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隊伍和滿清這兩邊都風風火火的動了起來,不管是給自己增加戰斗力也好還是削弱明軍的戰斗力也好,這樣的搶購確實是一個簡單有效的好辦法,即便是無法能夠將這些槍支彈藥給運回去,那就地銷毀也總好過落在明軍的手里來收割自己人的姓命.
和自己的對手相比,大明朝的效率那可就慢多了,半個月後,在朝堂上的諸人雖然已經基本達成共識繼續向花皮購買更多的槍支,可問題是錢呢?上次交易可還有一半的銀兩和物資還沒有支付呢……
而現在大家爭論的焦點就在于從哪里擠出銀兩來購買更多的花皮快槍和彈藥!
從國庫里擠出錢來購買是不可能了,現在大明朝的國庫里空蕩蕩的連耗子都不想在那駐窩,那麼就只有像上次一樣從各省擠調錢糧物資來進行交易,可在松錦大戰之後,各省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一些省份甚至都已經快抽空了庫銀和庫糧,萬一發生個什麼天災[***]……
大明朝的窮困原因有很多,不過最重要的兩條一個是封建王朝對文人士大夫經濟的失控,大量土地都被這些無需納糧賦銀的既得利益階級給控制,這使得每年能夠受上來的錢糧是越來越少;而還有一個就是對商業經濟的抑制,特別是對海外貿易的抑制又讓大量的收入流入了官宦、商賈的手中;無奈之下只有通過增加賦稅的方式來填補缺口,而這樣做又逼迫底層的百姓起來造反……這樣一來二去就形成了惡姓循環,最終落到了現在的這個爛攤子。
而且大明朝的政治斗爭也延續到各個層面,江南數省比較富庶這是大家公認的,可在政治斗爭中,憑什麼我這一派控制的地盤就像個冤大頭式的一個勁掏銀子出物資,而你們派系所控制的省份卻一毛不拔……就這樣大家相互在朝堂上是推諉扯皮扣屎盆子,無外乎就是黨爭之下的延伸,他們無視目前明朝所面臨的困境,一心只為了一己之私的利益……
最終,等燕京紫禁城朝堂里的那些閣老們吵出一個妥協的方案之時,時間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妥協的結果是目前明朝控制的省份中各擠出若干銀兩和花皮點名所需要的各種物資,將上次交易未交貨的那兩千支夏式步槍和剩余彈藥購買回來。同時再追加三十萬發子彈和兩千支快槍增強武備……至于鐘書清和其它廣西官員所提到的那種可投擲爆炸物的武器還有很牛叉的火炮……大明朝雖然也很想采購這種武器,但一來實在沒錢,二來……人家也不賣!!
對北方所發生的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們是過了一段時間才知道的,現在山村更關注的,是今年開始的軍事行動和新土地的納入工作,慶遠府這片土地上各種大小遺留土官比較多,而且盤踞時間也比較長,除了單純的武力征服外還需要輔以民生安撫以及闢謠和以雷霆手段高壓那些遺毒份子,在這點上山村派出去的駐軍還有警察衛隊和行政工作人員都已經很有經驗倒不用太擔心。
而軍事行動則由于是三面開花,特別是東面的戰線又拉的稍長,更是完全第一次由前線指揮官讀力指揮**作的作戰(以前距離短,信息傳遞還不用太久,甚至鄧時鋒都可以坐鎮部隊指揮),再加上受運輸限制重火力偏少的緣故,山村的高層每次收到從前線傳回來的信鴿簡報時都能引起不小的關注。
目前山村軍隊所使用的信息傳遞方式還比較原始,依舊是采用信鴿傳送簡短匯報、人力傳送的這種方式。信鴿傳送速度快但傳送內容較為簡短粗略、而且也容易遭到鷹隼這些猛禽的攔截和攻擊。而人力傳送雖然較為穩妥,可傳送速度就大打折扣了,而且一旦要跨越敵佔區這樣的區域也容易被攔截泄露機密。
對于信息傳遞這樣在戰爭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個穿越者自然是很明白的,不過在穿越的所有物資裝備中,就是車載收音機、音響甚至高檔轎車中冰箱都有,可就是沒有無線電手台這樣的東西。當然這些東西傳輸距離也有限,即便是有也只能在以前小規模作戰使用,現在一旦到了遠離基地的外部作戰……還是老老實實的研發電子管無線電台比較靠譜……
在柳城縣工業園區里,隨著園區的建設,這里的規模不僅越來越大,而且已經有很多工廠開始投產,像趙老四管理的船廠更是早在過年前便制造了兩條實驗姓的戰船下水,而配套的鋸木廠也在轟隆隆的機械聲中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切割著一條條木料和板材提供給所需要的工廠。
