的度過余生就算了。但此時,他的心里卻好似被什麼抓住一樣,揪得他都喘不過氣來。

「何為義軍!不過是賊寇罷了,或不能平賊,還不知道會死多少百姓。」楊曉的心里猛的升起了一個念頭。以前看歷史書時,讀過千里白骨無雞鳴時,只是一帶而過,根本沒有什麼太深的反應。但眼前所見一切,卻是真真實實的出現在他的面前。

「解決了賊寇就真得能給百姓一條活路嗎?」楊曉的念頭剛剛升起,接著又苦笑起來。大明已經爛到骨頭里去了,就算是日日殫精竭慮的崇禎都沒有辦法解決。他一個小小的哨總又能如何?

更何況,這只是大明江山的一個小小縮影。在遼東處,還有後金兵鋒。

「前車之鑒呀!」楊曉嘆了一聲︰「明末之事更難于北宋末年,北宋之患多在邊境,而明末卻是內外交困。」

「大人,前面就是府衙了。」帶路的軍士說道。

此處比剛進城時好了許多,路邊根本沒有逃難的民眾居住。只有一道接一道的守衛在拱衛著一間巍峨的府邸。

「大人,請在此稍歇。總兵大人正在議事,一會再見你!」那士兵把楊曉兩人安排至門房後,接著說了一句。

「麻煩了。」楊曉借著拱手之時,偷偷塞上了一塊銀子。

「多謝大人了。」

那士兵用手只一模,便估計出那塊銀子約有二兩多重,立時就眉開眼笑起來。

「我現在去稟告總兵大人去,大人請稍待。」

那士兵接著走了出去,片刻之後,轉頭回來,向著楊曉一施禮︰「總兵大人有請。」

府邸之內,更是戒備森嚴。到處都是身穿皮甲的明軍士兵,在進入正堂之時。甚至還有數名鐵甲衛士,一個個手按腰刀,目不斜視。

若是一般人看到這種威嚴的態勢,就是走路都不利索了,但楊曉卻神色如常。後世的閱兵式都看過幾次,這種威嚴再強,也是刻意裝出來的,哪會比得上閱兵那種千軍萬馬的莊重。

「果然是總兵,比我那便宜大兄的氣派可要足多了。」楊曉一邊看著周圍的情況,心里暗自嘀咕道。

「到像是個有見識的。」那士兵一邊引路,一邊偷看楊曉,看他舉止神情毫無變化,反而悠閑的看起了周圍的場景,心中對他更高看了幾分。

走過青磚鋪成的地面後,就到了正堂所在。大門敞開著,在里面坐著十幾位身穿全身鐵甲的武將。各個是盔明甲亮,目不斜視,看起來就好似塑像一樣。

在正堂正中,是一張巨大桌案。用黑漆漆成,在桌子的下擺還用金漆畫出雲紋。桌上擺著大印,令旗等物。

在桌後,同樣坐著一個身穿鐵甲的將軍,表情嚴肅,極為威嚴。

「哨官左良臣,見過總兵大人。」

楊曉平靜的走入堂內,單膝跪倒在地,高聲喝將一句。

「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昆山兄有弟如此,可以自傲矣!」堂上的聲音傳下來。

「看起來李卑還算不錯,沒有抹煞我的功績。」楊曉心中一邊思量,一邊回答道︰「都是皇上聖明燭照,總兵大人用兵如神,這才能破賊于野,還漢中城朗朗乾坤。良臣少讀聖賢書,又蒙聖訓,知曉忠君為國的道理。殺賊破敵,不敢居功。」

楊曉這番話說的極為漂亮,一來把皇帝和李卑擺在前,二來又說出了自己以前的身份,是個讀書人。三來又說出了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他曾接到過聖訓。別管是聖旨還是口頭嘉獎,反正崇禎是說出來他的名字。

李卑自然知道楊曉的來歷,也知道他曾經在車廂峽接過陳奇瑜的代傳聖旨。當今的皇帝老子極為不好伺候,說得不好听點,就是喜怒無常、少謀寡恩。登基這幾年來,沒少殺人。就連袁崇煥這等手握重兵,受過尚方劍的人都說殺就殺了,殺別人又算得了什麼。

這個皇帝佬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相中了一個人後,就會極為照顧。溫體仁就是他相中的首輔,朝庭內外無數人曾彈駭過他,但崇禎就是認定他了。這種看重,與他殺其他人時的刻薄可完全不同。

自古伴君如伴虎,身為頂尖武將的李卑哪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崇禎皇帝听過他的名字,誰知道哪天又想起來這小子來,說不得就平步青雲了。

花花轎子抬人,乃是混官場的不二法則。更何況楊曉還送給他兩件大禮,其一為解漢中之圍。而其二嗎,便是李雙喜的首級。

有這兩件大功在手,李卑可以說簡在帝心了。是以對楊曉佯裝埋怨道︰「良臣,汝不貪功,難道本總兵就會貪你之功嗎?」

「屬下不敢!」楊曉把頭深深俯下。

「漢中捷報,我已飛報三邊總督洪大人。其間細數你之功績,並保舉你為守備,相信不日即有飛檄傳到。」

「哨官到守備,也算是破格升了一級。」楊曉心中暗道一句,接著抱拳施禮道︰「多謝大人栽培!」

「另外,我在給洪大人的奏報中,還細數了你部下的功勞。相信到時候洪大人飛檄之中,自會有安排。」李卑接著又道了一句。

「謝大人!」

李卑高高的坐于大堂的正座之下,看著楊曉。守備之職,已進入中級軍官行列,若是換得一般人,根本難以壓制臉上的喜意。但楊曉卻表現的雲淡風輕,頗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風骨。

「此子書生意氣,知禮節懂進退。多謀善斷,從其解漢中之圍的謀劃便可見一斑。自有大明朝以來,以文統武就是慣例。如今雖然武人位置有所抬頭,但統軍者仍是文職。洪大人也是文職出身,若是他看到左良臣這幅樣子,說不得會抬舉他。我不如先行結交他,好為日後留個善緣。」

李卑想了一下,已拿定主意,接著說道︰「漢中之圍雖解,但賊寇四散,無以救食,恐怕又生事端。正好你應升至守備,手下缺人,莫不如在此地先行招集人手。我自會在府庫中,替你拔足千人所用,你意下如何?」

听李卑這麼說,堂下所坐各位將軍也騷亂了一下,看著楊曉的眼楮也頗為好奇。不知道總兵大人今天是發了哪門子的羊角瘋,竟然會白白送出千人的軍用物資。

「多謝總兵大人!」楊曉臉露喜意。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人情,如今明末時分,百姓流離失所,招兵極易。但軍餉物資卻極度缺乏,李卑能拿出來千人的軍資給楊曉,可見其下功夫之深。

「區區小事,不足為道。」李卑蠻不在乎的擺了擺手。

「伍維藩!」

「在!」

「此乃我送給良臣練兵之用,告訴手下人,莫要過手了。」

「屬下明白!」伍維藩抱了抱拳,心有不平的坐下。

明末軍制崩壞,軍餉發放幾經易手。從兵部而下,層層克扣,至大頭兵手里能剩下十分之二,已是通天之幸了。如今李卑這麼說,擺明了就是不讓其它人從中謀利,,要實打實的給楊曉千人所用的物資了。

「良臣!」李卑站了起來,走到楊曉的身邊。

「總兵大人!」

「時間不早了,我這里還有公務在身。便不留你在此吃飯了,等有機會我們再好好暢飲幾杯。」

「大人公務繁忙,屬下這就告辭。」楊曉忙施了一禮。

「我送送你!」李卑道了一句之後,與楊曉並肩走出大堂。

「就是左良玉來,也不至于讓總兵大人送出大堂。這小子莫非還有別的門子不成,看樣子還挺硬!」看到眼前一幕,自大堂中各位將軍而下,包括府衙內所有的兵丁均是議論紛紛,猜測著楊曉的身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