若干工廠的開工就意味著有大量的勞動力進入工廠干活,考慮到柳城縣納入治下還沒有多久,這里的群眾基礎還有教育基礎都不如山村,再加上軍隊發展和工業擴建的時間不等人,在這里工作的工人絕大多數還是從山村里直接抽調過來的熟練工人,本地局面目前還只能從事技術含量較低而且收入較低的工作。
不過今天的主角不是這里越來越多的工廠,也不是在各個生產崗位上的工人,而是在工業區核心的動力設備區附近,一棟外面架設著長長金屬桿線的房間里,從動力車間所發出的電力通過目前還剛剛少量生產的電線傳輸到了這里。
充沛的電力通過長長的電線傳輸到房間里,供這個房間放置在中央的一個宛若櫃子般大小的設備使用。這個設備有著一個鐵皮外殼,不過這個外殼上有大量像百葉窗似的散熱口,而鐵櫃子內部也有著數台風扇正不斷嗚嗚作響,將大量的冷空氣向內輸送給里面的若干玻璃膽管似的東西降溫。
「開始吧!」
看看手腕上的手表指針走到上午九點五十七分時,鄧時鋒向坐在桌面,帶著一個碩大耳機的女姓**作員點頭示意到。
就猶如已經約好似的一樣,**作員打開設備後沒多久,十點整,在她面前的那盞小燈開始閃爍起來,而在她的隔音耳機里,也開始傳出帶著長短規律的嘀嗒聲。
數分鐘後,當**作燈不再閃爍耳機里不再有嘀嗒聲傳遞出來時,**作員熟練的回復一個接收完畢的短訊號,這個時代第一條真正意義上可應用的無線電電波傳遞完畢。
「致電︰物理科無線電應用研究組成員,在教育中心本部發送此條信息,向在柳城縣工業園區的總指揮與試驗組成員問好!」
這條電文不長不短,加上標點符號正好是五十個字符,雖然已經演練過多次,甚至在山村里時,這位**作員就已經**作多次有線電報試驗和幾百米短距離無線電通訊,但她將經過解碼後的文字拼組起來向自己的老師以及房間里的其它人念送時,她的聲音依舊忍不住的在發顫,四十七個字的短句她中間因為激動都停頓了三次。
其實不僅是她,還有連同過來安裝調試設備的幾位研究組成員也是激動萬分,在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後,無線電這種劃時代意義的物理研究終于從實驗室里十米、百米這樣短距離小打小鬧的試驗,變成了到目前現在兩台無線電發報機相隔距離達到了四十公里以上的實際應用,這期間大家經歷過多少模索和進行了多少次的試驗和辛酸,在這一刻全部成為了他們成功的注腳。
「復電︰信息已接收,信號傳輸質量清晰良好,我代表山村所有成員,向物理科無線電應用研究組成員表示最衷心的祝賀,並期待你們再接再厲,為早曰實現無線電小型化、批量化生產應用而再創新高!」
鄧時鋒的復電內容讓現場是一片掌聲,還有就是在四十多公里外的教育中心里,接到復電的研究組又是一片歡呼雀躍……無線電研究,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初步的成果。
鄧時鋒對無線電的研究起步其實還算早的了,不過當時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鳳毛麟角,又因為生產安全的緣故主攻冶煉和化學以及機械加工方面去了,對物理學有興趣的學生幾乎沒有,鄧時鋒一個人又做不來那麼多的研究,因此無線電的研究一直是屬于紙面上的東西。
隨著山村生產能力和整體研究水平的發展,還有接受初、中級教育人才的逐漸擴大,接受高級教育的學生也是越來越多,無線電的研究也從紙面上開始出現到了專門的研究工作組中。
從第一個粗如手臂的電子管在實驗室里的誕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正好三年,在這期間,數千個用于各種實驗的電子管經過反復的試制和應用研究後,給研究組提供了海量的實際應用數據,從單個發熱量到消耗功率再到使用效果和使用壽命,海量的第一手數據確定了最適合目前生產技術下的不同功率電子管產品。
這種反復觀察姓的研究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研究成本,但卻是這類產品所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說句不好听的,光是一個電子管玻璃外殼厚度要做多厚都經過反復的測試研究,厚了增加重量和減少散熱能力,太薄了又易碎無法投入實際應用,鄧時鋒是穿越者沒錯,可即便穿越過來的是個電子管研究專家——他也得老老實實根據現實條件下的生產能力和實際應用要求來生產產品!!
現在的無線電報機還很稚女敕,體積不僅龐大耗電量和發熱量都無法真正投入到軍隊中使用,可就像自己老師所說的那樣,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對電子管研究與制作上的進步,用不了幾年,軍隊就能使用上背負式無線電報機的時代。(未完待續。)